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聰
(龍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山東龍口 265700)
細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因食用了被細菌及其毒素污染后的食物,繼而引起的一種以急性感染或中毒為臨床特征的疾病。細菌性食物中毒占全部食物中毒的30%~90%,具有潛伏期短、起病迅速、容易暴發(fā)流行等特點,臨床表現(xiàn)有惡心、嘔吐、腹瀉等,經(jīng)及時治療后大部分患者預后良好[1]。細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學檢驗能夠明確感染的病原菌,根據(jù)感染情況調整治療方法,改善患者的預后;同時,明確感染的病原菌對防治細菌性食物中毒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2]。本研究分析了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學檢驗中細菌感染類型、時間分布等,旨在為防治細菌性食物中毒提供依據(jù)。
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發(fā)生細菌性食物中毒的93 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共送檢標本93 份。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②患者及家屬自愿提供治療后數(shù)據(jù);③均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④家屬代簽研究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語言功能障礙;②合并精神疾?。虎鄄l(fā)其他急癥;④救治后疾病加重;⑤年齡>70 歲。入組患者年齡為13 ~69 歲,平均為(35.10±3.22)歲。送檢標本類型為剩余食物30份,肛拭子45 份,嘔吐物18 份。
病原體檢測試劑盒購自中國路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賓德KB 系列可調轉速低溫培養(yǎng)箱(德國Binder公司,型號KB53);生化培養(yǎng)箱(上海力辰儀器科技有限公司,型號LC-SPX-250B);半自動微生物鑒定儀(山東鑫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XK-3401);自動免疫熒光分析系統(tǒng)(湖南亞輝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號iReader 600)。
根據(jù)《臨床微生物檢驗標準化操作》和GB 4789系列標準對93 份送檢標本進行檢驗。
①觀察93 份送檢標本的病原學檢測結果。②觀察不同月份的細菌性食物中毒分布情況。③觀察不同標本類型的微生物學檢驗結果。
細菌性食物中毒感染的細菌占比從高到低排列且位于前三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35.48%)、變形桿菌(26.88%)、沙門菌(10.75%),單一感染占80.65%,二重感染占18.29%,三重感染占1.08%,見表1。
金黃色葡萄球菌在1-12 月均有發(fā)生,變形桿菌除了11 月以外,其他月份均有發(fā)生,2020 年1-12 月的細菌性食物中毒發(fā)生情況按照時間分布,主要分布在5-9 月,8 月份達到高峰,見表2。
表2 不同月份的細菌性食物中毒分布情況[n(%)]
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沙門菌、蠟樣芽孢桿菌均可在剩余食物、肛拭子、嘔吐物中檢出,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在剩余食物、肛拭子中檢出,肉毒梭菌毒素、致瀉大腸埃希菌主要在肛拭子中檢出,產(chǎn)氣莢膜梭菌主要在剩余食物檢出(表3)。
表3 不同標本類型的微生物學檢驗結果分析[n(%)]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十分常見的食物中毒類型,常見的原因有購買的食材不新鮮、烹調不當、保存不當?shù)龋瑢е录毦罅糠敝?,?jīng)食用后容易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影響人們的機體健康[3]。通過檢驗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感染情況,可以反映本病的流行狀況,為防治本病的發(fā)生提供指導。
93 份送檢標本的微生物學檢驗結果顯示,感染的細菌主要有金黃色葡萄球菌(35.48%)、變形桿菌(26.88%)、沙門菌(10.75%)等,單一感染占80.65%,二重感染占18.29%,三重感染占1.08%。說明了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沙門菌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以單一致病菌感染為主要特點,偶有多重感染發(fā)生。因此,在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控中,應該重點檢控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沙門菌[4]。
在2020 年1-12 月,金黃色葡萄球菌在1-12 月均有發(fā)生,變形桿菌除了11 月以外,其他月份均有發(fā)生。在防治細菌性食物中毒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與變形桿菌是全年都需要重點檢控的致病菌。在2020年1-12月的細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分布在5-9 月,8 月份達到高峰,可能原因是春末、夏季的溫度比較高,利于細菌繁殖,因而細菌性食物中毒更易發(fā)生在此段時間[5]。同時也提示了5-9 月是重點防控細菌性食物中毒的時段。
本研究顯示,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沙門菌、蠟樣芽孢桿菌均可在剩余食物、肛拭子、嘔吐物中檢出,考慮是這些病原菌多為腸道致病菌,可經(jīng)口使腸道感染,因而在食物、肛拭子、嘔吐物中均可檢出。根據(jù)本次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檢驗結果,本研究認為應加強對人們的健康宣教,介紹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相關知識,引導人們盡量少購買流動小攤、環(huán)境衛(wèi)生狀況較差的門店、夜市大排檔等地方出售的食物,飯前要洗手,少吃或不吃剩飯剩菜,食材要新鮮,少吃生冷食物,盡可能降低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發(fā)生風險[6]。
綜上所述,細菌性食物中毒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沙門菌感染多見,主要發(fā)生時間是5-9 月份,8 月份達到高峰期,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沙門菌、蠟樣芽孢桿菌均可在剩余食物、肛拭子、嘔吐物中檢出,應加強春末、夏季的細菌性食物中毒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