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明
熱題再現(xiàn)
隨著經(jīng)歷的積累和時間的變化,同一個人,對相同的人和事的看法與理解也會發(fā)生變化。凡事,只有通過親身實踐,才能對當初的相遇有所領悟;凡事,只有經(jīng)過時間洗禮,才能真正領悟相遇的真正意義。
請以《另一種相遇》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文題解析
題目中的導語明確了立意和選材的范圍,是“同一個人,對相同的人和事的看法與理解”,會因經(jīng)歷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過程。這其中“親身實踐”和“時間洗禮”是促進變化的原因和動力。
題目中的“相遇”是指“在某一時刻的某一地點,兩個或幾個人相互看見對方”;或指“某種場合人們持續(xù)地相互間的注意”兩個義項。本題屬于第二個義項。
因此,審題時首先要明確,本文主體事件的“相遇”,是指相同的人、事、物、景在另一種特殊場景中的“相遇”。“另一種”三個字賦予了文中的人、事、物、景的另一層內涵,即在特定背景中的特殊事件,由此衍生的特殊情感或與之前不同的情感體驗。
其特殊情感或不同的情感體驗包含以下兩種思路:
第一種:遇見的人、事、物、景是全新的,他(或她、它)的出現(xiàn)帶給你的思考、感悟、體驗也是全新的,從未有過的。
第二種:人、事、物、景是你熟悉的,本來就存在于你身邊,但這次相遇的感受、體驗,讓你對其產(chǎn)生了全新的認知和理解。
考生選擇其中一個角度來寫就可以了。而文題中“相遇”的情境,應該是文章的主人公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jīng)歷之后產(chǎn)生的心理變化,在這個心理變化中發(fā)現(xiàn)了他(或她、它)對自己成長的幫助和意義。其事件應體現(xiàn)出心靈的啟示、不同經(jīng)歷的收獲、體驗的加深,或者是認識的提高,能夠促進自我的成長。
佳作工坊
另一種相遇
秦劍平
手指觸摸著一方石印,冰涼之感喚醒了記憶。宣紙上緋紅的印章啊,你是否還記得我們當初的相遇?
許是心血來潮,喚起我對篆刻濃厚的興趣。我在展柜前流連,目光被一塊青山石吸引。它那無瑕的肌膚泛著熒光,呈現(xiàn)出獨有的斑斕,體現(xiàn)出它的溫潤之美。于是,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你——青山石。從此,我們相伴在美好的篆刻天地。
還記得初次與你相處嗎?我小心地把你放在操作臺上,以刀為筆,勾勒印稿。我輕輕觸摸到你的肌膚,心里卻像高空走鋼絲一般緊張。緊握刻刀的手顫抖著,猶豫了很久,我才在你的熒光中落下第一刀?!斑青辍币宦?,劃傷了你的顏面,我的手也不免受傷。在慌亂中聽到一個聲音安撫我:“別怕!初學者都必須經(jīng)過‘崩刀這一關。只要把握好推刀的角度,抵緊石章的邊緣,反復訓練,就能讓‘沖刀技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
沒過多久,我的刀工嫻熟起來。刀刃運轉,游刃有余。在我的操作中,你的顏面也更加精致。我默默欣賞著你留在宣紙上的印跡,愛不釋手,心曠神怡。因為你是我創(chuàng)作的第一方石印,通體凝結著我的氣質與心血。
縱觀古今,是與非,曲與直,功與過,得與失,真與假,正與邪……一印落下,萬事落定。你凝聚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你讓我在欣賞外在美的過程中,懂得修煉個人的內在氣韻。與你相遇,我窺見了巧奪天工的篆刻工藝;與你相遇,我書寫著自己的隨性與浪漫。
熱愛篆刻的我,遇上精致的你,讓我開闊視野,走進了另一個更加廣博的精神世界。
名師點評
本文遵循從感性到理性,從藝術到精神的創(chuàng)作原則,書寫作者與石印的“相遇”,讓讀者從“一印落下,萬事落定”的境界中,理解作者對篆刻的濃厚興趣。文章通過動作描寫,讓讀者感知一個熱愛篆刻的孩子,從小心翼翼到游刃有余,從慌亂緊張到得心應手的成長過程。作者借助篆刻,修煉自己的氣韻,增長個人的智慧。可見,本文“相遇”的真實意義,是作者尋求成長與進步,這是一場與自我的“相遇”。
佳作工坊
另一種相遇
劉步罡
如今,那棵爬滿苔蘚的老樹墩,根部終于長出了新枝。嫩綠的,清香的,似曾相識,可喜可賀。
看見它,我便想起三年前那棵老樹的景況。
它位于我家后院。原來,它是一棵郁郁蔥蔥的大樹,遮天蔽日,四季常青。我家搬來時,它已聳立在那里多年了。樹身高聳筆直,樹冠旁逸斜出,像一個瀟灑的老人,為幾戶人家看家護院,卻有人對它嗤之以鼻。
已是暮春時光,它還花繁葉茂,淡黃的小花伴著淡淡的綠葉清香,彌漫在空氣中,沁人心脾。我驚喜地仰望著陽光穿透茂密的樹葉,淡黃的小花沐浴著溫暖的陽光。微風吹來,幾朵金色的小花,帶著幽香,抖落在我的身上。那時,我親切地感受到它的美麗。
“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第二年暮春,我正期待著周末賞花??墒悄强脴鋮s被鋸掉了。聽聞有人舉報,它遮擋了人家的光線。從此,后院的夏天少了一分陰涼,冬天多了幾分寒霜??樟粝乱粋€鋸口平整的老樹墩,那疏密有致的年輪,見證了近百年的歷史。
那是我賞到的第一季小花,也是我賞到的最后一季小花。它那輕盈的身影,淡淡的清香,成了我永恒的記憶。
三年來,我常常步入后院,眷顧那個老樹墩。慢慢地,老樹墩爬滿了苔蘚;再接著,樹皮生滿了灰色的蘑菇。老樹墩那滄桑的容顏,令我黯然神傷。
可令人驚嘆的是,不知過了多久,老樹墩的根部居然長出了新枝。新枝那生機盎然的氣韻令人心曠神怡。我從它皺起的葉片,看出它在努力掙扎,那令人憐惜的莖,傳達出生命無與倫比的韌性。因此,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老樹墩和我,都懷念著溫馨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懷念著曾經(jīng)在陽光下的綻放。
我雖然不知道這棵樹的名字,但我?guī)еM肋h懷念與新枝、與陽光的另一種相遇。
名師點評
作者采用倒敘手法,先寫與新枝“相遇”的喜悅,然后從親眼所見、所聞,感受老樹近百年的歷史,由此產(chǎn)生對老樹全新的認知和理解,衍生出特殊的情感體驗。作者不知老樹的名字,說明它普通,由此更加反襯出它被人鋸掉也不妥協(xié)的生命力。作者欣賞到的僅一季小花,但鋸口上的年輪卻讓人想象近百年的滄桑,老樹在與天災人禍的抗爭中綻放自己的美麗,這是何等的偉大。作者情感真摯,情緒高亢,他對老樹命運多舛的憐惜、對老樹堅韌品質的贊美,都源于作者與新枝的相遇。
佳作工坊
另一種相遇
趙本珍
夜雨滴答,敲打著窗邊的樹葉,也敲擊著我的心,讓我久久不能平靜。前不久還聆聽他對中國詩詞的解讀,如今他卻突然離開了我們……恍惚中,鐘表單調的嘀嗒聲仿佛把我?guī)胨寄畹拈L廊。
記得那個雨夜,曾祖父坐在藤椅上念詩詞,堂兄堂姐和我聆聽他為我們講解詩詞的含義。我被他讀詩詞時質樸有力的聲音吸引著。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的詩凝結了他對生活的哲思?!痹娓竼栁覀儯骸斑@兩句詩對你們有什么啟示嗎?”堂兄堂姐異口同聲地回答:“親歷其境,就會有真實感受?!痹娓缚洫務f:“真好!”
那夜的雨,和著那些我似懂非懂的詩句,讓我仿佛置身于明月清風的詩情畫意中。我在臺燈下翻閱起曾祖父贈予我的一本書。恍然發(fā)現(xiàn),書上用遒勁的筆跡,批注著他對書中人物命運的理解。我閱讀著已經(jīng)卷角的書頁,摩挲著批注的字跡,陷入沉思。淚眼迷蒙中,我仿佛看到了曾祖父坐藤椅,念詩詞,全神貫注,提筆批注的神態(tài)。
讀到故事結束,我正在為主人公悲壯的命運感慨不已,卻突然看到了曾祖父的批注:“人生如夢。體驗過、經(jīng)歷過,熱愛過,就不枉到人間走一遭。故事激勵我們,不能因生活的艱辛而不愛生活?!蔽业捏w會竟與曾祖父的批注如此一致,我反復讀著這些文字,仿佛曾祖父與我心有靈犀。
我合上書思考,欣慰不已。曾祖父雖離我而去,他留下的精神財富卻引導我去熱愛、去求知,去與未知的世界相遇。
朦朧中,耳邊仿佛響起質樸有力的聲音:“不能因生活的艱辛而不愛生活?!迸⑴c思念相撞,讓曾祖父與我再一次相遇……
名師點評
作者通過聆聽曾祖父對詩詞的講解,由“似懂非懂”到看到批注而“心有靈犀”,記錄了她的成長歷程。文章用親身經(jīng)歷,詮釋了她與曾祖父的相遇,并由此促進了自己的成長。文中沒有人物具體事件的敘述,沒有具象的人物描寫。在作者的筆下,曾祖父的形象始終是伴隨著詩歌、閱讀、體驗而出現(xiàn)的。但曾祖父的形象卻又是如此分明,他是作者詩歌閱讀的啟蒙者,是作者與未知世界相遇的引路人,是作者心靈感悟的源泉?!芭⑴c思念相撞”,促進了情感的沖擊,升華了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