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敏
午夜夢回,鬼使神差般地打開手機QQ,看到瑤瑤父親給我發(fā)了信息,半夜三更有什么事?一點開,一張照片赫然出現(xiàn),我一個激靈從床上一躍而起,瞌睡蟲被嚇得無影無蹤。
照片上,瑤瑤跪在地上,耷拉著腦袋,眼神里全是迷茫無助——她才7歲??!這是怎么了?孩子犯什么錯了?干嗎給我拍這樣一張照片?……我滿腹狐疑。盡管照片是靜止不動的,我卻仿佛看到了孩子在搖搖欲墜。往下翻,是瑤瑤爸爸的留言:“陳老師,對不起!我讓瑤瑤給您跪下了……”
眼淚模糊了雙眼——
下午放學,我留了幾個學生改錯。除了教學工作,現(xiàn)在的我大小是個行政,俗務纏身,難得有這樣的時間和精力來留學生。時間長了,我成了學生眼中“說話不算數(shù)”的人,他們對我留學生這事兒也沒那么重視,因為我可能留著留著又臨時有事中途走了,他們就被告知“自己回去完成,明早一進教室就給我檢查”,而“明早”的事一般都是不了了之。這不,校門口又有急事了,接到電話,我匆匆交代了幾句:“你們是自己的主人,一定能管好自己,然后相互監(jiān)督。我一會兒回來,希望沒有人告你們的狀?!闭f完拔腿奔校門而去。
三下五除二處理完糟心的事,心急火燎趕回教室。一進門,子寒就沖我大喊:
“陳老師,剛才你出去的時候,瑤瑤罵你……”我白了他一眼,沒準備繼續(xù)聽他說??伤皇莻€7歲的小朋友,他懂什么呀?“她罵你煩求得很,把我們留到爪子嘛(四川話,意思是:他罵你很煩,把我們留下來干什么)!”子寒一邊說一邊看向瑤瑤,順著他的目光,我看到瑤瑤沒有申辯的意思,而且,氣定神閑的樣子。
想起自己每天像打仗一樣,在教室和辦公室沖鋒陷陣;想起無論多忙,自己都要批改完所有學生的每一份作業(yè),即使熬更守夜;想起自己因為工作不能陪伴生病急需媽媽的女兒……我突然來了情緒:
“你說我為什么把你們留下來,我是找不到事情做了嗎?我那么忙,還要見縫插針地督促你們,你說我是為什么?”吼完之后,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時間仿佛靜止了一般,孩子們也好像被點了穴,一動不動。而后,我轉過身,擦干眼淚,深呼吸,轉回來,說:“算了,你們回家吧!”起身離開了教室。
14年教齡了,還是這么不淡定?!我知道,是因為這段時間事情和情緒的堆積,我也需要一個出口;我知道,站在我的立場,我覺得自己是用生命在關心孩子們,卻沒有回應還被罵作“很煩”,心里無法接受;我知道,那一刻我只看到了自己的委屈,根本沒法去更多思考,離學生的心越來越遠了。我很想回頭去看看孩子們,但是,我沒有,我毅然決然頭也不回地走了,留下了孩子們,在冰冷的教室……
“陳老師,我還不知道孩子今天下午罵您了,對不起!我和她媽媽教育了她,她知道錯了,我讓她給您跪下認錯,直到您原諒她?!?/p>
每一個字都像一根針,扎著我的心,慢慢地,越戳越深,越深越痛。我急切地撥通了瑤瑤爸爸的電話:“孩子呢?我要和她說話!”
“她一直哭,一邊跪著一邊哭,后來昏昏欲睡了,就直接放到床上睡了。有時候還要抖?!逼届o的言語中有些不安。
我的心又是一緊。語氣十萬火急:“你讓她起來,把她弄醒,讓我跟她說一句話,就一句!”
電話那頭傳來瑤瑤爸爸和媽媽急促的呼喚:“瑤瑤,瑤瑤,起來!陳老師要跟你說話!”
好一會兒,傳來微弱的聲音:“喂——”
“瑤瑤,我是陳老師。陳老師很愛你,你知道嗎?陳老師是喜歡你的……”
“哇——”瑤瑤號啕大哭,后來終于靜靜地睡去了。
我急忙善后,跟家長講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深刻地剖析了自己的失控,再三強調童言無忌,不可肆意放大,小題大做。說著這對父母,我也在教育著自己:捫心自問,父母讓孩子給我下跪是很極端,甚至嚴重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但我,不就是那個劊子手嗎?難道不是我親自把孩子送上“刑場”的嗎?我們常常標榜師生平等,常常說自己是蹲下來看孩子的,可事到臨頭,我們做到了嗎?我們往往就那么肆無忌憚地宣泄了自己的情緒,將所有委屈聚焦在自己身上,忘記了孩子們每一個言行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孩子們大多純真善良,沒有成人世界里那些處心積慮、爾虞我詐,一句話而已,干嗎就覺得他們挑戰(zhàn)了你的師道尊嚴?當你頭也不回地離開,孩子將如何自處?其他同學會如何責怪她?
想來全是后怕。第二天,我早早地去了教室,一邊組織學生們早讀,一邊瞄著教室門口的方向。當瑤瑤的眼神和我相交的那一刻,我有種失而復得的幸運感,攢了一個大大的擁抱快步上前,孩子卻往后退了一步,本能地。是呀,是我的生氣導致她被罰下跪,即便她知道背后胡說老師是不對的,但是情感上哪那么容易過得去?
我繼續(xù)張開雙臂,堅定地,心底、眼里全都是愛?!艾幀帲蠋煵还帜懔?,昨天,老師也沒有控制好情緒,你能原諒老師嗎?”話音一落,我就收獲了一個小不點兒扎扎實實的擁抱。當她抬頭,眼含淚光說:“陳老師,我沒有惡意,就是不想被留下,隨口說說。”我松了一口氣。是啊,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無條件地去愛每一個學生,愛每一種情形下的每一個,唯有用“愛”打底,我們才能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情緒,不給孩子帶來無妄之災。
(作者單位:四川成都市龍泉驛區(qū)實驗小學校百工堰校區(qū))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