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彪
2020年初,我們?nèi)野岬轿髡靖浇?。搬家的過程,可以說是一次對過往的審視和檢閱。諸多的舊物,在翻動和搬挪的過程中被抖落出來,仿佛耕地時,突然從土里跳出一只田鼠,人和田鼠都被嚇了一跳。衣柜、櫥柜和書架上,除了經(jīng)年的灰塵,還遺留著許多被收藏的過往。是的,我又看到了外婆以前穿過的衣服,外婆清癯的身形,如動畫一樣映人腦海當中。我們把衣服折疊好,帶到西站,是為了在將來翻找的時候,再一次陷入此刻的沉思嗎?兒時的玩具,給妹妹玩,她也不會要,這一次大家決定不留了,全都當廢品賣掉。前女友早年送的書籍和相冊,這些敏感的事物再一次呈現(xiàn)往日的波痕,而我已無意再投入一枚石子。
搬家的過程,難免會丟失東西,媽媽的幾件衣物、飾品,繼父勞動用的零散工具和器械,妹妹的玩具和作業(yè),我的充電線、禮物和學生時代的獎狀(實際上也可能是扔了)等等。搬到西站,收拾妥當后,我們輪流叫喚,茶杯不見了,拖鞋在哪,你看沒看見吹風機。忘性和收納上的混亂,是要讓人見笑的。或許這就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盡管丟失了不少東西,但我可以保證,我以前的書一本都沒少。書架在爸媽房間,他們不看書,我便把書堆到他們房間。只有少量的書,被我擱在衣柜轉(zhuǎn)角的架子上。我的房間可以稱得上是書籍最少的書房。在這個狹小的空間,我簡直就是一個逍遙的主人,想看什么書隨便挑,帶回我的書房,看完再放回去就可以了。
網(wǎng)上購物的便利和實惠,時不時會刺激人的購物欲。買書便是其中一種??吹綍苌线€不夠充實,總是會買幾本經(jīng)典的書籍,或者時下流行的書來填充。書架上,也總有一些買來或借來許久,卻遲遲沒有閱讀的書籍。下班之后,興致使然,我取下一本《罪與罰》,關上房門,拉攏了獨立世界的閘門。
讀俄羅斯大部頭作品,這是一項艱深的工程。不設身處地,很難想象極寒的天氣、漫長的冬夜、稀少的人口、廣闊的土地、農(nóng)奴制的根深蒂固、歷史上的諸多變革,給這個民族的性情和思想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借由《罪與罰》可以略窺一二。讀外國文學著作時,不少人會抱怨人物名字難記,但記名字于我而言反而沒什么難的。像《百年孤獨》里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他們一家的名字都處在一種循環(huán)往復當中,反復玩味人物群的名字,揣度馬爾克斯寫作時的心境也是件饒有趣味的事情。因此,像拉斯克爾尼科夫這樣的經(jīng)典人物,是很容易熟稔于心的。如果是一部干枯無味的小說,哪怕主人公叫趙一,想必時間一久也不會有多少人記得,且記不住也沒什么好惋惜的。《罪與罰》敘述的是一個線索并不復雜的故事,圍繞大學生拉斯克爾尼科夫為了錢財,持斧殺害當鋪主而展開。這本書以精深的心理學和絕妙的說理而著稱。品味全書,可以發(fā)現(xiàn)以心理學著稱的這部作品,令人印象深刻的心理描寫并不多。從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切人,全書的主要架構(gòu)無非是“大學生謀殺前的準備和矛盾”,“謀殺老太婆時的緊張和慌亂”,“謀殺后道義與自我的沖突”。以謀殺過程來說,余華認為,陀思妥耶夫斯基并沒有用什么心理描寫,而是通過大量的細節(jié)來豐富人物的心理,比方說,大學生作案后打掃現(xiàn)場,陡然發(fā)現(xiàn)袖子上的兩滴血漬時展露的驚恐,令人印象極深。縱觀全書,不乏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讓一樁殺人案,在有限的線索中,輪廓逐漸清晰。充斥其間的說理,則讓一部巨著沒有淪為一本打發(fā)時間的偵探小說。文字的樸實與厚重,全書的深刻與震撼,讓我對陀翁在西伯利亞的十年流放生活充滿了敬佩與尊重。陀翁的其他作品,也成了書單上的必讀書。
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心生去意。我會在一個雪夜,通過蟲洞,去往另一個平行時空。這一次,讓我停下的是茨威格,以及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
讀完《馬來狂人》和《象棋的故事》,可以從文字中窺探到茨威格糟糕的精神狀況。放在今天,這個天才沒準會被視為異端。茨威格主要的活動時間集中在20世紀上半葉,如果他出生在19世紀中葉,沒準會產(chǎn)生“世界四大短篇小說之王”這么一個說法。當然,我有一個容易遭到圍攻的看法:從作品的藝術角度考量,茨威格其實可以取代歐·亨利“三大短篇小說之王”的位置。歐·亨利作品的可讀性是不容質(zhì)疑的,結(jié)尾的“反轉(zhuǎn)”往往出人意料,語言也幽默風趣。但是,從作品的深度、立意等角度考量,或許能代替那個位置的小說家還有很多,譬如海明威,馬克·吐溫,魯迅,芥川龍之介等等。當然,文無第一,且“三大短篇小說之王”的說法主要指在19世紀活動的小說家,也不必再糾結(jié)于此。
寫棋的小說我看過一些,阿城的《棋王》,麥家的《暗算》,儲福金的《棋語》,雙雪濤的《大師》等等,韓國電影《神之一手》也是一部圍繞圍棋和復仇展開的好作品。到了《象棋的故事》,棋種已經(jīng)由中國象棋和圍棋,變?yōu)閲H象棋。我并不懂國際象棋的規(guī)則和玩法,但這部小說徹底地征服了我,以后每次提到關于棋的作品,我首先想到的必然是這一篇。茨威格徹底地征服了我,不是用高超的棋藝,不是對棋盤精辟的理解,而是對人性的刻畫,對人性細致人微地描摹,讓人感受到茨威格對戰(zhàn)爭的憎惡,兩次世界大戰(zhàn)給茨威格帶來了巨大的苦痛,因此,更為他走向絕路而痛惜不已。主人公B博士因為幫奧地利的富人托管財產(chǎn)而被抓。為了逼他交出巨額財富,侵略者沒有動用極刑,而是將他幽禁于密室,這間密室沒有窗戶,除了床,沒有任何家具,四面墻都是白色的。沒有人和B博士說話,沒有娛樂手段,他的精神受到了嚴重摧殘。在一次審訊時,B博士偷到一本棋譜,于是,他通過床單上的網(wǎng)格與腦海中的另一個自己對弈,棋藝大漲,卻也導致他“象棋中毒”。出獄后,他在一艘郵輪上,輕而易舉就擊敗了當時的世界冠軍,卻在第二局中,因為對手的故意拖延,誘發(fā)“象棋中毒”,陷入焦躁和狂亂之中,無奈放棄了比賽。
棋,只是茨威格的一味引子,他借此把戰(zhàn)爭的殘酷和對人的精神壓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作為讀者,可以慶幸這篇小說找到了合適的背景切人,但是,又無法不為茨威格的悲劇感到不幸?;蛟S有時候,命運就是如此殘忍,親手鑄造了一個天才,又要看天才毀滅。
除了小說,還看得比較多的就屬詩歌。國內(nèi)的讀王維、蘇軾、海子、北島和張棗等等,國外的讀博爾赫斯、蘭波、茨維塔耶娃、辛波斯卡和特朗斯特羅姆等等。有時候,房門一關,就好像同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絕了。其實不然。透過窗戶,可以看到窗外有雪密密地落下。雪花被風揚起,彼此碰撞,在玻璃上凝結(jié)成窗花,有書相伴,極目凝望,像宇航員在飛船中回望地球,漆黑的寰宇也就沒那么讓人覺得孤寂了。
冬夜再漫長,在南方,也不可能出現(xiàn)極夜。在有限的時間里,我更愿意讀一讀博爾赫斯的詩歌。很難有人不愛博爾赫斯,這位作家中的作家,他的小說像迷宮,詩歌像一件藝術品,而且是那種看起來不事雕琢、渾然天成的藝術品。在這里,我不愿意羅列他的詩歌,就好比自然界中的壯景,看別人拍攝的照片,哪有置身其間用肉眼觀看更合適、更痛快的呢?
很難想象,我的書房——一個由書籍堆砌起來、方方正正的紙質(zhì)世界,逐漸發(fā)展成一個巨大的珊瑚礁。一本本書,異化成鹿角一般的珊瑚,或者一條海蛇,一只海龜,一條小魚。各種動植物微生物環(huán)游其間,構(gòu)成了一個良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而我也只是異化成一只寄居蟹,用小小的鉗子,啃食著浩瀚書海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