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蕾
我喜歡枇杷四季常綠的闊葉,喜歡枇杷與眾不同的隔歲花,更喜歡枇杷霜打雪壓中的堅強品格。
人們常說春華秋實,枇杷卻是個另類——頭年冬季開花,來年落花結果。它的果實也有別于單純由子房發(fā)育成熟的“真果”,而是由子房和花托等共同發(fā)育而成的“假果”。這些獨特的現(xiàn)象,讓我的好奇心怦然勃發(fā)。
秋風蕭蕭,枝繁葉茂的枇杷樹搖動著枝葉,在呼哨聲中安然閑庭。秋雨凄凄,其他果樹在泠泠雨水中瑟瑟發(fā)抖、枯葉紛落,而枇杷樹卻傲然挺立,格外蔥蘢。
小雪臨近,百樹凋零。枇杷樹竟然舉起了毛茸茸的土黃色花蕾,俏皮的樣兒好似托著一窩窩黃蜂。先前零星出現(xiàn)的小白花,羞于張揚,躲在層層疊疊的琵琶形綠葉后面不露聲色。若不細看,羞答答的容顏很容易被錯過。
冬至時節(jié),朔風呼嘯,雪花飛揚,自然環(huán)溫被推下了冰點,枇杷花卻盡情地在風雪中次第綻放開來。這是它花期中最為嬌艷的時段,白色的卵圓形花朵,幾朵,十幾朵,幾十朵,頭碰頭,肩并肩,挨擠在硬邦邦的枝頭,一團團,一簇簇,白中透著幾分鵝黃,恬靜而淡雅。吸氣一聞,悠悠柔柔的芳香讓我神清氣爽。
春風拂動,枇杷的花瓣脫落,長達兩個多月的花期悄然結束,花托上枯黃的圓錐花序露出了青豆粒般大小的子房。待到柳綠桃紅時,自膨脹的子房中脫穎而出的果兒青青的,圓圓的腦袋戴著棕色的瓜皮小帽,像一個個天真的頑童坐在枝頭,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著陌生的世界。熬過冬寒,走進春暖,它是多么不易呀!
時至初夏,枇杷果慢吞吞地由翠綠變成青黃、淺黃、金黃,出落得楚楚動人。漸漸成熟的球形果實,直徑2-4厘米,顆顆飽滿,個個圓潤,吸引著路人。忍不住摘下一顆,輕輕揭開金燦燦的果皮,水潤潤的果肉便露了出來。舔了舔,細細品味,甜滋滋、酸溜溜的味道,讓我回味無窮,欲罷不能。盡管黃澄澄的果肉水潤多汁,酸淺甜綿的滋味沁人心脾,我卻不忍心摘下它。因為它如同一粒粒金果,在碧綠的濃蔭中燦若群星,是我們小區(qū)里一道別致的風景。
枇杷無意和其他果樹爭奇斗艷,卻有松柏之質,經(jīng)霜彌茂,給了我們賞不完的春色,嘗不盡的美味,季季年年,矢志不渝。這種不向風霜低頭、不為雨雪折腰的高尚品質和默默奉獻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應當尊崇的嗎?
(指導老師:肖海濤)
點評
習作開篇點題點中心,簡潔明了,這樣的表達方式也十分契合作者筆下枇杷樹的氣質。
以物喻人,以物寄情,是寫景狀物類習作的基本手法,對大自然的景物進行描寫,從中寄托人們的思想情感。作者筆下的枇杷樹在秋風蕭蕭中,枝繁葉茂、安然閑庭、傲然挺立,和其他果樹的瑟瑟發(fā)抖形成鮮明的對比。雪花飛揚中,枇杷花盡情開放,花朵恬靜淡雅,花香悠悠柔柔,作者筆下的枇杷樹仿若就是一位超凡脫俗的謙謙君子,從它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從容、謙遜和堅韌。
春風拂動,枇杷樹上悄悄鉆出的青果兒變成了天真的頑童,它們又有了稚子一般的可愛和清新。在作者眼里,這一棵棵的枇杷樹,雖然不言不語,不眠不動,但也是有著各種有趣的不同面,需要我們細細品讀。它的沉穩(wěn),它的活潑,它的白天和它的夜晚,都讓我們心向往之。
時至初夏,枇杷果從翠綠變成青黃、淺黃、金黃,顆顆飽滿,個個圓潤,“我”在滿樹金果的季節(jié)里感受著它的松柏之質,經(jīng)霜彌茂,季季年年,不向風霜低頭、不為雨雪折腰、默默奉獻。行文至此,小作者由物及人,情感滿懷。樹與人、景與情,情景相生,渾然天成。
(陳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