劉素梅
(商丘市中醫(yī)院麻醉科,河南 商丘 476000)
腹股溝疝是兒科常見疾病,外科手術是治療小兒腹股溝疝的有效方法。七氟烷吸入麻醉已廣泛用于小兒麻醉誘導及維持當中,但術后蘇醒期躁動發(fā)生率較高,易增加術后多種意外事件的發(fā)生[1]。咪達唑侖是一種苯二氮卓類藥物,是短期鎮(zhèn)靜患者推薦性藥物[2]。右美托咪定的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焦慮作用已被研究證實,逐漸成為理想的麻醉鎮(zhèn)靜藥物[3,4]。因術前靜脈給藥,會增加患兒痛苦,在復合麻醉時多建議非侵入性用藥,通過滴鼻給藥,黏膜吸收利用度高,且容易被患兒接受[5]。但目前國家指南并未明確右美托咪定在小兒手術中的應用情況,尤其是使用劑量缺乏標準規(guī)定。因右美托咪定的鎮(zhèn)靜作用具有一定劑量依賴性,故探索右美托咪定的安全劑量及效果,成為臨床研究重點。鑒于此,本研究分析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復合咪達唑侖滴鼻麻醉對腹股溝疝手術患兒的影響,報道如下。
選取2020-01~2022-06本院收治的90例腹股溝疝手術患兒,(1)納入標準:①入組患兒經(jīng)病、體格及影像學等檢查,均為單側腹股溝疝;②均采用腹腔鏡腹股溝疝結扎術;③麻醉ASA分級I~Ⅱ級;④無手術麻醉禁忌證;⑤患兒家長或法定監(jiān)護人知情研究,并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伴呼吸道感染、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②伴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者;③有氣道阻塞風險者;④鼻腔結構異常者;⑤研究期間退出者。將患兒按隨機雙盲法分為3組,A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2~12(6.37±0.63)歲;麻醉ASA分級:I級15例,Ⅱ級15例;體質(zhì)量12~38(28.06±1.84)kg;B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2~12(6.41±0.65)歲;麻醉ASA分級:I級12例,Ⅱ級18例;體質(zhì)量12~40(29.10±1.92)kg;C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2~11(6.20±0.65)歲;麻醉ASA分級:I級14例,Ⅱ級16例;體質(zhì)量12~40(27.82±1.93)kg;3組患兒基線資料比較(P>0.05),可對比。
3組患兒均由同一組經(jīng)驗豐富的專業(yè)醫(yī)師實施腹腔鏡腹股溝疝結扎術,常規(guī)禁食6~8h,禁飲2~3h,在麻醉誘導室內(nèi),由家長協(xié)助患兒頭后仰,用1mL注射器連接簡易噴霧管,經(jīng)鼻滴入咪達唑侖注射液(江蘇恩華藥業(yè),國藥準字H20143222)0.2mg/kg,每側鼻腔均勻滴入。A、B、C組分別用1.0、1.5、2.0μg/kg右美托咪定(辰欣藥業(yè),國藥準字H20130027),用生理鹽水稀釋至0.4mL,每側鼻腔均滴入0.2mL稀釋液。入室后連接心電監(jiān)護儀,面罩給氧3min,再以8%七氟烷(上海恒瑞醫(yī)藥,國藥準字 H20173007)經(jīng)面罩誘導,待誘導成功后置入喉罩。建立靜脈通道,靜脈滴注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國藥準字H20050580)0.05μg/kg、長托寧(成都力思特制藥,國藥準字 H20051948)0.01mg/kg,期間保持自主呼吸,5%七氟烷吸入維持麻醉,維持腦電雙頻指數(shù)40~60。手術結束后立即關閉七氟烷吸入。
(1)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患兒入室后(T0)、滴鼻后(T1)、滴鼻10min后(T2)、建立氣腹后(T3)、手術結束后(T4)時的心率、平均動脈壓變化;(2)應激反應:采集3組患兒入室后、手術結束時的空腹靜脈血3mL,用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去甲腎上腺素(NE)、皮質(zhì)醇(Cor)水平;(3)蘇醒質(zhì)量:記錄3組患兒麻醉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及離開麻醉恢復室時間;(4)不良反應:記錄術后麻醉恢復期間惡心嘔吐、躁動、心動過緩、呼吸抑制、低血壓等發(fā)生情況。
3組T0時心率、平均動脈壓比較(P>0.05),A組麻醉滴鼻后開始心率、平均動脈壓均有所提升,B、C組麻醉滴鼻后平均動脈壓均有所提升,較T0時比較(P<0.05),B、C組滴鼻后開始心率、平均動脈壓均低于A組(P<0.05),但B、C組比較無差異性(P>0.05),見表1。
表1 3組不同時間點血流動力學變化比較
3組患兒入室后NE、Cor含量比較(P>0.05),3組手術結束后NE、Cor含量均有所增加,但B、C組低于A組(P<0.05),B、C組比較(P>0.05),見表2。
表2 3組患兒應激指標比較
3組患兒蘇醒、拔管及離開麻醉恢復室時間比較(P>0.05),見表3。
表3 3組患兒麻醉恢復時間比較
B、C組麻醉后躁動、嗆咳發(fā)生率低于A組(P<0.05),惡心嘔吐、心動過緩、低血壓發(fā)生率比較(P>0.05),B、C組比較(P>0.05),見表4。
表4 3組麻醉后不良反應比較[n=30,n(%)]
小兒腹腔鏡腹股溝疝手術常采用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但受小兒生理、心理上的特殊因素影響,在氣管插管、氣腹建立等刺激性操作時,均會導致血壓、心率等異常波動,而為了維持穩(wěn)定的血流動力學,臨床多采用增加麻醉藥物劑量的方法,但會延遲患兒麻醉蘇醒時間,影響其術后康復[6]。故小兒術前用藥的重要性則凸顯出來,實現(xiàn)適度鎮(zhèn)靜、減少焦慮、恐懼與哭鬧,使其能與家屬準確分離的目的,以此提高患兒圍術期恢復安全性。麻醉藥物滴鼻給藥已廣泛用于兒童手術術前麻醉給藥,減少靜脈給藥帶來的痛苦,避免靜脈或肌內(nèi)注射時帶來的緊張、恐懼,安全性高[7]。咪達唑侖是常用的鎮(zhèn)靜類麻醉用藥,對機體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影響小,不易在體內(nèi)蓄積,經(jīng)咪達唑侖滴鼻起到鎮(zhèn)靜、催眠、肌肉松弛等效果,但單獨給藥時用藥劑量較大,故需要復合其他麻醉藥物[8]。右美托咪定是一種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具有較高的鎮(zhèn)靜-催眠效果,易喚醒,且有一定的鎮(zhèn)痛作用。同時經(jīng)鼻給藥,鼻腔黏膜吸收充分,直接入血,藥物起效迅速,無需經(jīng)過肝臟,對胃腸系統(tǒng)無刺激,安全性較高;另外經(jīng)鼻給藥,對小兒配合要求較低,患兒更容易接受[9]。但對于右美托咪定的使用劑量,臨床尚無統(tǒng)一標準,如何在確保麻醉藥物劑量能夠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時,對術后麻醉蘇醒無影響,值得臨床探索。
本組研究,A組麻醉滴鼻后開始心率、平均動脈壓均有所提升,B、C組麻醉滴鼻后平均動脈壓均有所提升,但B、C組滴鼻后開始心率、平均動脈壓均低于A組(P<0.05)。結果證實了采用1.5、2.0μg/kg右美托咪定經(jīng)鼻給藥,能夠維持穩(wěn)定的血流動力學,而3組患兒蘇醒、拔管及離開麻醉恢復室時間比較(P>0.05),說明增加右美托咪定使用劑量,并未延長患兒麻醉恢復時間,可能是因研究樣本量少,使研究結果存在偏倚,故需要進一步探索。另外江鵬等[10]研究指出,2.0μg/kg右美托咪定可能延長患兒術后蘇醒時間。因此在確保良好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1.5μg/kg右美托咪定更具安全性。應激反應是指機體在受到強烈刺激后出現(xiàn)的非特異性反應,本組研究,B、C組手術結束后NE、Cor水平低于A組(P<0.05),表明與1.0μg/kg右美托咪定相比,采用1.5、2.0μg/kg右美托咪定能夠降低患兒手術應激反應,可能是右美托咪定具有一定劑量依賴性,通過降低交感神經(jīng)活性,有效抑制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軸的活性,從而降低機體應激反應[11]。但選用1.5μg/kg右美托咪定在減少藥物劑量時,也能夠起到與2.0μg/kg劑量相同的作用,更具應用效果。
蘇醒期躁動是全麻術后患兒常見并發(fā)癥,患兒在蘇醒期多出現(xiàn)無意識哭泣、語無倫次、手腳亂動、定向障礙等現(xiàn)象[12]。術前焦慮、術后鎮(zhèn)痛不足、手術麻醉藥物等是致蘇醒期躁動的主要原因。本組研究,B、C組麻醉后躁動、嗆咳發(fā)生率低于A組(P<0.05)。結果發(fā)現(xiàn),采用1.5、2.0μg/kg右美托咪定復合咪達唑侖滴鼻,可減少術后蘇醒期躁動、嗆咳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安全性較高。分析原因是右美托咪定的鎮(zhèn)靜作用具有劑量依賴性,但也有輕微的呼吸抑制情況,此時經(jīng)鼻給藥,患兒接受度高,采用稍高劑量可發(fā)揮較高的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焦慮等作用,從而減少術后躁動的發(fā)生,有利于患兒術后更好恢復[13]。
綜上所述,1.5μg/kg右美托咪定復合咪達唑侖滴鼻麻醉,可提高腹股溝疝手術患兒麻醉蘇醒質(zhì)量,維持穩(wěn)定的血流動力學,減少術后躁動、嗆咳等并發(fā)癥發(fā)生,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但研究樣本量少,使研究結果存在偏倚,故需未來擴大樣本量,進一步探討右美托咪定最佳使用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