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麗麗
不少教師認為上作文課是最簡單的,只需要花五分鐘來布置任務,剩下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即可??墒牵律献魑恼n的學生并不在少數(shù)。從看到題目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兩眼一抹黑”,無可奈何匆忙下筆,草草收尾……在這種情況下寫出來的文章又怎么能令人滿意呢?教師批改起作文來已然是苦不堪言,就更別談讓學生去修改了。
但如果我們把寫作教學的模式改變一下,把教學的過程優(yōu)化一下,說不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日常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同題寫作”,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此來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下面,筆者就具體談談實施的措施。
作文題:
“如果信仰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這句話不斷刷屏,還引發(fā)了我們對“色彩”的思考。色彩,即顏色。不同的色彩常被人們賦予不同的意義。以“色彩”為話題,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和認識?
乍一看,作文題的要求非常明確,即“談談你對色彩的感受和認識”。不少學生讀完材料,提筆就開始寫作。這樣很容易因為審題不清而使文章的內容流于表面。
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來審題。
“如果信仰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屬于熱點話題,學生并不陌生。教師可以允許學生借助網絡搜索這個句子,較為詳細地了解這句話的出處。經過搜索,他們了解到這句感言是孟晚舟女士發(fā)表的,隨后他們在筆記本上寫下“愛國”“信念”“執(zhí)著”“我驕傲,我是中國人”等關鍵詞句。
“不同的色彩常被人們賦予不同的意義”,這句話客觀地描述了一種現(xiàn)象。學生很容易分辨出“色彩”是客觀的,而人們賦予“色彩”的“意義”是主觀的。結合日常生活和人生經歷,大家都主動地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綠色象征生命,讓人感受到力量和希望”“黑色莊嚴肅穆,給人一種低調、高雅的感覺”等。
此時,教師指出:“這樣為文章立意是否太過單調、淺薄呢?我們要寫出有深度的文章,要在文章中展現(xiàn)‘色彩背后的文化內涵?!痹趯W生一籌莫展之際,教師為他們展示了“故宮文創(chuàng)公眾號”推出的“中國傳統(tǒng)之色”。繁復美妙的色譜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富有創(chuàng)意的文案也觸動了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找到了寫作的靈感。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始動筆寫作,自己則在過道巡視。
在學生奮筆疾書之時,教師發(fā)現(xiàn)“我眼中的青色”這個題目非常有意思,自己忍不住也想動筆寫一寫,便和這名學生約定一起進行“同題寫作”,并在寫完之后給對方提出修改意見。
學生的習作:
我眼中的青色
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色彩。象征著高潔無私的天使白,充滿著希望和溫暖的中國紅,代表著尊重與權力的榮耀黃……但,我獨欣賞那抹典雅、簡約的青?!按猴L又綠江南岸”,它是充滿生機的;“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它是堅忍不拔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它又是傷感惆悵的。我欣賞它,是因為它能教會我人生之禮(將“禮”改為“理”,會更客觀、全面);我欣賞它,是因為它使我受益匪淺。(將兩個原因的位置對調一下,更符合由淺入深的邏輯關系)青色是君子之色。(增加“江州司馬青衫濕”,引用所學詩句,使之和下文的內容對稱)它見證了江州司馬白居易的不受賞識、孤弱多病?!扒嗲嘧玉啤?,見證了曹操對人才的渴望。我每每望見那抹青色,便會想起白居易泣下沾襟卻又無可奈何的模樣,想起曹操在宴會上求賢若渴的樣子。也許我們做不了德才兼?zhèn)涞木?,但是我們可以擁有某一種特殊的才能(增加“或在某領域里出類拔萃、有所建樹”,使文章更有說服力)。請相信自己,努力奮斗吧!
青色是謙遜之色。它蘊含著“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的樸素哲理。青年人如果能在學習中不斷地思考問題,有著積極向上、踏實肯干的態(tài)度,順勢而為,持之以恒,必將青出于藍。保持謙遜,會讓我們有清醒的頭腦,讓我們在人前不驕傲、不自滿。當我們找到了人生的理想,謙遜就會是理想道路之上的一盞明燈。(建議此段和上一段對換位置,先談內在的品質,再談外在的行為,這樣更符合認知規(guī)律)
青色是文化之色。我們熱衷于欣賞雅致、精美的青花瓷,因為它蘊含了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從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是每個人的人生必修課。古人云:“求木之長著,必固其根本?!敝挥性趫允貎?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融入時代精華,我們才能將其發(fā)揚光大。民族復興的大業(yè)不僅要依靠國家層面的部署,而且要依靠每一位民眾的參與,青年更應該如此。我們要深入地了解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爭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推動者。
青春本就多彩,青色也是這幅絢麗圖畫中非常亮眼的一抹色彩。每一個逐夢移山的青年,都應懷揣一顆炙熱的心,不斷提升自我修養(yǎng),在追尋夢想的路上大步向前。
教師點評:立意準確,語言優(yōu)美,但在說理的客觀性和邏輯性方面有待加強。
教師的下水文:
我眼中的青色
《說文解字》里記載:“青,東方之色也。”青,意味著草木初生,萬物成長?!斑h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春色落在山川、河流之上,便有了蒼山浮翠、碧波蕩漾的美景。走在日暮的雨后,望一眼遠處的山,得見天青之色。天青色,讓人感受到了什么是生機勃勃。
宋徽宗曾道:“雨過天晴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碧熳拥囊粋€天青色的夢,造就了一種嶄新的藝術形式,留下了多么浪漫又美好的傳說。青如天,釉色如玉,它們組合在一起能給人以“千峰碧波翠色來”的美妙觀感。它純凈、精致、樸素、典雅,展現(xiàn)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簡約之美。它如一股涓涓細流,讓我們看到了真實而斑駁的青史。
古人喜青色,因為青色象征著淡泊寧靜、嫻雅自適。孔子曾說過:“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薄拔摹笔侵讣y樣修飾,“質”指本質實用?!拔摹迸c“質”要和諧統(tǒng)一。天青色便是質樸的象征,符合古人的審美趣味。(學習到如何緊扣主旨分析事理論據(jù))
古人亦云:“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佩玉,玉之色為青;君子著衫,衫之色為青。天青色,是君子的顏色。君子總是不驕不躁、溫潤如玉的。他們雖身處江湖,但依然心憂天下;雖居廟堂之高,但仍然兩袖清風。他們所注重的不是名利得失,而是民生。
青,也是青春之色。處在這個嘈雜煩亂又快節(jié)奏的社會環(huán)境中,青年應心懷家國,勇于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捧一顆赤子之心,投身于為人民奉獻的事業(yè)中去。(此處可化用魯迅的名句:“青年不僅要做黑暗中能發(fā)一點光的螢火,更要成為國富民強的底氣所在”,增加文章的內涵)
無論是天青色的夢、天青色的歷史,還是天青色的品格,這一抹天青色都凝聚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深深地融入了我們的血脈……(老師的文章似乎沒完,建議刪去省略號,增加一部分內容,為文章收尾)
學生評價:旁征博引,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青”的象征義,但例子可以再具體一些。
進行“同題寫作”,教師可以在閱讀學生習作的基礎上指導他們調整文章的結構,豐富文章的內容;學生也可以在閱讀老師的下水文的過程中積累到豐富的素材,學習寫作的技巧。師生在文末互相點評,總結對方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給出相應的建議,能快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在課后表示,和老師進行“同題寫作”,讓自己充滿了動力,自己也比平時更加認真了。教師則認為這樣的“同場競技”還是給自己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正所謂“知易行難”,一方面,自己很久沒有寫文章,下筆時確實感到有些生疏,比如在收束全文時沒有想到更精彩、更深刻的句子,因此草草收場,被學生一眼看穿;另一方面,自己掌握的知識和寫作技巧相對豐富,想得多,反而更難下筆,對時間等把控也不夠好。當然,教師還表示:“看到學生如此認真地品味自己的文章,非常開心。學生提出的建議也很不錯,我會認真地修改原文,發(fā)揮出引導的作用。”
在“同題寫作”中,教師可以輸出自己的知識、經驗,也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他們共享資源,通過開展增、刪、修、改、評等活動,使雙方共同進步。
總之,開展“同題寫作”的活動,不僅有利于構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而且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寫作不是“一個人的地老天荒”,而是有教師“最長情的陪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真實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他們的優(yōu)點和不足,及時調整教學方案,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
本文系泰州市第十二期教學研究課題“高中語文師生‘同題作文交互性的實踐研究”(編號TZJYYB2019-009)的階段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市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