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增
【原題呈現(xiàn)】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吳江區(qū)、相城區(qū)2022—2023學(xué)年初三年級調(diào)研試卷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一首小詩,按要求作文。
我有菜青蟲般的一生
張遠(yuǎn)倫
那附在菜葉的背脊上,站在這個世界的反面
小小的口器頗有微詞的,隱居者
多么像我。仰著頭,一點(diǎn)一點(diǎn)地
咬出一個小洞,看天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生活聯(lián)想與人生思考呢?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可以敘寫經(jīng)歷和感受,可以發(fā)表議論和看法。
【名師題解】
本題是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小詩以小見大,有著象征的意味,審題上可以將其分為三個層次逐層解讀。
第一層:“菜葉的背脊”“世界的反面”。“菜葉的反面”隱喻生活,一片葉子看似單薄,對菜青蟲卻是障目之葉,是“滅頂之災(zāi)”。
第二層:“頗有微詞”“隱居者”。菜青蟲渺小卑微、微不足道,不被關(guān)注,小心翼翼。但它并不安于現(xiàn)狀,似王安石筆下的“不畏浮云遮望眼”,沒有畏懼,沒有惶恐。憑借“微詞”的能量,依靠口器,默默抗衡。
第三層:“一點(diǎn)一點(diǎn)”“咬出小洞”“天”。“一點(diǎn)一點(diǎn)”不期望速成,這是一種力量的積蓄,是一種長遠(yuǎn)的眼光和忍耐的智慧?!耙А钡倪^程是對突破生活的努力和執(zhí)著,“咬出小洞”是苦盡甘來,是擲地有聲的奮斗結(jié)果?!耙А钡姆较蚴恰疤臁保切南蛲倪h(yuǎn)方風(fēng)景。
菜青蟲這一小小生靈,有著深刻的精神內(nèi)涵,用卑微的力量昭示生命的堅韌,以持之以恒的付出日拱一卒,仰望星空。在這首小詩中呈現(xiàn)出來的,是希望和明媚,是堅持和韌性,給人以最真切的鼓舞。寫作重點(diǎn)是敘述、描寫、刻畫“咬”的經(jīng)歷與體驗。
【高分范文】
咬破那片葉
張家港市常青藤實驗學(xué)校
魏思言
咬破那片葉,看天。
樹葉的影子在他肩頭撲朔,細(xì)碎的日光從他稀疏的銀絲間傾瀉,被他粗礪的手指尖拾起,隨著翻起的微風(fēng)滑進(jìn)泛黃的書頁中。街邊塵土飛揚(yáng),他又掃過一片黃葉,便同那縷光一同又成了他的書簽,夾在一本厚厚的書中。他似乎早已習(xí)慣這樣渴求陽光般渴求知識。
早晨,路上人很多,垃圾雜亂,他扛著掃帚一直從街頭掃至街尾,把太陽從黑夜中掃出。那條街始終熱鬧非凡,吆喝聲不絕于耳。陽光漸漸明朗,我上學(xué)經(jīng)過那條街道時,發(fā)現(xiàn)他飛舞的掃帚已安靜地立在一旁,而他,迎著人們奇異的目光,坐在那輛大家避之不及的垃圾車旁,像一只令人厭惡的菜青蟲。
沒有多看,只是他滿是灰塵的膝上攤著的破爛封皮實在太過熟悉,那是一本幼時的啟蒙讀物。忽然,我有些心疼。只是時光總是走得太快,來不及過多感慨,他蜷著的渺小身影就被我擱置在那個忙亂的早晨,我同許多人一樣,將他忘記。再見已是一月之后了。
垃圾車吱呀作響,車輪轉(zhuǎn)動,將月光碾作粉末,同白天他書頁中的日光一起撒了滿地。他輕輕的讀書聲在我背后飄忽,這一次我聽清了,是《月亮與六便士》。驚喜冒上心頭,又忽地想起日光下他那單薄的身影,他就這樣匿于鬧市,就這樣始終站在城市喧囂的背面,像一位隱居者。再轉(zhuǎn)頭,忽然看到那堆疊得高高的紙板下有一摞滿是灰塵的書。原來這一個月,他看了這么多的書。
從那以后,我便常能看到他讀書的背影,笨拙又堅毅。閱讀撕開了他與外界的屏障。一片葉子對于他人來說很簡單,對“菜青蟲”卻是滅頂之災(zāi)。窘迫奔波的生活便是他最大、最沉重的“葉”。路不一定要走到盡頭才有出口,或許咬開障目之葉,就算是“菜青蟲”也能看到天空。書籍,便是他最鋒利的“口器”。
漆黑的夜空像片蓋在菜青蟲身上的葉,我們總是忙忙碌碌,卻忘了抬頭去看看夜晚那依舊寧靜的天、明亮的月。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
撕破那片葉,你也能看到月。
【亮點(diǎn)精評】
人類學(xué)家項飆說過:“需在看到的東西里面看到東西,在直觀觀察到的、自己能夠把握到的東西里看出一些道理來……”作者很會觀察身邊的美好,視角獨(dú)特,選材小而新,把驚雷藏于平靜之下。在樸素日常中捕捉住命運(yùn)的微光,在人間生活里凸顯現(xiàn)實的詩意,以細(xì)膩的情感和平等的姿態(tài)尋找到了生活的意義。
文章的主人公清潔工大叔,有菜青蟲般的卑微與堅韌。他正如那菜青蟲,一生背對天空的辛苦勞作、窘迫奔波的艱辛生活是他最大、最沉重的“葉”,但在他的心中有無法抗拒的力量,疲憊之余,他用書籍這一鋒利的“口器”,咬開障目之葉,欣賞美麗的夜空,看到耀眼的月光。他以卑微的姿態(tài),堅韌而美麗地生活著。作者很聰明,在刻畫人物時并未過多著墨,篤定而溫和,語淡而意濃,簡潔的筆墨卻有著強(qiáng)烈情緒的表達(dá),讓讀者感同身受并引發(fā)思考。在作者著力營造的畫面下,主人公、手中的書、天上的月融為一體,相互溫暖,彼此關(guān)懷,書上這一彎月與天上那一輪月,都是美麗的。
作者的文字也讓我們思考,也許我們都該擁有透過窗望向月亮的勇氣,在瑣碎的生活中不要忘記自己美好的期望與美麗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