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個人—環(huán)境適配對高職教師工作投入的影響:心理需求滿足的中介作用

      2023-07-25 13:43:00付國華翁福元
      職業(yè)技術教育 2023年11期
      關鍵詞:工作投入個人高職教師

      付國華?翁福元

      摘 要 理清個人—環(huán)境適配對高職教師工作投入的影響及作用機制,對于高質量師資隊伍建設有重要作用。通過對吉林省376名高職院校教師的問卷調(diào)查和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個人—組織適配、個人—工作適配、個人—群體適配、個人—主管適配)均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顯著正相關;當同時考慮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信息時,個人—群體適配是影響高職教師工作投入的最重要因素;心理需求滿足在個人—環(huán)境適配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關系中發(fā)揮了潛在中介作用。為此,應從個人—工作、個人—群體、個人—主管、個人—組織四個方面提升教師的個人—環(huán)境適配度,進而提升高職教師的工作投入度。

      關鍵詞 高職教師;個人-環(huán)境適配;心理需求滿足;工作投入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3)11-0049-06

      個人—環(huán)境適配(Personal—Environment fit)是近100年來引起職業(yè)與組織領域學者及管理者普遍關注的議題之一[1],被廣泛地定義為“個人與其工作環(huán)境之間的兼容性,在個人特征與環(huán)境屬性很好地匹配時發(fā)生”[2]。作為一個多維構造,以往學者主要探討了個人—組織適配、個人—工作適配、個人—群體適配及個人—主管適配對個體及組織結果的影響。其中,個人—組織適配通常指個體價值觀與組織價值觀的一致性;個人—工作適配包括個人具有執(zhí)行工作任務所必需的知識、技能(要求—能力適配),以及工作和組織能夠提供資源滿足個人的需求(需求—供給適配)兩個方面;個人—群體適配是指個人與其工作組或團隊成員之間的兼容性,以往研究大多檢查了個人與其他成員在個性、價值觀等方面的一致性,也有研究兼顧了互補性層面;個人—主管適配通常指下屬與其主管在個性、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契合性。研究結果表明,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對個體職業(yè)生涯各階段都有顯著影響,包括工作選擇決定、受雇用機會、工作滿意度、離職意愿、組織承諾及任務績效等。因此,個人—環(huán)境適配也被認為是理解組織中個體態(tài)度和行為的最好預測器[3]。

      盡管以往文獻對個人—環(huán)境適配進行了廣泛研究,但迄今為止,只有少數(shù)研究同時檢查了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對特定工作結果(如工作滿意度、職業(yè)倦怠和離職意向)的影響。這些不同類型適配線索如何組織在一起影響個體工作投入,尤其是對高職教師工作投入有何影響,值得進一步研究。

      服務現(xiàn)代化經(jīng)濟體系,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是新時代高職教育的歷史使命[4]。完成這一使命,離不開廣大高職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上全面、持續(xù)地工作投入。為此,本研究旨在從個人—環(huán)境適配視角,對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之間的關系,以及關系背后的潛在機制進行探究。明晰這些問題,有利于高職院校管理層洞察個人—環(huán)境適配對教師工作投入的影響,更好地優(yōu)化組織設計及管理決策,打造一支敬業(yè)樂業(yè)、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推進高職教育高質量發(fā)展。

      一、文獻回顧與假設

      盡管個人—環(huán)境適配被廣泛作為理解組織中個體態(tài)度與行為的預測因素,但對于他們之間作用機制的研究很少,而自我決定理論被認為是理解這一過程的有用框架[5]。根據(jù)自我決定理論,人類超越種族、文化和個性差異,普遍存在三種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即對自主、能力和關系的需求。自主需求是指對自己的行為具有意愿感和選擇感;能力需求是指能與環(huán)境互動達成所期望的結果;關系需求是指體驗到與他人相關和歸屬感。本研究基于自我決定理論,對個人—環(huán)境適配如何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相關作探討并提出相關研究假設。

      (一)個人—環(huán)境適配與工作投入

      工作投入是指“一種與工作相關的,積極、充實的精神和情感狀態(tài),其特征是充滿活力、具有奉獻精神和專注態(tài)度”[6]。在用以解釋工作投入的理論中,工作需求—資源模型被認為是最核心的解釋框架[7]。該模型指出工作資源是促進工作投入的前驅因素。因此,從理論上講,作為一種特殊的工作資源,個人—環(huán)境適配應該與個體工作投入相關。不同領域研究結果對這一推斷提供了支持:對酒店員工的調(diào)查顯示,個人—組織適配、個人—工作適配對員工工作投入均具有積極的影響[8]。對私立醫(yī)院醫(yī)生的調(diào)查顯示,個人—組織適配、個人—工作適配、個人—群體適配通過組織認同的介導,間接影響到醫(yī)生的工作投入[9]。對科技公司員工的調(diào)查也發(fā)現(xiàn),授權型領導通過個人—工作適配、個人—群體適配,正向影響了員工的工作投入[10]。對教師群體的調(diào)查也顯示,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與教師職業(yè)態(tài)度顯著相關[11]?;谙嚓P研究成果,本研究認為,高職教師對與工作環(huán)境不同“系統(tǒng)”的適配感知,必然會加強工作中的積極感受,更有意愿以完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工作。由此,提出如下假設:

      H1:個人—組織適配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顯著正相關;

      H2:個人—工作適配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顯著正相關;

      H3:個人—群體適配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顯著正相關;

      H4:個人—主管適配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顯著正相關。

      (二)心理需求滿足的中介作用

      心理需求滿足是自我決定理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對于心理需求滿足在個人—環(huán)境適配與積極結果之間的作用,理論上是基于這樣的推理,即在個人—環(huán)境適配情況下,環(huán)境提供了個體需求滿足的機會,進而導致良好工作態(tài)度和行為[12]。對這一理論預設的檢驗結果表明,心理需求滿足部分中介了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與員工組織承諾及工作績效的關系,也就是說個人—環(huán)境適配通過心理需求滿足來影響員工積極結果的理論假設得到驗證[13]。此外,心理需求滿足與工作投入的積極關系,以往研究也提供了實證支持。研究表明,心理需求滿足充分解釋了工作資源與工作投入之間的關系[14],主管支持通過促進心理需求滿足,與員工工作投入積極相關[15]。研究也表明,心理需求滿足與教師工作投入顯著正相關[16],心理需求滿足在領導支持與教師工作投入之間具有中介作用[17]。心理需求滿足還是工作塑造和工作投入之間的中介機制[18]?;谝延形墨I,本研究認為,心理需求滿足可以作為個人—環(huán)境適配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之間的解釋機制。因此,提出如下假設:

      H5:心理需求滿足在個人—組織適配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關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H6:心理需求滿足在個人—工作適配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關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H7:心理需求滿足在個人—群體適配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關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H8:心理需求滿足在個人—主管適配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關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二、研究設計與實施

      (一)研究對象與資料收集

      本研究樣本數(shù)據(jù)來自吉林省高職院校的專任教師,共有376名教師參與了調(diào)查。其中,女性教師占比近70%,并以中青年教師為主(30~50歲占比77%),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教師占50%左右,講師及以下職稱教師占比57%。調(diào)查采取在線問卷形式,在相關高職院校教師協(xié)助下,以滾雪球方式發(fā)放電子問卷,并通過問卷星平臺收集數(shù)據(jù)。所有參與者均是自愿且匿名參加。

      (二)測量工具

      研究中所采用量表均為信效度經(jīng)過檢驗的成熟量表,并以LIKERT五級評分法,從1~5代表“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

      個人—組織適配的測量采用凱布爾(Cable)和德魯(DeRue)[19]編制的個人—組織適配量表,該量表由3個項目組成(示例如“組織的價值觀與我個人的價值觀有很好的匹配”)。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s α值為0.93。

      個人—工作適配的測量采用凱布爾(Cable)和德魯(DeRue)[20] 編制的個人—工作適配量表,該量表包括需求—供給適配(3個項目,示例如“我現(xiàn)在的工作很好地體現(xiàn)了我所追求的工作特性”)與要求—能力適配(3個項目,示例如“我的能力和培訓能很好地符合工作的要求”)兩個維度,共6個項目。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s α值為0.89。

      個人—群體適配的測量采用德·庫曼(De Cooman)等人[21]對皮亞森廷(Piasentin)和查普曼(Chapman)[22] 編制量表的修訂量表,該量表包括補充性適配(4個項目,示例如“我的個性與團隊其他成員的個性很相似”)與互補性適配(5個項目,示例如“我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為這個團隊提供了其他成員所不能提供的東西”)兩個維度,共9個項目。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s α值為0.90。

      個人—主管適配的測量采用莊瑗嘉(Aichia chuang)等人[23] 編制的個人—主管適配量表,該量表由5個項目組成(示例如“我個人的價值觀與我主管領導的價值觀很相似”)。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s α值為0.92。

      心理需求滿足的測量改編自范登布羅克(Van den Broeck)等人[24] 編制的量表,刪除了原量表中的8個反向項目。簡化后量表包括自主需求(3個項目,示例如“工作中我必須完成的任務和我想完成的任務一致”)、能力需求(4個項目,示例如“我能勝任我的工作”)和關系需求(3個項目,示例如“工作中,我能和別人談論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事”)三個維度,共10個項目。本研究以三個維度的平均分作為心理需求滿足的整體評分,量表Cronbachs α值為0.90。

      工作投入的測量采用肖佛利(Schaufeli)等人[25] 修訂的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該量表包括活力(3個項目,示例如“在工作中,即使事情進展不順利,我也總能夠鍥而不舍”)、奉獻(3個項目,示例如“我對工作富有熱情”)和專注(3個項目,示例如“我在工作時會達到忘我的境界”)三個維度,共9個項目。本研究以三個維度的平均分作為工作投入的整體評分,量表Cronbachs α值為0.93。

      控制變量。為避免人口統(tǒng)計變量可能對結果的解釋產(chǎn)生干擾,研究中對性別、年齡、學歷和職稱四個背景變量進行了控制。

      (三)資料分析

      為檢驗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心理需求滿足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的關系,應用SPSS25.0軟件,依序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同源方差檢驗、雙變量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并應用Hayes[26] 針對SPSS版本開發(fā)的PROCESS程序,對心理需求滿足在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之間的中介效應進行分析。

      三、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

      (一)描述性統(tǒng)計、信度及相關性分析

      表1報告了潛變量的平均值、標準差、信度及相關性。

      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均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值由高至低依次為個人—群體適配(r=.58,P<.01)、個人—工作適配(r=.54,P<.01)、個人—主管適配(r=.47,P<.01)和個人—組織適配(r=.43,P<.01)。研究結果支持了H1~H4的理論假設。

      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均與高職教師心理需求滿足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值由高至低依次為個人—群體適配(r=.68,P<.01)、個人—工作適配(r=.64,P<.01)、個人—主管適配(r=.60,P<.01)和個人—組織適配(r=.51,P<.01)。此外,心理需求滿足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顯著正相關(r=.66,P<.01)。這意味著進一步考察心理需求滿足在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與工作投入之間的中介作用是合理的。

      (二)同源方差檢驗

      由于研究采用數(shù)據(jù)均來自吉林省高職教師的自我報告,為評估單一數(shù)據(jù)來源形成的系統(tǒng)偏差是否會對研究結論產(chǎn)生誤導,采用Harman單因素分析方法進行同源方差檢驗。提取的第一公因子解釋了39.12%的變異量,說明不存在一個解釋大部分變異的單一因素,同源方差問題不嚴重。

      (三)回歸分析

      為檢測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對高職教師工作投入影響的相對重要性,在對人口背景變量(性別、年齡、學歷和職稱)加以控制的情況下,進行回歸分析。回歸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第一層,放入四項人口背景變量后,解釋了2%的工作投入變異量,1%的心理需求滿足變異量(但此效應并不顯著);第二層,在同時放入四種類型的個人—環(huán)境適配后,心理需求滿足變異量顯著增加了56%,工作投入變異量顯著增加了38%,說明個人—環(huán)境適配對高職教師心理需求滿足、工作投入具有顯著預測作用,這與相關性分析結果一致。具體而言,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對高職教師心理需求滿足、工作投入的變異程度解釋力由高至低依次是個人—群體適配、個人—工作適配、個人—主管適配和個人—組織適配(但此解釋力并不顯著)。這表明在同時考慮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線索時,對高職教師心理需求滿足、工作投入最具預測力的是個人—群體適配,而個人—組織適配的影響力最低且不顯著。

      (四)中介效應分析

      運行PROCESS程序,在控制其它變量情況下,依次以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為自變量,對個人—環(huán)境適配經(jīng)由心理需求滿足影響高職教師工作投入的假設模型進行路徑分析,并以Bootstrap抽樣方法、95%置信區(qū)間顯著性水平對中介效應進行檢驗。表3和圖1呈現(xiàn)了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

      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所示:在控制其它變量情況下,除個人—組織適配對高職教師工作投入影響不顯著外,個人—群體適配、個人—工作適配、個人—主管適配均對高職教師工作投入有顯著影響,并在加入心理需求滿足中介變量后,以心理需求滿足為中介的間接效應分別為0.16(95% CI= [.12, .22])、0.12(95% CI= [.26, .37])和0.07(95% CI= [.04, .11]),置信區(qū)間均不包含0,說明心理需求滿足在個人—群體適配、個人—工作適配、個人—主管適配與工作投入關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就此,除H5沒得到支持外,H6~H8均通過驗證。

      四、研究結果討論

      本研究從個人—環(huán)境適配角度,探討了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之間的關系,并以心理需求滿足作為解釋機制,檢測了心理需求滿足在關系中具有的中介效應。首先,檢測了四種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之間的雙變量相關性。結果顯示,四種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均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顯著正相關,相關性最高的是個人—群體適配,其次是個人—工作適配、個人—主管適配,最低的是個人—組織適配。其次,通過層次回歸分析,評估了四種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對高職教師工作投入的相對重要性。結果表明,高職教師工作投入主要受到個人—群體適配影響,其次是個人—工作適配、個人—主管適配,而個人—組織適配的影響力較低。最后,探討了心理需求滿足在個人—環(huán)境適配與工作投入關系中的潛在中介作用。研究結果表明,在同時考慮不同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時,除個人—組織適配對高職教師工作投入的影響不顯著外,其它三種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均通過心理需求滿足對高職教師工作投入有顯著影響,心理需求滿足在個人—環(huán)境適配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關系中發(fā)揮了潛在中介作用,是關系背后的作用機制。

      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類型的個人—環(huán)境適配,即個人—組織適配、個人—工作適配、個人—群體適配和個人—主管適配,均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顯著正相關;當同時考慮這些適配線索時,個人—群體適配是對高職教師工作投入最強有力的預測因素,而個人—組織適配的影響不顯著;心理需求滿足在個人—環(huán)境適配與高職教師工作投入關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五、對高職院校教師管理的啟示

      第一,要重視不同類型的個人—環(huán)境適配。在當前高職院校師資管理中,普遍強調(diào)教師作為專業(yè)技術人員,所具備的學術訓練、專業(yè)知識、技能、能力與工作任務相適配(個人—工作適配)。然而,經(jīng)驗研究表明,每種類型的個人—環(huán)境適配都不容忽視,因為他們都對個體與組織功能帶來影響。

      第二,重視高職教師心理需求,提升團隊凝聚力。就本研究結果來看,個人—群體適配是對高職教師心理需求滿足及工作投入最有力的預測因子,這提示我們要充分重視教師團隊建設,提升教師協(xié)同發(fā)展的“凝聚力”。當前,各類教學、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已成為高校高質量產(chǎn)出的主體,許多工作(如學科和專業(yè)建設、科研平臺和項目申報)都是以團隊為單位來完成。當成員之間具有良好協(xié)作能力與和諧氛圍時,會更有利于促進知識共享與轉化,而確保團隊成員積極參與,讓團隊成員就過程公平達成一致,比就目標或結果達成一致更重要。

      第三,重視個人—主管適配因素。雖然本研究結果顯示,當同時考慮其他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線索時,個人—主管適配對高職教師心理需求滿足和工作投入的影響力相對較弱,個人—組織適配是最弱的,但并不代表它們不重要。已有研究表明,相對于其他類型個人—環(huán)境適配,個人—主管適配是影響員工離職意愿最主要的因素[27]。盡管在高職教師工作方式中,上下級之間的等級制度不那么明顯,但與其它工作領域一樣,教師的實際任務運作同樣取決于他們與主管領導的溝通。當教師與其主管之間適配良好時,必然會帶來積極工作感受。因此,個人—主管適配同樣是高職院校在選用管理人才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第四,重視高職教師組織文化和價值觀熏陶。而對于個人—組織適配,根據(jù)“吸引—選擇—損耗”三階段模型[28],人們更有可能被與他們自身特征相似的組織所吸引,選擇和留在組織中并表現(xiàn)的更好,而與組織價值觀不適配的則最終可能選擇離開組織。也就是說,當高職教師價值觀與學校組織文化、核心價值觀相一致時,會更有可能為實現(xiàn)學校愿景和發(fā)展目標而履行使命,并建立起穩(wěn)定的依賴關系。如果不適配,則存在人才流失的風險。對高校教師的研究也表明,教師與高校組織在價值觀、目標、文化等方面的不適配,會對教師工作態(tài)度和行為產(chǎn)生諸多方面的消極影響[29]。因此,高職院校在人才招聘環(huán)節(jié),除考察應聘者知識、技能和能力是否符合要求外,其價值觀與組織價值觀的相容性也應該被評估,并通過入職后的社會化實踐,使教師越來越多地內(nèi)化組織文化和價值觀。

      參 考 文 獻

      [1]SCHNEIDER B. Fits about fit[J]. Applied psychology,2001,50(1):141-152.

      [2]KRISTOF-BROWN A L,ZIMMERMAN R D,JOHNSON E C. Consequences of individualsfit at work:A meta-analysis of person-job,person-organization,person-group,and person-supervisor fit[J]. Personnel Psychology,2005(2):281-342.

      [3][19][20]CABLE D M,DERUE D S. The converg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of subjective fit percep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2(5):875.

      [4][27]習近平.加快構建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 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EB/OL].(2021-04-13)[2023-02-20].http://www.gov.cn/xinwen/2021-04/13/content_5599268.htm.

      [5]GREGURAS G J,DIEFENDORFF J M,CARPENTER J,et al. Person-environment fit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J].The Oxford handbook of work engagement,motivation,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2014:143-161.

      [6]SCHAUFELI W B,SALANOVA M,González-Romá V,et al. The measurement of engagement and burnout:A two sampl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J].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2(3):71-92.

      [7]BAILEY C,MADDEN A,ALFES K,et al. The meaning,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employee engagement:A narrative synthe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17,19(1):31-53.

      [8]KIM J,GATLING A. Impact of employeesjob,organizational and technology fit on eng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Technology,2019,10(3):323-338.

      [9]SHARMA P B. Effect of personal-environment fit on work engagement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J]. PalArchs Journal of Archaeology of Egypt/Egyptology,2020,17(6):5967-5977.

      [10]CAI D,CAI Y,SUN Y,et al. Linking empowering leadership and employee work engagement:The effects of person-job fit,person-group fit,and proactive personality[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8(9):1304.

      [11]盧謝峰,鐘薏.不同類型匹配度影響教師職業(yè)適應性的比較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9(2):99-105.

      [12]ARTHUR JR W,BELL S T,VILLADO A J,et al. The use of person-organization fit in employment decision making:An assessment of its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6,91(4):786.

      [13]GREGURAS G J,DIEFENDORFF J M. Different fits satisfy different needs:linking person-environment fit to employee commitment and performance using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9,94(2):465.

      [14]VAN DEN BROECK A,VANSTEENKISTE M,DE WITTE H,et al. Explain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job characteristics,burnout,and engagement: The role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 satisfaction[J]. Work & stress,2008,22(3):277-294.

      [15]HEYNS M M,MCCALLAGHAN S,DE WET E H. The role of supervisor support and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in predicting work engagement,burnout and turnover intentions in a medical contract research service setting[J]. Research in Social and Administrative Pharmacy,2022,18(6):2981-2988.

      [16]李敏.中學教師工作投入與基本心理需求滿足關系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4(2):43-49.

      [17]ROTHMANN S,F(xiàn)ouché E. School principal support,and teacherswork engagement and intention to leave: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need satisfaction[M]//Psychology of Retention: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 Cham: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8:137-156.

      [18]TOYAMA H,UPADYAYA K,SALMELA-ARO K. Job crafting and well-being among school principals:The role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 satisfaction and frustration[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22,40(5):809-818.

      [21]DE COOMAN R,VANTILBORGH T,BAL M,et al. Creating inclusive teams through perceptions of supplementary and complementary person-team fit: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team fit and team effectiveness[J].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2016(3):310-342.

      [22]PIASENTIN K A,CHAPMAN D S. Perceived similarity and complementarity as predictors of subjective person-organization fit[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7,80(2):341-354.

      [23]CHUANG A,SHEN C T,JUDGE T A. Development of a multidimensional instrument of person-environment fit:The perceived person-environment fit scale(PPEFS)[J]. Applied Psychology,2016,65(1):66-98.

      [24]VAN DEN BROECK A,VANSTEENKISTE M,DE WITTE H,et al. Capturing autonomy,competence,and relatedness at work: Construction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Work-related Basic Need Satisfaction scale[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10,83(4):981-1002.

      [25]SCHAUFELI W B,BAKKER A B,SALANOVA M. The measurement of work engagement with a short questionnaire:A cross-national study[J].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2006,66(4):701-716.

      [26]HAYES A F. Beyond Baron and Kenny:Statistical mediation analysis in the new millennium[J].Communication monographs,2009(4):408-420.

      [28]SCHNEIDER B. The people make the place[J]. Personnel psychology,1987,40(3):437-453.

      [29]李野.人與組織匹配視角下的大學教師職業(yè)生涯探討[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2014(21):20-25+65.

      Abstract? Clarifying the influence and mechanism of personal-environment adaptation o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work eng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teaching staf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376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Jilin Province, the results of data analysis show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personal-environment fit (personal-organization fit, personal-work fit, personal-group fit, personal-supervisor fit)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work engagement; When different types of personal-environment fit information are considered simultaneously, the personal-group f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eacherswork engagement; psychological needs satisfaction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sonal-environment fit and work eng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To this end, teachers' personal-environment adaptability should be improved from four aspects: personal-work, personal-group, personal-supervisor, and personal-organiz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work eng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personal-environment fit; psychological needs satisfaction; work engagement

      Author? Fu Guohua, PhD candidate of Krirk University (Bangkok 10220); Weng Fwuyuan, professor of Krirk University

      猜你喜歡
      工作投入個人高職教師
      歐盟與美國關于跨境個人數(shù)據(jù)保護研究
      淺論新時期高職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
      考試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3:08:06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教師素質淺談
      職業(yè)(2016年11期)2016-11-23 20:51:21
      辦公室人員尚需制定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
      翻轉課堂背景下的高職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探析
      職教論壇(2016年23期)2016-11-19 09:30:28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綜述
      高職教師教學自主權和職業(yè)承諾的關系研究
      職教論壇(2016年24期)2016-11-14 08:42:40
      《偷自行車的人》與《小武》分析比較
      精神科醫(yī)護人員壓力知覺、組織支持和工作投入的現(xiàn)狀及關系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2期)2016-01-16 21:12:28
      教師事物型心理資本在工作—家庭支持對工作投入影響中的作用
      长葛市| 泗阳县| 富川| 凤庆县| 彰化市| 遂平县| 涞源县| 出国| 昌平区| 乌审旗| 岱山县| 秭归县| 安西县| 商洛市| 静宁县| 盈江县| 察雅县| 弥渡县| 水富县| 青神县| 德阳市| 上思县| 陕西省| 信丰县| 正镶白旗| 沽源县| 府谷县| 仁化县| 霸州市| 申扎县| 宜阳县| 平阴县| 盐山县| 江陵县| 长顺县| 余江县| 固安县| 饶河县| 都江堰市| 宁都县| 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