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陳平原:走向?qū)掗熖?/h1>
      2023-07-24 15:53:07徐鵬遠
      中國新聞周刊 2023年26期
      關鍵詞:平原學術文學

      徐鵬遠

      陳平原、夏曉虹夫婦在家中的書房。攝影/呂宸

      很多年來,陳平原一直有個念想,希望可以躺在自家的沙發(fā)上休息。早先居住條件有限,愿望奢侈難及,后來搬了幾次家,房子越來越大,他便特意買了一張四人位的L型沙發(fā)放在客廳。

      可惜夢想還是沒能成真。這張沙發(fā)如今只能將將坐下兩個人,其余的地方全都被堆疊成摞的書籍占據(jù)了。在這套三室兩廳的房子里,茶幾上是書,餐桌上是書,斗柜上是書,地上還是書,蔓延的一面面書墻甚至會造成一種錯覺,仿佛所有格局原本就是被這些頂天立地的書架分割出來的。比起陳平原和妻子夏曉虹,書好像才是這個家真正的主人。這倒是很正常,畢竟夫妻兩人都是北大學者,陳平原現(xiàn)任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更被外界熟知的身份是曾經(jīng)的北大中文系主任。

      有人問過陳平原,家里到底有多少冊書,他答不上來,因為根本沒有統(tǒng)計過。無論自己還是妻子,他們的書從來不是為收藏而存,讀書是他們的職業(yè),也是跌宕人生的起伏中自我培養(yǎng)成的一種習慣——曾經(jīng)的荒疏歲月里,讀書是他們度過艱難時光的唯一慰藉;歷史的轉(zhuǎn)彎處,又是讀書給予了他們改寫命運軌跡的機會。時至今日,“少時山村里昏黃的燈光,深夜中遙遠的木屐,盼望雨季來臨以便躲在家中讀書的情景”,仍會不時闖入陳平原的夢境;那些散落在康樂園與未名湖的青春記憶,也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浮現(xiàn)于眼前。

      只是書攢得久了終究不免成為一種負擔。與日俱增的藏書規(guī)模不僅擠壓著正常的生活空間,還消耗了些許書生雅趣——以前陳平原會給每本書都蓋上藏書章,章上刻著一個臺燈形狀的繁體“書”字,燈下有兩個并肩閱讀的小人兒,一個是他,一個是夏曉虹,后來書實在太多,便懶得蓋了。最為惱人的是,愈發(fā)雜亂之中往往找不到眼下需要的那一兩本,尤其對于陳平原而言,這般翻箱倒柜的徒勞更是常有,因為他的研究與寫作總是會在不同的話題間來回穿梭。

      漂移

      最近,陳平原出版了一部新的論著《有聲的中國》,這一次他將思索的錨點又投向了興起于晚清并影響整個20世紀中國的演說。事實上早在2001年他就撰寫了相關研究的第一篇論文,并于此后二十年里持續(xù)掘進,逐步搭建出一部勾連起政治、社會、文學、學術、教育乃至大眾娛樂的現(xiàn)代中國演說史。

      這是一次極具開創(chuàng)性的探索,在過往對現(xiàn)代中國的關注中,聲音是一個相對滯后甚至缺失的角度與對象。也因此,這一探索進行起來頗為不易,首先要面對的便是資料的稀少?!暗侥壳盀橹?,魯迅的聲音我還是找不到,蔡元培還能找到一點,聞一多也能找到一點。早年我們并不關注聲音的保存,不用多說,即使錄音手段沒有普及的80年代,我們都很少保留下聲音。而且我們也不覺得這是一個重要的學術或思想資源,我們的思路還是‘文字鏤于金石,覺得重要的當然得寫下來傳播開去?!?陳平原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如何還原現(xiàn)場,則是另一道充滿挑戰(zhàn)的“技術”難題。比之于有限的聲音資料,演說的文本相對而言倒沒有那么捉襟見肘。只是演講者“說什么”固然重要,“怎樣說”亦不可忽略,畢竟“只有在現(xiàn)場,演說才能充分展現(xiàn)其不同于書齋著述的獨特魅力”。

      而且嚴格說來,所有的演講記錄稿都很難準確傳達演說者的真實意圖,“因為當初的記錄者、整理者經(jīng)過自己的淘汰,會有一些相關的東西忽略了。什么環(huán)境、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背景、什么聽眾、什么目標,這些對于演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陳平原說,“問題是,我們用什么樣的技術手段和學術訓練才能讓那些東西浮現(xiàn)出來?!?/p>

      囿于這些限制,關于演說的話題,陳平原最初的設想沒能全面得以實現(xiàn)。同時一個無奈的遺憾在于,某些牽涉現(xiàn)實的內(nèi)容,由于暫時無法展開,也只能先按下不表?!白鳛檠菡f也好,作為日常生活也好,聲音包括有意義的聲音和無意義的聲音,還有沉默。什么時候是高亢的,什么時候是低沉的,什么時候干脆沉默,這些其實都需要進一步的展開論述。”陳平原說。

      盡管如此,這本最終只有兩百余頁篇幅的《有聲的中國》,依然被陳平原視為自己在“聲音”研究方面的總結之作?!斑@本書現(xiàn)在只能做到這個地步,我只是做一個個案、開一條新路,然后大家再往前來發(fā)展?!标惼皆f,9月份,他會組織召開一個二十人左右的討論會,邀請學生以及學界同仁一起從聲音入手討論現(xiàn)當代中國的可能性。

      “發(fā)凡起例”,這是陳平原幾十年來一以貫之的治學思路。倘若換成一句更為普及的說法,即“但開風氣不為師”。一定程度上,也正是在這種自覺意識的導引下,他才主動地從文學視野中跳出,不斷開辟新的領域,在多元的未知中努力嘗試拓展學科疆界。

      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專業(yè)的標志性學者,他自90年代中期就開始轉(zhuǎn)向?qū)W術史研究,從學人精神到學科體制再到述學文體,完成了《中國現(xiàn)代學術之建立》《作為學科的文學史》《現(xiàn)代中國的述學文體》三部扛鼎之作。也是從這里,他捕捉到演說對白話文形成與現(xiàn)代教育的作用和影響,開始思索“有聲的中國”。

      與此同時,陳平原的研究觸角還延伸到大學、都市和圖像——由北大的百年往事入手逐步追蹤出愈發(fā)豐滿的晚清以降大學史,從個人的北京記憶出發(fā)提出了“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的系列課題,以晚清畫報為契口發(fā)掘了近代以來圖像敘事與低調(diào)啟蒙的知識轉(zhuǎn)型過程。所以近二十余年,他每一次帶著新鮮的著述出現(xiàn)在學界與讀者面前時,都像是一次全新的登場。

      不過對此,陳平原自己表現(xiàn)得很是謙虛:“其實對學者來說,不斷地漂移不是一個好的事情。但是我又是一個老師,必須往前走,然后給學生開出不同的路?!?p>

      陳平原新作《有聲的中國》。

      感慨

      陳平原的“發(fā)凡起例”如今已激起不少回聲,尤其是由他發(fā)起的都市文化研究。從2003 年起,他與哈佛大學學者王德威合作,聯(lián)合近百位跨領域的國內(nèi)外學者,分別在北京、西安、香港、開封召開以“都市”為對象的國際會議,產(chǎn)生了一系列兼及文學、史學、考古、地理、建筑、繪畫、電影、音樂等多重視角與思路的議題,一批年輕學人也推出了自己的專著。

      相比自己的研究成果,這樣共同參與、思考和討論的局面是陳平原更為看重的價值,也是他在學術追求以外從一開始就想要推動的現(xiàn)實意義?!白鲞@么多嘗試,我不敢說我每個專業(yè)都能成為第一流的專家,但我希望對每一個話題都形成高等常識,然后重新在人文學的旗幟下做一點溝通、對話和整合。我想回到一個話題:晚清以降,文、學分立留下來的巨大遺憾。20世紀中國學術的最大特點就是專業(yè)化,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也是一個巨大的遺憾,我們已經(jīng)沒有能力再跟其他專業(yè)對話了?!标惼皆f。

      這抱負和期待頗具雄心,其背后動力,除了陳平原知識分子自覺的責任意識,也埋藏著來自其遙遠時光里的一份美好記憶。

      那是1985 年在北京召開的一場“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創(chuàng)新座談會”,在后來的當代文學敘述中,這次回憶也被稱作“萬壽寺會議”。

      會議的前一年,30歲的陳平原剛離開中山大學,坐上開往北京的火車。在北京,他只認識北大的廣東同鄉(xiāng)黃子平,于是就帶著自己的論文去找他。黃子平隨后把論文推薦給已留校任教并擔任王瑤助手的錢理群,錢理群看完,當晚就找了王瑤。就這樣,陳平原成了北大中文系有史以來的第一屆博士。

      同在北大,陳平原和黃子平經(jīng)常跑到錢理群的宿舍去聊天,聊著聊著三個人便聊出了一個“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命題來。之后,他們把這個想法也帶到了萬壽寺的會上。

      在一篇題為《從萬壽寺到鏡泊湖》的文章中,學者王曉明是這樣描繪那次會議的情景的:“那還是一九八五年的暮春時節(jié), 北京西郊的萬壽寺里 , 幾十個神情熱烈的年輕人 , 正在七嘴八舌地討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創(chuàng)新問題。就在那座充當會場的大殿里,陳平原第一次介紹了他和錢理群、黃子平醞釀已久的‘打通現(xiàn)、當代中國文學研究的基本設想?!?/p>

      在王曉明的回憶里,當時聽到陳平原的發(fā)言,自己和許多同行都受到了強烈的震動。幾個月后,《文學評論》刊發(fā)了錢、黃、陳三人署名的論文《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讀書》也以六期雜志連載了談話體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1986年,日本學者丸山昇、伊藤虎丸、木山英雄、竹內(nèi)實諸和時任芝加哥大學教授的李歐梵到訪北大,點名要與他們?nèi)俗?。正是從這里開始,陳平原成為了中國文學研究界的一個響亮而無法繞開的名字。

      “從一個外省青年變成京城學者了”,如今的陳平原并不否認那一年之于自己的重要意義,只是對于當初思考的內(nèi)容,他早已不再有絲毫的沉湎。

      在他看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這一概念帶著清晰的時代印記,其中的種種論述也有許多粗疏?!斑@個概念已經(jīng)成為一個歷史性的表述,它就是學術史上的一個路碑,擱在那邊大家看一看,有人往左,有人往右,有人拆解,有人表揚,就這樣?!闭嬲钏锌蛻涯畹?,是那個時代合力奮進的精神以及熱情討論的氛圍?!叭苏剟偝鰜淼臅r候,北大研究生會組織過一個討論會,連數(shù)學系、物理系都一起來談,雖然沒有專業(yè)訓練,但是各自都有自己的想法?!?/p>

      陳平原覺得,就學科的發(fā)展、學術的成熟度和思想的深刻性而言,90年代確實要比80年代有所進步。但同時互相之間的傾聽與交流也消失了,各人做各人的研究,各人寫個人的論文,不再關心別人的思路和命題,“不要說文科、理科、工科、醫(yī)科不在一起討論話題,連文科里面的各個院系也不討論,甚至一個系里不同(研究)時段的人也都不討論了?!倍@背后,一個更大的失落是,大家已經(jīng)沒有了共同關心的話題。

      底色

      其實,陳平原的治學思路自始至終都有著源自80年代的濃重底色。他自己也說:“我是80年代成長起來的,理想主義、宏大敘事這些至今還在我身上留有精神印記?!?/p>

      即使是早期的小說及散文研究,陳平原的著力點也大都在于努力構建出一種“史”的脈絡與框架。在其專著處女作《在東西方文化碰撞中》的自序里,他就鮮明提出過“小題大做”的主張——口子不妨開得小,但進去以后要能拓得寬挖得深。

      “可能大家不太了解,我是受到過《科學革命的結構》那本書影響的,講學術范式發(fā)生變化的可能性。其實我們那代人好多人都會受這個影響,因為80年代大家都覺得不僅是社會的突變,也是一個學術的研究范式的突變。”陳平原說,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他才在90年代中期停止了單純的文學研究,因為他認為文學研究已經(jīng)進入了常規(guī)建設,很長時間內(nèi)只是學術積累,不會有革命性的變化。

      在公眾的既有印象里,陳平原大抵應該屬于學院派的知識分子,既鮮見溢出胸懷的慷慨意氣,也沒有什么登高一呼的驚人之語。甚至連他自己也曾在文字中寫下過這樣的“自白”:“不想驚世駭俗,但愿能理得而心安。與其臨淵慕魚或痛罵魚不上鉤,不如退而結網(wǎng)?!钡聦嵣希皇前研那椤皦涸诹思埍场?。在內(nèi)心深處,他一直都徘徊于書齋生活和社會關懷之間,無法真正做到“憑欄一片風云氣,來做神州袖手人”。

      因此,無論是從學生時代到十年前始終參與刊物和叢書的編輯,還是絲毫不遜于專業(yè)論著的隨筆和雜感寫作,他始終保持著“兩副筆墨”。同時在學術的思索中也總是隱藏著強烈的現(xiàn)實觀照:做學術史,意在為社會轉(zhuǎn)型期走向分化的學界重新喚起“學者的人間情懷”;做大學史,旨在叩問何為大學,并思索教育的未來走向及命運;做都市文化研究,背后指向的是對城市發(fā)展的反思……

      同樣作為回應的,還有對“五四”的不斷解讀。除了《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和《作為一種思想操練的五四》兩部專著以及與夏曉虹合著的《觸摸歷史——五四人物與現(xiàn)代中國》,在陳平原幾乎所有的研究中,“五四”都是一個須臾不曾缺席的身影。作為七七級大學生,陳平原曾與他的同代人一起在對1919的比附與模仿中安頓過自己的精神向度和歷史定位,他認為,對“五四”的思考、追隨、反省和超越是伴隨了整個80年代的一個主題。

      不過,對舊有印記的持守并不意味著一種懷舊或自我沉醉。恰恰相反,他一直強調(diào)80年代和“五四”在“生氣淋漓”“眾聲喧嘩”的同時也是“泥沙俱下”的。在許多公開的談論中,他還反復提醒著要重新審視“我們這一代”。

      在他看來,自己這代人固然擁有跌宕起伏的人生,卻只是趕上了連續(xù)轉(zhuǎn)彎的大時代,無非努力順應了時勢而已。所以在回首時,務必要多點悲憫與自省,捫心自問“到底取得了哪些值得夸耀的成績,錯過了哪些本該抓住的機遇,留下了哪些無法彌補的遺憾”。

      猜你喜歡
      平原學術文學
      那一片平原
      黃河之聲(2022年6期)2022-08-26 06:48:50
      我們需要文學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平原的草
      安徽文學(2020年10期)2020-10-26 06:57:16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fā)的學術思考
      中國博物館(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浪起山走
      滇池(2019年1期)2019-02-14 02:36:54
      紅平原上的“小肉山”
      我與文學三十年
      小說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
      學術

      田阳县| 黄浦区| 陇南市| 建湖县| 河北省| 枣庄市| 开阳县| 昭平县| 禄丰县| 登封市| 闽清县| 雷波县| 白沙| 沙雅县| 德庆县| 德格县| 靖远县| 浏阳市| 祁阳县| 金阳县| 邵东县| 那坡县| 柘荣县| 黎平县| 枣阳市| 开阳县| 玉林市| 桑植县| 淳化县| 双流县| 临夏县| 神池县| 丰原市| 精河县| 霍林郭勒市| 鄂托克旗| 漠河县| 淮北市| 张家界市| 长宁区|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