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剛
作書最要泯沒棱痕,不使筆筆在紙素成板刻樣。東坡詩論書法云:“天真爛漫是吾師?!贝艘痪?,丹髓也。
譯文:
作書要格外注意處理棱角痕跡,不要讓紙上和絹帛上的每一筆都像在板子上刻出來那樣生硬。蘇軾以詩論書法說:“純真自然,不虛偽造作才是我的老師??!”這一句是精華。
解析:
棱痕是指棱角痕跡,與常說的“圭角”類似,是書法與繪畫的一大弊病。圭角是指圭玉的棱角,猶言鋒芒。宋代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論用筆得失》記載:“刻者運筆中疑,心手相戾,勾畫之際,妄生圭角也?!庇纱宋覀兛梢灾蓝洳郎缋夂鄣哪康氖谴蛳麜鴮懻叩男闹幸蓱],消除心手不通的障礙。
這一點做到了,正如黃賓虹所言:“其上者取法籀篆行草,或磊磊落落,如莼菜條,或連綿不絕,如游絲之細,盤旋曲折,純?nèi)巫匀唬瑘A之至矣。否則一寸之直,皆成瑕疵;累月之工,專精涂飾;目獷悍以為才氣,每習(xí)于浮囂;舍剛勁而言婀娜,多失之柔媚,皆未足語圓也。”這一點以米芾的《蜀素帖》最為貼切,時年38歲的米芾遇到邵氏所藏多年的“蜀素”(制作于四川的絲綢物,織有烏絲欄,制作極其考究)。織造蜀素本意是請名家留下墨寶,以傳子孫。但歷經(jīng)祖孫三代,無人敢寫。因為絲綢織品的紋羅粗糙,滯澀難寫,非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后經(jīng)宋代湖州(浙江吳興)郡守林希收藏20年,直到北宋元祐三年(1088)八月,林希邀請米芾結(jié)伴游于太湖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請米芾書寫,米芾才膽過人,“當仁不讓”,寫得妙筆生花,輕松自如。
蘇軾的詩句“詩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爛漫是吾師”,前半句是在講藝術(shù)技巧,后半句是指藝術(shù)追求。然而,“天真爛漫是吾師”在書法史上開啟了新的追求,并形成一個體系。這個體系從書法之外引進哲學(xué)和宗教的內(nèi)涵,在書法的譜系上另開一脈。蘇東坡不求獵奇,但求天真爛漫的書法審美取向與董其昌以“平淡天真”為追求的審美理念相通。
(作者系廣州美術(shù)學(xué)院副教授、院長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