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出生的作家簡平今年65歲。2011年年底,他檢查發(fā)現(xiàn)患上了胃癌,當時也就50歲出頭。病魔甚至將他拖入了更深的“黑洞”—他又患上了抑郁癥。
12年過去了,如今,簡平早已走出“黑洞”,學會了“把最壞的日子,過成最好的時光”??祻瓦^程中,他甚至跨界擔任影視劇制片人,成為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的獲得者。
50歲那年,我可真沒感覺自己老,人家說我看上去還不到40歲。
可是我檢查發(fā)現(xiàn)了胃癌。剛動完手術那幾個月,我憔悴得一塌糊涂?!袄稀狈路鹜蝗欢痢^發(fā)白了,人劇烈消瘦,有人描述我“走路的時候,身體都佝僂著”。
對癌癥患者來說,手術、化療、放療是必經(jīng)之路。生活在病痛中,心里也特別難過,對死亡會有恐懼感,覺得死亡并非想象中那么安詳,而是伴隨著痛苦。
出院回家后,我每天在房間里躺著。有一天,我的朋友秦文君來看我?!澳悴灰X了,趕緊起來寫作!”然后她把帶著的包打開,里面居然是一份小說出版合同。
這也太搞笑了!我還在臥病,怎么寫作?。康撬f:“你是作(坐)家,就不能躺著。趕緊看一下合同上規(guī)定你什么時候要寫完?!?/p>
于是我坐了起來,開始寫。當你受到激勵的時候,就會提起精神,甚至會忽略自己的病痛。
小說寫完之后反響挺好的,文學界的朋友還給我辦了一個研討會,影響力蠻大。朋友對我的鼓勵給抑郁中的我注入了生活下去、重回社會的信心。所以我建議,癌癥康復中的病友們,不要把你們熱愛的事情放下。重新開始,它會給你帶來生活的勇氣和動力。
有些人可能想象不到,把自己從病人的角色中脫離出來,變成一個助人者,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恢復反而有幫助。
就拿我來說,手術后,我加入了癌癥康復俱樂部。術后五六個月,我主動和俱樂部的病友們一起去幫助別人。比如,有的病友馬上要化療或者動手術了,我就去給人家做護工。
也許有人會問:老年“癌友”身體本來就弱,能吃得消嗎?其實,我們所謂“做護工”,除了干點倒尿壺、端飯菜之類的活兒,主要是陪病友聊天。
當你成為一個志愿者的時候,你會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對別人是有用的。我在陪病友聊天時就給人家講我自己的經(jīng)歷,還會問人家有什么愛好。有位老年病友說,他的業(yè)余愛好是畫國畫,可惜生病后中斷了。我就鼓勵他重新拿起筆來,還把他的畫拿到報社去投稿。后來他的畫在報紙上登出來了。得到大家的認可,對他的恢復蠻有促進作用的。
后來,這個病友也很熱心公益活動,現(xiàn)在是靜安區(qū)癌癥康復俱樂部會長,每天像上班一樣,忙著組織各種活動。上這個“班”沒有工資拿,完全是義務的,但他很開心。
我所在的虹口區(qū)癌癥康復俱樂部也有許多活動,比如每年一次的文藝演出、屬地街道舉辦的讀書會等等。我就去當文藝志愿者,在讀書會上給病友們開講座。我出的書當中有一本叫《在云端》,是我生病之后的兩年里寫的散文隨筆合集。我把寫《在云端》獲得的所有稿費都用來買了這本書,送給新的病友。
我和病友們交流閱讀心得,后來又把我寫的另一本書送給他們。這是一本長篇紀實散文,記錄了我和母親雙雙患癌后的經(jīng)歷。
我格外欽佩我的母親。患癌后,醫(yī)生判斷她只能活半年到一年,但她后來活了兩年零四個月。在此期間,她從來沒有整日躺在病榻上,從來沒有愁眉苦臉。她一直在游山玩水,直到生命最后的時刻,留給我們的全是她最美的微笑。
對我來說,這段日子充滿艱難、痛苦和悲傷,也充滿勇氣、信念和理想。我前所未有地與母親走得這么近,相互扶持、相伴相隨。母親臨走時說:“你們不要哭,因為我已經(jīng)心滿意足,毫無遺憾?!蔽乙灿型瑯拥母惺?。她人生的最后一程,是幸福的。
(摘自《新聞晨報》2023年4月27日,為民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