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東興,李 軍,謝 勰,劉慧瑾,王 杭,劉潔瑩,王金璽**,畢智高
(1.長慶油田分公司 第二采氣廠,陜西 西安 710200;2.國家管網(wǎng)集團聯(lián)合管道有限責任公司 西部蘭州輸氣分公司,甘肅 蘭州 730070;3.長慶油田分公司 規(guī)劃計劃部,陜西 西安 710018;4.榆林學院 化學與化工學院,陜西 榆林 719000;5.陜西省低變質煤潔凈利用重點實驗室,陜西 榆林 719000)
原油開采過程會產(chǎn)生大量污水[1-2],其含有多種有機與無機成分,直接排放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和水資源浪費。因此,開展含油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究對環(huán)境保護和節(jié)能減排具有重要意義[3-4]。含油污水的處理包括重力分離、膜分離、超濾及光催化氧化等技術[5],這些技術各有其優(yōu)勢與不足,應具體對待。電絮凝結合了化學混凝、氣浮和電化學的優(yōu)點,是一種經(jīng)濟可靠、環(huán)境友好且極具潛力的含油污水處理技術[6-7]。
電絮凝法在實際應用時會面臨最佳電極有效面積與處理水量的比例(面體比)問題,文獻[8]通過改變極板數(shù)及入水面積考察了4種面體比對電絮凝處理效果及處理成本的影響,提出増加面體比是降低電耗的最佳方法。在極板直接打孔進而增加面體比優(yōu)化極板不但精準易行,且節(jié)省板材?;诖?作者通過實驗方法探究不同因素及極板結構優(yōu)化對電絮凝處理含油污水效果的影響,為電絮凝技術的工業(yè)化應用提供部分參考。
柴油:Tech,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氯化鈉、石油醚:天津市天力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稀硫酸、稀鹽酸、氫氧化鈉: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以上試劑均為分析純;清水:自來水。
直流穩(wěn)壓電源:PS-305DM,香港龍威儀器儀表有限公司;磁力攪拌器:RG-18,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公司;電子天平:BSM-120.4,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數(shù)顯剪切乳化攪拌機:JRJ300-SH,上海標本模型廠;紫外分光光度計:UV2450,島津企業(yè)管理(中國)有限公司;pH計:PHSJ-4F,電導率儀:DSJ-308F,濁度計:WZS-186,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jù)油田采出水含油濃度高且屬于微米級油滴等特點,配置含油污水。在20 L自來水中加入4 g十二烷基苯磺酸鈉、50 g柴油,n=10 000 r/min攪拌15 min后加入40 g氯化鈉、8 mL稀硫酸。氯化鈉的作用是提高含油污水的電導率[9],用玻璃棒攪拌均勻后,標定pH計,通過氫氧化鈉和稀硫酸調節(jié)至水樣pH=6.8~7.2。
實驗裝置原理見圖1。
圖1 實驗裝置原理圖
由圖1可知,整個實驗平臺由電解槽、電極板、導線、磁力攪拌器、直流穩(wěn)壓電源和含油污水等構成。電解槽有效容積為1 000 mL,尺寸為100 mm×110 mm×150 mm,壁厚10 mm,電解槽內(nèi)壁開豎直平行凹槽,可放置極板。極板尺寸為100 mm×130 mm,板厚3 mm。極板間距為1~5 cm。磁力攪拌器轉速約為300 r/min。
將極板浸入丙酮中并用φ(鹽酸)=5%溶液沖洗10 min后用自來水沖洗3次,為保證實驗可靠性,對油含量進行3次測量,計算平均值,控制誤差小于5%。
使用濁度計測量污水濁度,紫外分光光度計測量污水中油濃度,電導率儀測量電導率,pH計測量pH值。
濁度去除率計算見公式(1)。
(1)
根據(jù)公式(2)計算除油率。
(2)
式中:ρ0為初始油質量濃度,mg/L;ρ1為凈化后油質量濃度,mg/L。
在標準條件下,采用單因素分析法進行電絮凝實驗,間隔4 min取25.0 mL樣品測量濁度與油含量,共計7次。
極板材料會影響絮凝體產(chǎn)生的種類及吸附氣泡的能力,進而影響裝置凈化污水的能力。選取可溶性材料鐵和鋁,分別搭配Al(陽)-Al(陰)、Al(陽)-Fe(陰)、Fe(陽)-Al(陰)、Fe(陽)-Fe(陰)4組電極材料,實驗在污水pH=7、電流密度為2 mA/cm2、極板間距為1 cm條件下進行。結果見圖2。
t/mina 濁度去除率
由圖2a可知,極板Al(陽)-Al(陰)的濁度去除率為99.65%,遠高于其他組極板材料;由圖2b可知,t=28 min,4組除油率均未達到穩(wěn)定階段,但其中極板Al(陽)-Al(陰)除油率最高,達73.74%。極板Al(陽)-Fe(陰)組合在約4~20 min除油率都大于極板Al(陽)-Al(陰),而后除油率不及Al(陽)-Al(陰)。鐵板作為陽極的除油效果均不理想。分析其可能原因為當鐵板為陽極時,實驗觀察到部分綠色沉淀和漂浮物。此時,陽極發(fā)生氧化反應產(chǎn)生綠色Fe2+,pH=7,Fe2+僅能部分氧化成Fe3+[10],而Fe2+可溶性強、混凝性差、無吸附污染物能力;鋁板為陽極時產(chǎn)生的絮凝體含大量細微的H2氣泡,表明產(chǎn)生的絮凝劑對H2吸附能力強,可將污水中的污染物吸附形成絮凝體氣浮除去;鐵為陽極時產(chǎn)生的絮凝劑基本沒有H2氣泡,吸收雜質與吸收油分效果不及鋁板。
電流密度是控制反應速率的必要條件,不僅影響單位時間內(nèi)絮凝體尺寸大小和氣泡生成速率,同時也會影響氣泡大小、產(chǎn)生過程及形成羥基絡合物的形態(tài)結構[11-13]。實驗在污水pH=7、極板材料為Al(陽)-Al(陰)、極板間距為1 cm條件下進行,結果見圖3。
t/mina 濁度去除率
由圖3a可知,Al(陽)-Al(陰)的濁度去除率均較高,電流密度為5 mA/cm2時達到99.9%。根據(jù)法拉第定律,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大,產(chǎn)生的Al3+和H2氣泡增多,絮凝體產(chǎn)生量也隨之變多,利于吸收污水中的懸濁物等雜質,提高污水中雜質的去除效果。由圖3b可知,Al(陽)-Al(陰)的除油效果在電流密度5 mA/cm2最高,為77.3%,提高電流密度對除油效果提升并不明顯。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大,氫氣的產(chǎn)生速率加快,絮凝體隨氣浮作用上升除去的速度也隨之加快,不能充分吸收油分,除油率提升不明顯;電流密度為6 mA/cm2時濁度去除率和除油率較5 mA/cm2時減小,這是因為電流密度的持續(xù)增大將導致極板出現(xiàn)鈍化現(xiàn)象,雙電層的反電勢也增大;維持電流密度穩(wěn)定,電壓會不斷上升,致使污水溫度上升發(fā)生熱解等副反應,除雜質、除油效果下降。
極板間距會影響電絮凝裝置中靜電場和流場分布,適中的極板間距有利于絮凝反應的順利進行[14-15]。實驗在污水pH=7、極板材料為Al(陽)-Al(陰)、電流密度為5 mA/cm2條件下進行,結果見圖4。
t/mina濁度去除率
由圖4a可知,極板間距為1、2 cm時濁度去除率最高,為99.85%,曲線平緩。這是因為過大的極板間距使氣浮和絮凝的交互作用減弱,影響極板間的傳質過程[11]。
由圖4b可知,1、2 cm極板間距下除油率相對較低,曲線整體為増勢。因為極板間距較小時,兩極板之間的空間狹小,極板間的渦流運動受限,絮凝體與氣泡容易積聚在極板上堵塞空間,阻礙設備運行,降低電解效率,導致兩極板的化學反應無法正常進行。綜上可知,濁度去除率和除油率并非正相關。極板間距為4 cm時除油率為86.26%,優(yōu)于其他間距,極板間距為5 cm時除油率有所下降,因為該間距下,Al3+與OH-遷移距離增加,導致絮凝體的生成速度減緩,影響了處理效果。
對極板開邊長分別為2、4、6 mm的正三角形孔和直徑分別為2、4、6 mm的圓孔,實驗在污水pH=7、極板材料為Al(陽)-Al(陰)、電流密度為5 mA/cm2、極板間距為4 cm條件下進行,結果見圖5。
t/mina濁度去除率
由圖5a可知,濁度去除率順序為2 mm三角孔-2 mm圓孔>2 mm-2 mm三角孔>2 mm-2 mm圓孔;由圖5c可知,濁度去除率順序為4 mm三角孔-4 mm圓孔>4 mm-4 mm三角孔>4 mm-4 mm圓孔;由圖5e可知,濁度去除率順序為6 mm-6 mm圓孔>6 mm三角孔-6 mm圓孔>6 mm-6 mm三角孔;可見濁度去除率隨開孔的大小和形狀改變而變化,但開孔極板污水流動速度較快,絮凝體在氣浮上升過程中被沖散,破壞了絮凝體結構,致使其規(guī)律無法確定,因此將濁度去除率作為輔助因素予以考慮。由圖5b、5d、5f可知,除油率隨孔徑增大而增大,6 mm雙圓孔除油率最高,為94.5%,除油率順序為雙圓孔>三角孔-圓孔>雙三角孔。這是由于將大面積的鋁板變成帶有許多小孔的孔道結構的極板,加速了傳質效率,從而增加聚合過程,使絮凝體易于在通過孔道聚集吸收油分;傳質作用提升使電解槽內(nèi)的污水能夠快速混合擴散,減小了污水濃度差和濃度極化,使電解速度加快,利于絮凝體的生成;6 mm圓孔(面體比13.25 cm2/cm3)>4 mm圓孔(面體比11.18 cm2/cm3)>2 mm圓孔(面體比9.98 cm2/cm3)>平板(面體7.21 cm2/cm3),極板開孔使絮凝體沉降面積增加,且電流密度一定,隨著開孔越大,極板電阻越小,使電壓增大導致帶正電的絮凝劑電荷量增大,由庫侖定律可知電荷帶電量的增加,將會使庫侖力即靜電力變大,絮凝劑通過靜電力與范德華力凝聚成絮凝體,使絮凝體的生成時間加快,縮短了沉降距離與沉降時間,絮凝體吸附效率的提高,對含油成分的去除效果有顯著提升。
(1)最優(yōu)工況為Al(陽)-Al(陰)極板材料、電流密度5 mA/cm2、極板間距4 cm,該工況下除油率為86.26%,濁度去除率為99.76%。
(2)最優(yōu)工況下,6 mm圓孔除油效果最好,為94.5%,濁度去除率為99.85%。
(3)極板開孔的除油率高于雙平板,圓孔優(yōu)于三角孔,除油效果隨孔徑的增大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