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穎
剛剛過去的兩周,我和孩子們在現(xiàn)代詩的世界中度過非常美好的時光,于是,我嘗試用笨拙的筆記錄,留存。
規(guī)劃
每學(xué)期開始,我都會根據(jù)單元頁提示列出一學(xué)期的教學(xué)規(guī)劃,在表格中認(rèn)認(rèn)真真填寫人文主題、語文要素和習(xí)作要求。
我很喜歡這樣規(guī)劃,也享受著這個過程,就仿佛為一個學(xué)期建了一個地圖,縱橫交錯之間指示出一個個路標(biāo),幫助我抽絲剝繭般抵達目的地。我常常對照著幾個相鄰學(xué)期的規(guī)劃表格尋找它們的聯(lián)系,就像復(fù)盤或預(yù)見學(xué)生的成長,那些階梯一樣排布的生長點總是令我興奮。這冊書的現(xiàn)代詩單元卻是第一次出現(xiàn),孩子們將會迎來詩的發(fā)現(xiàn),美的覺醒。
我把對這個單元的美好憧憬繪制到單元規(guī)劃中:
文學(xué)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現(xiàn)代詩單元
課文閱讀
感受現(xiàn)代詩的特點:凝練、含蓄、韻律、情感、想象。
文學(xué)閱讀
入門鑒賞:顧城早期的短詩,感受詩中充滿童真的清澈。
認(rèn)識一組詩人:普希金、徐志摩、海子、顧城、北島、食指、舒婷、席慕蓉……
推薦詩集:《我會像青草一樣呼吸》《暴風(fēng)雨使我安靜》《給孩子的詩(北島主編)》。
綜合性學(xué)習(xí)
編撰詩集;朗誦詩會。
走出誤區(qū):詩歌不是分行的口號和鏗鏘的決心,朗誦不是高昂的聲調(diào)和慷慨的吶喊。
看著這些詩人的名字,我有種久別重逢的欣喜。多久沒有讀詩了呢?在生活的漩渦里漂,在名利的風(fēng)暴里卷,詩歌好像也沒有顯得那么必需。現(xiàn)在回想起年輕時讀詩的時光,總是和青春的迷惘夾雜在一起,似乎讀詩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宣泄與抒情的手段,這其實是對詩歌的誤讀和偏離。接下來要開啟的現(xiàn)代詩閱讀之旅,我希望能借助兒童的純凈,回歸詩的初心。
課堂
走出教室,我迫切地想找個人分享、傾吐我的激動。與其說是我教孩子們讀詩,不如說是孩子們用那樣穎悟、那樣澄澈的心帶著我重新閱讀這些熟悉的詩作,把嶄新的發(fā)現(xiàn)呈現(xiàn)在我面前。
我們讀的是冰心的《繁星》。孩子們發(fā)現(xiàn)詩題后的序號:哇,冰心寫了一百多首詩,都叫《繁星》啊!
是啊,為什么呢?
因為每一首詩都很短小,就像天上的點點星光,雖然微弱,但是匯集起來就變成璀璨的繁星。
是誰,用這樣浪漫的語言講述對于詩題的看法?它仿佛一下子為我們的詩歌品鑒奠定了語言的基調(diào),我們,即將走進這繁星匯聚的詩歌的銀河。
這些事——
是永不漫滅的回憶:
月明的園中,
藤蘿的葉下,
母親的膝上。
徜徉在冰心營造的溫馨意境中,我們想象在這園中,在這葉下,在這膝上,是怎樣一幅幅美好的圖景。正是它們,溫暖和療愈了冰心的一生。我們沉浸于這甜美中帶有淡淡憂傷的懷想。
“我們想象的這些畫面也可以充實進詩歌中。變成這樣:
這些事——
是永不漫滅的回憶:
月明的園中,攜手的漫步
藤蘿的葉下,輕輕地吟唱
母親的膝上,那些美好的童話。”
因為我念得深情,他們起先想拍手叫好,不一會兒就安靜下來,陷入矛盾的思考。
“原來的詩給我們很多想象的空間,你這么一改,我就沒法想其他的畫面了?!?/p>
“你說得對,孩子。詩人把那么多繽紛的永不漫滅的愛的回憶放進這短短詩行之中,這就叫‘凝練啊!”
“數(shù)學(xué)課上胡老師剛跟我們講過公式的凝練!原來詩也是凝練的!”
“那么你再想想,數(shù)學(xué)公式的凝練與詩歌的凝練有什么不一樣?”
“數(shù)學(xué)公式是確定不變的,詩歌是不確定的,不同的讀者會讀出不同的感覺,就像剛才我們每個同學(xué)讀到的畫面都是不一樣的。它的凝練里有非常豐富的空間。”
哦,我的孩子,只有十歲的孩子們,我不得不對你們油然而生一種崇敬,為這詩歌的敏銳的直覺。
“那……為什么最后三行要這樣空格?”龔墨頎提出了他的疑惑。在他的指引下,我才留意到最后三行,每一行都后退了一格,形成階梯。他竟然留意到了詩歌的形式。
詩無達詁。暢所欲言。
“我覺得這樣的形式讓我有鏡頭感?!蔽覀冹o靜聽著曹熙金的理解,“月明的園中,是大鏡頭,從遠處從整體著手的鏡頭,藤蘿的葉下,鏡頭就推近了,變成中景,而母親的膝上就是……”其他孩子齊聲喊:“特寫鏡頭!”
這是寫作順序??!教參里有,教案里也有,卻沒有想到是這樣的精彩遇見。
后來,他們還發(fā)現(xiàn)了第二首《繁星》里情感的鋪墊,第三首《繁星》里的比喻。風(fēng)雅頌,賦比興,就以這樣悄然的方式進入了他們的生命。
欣賞
每堂課都會有五分鐘“學(xué)子秀”,由學(xué)生自己申請,自己制作背景PPT,誦讀一首最喜歡的詩。在高漲的熱情中,我也看出了一些問題,最明顯的是孩子們更熱衷于對詩人生平的介紹,有限的時間往往糾纏于冗長的人物百度詞條之中,從而忽略對詩歌本身的品讀和審美呈現(xiàn)。這是語文學(xué)習(xí)理性與抽象方式的影響,它損害了對詩的感悟。
我邀請龔墨頎一起誦讀艾青的《綠》。電腦里播放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前奏舒緩溫柔,如微波蕩漾,我們的心似乎被鄭重地撫慰著,漸漸安寧。六月的俄羅斯,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jié),那時的柴可夫斯基也一定看過這樣的“墨綠、淺綠、嫩綠、/翠綠、淡綠、粉綠……”吧?他也一定感受過“所有的綠就整齊地/按著節(jié)拍飄動在一起”的生命力量吧?要不然怎么音樂的韻律能和詩歌的節(jié)奏那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呢?要不然怎么能讓這群淘氣活潑的孩子那樣沉靜地傾聽呢?語文園地里有一句話,出自朱光潛先生:詩和音樂一樣,生命全在節(jié)奏。這,不就是最好的注腳嗎?
我記得以前曾焦急地請教過一個喜歡寫詩的朋友:該怎樣讀詩才是正確的方式?那個朋友想了想說:讀就是了,詩就是你讀到的那部分。
那么,就讓我們用詩的方式讀詩吧。
筆名
他們說想要起個筆名,還想給自己的詩歌小組起個名字,建個詩社,然后就笑著鬧著說出好幾個滑稽的名字,甚至問我的網(wǎng)名“空心菜”是不是我的筆名。于是,我想起了他們剛進校時我為班級讀書會取的名——墨瞳。跟他們講講吧。
我和他們討論,為什么詩人、作家要取筆名呢?他們想用筆名表達什么呢?他們說,取了筆名就好像不再是原來的自己了。是的,詩人用有別于世俗身份的自己寫詩,筆名幫助他更堅決地隔斷種種牽絆,更純粹地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孩子們用最樸素的直覺觸碰詩歌,或者藝術(shù),或者精神世界的內(nèi)核。
他們說,筆名應(yīng)該有含義,還蘊含著向往和期待。我補充說,除此之外還可以有出處。比如冰心,既有對高潔品質(zhì)的向往,也有出處。他們一起念“一片冰心在玉壺”。比如巴金,把兩個自己敬仰的人名組合,表達社會改革的理想和自己的政治主張。
我把“墨瞳”寫在黑板上,他們第一次用思索的目光凝視著它。
“筆墨紙硯是文房四寶,這個讀書會是希望我們能浸潤在墨香之中?!?/p>
“瞳指的是眼睛,是希望我們眼中有書卷氣?!?/p>
“再想想,這個名字還有出處呢?!蔽姨崾?。
他們恍然:“墨是黑色的,黑色的眼睛!‘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至此,我忽然覺得,播下四年的種子一朝覺醒、發(fā)芽,即將以我所未能預(yù)見的速度拔節(jié)生長。
創(chuàng)作
我告訴他們,詩歌并不神秘,每個人都可以寫詩,萬物皆可入詩。
我們有個小小的園子——百草園,在教學(xué)樓樓頂,每個班分到一方小小的田地,在那里春種秋收。他們寫《萬物生》:“落葉,繞著根飄蕩/草木,隨著春生長/一切,都歸于自然這詩章/你只可將其/細細吟唱——/這樹長藤,枯了/那樹卻又青了/一切,似乎是場場循環(huán)/一件事物的完結(jié)/便是另一樣事物的初始/沒有源頭/也沒有盡頭?!?/p>
他們寫《一草生而知天下春》:
當(dāng)春的衣袖拂過大地
百草田園現(xiàn)出一片生機
輕掠的雨絲
潤澤的土壤
初綻的嫩芽
從那一粒種
你能感受千千萬萬
種的希望
從那一株草
你會體會千千萬萬
草的生命
天下春
只因一草生。
還有一首陳昀奕寫的小詩《百草園,詩書的屋》:
是心中那座詩書的屋,/百草園,夢一般的地方/雖微小/卻融入了,/融入了萬物的浪漫/融入了你我的遐想。//風(fēng)鈴搖響/一片青草的微茫/多少個四季的/多少個四季的/來去又返往//書聲瑯瑯/化為/夢一般/詩的回香//栽種的希望/無盡的春光/繞著,繞著篇篇詩章/牽引著夢的方向//回首,/是心中那座詩書的屋/百草園,夢一般的地方。
即使現(xiàn)在,當(dāng)我在電腦里對著孩子們的詩作敲下文字,我的輸入法仍然執(zhí)著地自動跳出其他的詞條,比如敲下“化為”,跳出的是“華為”;敲下“回首”,跳出的是“回收”;敲下“栽種”,跳出的是“載重”……讓我覺得這件事本身就像一個隱喻:詩里有另外的世界,寫詩就要經(jīng)歷對世俗的背離和反叛。
我驚喜地在他們中發(fā)現(xiàn)了徐志摩,發(fā)現(xiàn)了林徽因,發(fā)現(xiàn)了里爾克,當(dāng)然,更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了他們自己。漸漸地,他們不僅寫對外界自然的觀察,也寫自我內(nèi)心的體認(rèn),他們把一些思考融進詩里,于是,他們的詩歌便有了深刻的力量。比如這首——
被忘卻的時間
曹熙金
秒針滴答滴答響,
月亮追逐著太陽,
潮水來了又去了,
落葉歸根又生長。
沒有人留意時光
是怎樣指引著我們方向,
就好像沒有人留意
我們正跟著地球旋轉(zhuǎn)一樣
世上那么多燦爛詩章
全部都是時間的奇思妙想。
就如同朝霞與晚霞,
都是歲月的思緒飄蕩。
我們不用時刻記得,
但也不應(yīng)永遠遺忘:
時間,
才是地球永遠的國王。
這首詩,我一遍又一遍地讀,心潮澎湃。誰能想到這是一個十歲的孩子在課間寫成的呢?在詩里,我讀到了對自然的觀察,對輪回的感悟,對人類文化的思考,對時間和歷史的追問。奧古斯丁曾經(jīng)說過:“時間是什么?沒人問我,我倒清楚;有人問我,我想說明,便茫然不解了?!倍@個十歲的孩子,在多少次潛藏的無意識的混沌的觀察與思索過后,捕捉到閃電一般的靈感,寫進這澄澈的詩行。
詩集
我們每個同學(xué)有兩本詩集,其中一本是個人摘抄詩集。孩子們?yōu)檎娂暨x“配得上”的本子,在封面上寫一個溫暖的名字,把最愛的詩行寫在扉頁上,然后每天摘錄一兩首小詩陪伴自己度過每一個和以前不一樣的日子。我還給他們看我的本子,在基本功備賽的本子上寫著:“哪有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痹诠_課教案的本子上寫著:“在醒來時,世界都遠了。我需要,最狂的風(fēng),和最靜的海?!边@些都是細節(jié),它們寫不進高深的教學(xué)論文,也提煉不出高遠的教學(xué)主張,但是正是它們,組成了讀詩的日常。日后回憶起來,我們的詩歌中一定帶著紙張的質(zhì)感、燈火的色溫、筆尖摩擦的或滯澀或流暢的愉悅,甚至閱讀一首小詩時嗅過的一縷花香。
還有一本是詩歌小組合作編撰的詩集。孩子們?yōu)樗O(shè)計精美的封面,題寫詩集名稱:星漢燦爛、月升滄海、生命的圓舞曲、愛的哲學(xué)……我稱贊他們的詩集命名,沒有局限在小詩意小情緒中,而是顯露出宏闊的格局和視野,有大開大闔的自信,也有接續(xù)傳統(tǒng)文化的底氣。
他們在“前言”里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思考詩歌的意義:
太陽帶給我們美好的明天,月亮陪伴走過漫漫長夜,星辰裝點我們的記憶……自宇宙誕生以來,歲月一直永不停止地流轉(zhuǎn),日月星辰,從來與我們相伴。用心品讀這組詩歌吧,相信你一定能體會到不一樣的星漢燦爛!
——“星漢燦爛”小組
詩的魅力是無窮的,它們總是藏在語言中,需我們細細涵詠。我們摘抄了冰心的短詩,讓我們一起誦讀,歌唱母愛與童真。讀完了詩,我們也應(yīng)把生活過得像詩一樣——到大自然中寫詩,去美景里吟詩,在思索中悟詩。
——“愛的哲學(xué)”小組
在藝術(shù)王國里,詩歌是一束神圣的光,哪怕這束光并不能照徹世界,但至少,它能照亮詩人自己。這,正是寫作者的信念,也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意義所在吧!
——“繁星”小組
他們?yōu)樵姼璺诸?,制作分類頁簽,在精心?chuàng)作的詩意美圖下,工整寫下最愛的詩行。我無法用語言描述“春水”詩集里那柔嫩弱柳輕拂水面的漣漪,“繁星”詩集里那油畫丙烯厚厚涂抹的深深淺淺的藍色天幕,用鏤空留白寫出的詩題。還有“星辰”詩集里海面上升起的一彎明月,小小的黑貓坐在月鉤之上凝望深邃夜空,那樣的絕美、孤寂,但是他們卻沒有忘記為黑貓勾勒一圈金色月光,讓整個畫面擁有了寧靜的生機。
我把他們的詩集一一拍攝,制作成視頻,驕傲地發(fā)在朋友圈,這些是孩子們最珍貴的饋贈。
詩會
春意漸起。讀過詩的孩子看到這樣的春色會不會有不一樣的心情?我們來到南通博物苑開展春天的詩會。走在園中,倒真是有一種“卻原來姹紫嫣紅開遍”的感慨。不過孩子們的欣喜和我是不同的。他們看到從沒見過的梧桐葉,不是巴掌,沒有遮蔽天空,而是那么柔嫩地探出小小的眉眼,像一幅點彩派畫作;他們發(fā)現(xiàn)紫荊的枝干滿布花朵,卻不見一片綠葉,近看略顯枯燥,遠觀卻蔚然成一朵懸浮的云;他們更關(guān)心花間的蜂與蝶,還有樹梢停落的那只風(fēng)箏。后來,他們把這些編織進詩里:“時光/走進了春之門。/抬眼,一片花樹。/桃花/有的捻葉半遮面/有的瀟灑著逍遙/落下的片片花瓣/打著旋兒/最后化成紙鳶/永遠將春日/留在了樹梢?!?/p>
在草地,在花間,在湖畔,寫詩,畫畫。當(dāng)然有幼稚的僅僅分行的口號,但那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愿意寫詩,喜歡寫詩,勇敢寫詩,本身就是收獲。
回來的路上,曹熙金滿含期待地問:“什么時候能讀到你寫的詩?”
“我寫不出來像你那樣好的詩?!?/p>
“為什么呢?”
是啊,為什么呢?或許是錯過了最佳敏感期?或許是最有詩心的年紀(jì)正在雙基練習(xí)冊中掙扎?對于我們這樣的常人來說,自我的啟蒙是那樣可遇而不可求。這些偉大的詩人,直到我接近二十歲時才在我生命中出現(xiàn),我愛他們,讀到他們時怦然心動,然而我始終糾纏在“我寫不出,也寫不好”的念頭里。望著曹熙金清澈的眼睛,我忽然明白了我對他的意義。我,一個普通的小學(xué)教師,在他最合適的年紀(jì)為他打開了一道門,帶他來到一個充滿詩意的世界,告訴他,手中的筆蘊含著無窮希望,無限力量。
正如他在《詩的青春年華》中所寫的那樣:“老師說/現(xiàn)在,正是我的青春年華。/的確?。。荒昵埃疫€沒有這般的感觸;/一年后/我將失去這般的筆觸。/現(xiàn)在/正是這些詩的青春年華?!?/p>
雖然我現(xiàn)在仍然沒有寫出一首可以讓他閱讀的詩,但是過去的這兩周,我卻把詩寫進了他們的心里,留在他們的童年記憶里,讓他們與現(xiàn)代詩的初次相見美好而豐盈。我這么安慰著自己。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師范學(xué)校第二附屬小學(xué))
責(zé)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