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兔子
我剛工作的時候,跟一位做到了HRBP(人力資源業(yè)務合作伙伴)的哥哥吃飯,他給了我一個至今令我受益良多的建議:無論遇到什么事,可以問“為什么是我”,但別問“憑什么是我”,這兩種提問方法雖然看起來很像,但對聽話的人來講,完全不是一回事。
他給我講了他的親身經歷,當他還是“菜鳥”的時候,忽然有一天接到通知,讓他轉崗去一家分公司上班,雖然職位看似升了一級,可是分公司位于三線城市,無論是人脈資源還是薪資福利,都遠遠無法與總公司相比,他還聽說本來應該轉崗的是跟他一同入職的一個姑娘,只是那姑娘找了百般借口拒絕,這才輪到了他。
他剛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簡直要氣瘋了,會哭鬧的孩子有奶吃,不會哭的就只好吃虧嗎?他帶著怒氣敲開了大老板辦公室的門,劈頭就問:“憑什么是我?”
“你要想知道答案,就應該問,為什么是我?!贝罄习逦⑿χm正他,“你以為我們只是隨便派個人而已嗎?因為你聰明細心,組織和策劃能力很強,也有魄力。把你調到架構和流程都不完善的分公司,你才有用武之地,在已經精密運轉的總部,你就只能等著論資排輩,三年之后,如果你做出了成績,公司會調你回來,那時你的職位,就跟你待在總部苦熬的職位不一樣了?!?/p>
他將信將疑,還是去了三線城市的分公司,連三年都沒到,便因為出眾的工作表現(xiàn)被調了回來,職位連升兩級做了經理,而那個當初拒絕不去的女孩兒,依然是個底層的員工。
“我最慶幸的是,我的老板幫我弄懂了為什么和憑什么的區(qū)別,當你問為什么的時候,別人會給你理由;但當你問憑什么的時候,只能換來情緒上的對抗?!彼f,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自己很委屈,處境很尷尬,實際上,這都是心境而已,因為格局太小,所以看不到安逸背后的頹勢,或是偽裝成霉運的機遇。
人人都在抱怨坑太多,但更多的時候,是因為你只盯著眼前的那一小段路,心生狹隘,這才有了坑。與聰慧與否無關,與富裕與否無關,當人生的路被拉到足夠長,格局的重要性,要遠勝于其他因素,人貴有格局,而格局的提升,是一條需要每個人用一生走完的路。
而簡單的第一步,就是從將“憑什么”換成“為什么”開始,收起自己所有情緒上的不滿,讓對方有給你回應的機會。允許一場平等而理智的談話發(fā)生,是成長的開端。
而第二步,就是將目光從自己轉向外界,關注“貢獻”而不是“付出”。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提到的這段話,堪稱跳出小圈子的心法:重視貢獻,而非付出本身的行為,才能讓你不被本身的專長所限,不被所屬的部門所限,看到整體的績效,只有外部世界,才是產生成果的地方。
第三步,便是放下自己的猜測,凡事以事實為準,而不是被自己臆想中的威脅弄得憤怒不堪或手忙腳亂。
這三步只是開端,并不是結束,格局是每個人一生的修行。你只能站在你所能看到的地方,眼光盡量放長遠,這樣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