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人
古羅馬斗獸場
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頭,起源于意大利中部臺伯河入海處。古羅馬人在建立和統(tǒng)治國家過程中,吸收和借鑒了先前發(fā)展的各個古代文明的成就,并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文明。在西方文明發(fā)展史上,古羅馬文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上古時期
亞平寧半島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到了新石器時代,法蘭西人來到了亞平寧半島。前2000 年前后,一支拉丁人進入拉提烏姆平原,約于前800 年移居至羅馬城所在地。
前8世紀至前6世紀,古希臘人向亞平寧半島南部移民,并建立了城邦。前7 世紀,拉丁人、薩賓人和伊特拉斯坎人等部落組成了羅馬人公社。前4 世紀末,高盧人進入波河平原。
羅穆盧斯
羅馬王政時代
傳說,前754 年— 前753 年,羅穆盧斯在臺伯河畔建立了羅馬城,開創(chuàng)了王政時代。前6 世紀后半葉,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進行了改革,標志著羅馬國家的建立。
王政時代的最后一位王塔克文暴虐無道,被憤怒的古羅馬人趕走。前509 年或前510 年,王政時代結(jié)束。古羅馬人選舉出了兩名執(zhí)政官,建立了羅馬貴族掌權(quán)的羅馬共和國。
羅馬共和國
自前5 世紀初開始,羅馬共和國通過多次戰(zhàn)爭,不但完成意大利的統(tǒng)一,還建立了一個橫跨歐洲、亞洲、非洲三大洲的大國。
前130 年— 前30 年,羅馬共和國先后爆發(fā)了西西里奴隸起義和斯巴達克起義。
前81 年,蘇拉迫使公民大會選舉他為終身獨裁官,開創(chuàng)了羅馬共和國歷史上軍事獨裁的先例。前48 年,尤利烏斯·凱撒先后打敗克拉蘇、龐培,被宣布為終身獨裁官,后遭貴族派刺殺。
屋大維雕像
尤利烏斯·凱撒雕像
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尊號,建立了元首制。羅馬共和國宣告滅亡,古羅馬進入帝國時代。
古典羅馬帝國
奧古斯都死后,其養(yǎng)子提比略繼位,從此開創(chuàng)了皇位繼承制。前27 年至192 年的這一時期被稱為前期帝國時期。這一時期,羅馬帝國社會相對穩(wěn)定,史稱羅馬和平。圖拉真在位時,帝國疆域達到最大,經(jīng)濟空前繁榮。
192 年,安東尼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康茂德被刺身亡。古典羅馬帝國持續(xù)動蕩了近百年。史學家將193 年塞維魯王朝建立到235 年的這段時期稱為后期帝國時期。
284 年,近衛(wèi)軍長官戴克里先由軍隊擁立為帝。330 年,君士坦丁一世建城君士坦丁堡。395 年,狄奧多西一世駕崩,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
452 年,匈人國王阿提拉進兵亞平寧半島。476 年,西哥特人的軍隊長官奧多亞克廢黜最后一位君主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
圖拉真雕像
康茂德雕像
阿提拉雕像
查士丁尼大帝畫像
中世紀羅馬帝國
東羅馬帝國倚靠東方穩(wěn)固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體系,仍然保持著相當?shù)幕盍?。? 世紀時,其國力重新達到高峰,在查士丁尼大帝的統(tǒng)治下幾乎重奪古羅馬全土。11世紀初期,東羅馬帝國進入經(jīng)濟文化上的全盛時期。
穆罕默德二世畫像
1204年, 君士坦丁堡被十字軍攻陷和血洗,直到1261年才收復(fù)。東羅馬帝國從此淪為一個無關(guān)緊要的小國,茍延殘喘至1453年,最終被奧斯曼帝國穆罕默德二世吞滅。
語言
拉丁文字母成為許多民族創(chuàng)造文字的基礎(chǔ),也是整個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不過,在東部,希臘文亦為受過教育的人使用。一般來說,人們在古埃及使用古埃及語。在西方,高盧與不列巔地區(qū)的普通人使用塞爾特方言,萊茵河與多瑙河地區(qū)的日耳曼人講古老的日耳曼語。
拉丁文字母
奧維德雕像
文學
古羅馬文學為拉丁文學。拉丁文學的全盛時期約為前80 年至前17 年,這段時期以前42 年為界限又可分為兩期,前期以西塞羅、凱撒、卡圖盧斯為代表;后期以維吉爾、賀拉斯、奧維德、李維為代表。
哲學
古羅馬哲學深受希臘化時代斯多亞學派與伊壁鳩魯學派思想的影響。代表性思想家為西塞羅。哲學家盧克萊修創(chuàng)作的《論物性》是流傳至今唯一闡述古代原子論的著作。
3世紀以后興起的新柏拉圖主義成為頗具影響力的學派。該學派的創(chuàng)立者為普洛提納斯。新柏拉圖主義對早期基督教神學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西塞羅雕像
維吉爾畫像
史學
前期的西塞羅,以書信、演講詞著稱;凱撒征服高盧后創(chuàng)作的《高盧戰(zhàn)記》等一系列以第三人稱描述的戰(zhàn)記,簡潔流暢,是后人研究西歐早期歷史的重要資料;維吉爾則是后期最杰出的詩人。
萬神殿
藝術(shù)
古羅馬藝術(shù)大多承襲古希臘與伊特拉斯坎。古羅馬人更現(xiàn)實,講究實際,更喜歡具體、實在的物體,以建筑和雕刻最具代表性。雄偉壯觀的公共建筑,如萬神殿、羅馬競技場、君士坦丁堡、凱旋門,展現(xiàn)了帝國的氣魄;強調(diào)真實、自然的雕刻,充分展現(xiàn)了古羅馬人務(wù)實的性格。
《米蘭敕令》
法律
古羅馬法律具有高度的彈性,可分為三大系統(tǒng):民法、萬民法和自然法。其中,自然法最重要,對后世影響很大。6 世紀時,查士丁尼大帝將這些法律加以整理,編纂成《查士丁尼大法典》,奠定了歐美大陸法系的基礎(chǔ)。
宗教
意大利原本有本土宗教。前3 世紀,受古希臘宗教的影響,古羅馬人開始信仰古希臘人信仰的宗教。
帝國時期,基督教開始發(fā)展,但受到羅馬政府的打壓與迫害。羅馬帝國國勢走下坡路后,不少貴族成為基督徒。313 年,君士坦丁一世頒布了《米蘭敕令》,基督教獲得了合法地位。狄奧多西一世在392 年頒下詔令,獨尊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科學
古羅馬科學是在總結(jié)各民族過往累積的經(jīng)驗和吸收地中海各民族科學成就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古羅馬人在農(nóng)學、天文學、地理學及醫(yī)學、工程技術(shù)方面有較大的成就。
《查士丁尼大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