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攬月 王亞楠 董麗麗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鄭州 450000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癥,國內以膽源性因素導致的急性胰腺炎為主,占急性胰腺炎的50%~70%,其次為酒精性胰腺炎〔1,2〕。急性膽源性胰腺炎(ABP)為膽道系統(tǒng)病變引起膽總管末端狹窄或梗阻導致膽汁和胰液反流入胰腺所致,包括膽石癥、膽道感染、膽胰合流異常、Oddi括約肌功能障礙等〔3〕。隨著微創(chuàng)理念和醫(yī)學設備的進步,內鏡介入治療在ABP中的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在診治ABP中受到廣泛認可,可以有效解除膽道梗阻,降低膽道壓力,從而控制疾病進展〔4-5〕。然而根據(jù)當今醫(yī)學理念的要求,對于患者治療不能只局限于軀體上,維持患者心理健康也同樣重要,ABP起病急、進展快,患者在飽受病痛折磨的同時還常面臨著嚴重的心理應激反應,且多數(shù)患者還需要接受有創(chuàng)檢查和手術治療,這無疑更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此外術后對疾病的不確定感和可能需要面臨的并發(fā)癥也會給患者造成心理困擾,嚴重不利于術后康復〔6-7〕。既往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對患者心理健康關注較少,一般主要集中在基礎護理上,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制定更全面、更具有針對性護理措施滿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已成為當前臨床護理的新思潮,多元化護理模式要求從患者的基本需求出發(fā),更加注重患者心理、飲食、睡眠等多維度護理,以滿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該護理模式已在骨科、心血管及精神病患者中開展應用,對于ABP患者目前尚未見報道〔8-9〕。本文通過對ABP患者實施多元化護理,觀察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胃腸功能和術后并發(fā)癥的影響。
選取河南省人民醫(yī)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ABP患者136例,按入院時間順序進行編號,單數(shù)編號的患者納入對照組,雙數(shù)編號的患者納入觀察組,每組68例。其中觀察組男46例,女22例;年齡31~64歲,平均(47.02±8.12)歲;病因:膽囊結石32例,膽管結石15例,膽道感染11例,Oddi括約肌功能障礙10例;病情程度:輕癥53例,中重癥15例;受教育水平:初中18例,高中29例,大學21例。對照組男44例,女24例;年齡33~65歲,平均(47.85±8.08)歲;病因:膽囊結石33例,膽管結石12例,膽道感染14例,Oddi括約肌功能障礙9例;病情程度:輕癥52例,中重癥16例;受教育水平:初中20例,高中29例,大學1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10〕,確診為ABP;②行ERCP治療者;③能正常交流溝通者;④年齡18~80歲;⑤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既往接受過多元化護理;②病危者;③合并精神疾病者;④合并其他肝膽胰疾病者;⑤合并心、腦、腎嚴重器質性病變。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模式護理,常規(guī)給予口頭講解疾病知識、術后并發(fā)癥處理方法,指導術后用藥和飲食,常規(guī)行手術切口、胃腸道、呼吸道等護理,患者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給予心理疏導,為期干預3周。觀察組實施多元化護理,①建立干預小組,由4名護士、1名護士長、1名心理咨詢師、1名主任醫(yī)師組成,并將入組患者均分給4名責任護士,每名護士17例,小組制定多元化護理方案,并交本院專家審核,方案通過后實施。②培訓,主任醫(yī)師培訓疾病相關知識,心理咨詢師培訓心理護理相關措施,護士長統(tǒng)籌小組工作。③具體流程:①強化護患溝通,責任護士收集患者基線資料,充分與患者溝通,明確患者用語習慣,對患者疾病認知水平進行評估,減少專業(yè)用語,盡可能以科普的形式對患者進行講解,重視與患者間的文化差異,尊重患者文化習慣和行為,以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②重視基礎護理、強化服務細節(jié),嚴格遵醫(yī)囑完成各項護理(包括用藥、飲食、切口和術后疼痛管理等),在護理過程中注意言談舉止、儀表儀態(tài),交流時需要做到積極、熱情;③探尋患者需求,心理咨詢師通過與患者互動溝通,明確患者當前的需求,包括軀體、認知、精神等多個層面,鼓勵患者及時反饋,責任護士使用清單將患者需求逐一記錄;④針對性護理,心理咨詢師根據(jù)患者需求清單,逐一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如患者出現(xiàn)胃腸不適,責任護士應及時安排檢查,并對癥處理,如患者對疾病產生不確定感或對并發(fā)癥感到焦慮、緊張時,應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可結合音樂療法、呼吸放松訓練等方法進行緩解,并向患者發(fā)放圖文或視頻資料實施健康宣教,對患者的錯誤認知給予校正,提高其認知水平,消除患者心理疑慮;⑤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必要護理指導,引導患者自行實施護理促使患者獲得成就感,以增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⑥每周對患者實施一次需求篩查,為期干預3 w。
①心理應激、心理負擔,干預前后采用應激感受量表(PSS)和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PBS)在干預前后對患者進行評估,PSS為10條目中文版量表,每條目按5級評分法計0~4分,滿分40分,分值越高提示心理應激越嚴重;SPBS量表共計10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計1~5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越重,得分范圍10~50分〔11-12〕。②心理狀態(tài),于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兩個量表各有20條目,每條目分別計1~4分,將量表粗分乘以1.25轉化為百分制取其整數(shù)部分作為量表標準分,滿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負性情緒癥狀越嚴重〔13-14〕。③胃腸道功能,記錄術后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進食時間。④并發(fā)癥,記錄術后并發(fā)癥(胰腺囊腫、胰腺膿腫、膽管炎、膽囊炎)的發(fā)生率。⑤生活質量,干預前后采用世衛(wèi)組織生存質量簡表(WHOQOL-BREF)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量表有26個條目,分4個維度(生理、心理、環(huán)境、社會關系),每條目分別計1~5分,將每個維度領域得分轉換成百分制,分值范圍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好〔15〕。
干預后,兩組SPBS、PSS評分明顯低于干預前(P<0.05),觀察組SPBS、P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SPBS、PSS評分比較(分,
干預后,兩組SDS、SAS評分顯著低于干預前(P<0.05),觀察組SDS、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SDS、SAS評分比較(分,
干預后觀察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胃腸道功能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胰腺膿腫1例,膽管炎2例),術后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4.41%明顯低于對照組(胰腺囊腫3例,胰腺膿腫2例,膽管炎2例,膽囊炎3例)的14.7%(P<0.05)。
干預后兩組各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P<0.05),觀察組患者各維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膽道病變、酒精性因素、高脂血癥是目前導致急性胰腺炎發(fā)病的主要原因,國內以ABP最為常見,該疾病進展快,病情復雜易變,后期發(fā)展至重癥時,常導致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風險極高。目前針對ABP在臨床診治上存在較多的爭議,包括診斷的方法、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方式、手術時機的選擇等,ERCP是現(xiàn)臨床上接受度較高的一種治療方法,膽道梗阻和感染是早期行ABP治療的指征〔16〕。除疾病本身的治療外,臨床護理對于胰腺炎患者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患者病情的復雜性,在住院周期內任何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護理誤差均可造成不良后果的發(fā)生,因此嚴格落實各項護理工作可以減少并發(fā)癥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風險〔17〕。隨著社會和醫(yī)學理念的發(fā)展,臨床護理模式也需要與時俱進,患者對于臨床護理需求也不僅僅滿足于常規(guī)的基礎護理,患者對認知、情志、文化等多方位和深層次的需求日漸突出,當下多數(shù)新型的護理模式又趨向于某一個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元化護理模式則是對患者需求進行深層次和多方位挖掘,以適應當下患者多元化的需求〔18-19〕。
從本文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入院的ABP患者均面臨著嚴重的心理負擔,由于起病急驟,多數(shù)患者易出現(xiàn)心理應激狀態(tài),導致多種負性情緒滋生,其中尤以焦慮、緊張等情緒最為嚴重,此外因憂慮手術、術后疼痛及并發(fā)癥等則會進一步加重此局面,在梅瓊等〔20〕研究中指出ABP患者常會因自身的病情滋生焦慮、抑郁情緒,對治療的依從性及生活質量均會造成嚴重影響,不利于疾病治療和術后康復,需要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本研究結果提示多元化護理模式能滿足患者多層次需求,且更具有針對性,該模式涉及軀體、認知、情感、文化等多個層面,體現(xiàn)了當代“以人為本”的理念,尤其是對患者的認知和情感的干預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幫助患者解除應激狀態(tài),從而有助于消除負性情緒。胃腸道功能改變是ABP患者常見的合并疾病,在王旻靜等〔21〕研究中指出胃腸道功能改變是ABP患者機體應激和免疫功調節(jié)異常的結果,與ABP病情進展存在密切關系,隨病情的發(fā)展患者血清胃動素、膽囊收縮素等分泌異常,導致腸蠕動減慢,甚至出現(xiàn)腸麻痹等功能改變,嚴重不利于術后恢復,此外ERCP等治療也會加重對胃腸功能的影響,因此需要及時采取改善腸胃的護理措施,以促進患者的康復。實施多元化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這提示多元化護理模式對基礎護理的進一步強化和更具針對性胃腸護理措施能加快術后患者胃腸道功能的恢復進程。干預后觀察組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表明多元化護理能通過全方位滿足患者的需求、拓展護理范圍,可以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多元化護理涉及患者軀體、情感、精神文化等多個層面,能全面促進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等功能的改善,有助于患者術后康復。
綜上所述,ABP患者在行ERCP治療后實施多元化護理通過拓展護理范圍和采取更加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可以滿足患者多層次需求,能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負擔和負性情緒,促進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