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001)
先心病作為臨床一類常見先天性畸形,在所有先天畸形中占比約28%,指的是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大血管和心臟發(fā)育產(chǎn)生異?;蛘甙l(fā)育障礙,引起心臟有關解剖結構異常,或生后本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正常閉合等情況[1]。疾病類型較多,同時癥狀和畸形復雜多樣,輕者無癥狀,重者產(chǎn)生休克及缺氧等癥狀,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2]。手術是當前先心病主要的治療方式,但因患兒年齡小,易對陌生環(huán)境以及診療操作生成恐懼等不良心理,再加上手術期間需和父母分離,易出現(xiàn)不安、激動和煩躁等一系列負面情緒,影響其治療配合度,增加其治療風險[3]。因此,需要重視先心病患兒的護理工作。據(jù)有關研究顯示[4],對先心病患兒開展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能改善其負面情緒,提升其治療依從性和滿意度?;诖耍疚默F(xiàn)對本院收治的先心病患兒總共68 例開展研究,分析基于圖文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對該類患兒情緒的影響,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先心病患兒總共68 例進行研究,結合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對照組、觀察組分別包含34 例,納入標準:(1)均結合癥狀、心臟超聲等明確診斷是先心病。(2)年齡在4-12 歲。(3)意識清晰,具備正常的認知能力。排除標準:(1)存在染色體異常者。(2)家屬存在智力障礙或者精神病者。(3)治療期間產(chǎn)生重度并發(fā)癥者。(4)拒絕或者中途退出研究者。本研究得到院內倫理委員會許可,同時取得患兒家屬知情以及同意。
兩組均由相同一組醫(yī)務人員開展手術治療。
對照組依據(jù)常規(guī)提供護理,即協(xié)助患兒完善有關檢查,做好術前準備,對患兒和家屬進行疾病知識和治療方式宣教,嚴密監(jiān)測患者病情變化,遵醫(yī)囑提供治療,予以飲食指導和生活指導等。
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加以基于圖文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內容如下:(1)基于圖文健康教育:①制作圖文健康手冊:包含患兒剛入院時的宣教手冊、住院治療期間宣教手冊、出院時宣教手冊,具體的手冊內容涉及入院簡介、先心病病因、治療方式和注意事項、并發(fā)癥預防、飲食及生活指導等,將有關內容印刷成彩色的卡通圖案同時配備簡單文字說明。懸掛手冊于患兒床頭,同時指導患者和家屬平時自行閱讀,對患兒和家屬疑惑的地方應積極解答和說明。②圖文健康手冊內容:a.入院時宣教手冊:先采取熟悉溫馨問候語,后給患兒和家屬介紹科室內的負責人、管床醫(yī)師、責任護士、作息時間、探視制度和先心病基本知識等,最后祝愿住院患兒早日康復;b.住院治療期間宣教手冊:主要內容包含先心病基本知識,治療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并發(fā)癥預防等;c.出院時宣教手冊:內容涉及康復指導和生活指導等,并感謝患兒和家屬對護理工作支持和配合,同時附加聯(lián)系方式在內,便于日后咨詢。③圖文健康手冊應用方法:責任護士于不同階段,例如患者剛入院時、住院治療期間和出院當日,選取不同圖文健康手冊給患兒和家屬開展健康宣教。(2)心理護理:①入院評估:入院時對患者進行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等方面評估,掌握患兒的心理狀態(tài),便于后續(xù)開展干預。②交流溝通:對≤6 歲的患兒,應通過做游戲、送禮物和多溝通等方式,獲得患兒信任,將其恐懼消除;對于>6 歲的患兒,已初具理解和判斷能力,需耐心和患兒溝通,討論患兒喜愛的人物以及動畫片,和患兒增進關系,并用通俗易懂言語給其普及手術知識,以提升其依從性。③環(huán)境干預:護士能采取溫和親切的語氣并面帶微笑,于病室中適當擺放玩具和張貼卡通人物,采取卡通窗簾等,建立起童趣化、溫馨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④手術當日:護士應和家屬一同護送患兒到手術室,這一期間應多安慰和鼓勵患兒,同時能讓患者坐玩具汽車。
觀察兩組護理前后兒童醫(yī)療恐懼表(CMFS)、兒童焦慮量表(SCAS)、兒童抑郁量表(CDI)、家屬Herth 希望指數(shù)表(HHI)得分。(1)CMFS 得分:涉及醫(yī)療操作恐懼、醫(yī)療環(huán)境恐懼、人際關系恐懼以及自我恐懼共4 項,各項0-3 分,得分高,即恐懼感強[5]。(2)SCAS 得分:總分0-160 分,得分高,即焦慮癥狀嚴重[6]。(3)CDI 得分:總分0-54 分,得分高,即抑郁癥狀嚴重[7]。(4)HHI 得分:涉及12 個問題,每個問題1-4 分,總分12-48 分,得分高,即希望水平高[8]。
經(jīng)SPSS 23.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n(%)代表,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代表,行t檢驗,將P<0.05 作為評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標準。
兩組性別、年齡以及疾病類型等基線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相比[n(%)/±s]
表1 兩組基線資料相比[n(%)/±s]
組別例數(shù)(n)性別年齡(歲)疾病類型男女觀察組對照組χ2/t 值P 值34 34 20(58.82)19(55.88)14(41.18)15(44.12)室間隔缺損15(44.12)16(47.06)房間隔缺損9(26.47)8(23.53)動脈導管未閉7(20.59)6(17.65)其他3(8.82)4(11.76)0.060 0.806 7.86±1.35 7.62±1.48 0.699 0.487 0.135 0.268
護理前,兩組醫(yī)療操作恐懼、醫(yī)療環(huán)境恐懼、人際關系恐懼以及自我恐懼方面的CMFS 得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各項CMFS 得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CMFS 得分相比(±s,分)
表2 兩組CMFS 得分相比(±s,分)
組別例數(shù)(n)醫(yī)療操作恐懼 醫(yī)療環(huán)境恐懼 人際關系恐懼 自我恐懼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34 34護理前2.30±0.38 2.26±0.45 0.391 0.697護理后0.86±0.20 1.45±0.32 9.117 0.001護理前2.40±0.37 2.34±0.42 0.625 0.534護理后0.92±0.25 1.48±0.36 7.450 0.001護理前2.22±0.45 2.25±0.40 0.291 0.772護理后0.95±0.20 1.56±0.26 10.843 0.001護理前2.28±0.46 2.34±0.39 0.580 0.564護理后1.02±0.28 1.66±0.34 8.473 0.001
護理前,兩組SCAS、CDI 及HHI 得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CAS、CDI 得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HI 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SCAS、CDI 及HHI 得分相比(±s,分)
表3 兩組SCAS、CDI 及HHI 得分相比(±s,分)
組別例數(shù)(n)SCAS CDI HHI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34 34護理前96.20±8.74 95.84±8.90 0.168 0.867護理后58.32±4.98 75.20±5.10 13.808 0.001護理前44.36±5.68 43.95±5.90 0.292 0.771護理后28.74±4.32 36.30±4.56 7.018 0.001護理前20.48±4.30 20.20±4.85 0.252 0.802護理后36.74±5.12 29.35±5.28 5.856 0.001
先心病屬于兒童一類較為常見的疾病,其發(fā)生和遺傳以及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相關,需及時采取有效合理的治療方式。因患兒的適應能力較低,很難表達出內心正確訴求等,治療前易產(chǎn)生心理應激反應和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其治療依從性,進而影響其療效[9]。因此,治療的同時需要輔以合理護理干預。
健康教育通過為患者普及疾病有關知識,能一定程度提升對疾病認知,增強其治療自信心。但以往多采取口頭方式進行宣教,內容較為復雜,易受患者接受度和護士的宣教方式等影響,對宣教效果產(chǎn)生影響[10]。李艷常等研究發(fā)現(xiàn),基于圖文健康教育將圖文相結合,制作出簡明、通俗易懂健康宣教卡,可避免以往口頭宣教期間的不足,提升宣教效果[11]。心理護理即醫(yī)護人員于醫(yī)療過程中和患者心理多個方面結合予以心理維護以及調理,通過以護士作為核心的表情、態(tài)度、姿勢以及行為等對患者負面心理以及行為產(chǎn)生影響,可加快其康復,起到良好醫(yī)療效果[12]。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護理后CMFS、SCAS、CDI 得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圖文健康教育加心理護理用于先心病患兒能減輕其恐懼感,緩解其負面情緒??紤]原因是通過在患兒整個住院期間開展心理護理,陪同患兒做游戲,和其加強交流溝通,營造起溫馨舒適住院氛圍,術前護士和家屬全程陪同等,這些均能減輕患兒的緊張和恐懼感;經(jīng)基于圖文健康教育,為患兒和家長普及疾病有關知識,能提升其對疾病和治療的認知度,安撫其不良心理,家屬維持平和心態(tài)也可在無形當中感染到患兒,防止患兒受心理恐懼、焦慮和抑郁等因素影響出現(xiàn)退縮甚至拒絕治療等行為。觀察組護理后的HHI 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圖文健康教育加心理護理用于先心病患兒能提升家屬的希望水平。這是因為在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期間,能豐富家屬對于疾病和治療的認知,積極鼓勵家屬參加游戲,能減輕家屬對于疾病和治療不確定性,提升其希望水平。
總而言之,基于圖文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用于先心病患兒能減輕其恐懼感,緩解其焦慮以及抑郁情緒,提高家屬的希望水平,值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