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毅然
不管是想給團隊物色一個人,還是找合作伙伴,抑或是給自己選一個好友……你都需要快速對人做出了解和判斷。
想快速了解一個人,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交談。那么,怎么交談,才能最快速地識人呢?
破冰階段你要做的,是判斷對方偏開放還是拘謹。面對開放的人,只需要表現(xiàn)出對他的好奇,一般就能聊起來。
面對拘謹?shù)娜?,你可以主動說起自己的事情,用信息換信息。比如,講一件跟自己有關的趣事,對某件事情拋出自己的觀點或?qū)ι鐣狳c問題發(fā)表意見等。
對第一次見面和還不太認識的人,你可能需要“搭橋語言”,比如試探性的問題。
比如,某個沙龍上有人做了個分享,你對這個人感興趣,恰好坐在他旁邊,第一句話問“你是不是做過講師”,對方可能會回答是或不是。然后,你可以接著說“我覺得你講得特別好,所以猜你以前做過講師”,以此打開話匣子。
不管你得到肯定還是否定的回答,大概率會獲得進一步的信息。當你已經(jīng)知道對方的一些信息,想繼續(xù)獲得更詳細的背景時,就可以問:“你是不是跟××認識?他以前從事××行業(yè)的,應該跟你們公司有過合作吧?”
如果想看看對方如何評價他自己,那你可以對他略加贊賞:“我聽××說,你們最近××項目做得特別好。”這種方式,就把談話導向了對方的成就事件,開啟了一個話題。如果是自我評價比較高的人,會很樂于和你深入談論這個話題。
當你已經(jīng)對對方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假設,就可以通過進一步的交談快速驗證你的判斷。
比如,對方看起來比較疲憊,不停在回微信,你的初步判斷是這個人可能是個能量沒那么大的人。你就可以問:“做你們這行是不是特別辛苦?”如果對方說“的確很辛苦”,甚至開始跟你抱怨,這就驗證了你的判斷。
如果換話題太頻繁,得到的信息可能就是泛泛的。你可以試試在10分鐘里,順著同一個話題跟對方聊下去,對方會感覺到你對他感興趣、重視他,可能更愿意跟你聊,這樣你從對方身上得到的信息會更加全面。
當然,用這個方法的時候,要注意一下對話的氣氛是否良好,如果追問過程中感到對方有明顯的回避或抗拒,就及時轉(zhuǎn)換話題。
當你和對方比較熟悉,想制造共鳴,就要從談論事實變?yōu)檎務摳惺埽@樣能激發(fā)對方說出更多信息和真實觀點。
你可以對一些負面的感受表達共鳴,比如,當對方說遇到一個困難時,你可以說“這種情況我之前也遇到過,非常理解你”。
你也可以使用激發(fā)式的情感共鳴,如和對方說:“你真的挺不容易的,從一家大的外企跳到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h3>發(fā)起“高能話題”
“高能話題”有點像“心靈拷問”,調(diào)取的信息會非常豐富,但是聽起來會比較嚴肅。所以一定要注意當時的氛圍和時機是否合適。
比如,你可以問:“如果回到當初你還會這么干嗎?”也可以通過請教的方式,給對方假設一個兩難情況,然后問:“如果是你,會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