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明
1
講《候鳥》那一節(jié)課時,我便講到春來秋去的大雁。這時,坐在前排的一位小男孩站起來問:“老師,每年的春天,大雁為什么還要飛回北方去呢?它為什么不永久地住在四季如春的南方呢?”
聽了小男孩的提問,我的心不禁一怔,這正是我在備課時苦苦思索而未果的一個問題。大雁的遷徙包括“秋去”與“春來”兩個階段。如果小男孩問的是“秋去”,那么我就會不假思索地告訴他:秋天來時,北方的氣溫逐漸降低,草木凋零,食物短缺,大雁為了生存,不得不遷移到南方去越冬。但現(xiàn)在的問題是“春來”。在溫暖的南方已經(jīng)生活了整整一個冬季的大雁,為什么還依然惦記著北方,到春天它為什么還要飛回北方去呢?
書上的答案很籠統(tǒng),只以“遷徙”一詞以蔽之:這是大雁的遷徙行為,是大雁對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性。但我知道,這樣的解答顯然是不能讓小男孩滿意的,也不能讓全班的孩子們滿意的,其實我自己就不滿意。是呀,如果說是因為春天又回到了北方,大雁是追逐春天而去的,那么南方可是四季如春的呀!如果說大雁再回北方是為了繁衍生息,那么美麗的南方正是繁衍生息的最好的地方??!大雁為什么要舟車勞頓、來回往返呢?我一時語塞,也找不出更好的解答。
不過窘態(tài)很快被我不露痕跡地掩飾了過去。我轉(zhuǎn)而向全班的小朋友們問道:“有誰能回答這個問題呢?”
很快,一位扎著兩只羊角辮的小女孩站起來回答道:“北方是大雁的家呀!”
“對呀,太對了呀!北方是大雁的家呀!”我趕緊接過小女孩的話:“誰會忘記自己的家呢?譬如我們自己,假日里隨父母外出旅游,風景名勝地再美再好,但等到假期結(jié)束,我們還是要回到自己的家的。盡管我們的家可能一點也不美,但我們必須回到自己的家。我們愛自己的家!”
小女孩的回答,讓我感動不已。我在這節(jié)課后的日記中這樣寫道:盡管小女孩的回答并不一定正確,甚至帶有幾分天真,但我認為這是最美妙的答案了。我相信,每一個聽了她回答的人,都會因之感動,為之動容的。年年春回大雁歸,是愛家的最生動的寫照呀。
因此,我感到這節(jié)課不再是一堂普普通通的生物課,而是一堂生動的愛家愛國的思想教育課了。
2
在鄉(xiāng)下教書時,班上有一個叫紅萍的小女孩。名字雖好聽,成績卻一般,也不太活潑,我也便沒有太多的在意。上課時,依照記分表上的名冊,偶爾也會提問到她。但下課后,人和名就對應不起來了。
臨近畢業(yè)前的一天,她捧著一本留言簿,膽怯地推開我辦公室的門,想請我為她寫幾句臨別的話。我一時竟想不起她叫什么名字,更不知道該寫些什么才適合。但窘態(tài)很快被我掩飾過去,就像在課堂上應對學生們偶爾提出的一些我一時無法解答的難題。我讓她留下留言簿,答應晚上抽空替她寫好。
她走后,我翻看了她的留言簿,才記起她的名字。看了她的家庭住址,才知道她原來還是一個外地學生,家很遙遠,父母也不在身邊,寄宿在親戚家中。這使我感到意外。一個弱不禁風的小女孩,為何要遠離父母,獨自來這千百里之外的山村學校讀書呢?我翻遍了留言簿,也沒有尋到答案。
不過,“紅萍”二字很快讓我想起“身世沉浮雨打萍”的詩句來,接著又聯(lián)想起一種叫做紅蘋的水生植物。記得教科書上有這樣的記述:紅萍,又稱綠萍,或浮萍,學名滿江紅,一種古老的生命力極強的水生蕨類植物。它們體小,根叢生,漂浮于水面生長。春季綠色,秋天時葉色轉(zhuǎn)紅,會形成大片水面被染紅的景象,十分壯觀。故名滿江紅。
那時我正熱衷于寫詩歌,便信筆在她的留言簿的扉頁上,寫了一首以紅萍為題的詩,算是交了差:“你有茂密的根須,像烏黑的發(fā)辮,為何不肯守著故土。你有紅葉似火,如女兒情長,為何不肯依戀父母。你是一朵小花,盛開在遠古。比玫瑰更純情,比銀杏更高貴……”后來她還特地來謝我,說我是寫得最好的一個。我一點也不以為然,只有深深的內(nèi)疚和自責。作為老師,教了她幾年,卻沒有給她提供任何幫助和關(guān)心,甚至連她的名字都不知道。
如今我已離開了那所寂靜的鄉(xiāng)村學校,來到了這終日喧囂的城市。仍在給孩子們講植物課。在舉例為數(shù)不多的幾種蕨類植物時,我照例會提起這種最常見、學名叫滿江紅、別名叫紅萍的植物來。每當此時,我就會順便想起當年那個讓我寫留言、同樣名叫紅萍的小女孩來。
她回到故鄉(xiāng)了嗎?
她守在了父母身邊了嗎?
3
梔子花很香,卻素白不艷。月季花很艷,卻不甚香。重瓣的桃花好看,卻不能結(jié)桃。單瓣的桃花能結(jié)桃,卻不好看。故清人張潮在其傳世名著《幽夢影》中說:“凡花色之嬌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層者,多不結(jié)實?!苯杌ㄓ魅?,感嘆人生不能盡善盡美,總留有一些遺憾。
不過我覺得花的不完美另有原因,與人不同。花香是為了招引昆蟲傳粉,花艷也是為了招引昆蟲傳粉,二者有其一足矣。又香又艷,則是一種奢侈,更是一種浪費,反倒顯得不美,甚至還有點庸俗。生命只崇尚節(jié)儉,從不貪圖完美的虛名。
我上課時,把這個道理講給孩子們聽,要他們要養(yǎng)成節(jié)儉的好習慣。連花兒都知道節(jié)儉,我們有什么理由浪費呢?盤子里的飯菜要吃完,不要剩下;草稿紙要正反面寫,節(jié)約紙張;衣帽鞋襪等,只要不臟不破都可穿戴,不要喜新厭舊,更不要相互攀比。
下課后,一位男孩走過來跟我交流。他說聽了我的課后很受啟發(fā),懂得了節(jié)儉才是生命的本能,更是生命的本色。每個人骨子里都是節(jié)儉的,慷慨和大方則是一種偽裝,很多時候是迫不得已,并非出自本愿。男孩說他平時生活很節(jié)儉,卻招來同學們非議,都在背后說他小氣,常為此而煩惱。如今聽了我的課后,心中頓感釋然。
一位女孩也來辦公室找我,說聽了我的講課,知道了上帝才是天底下最節(jié)儉、最小氣、最吝嗇的。它給了一朵花艷麗,就舍不得再給芳香;給了一朵花芳香,就不肯再給艷麗。對人也一樣。給了一個人智慧,就不再給其美貌;給了其美貌,就不肯再給智慧。美貌和智慧,就像魚和熊掌一樣不可兼得。我問她為何要這么說?她說自己就是個例證。學習成績很優(yōu)秀,作文經(jīng)常在報上刊登,并作為范文,在班上宣讀傳閱。在別人眼里,自己是個才女,卻不是美女。她說自己長得丑,常為此而自卑。
聽她這么一說,我這才注意到她的長相。低矮的身材,肥胖的身軀,黝黑的皮膚,臉上長滿了痘痘和斑點。長相確實不敢恭維。我安慰她,貌美的女孩子是可愛的,聰明的女孩子同樣可愛。上帝也是出于節(jié)儉的考慮,將二者分派給不同的人,是為了讓天下可愛的人更多些。
聽了我的解說,女孩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可這世上既聰明又美麗的女人還是有的呀?!彼€在糾結(jié)。我笑說:“有也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那是上帝一時粗心和失誤,并不是其本意。”
我告訴女孩楊絳先生曾說過的一句話: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
女孩點點頭。
4
有一種“板寸頭”的發(fā)型,留發(fā)很短,僅寸長,硬似板刷??瓷先ズ芸?,很清爽,人也顯得精神。最關(guān)鍵是好打理。洗頭時,用水少,用洗發(fā)液少,用時也少。洗完后,也容易干,用干毛巾擦擦,就行了,不必用電吹風。因其短,發(fā)型非常穩(wěn)定,手撫不散,風吹不亂。任何時候都不用擔心頭發(fā)零亂,而影響了形象。尤其是爭分奪秒的早晨,不用照鏡子,也不用梳理,盡可放心出門,省時省力省心。
男孩子留長發(fā),有諸多不便。不說洗發(fā)時費水、費洗發(fā)精、費時間、不易干,單說起床后,頭發(fā)亂糟糟的,蓬頭散發(fā),一副邋遢樣。出門前,必定要在鏡子前,花一番時間整理。頭發(fā)柔順還好辦,用梳子梳兩下,或用手抹兩下,就服服帖帖了。遇到桀驁不馴的叛逆者,左梳不平,右梳也不平,總有幾根或一小撮,昂頭翹尾的,不肯服帖。
女孩子留長發(fā),更是麻煩事。梳辮子是每天必做的功課。先將辮子拆開,一遍遍地梳,梳順暢了,開始編,再用頭繩扎。沒有編攏而旁逸的頭發(fā),要用發(fā)夾夾住。左照右看,直到滿意為止。無端浪費許多時間
女兒小時候喜歡扎辮子。妻子閑時無事,就幫她扎。有時能扎滿頭的辮子。上了幼兒園,早上時間緊,只能扎兩只羊角辮。從上小學起,晚上作業(yè)多,覺不夠睡,早上叫不醒。每天都是連拖帶拽,閉著雙眼起床。洗過臉,漱過口,再扎好小辮,時間已要到點,匆忙吃了兩口,就趕緊背書包去學校。
不吃飽早飯怎行?我有點不放心,提議將辮子剪了,可省出吃早飯的時間。妻不同意,女兒也噘著小嘴不樂意,還朝我瞪眼睛。終因遲到,被老師批評了幾回,才同意我的意見,狠心把辮子剪了。沒承想,這一剪,直到女兒大學畢業(yè),再也沒有扎過。后來看過女兒寫的作文,說整天一門心思忙學習,無暇顧及其它,包括頭發(fā)。剪掉辮子的最大好處是,可以省出點時間,多睡會懶覺,多吃幾口飯。
有感于女兒剪辮子的故事,我在班上倡議,大家一起剪短發(fā)。我?guī)ь^剪短發(fā),有人同步跟進,有人無動于衷。早上有人遲到,若是剪短發(fā)的,我就讓其徑直進教室。若是留長發(fā)的,就罰站門口幾分鐘。隔壁班老師不理解,問我,同樣是遲到,為什么區(qū)別對待?我解釋說,剪短發(fā)的,是真的睡遲了,已經(jīng)是短發(fā)了,沒有改進余地了。而留長發(fā)的,仍有空間,只要把頭發(fā)剪了,就可省出兩三分鐘,不會遲了。罰站幾分鐘,讓其考慮考慮,到底是剪還是留?
終究有少數(shù)分子,不肯妥協(xié),憐惜長發(fā),抵抗到底。好在無人再遲到了,也就不計較了。
5
一直以為“肺”字的右邊是城市的“市”字,就這樣無知無畏地寫著。直到有一天,我在黑板上板書時,一個小女孩舉手說:“老師,您寫錯了?!蔽也湃鐗舫跣?。
還有一個“緣”字也是。記得有回考試,卷子上有“親緣”一詞填空,許多孩子沒寫出來。訂正時,我便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大大的“緣”字。剛寫完,后排的大個子男孩就站起來,說我寫錯了。我愣在講臺上半天,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便讓男孩上黑板來寫給我看。原來“緣”字的右上部是“互”字的中間部分,而我將它寫成了夕陽的“夕”了。
知道這兩字的正確寫法時,已經(jīng)寫錯了許多年。若不是孩子們提醒,可能會錯上一輩子。這兩個錯別字,對我的人生道路有沒有影響,有多大影響,已無從考證,也無心考證。我現(xiàn)在惴惴不安的是,還有哪些字被我寫錯了,而我還蒙在鼓里。
人的一生會有許多錯。有的錯比較淺顯,很快就明白了。像學生考試,有的一出考場就曉得錯哪兒了,當場就落了淚。有的和同學一對答案,也知道了,呆坐一旁,不吱聲了。最不濟的,等到卷子發(fā)下來,看到了老師的紅叉叉,也什么都明白了。
但有的錯很隱蔽,無法察覺。像病毒,無色無味,無蹤無跡。如寫錯的字,如說錯的話,還有做錯的事。明明犯了錯,傷了人,自己卻渾然不知,甚至還洋洋得意,自以為是。也沒有人提醒,更沒有人給我們畫叉叉。別人可能覺得這些是小錯,不值得提,提了怕引起誤會和尷尬,就容忍了我們,不和我們計較。我們就稀里糊涂地一直錯著,不知道改正,也不曉得道歉。
豐子愷老先生在《兒女》一文中說,世間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們能最明確、最完全地見到。童言無忌,有話直說,眼里不揉沙子。皇帝有沒有穿新裝,只有他們看得真切,也說得真實。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孩子為鏡,可以辨真假,判對錯。
其實,老師也是個給人挑錯的職業(yè)。老師兩鬢斑白,戴著厚厚的眼鏡,整天在孩子的作業(yè)堆里挑錯揀錯。畫叉叉,扣分數(shù),罰抄寫,喊家長。一遍遍訂正抄寫,直到完全正確。仍不放心罷手,十天半月,腋下又夾來一沓試卷,測試是不是真的記牢了,真的不會再錯了。一位哲人說,學校就是告訴你哪兒錯了、又告訴你正確答案的地方,而老師就是那個告訴你錯和答案的人。
今生愿做一名老師,與孩子為伍,一路并行,互判對錯。
6
為了提升教學成績,我曾要求孩子們買過一本厚厚的習題集,讓他們利用課余的時間做,爭取考得好成績。我跟他們講,不要做多,每天只做一頁!
剛開始時,孩子們的熱情很高,每天都能按時按量、甚至超量完成。每天我也加以督促和檢查。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多久我便發(fā)現(xiàn)他們開始懈怠了。從剛開始的每天做一頁,漸漸地變成了兩天做一頁,到后來三五天才做一頁,發(fā)展到最后再也看不到有人做了。
我氣惱地從一個女生的書堆里找出習題集,翻了翻,總共只做了不到三十頁!我用責備的口吻問她:“為什么不堅持做下去?”小女孩回答說:“這么厚!看著就害怕,要做到什么時候呀?”
我掂了掂手中的書,重實實的,翻看最后一頁,竟有380多頁!按每天只做一頁的速度一天不落地去做,需要不懈地堅持整整一年多的時間。這是多么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壓力呀!別說是一個孩子,就是我們成年人自己,可能也很難承受和堅持的。
我理解并接受了孩子們的反抗,最終將習題集束之高閣。但依然有點不甘心。后來我又跑到郵局給他們訂了一份學習報,報紙八開四版,每周一期,每期上除有大量的練習題外,還公布上一期練習題的答案。另外,報紙還別出心裁地搞了一些有獎征答:給最先寄出正確解答的、或解法最多種的、或解答最便捷的前五名或前十名讀者進行獎勵:或獎一本書,或獎幾張書簽、或在報上刊登姓名。
也許是新出版報紙的油墨香給了孩子們新奇的刺激,也許是他們急著想核對上期題目的答案,也許是獲獎心切,反正每次報紙拿到手,孩子都顯得很興奮,每每都用最快的速度和最久的耐心去做,白天沒做完,就晚上接著做,有時還學習到很晚,基本上是一份報紙一天就做完了。在等待下一份報紙時,孩子們甚至還表現(xiàn)出期待的神情:“怎么到現(xiàn)在還沒到!”
不知不覺中過去了一年,我將孩子們做的報紙全部找出來,疊放在一起,共52份,竟也是高高的一摞!我默默地在心底算了一筆帳,如果把這52張報紙折算成習題集的十六開本,會相當于習題集多少頁呢?
計算器計算的結(jié)果是832頁,竟是習題集的兩倍還多!除去一些排版方面的因素,這52張報紙的習題容量絕對不會低于那本習題集。然而孩子們卻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覺自愿地做了它,并且做完了它,絲毫沒有當初做習題集時的那種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
由此看來,一本習題集用一年的時間來完成,作業(yè)負擔并不過重,而過重的是將一年的作業(yè)量一次性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而帶來的心理負擔。因此,作為教師和家長在為孩子學習減負時應該注意:減負并不僅僅是適當減少作業(yè)量,而是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為孩子們心理減負,那才是至關(guān)重要的。
7
每學期學校都要拿出一筆錢來,對一些家庭貧困的學生進行資助。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雖然只是杯水車薪,但也足夠那些家庭有困難的學生維持一兩個月的生活費開支了。我在班上作了宣傳,奇怪的是到了截止日期,竟沒有一個同學交來申請。是班上沒有貧困生嗎?完全不是。我知道班上至少有一名叫娟子的小女孩肯定符合資助標準的。
小女孩的家是個單親家庭,家境十分貧寒。幼年喪母,僅靠父親在外打工供她上學和生活。每學期開學時的書本費,常常要拖兩三個月才能湊齊交來。她這學期的校服錢還是我?guī)蛪|付的,她說叫我放心,說下個月,最遲下下個月,父親就會把錢送來,到時肯定會還我的。
我把她找來辦公室,問為什么不寫申請。原來她擔心拿了學校的救濟款后,會被其他同學瞧不起。我向她承諾,可以不讓學校不在櫥窗里公布姓名。她依然搖頭不肯,說只要拿了學校的錢,即使同學們都不知道,心里總感覺自己好像比別人低了一頭似的。
小女孩倔犟的性格,讓我有些感動。我沉默無語。但依然希望她不要放棄這個難得的機會,因為我知道她實在太需要幫助了。后來,我想了個巧妙的變通辦法,并征得學校的同意,我請小女孩的父親來學校,讓他替女兒寫了申請,并領取了1000元的救助金。這個場景,在我擔任小女孩班主任的兩年4個學期里,共出現(xiàn)過4次。每次我都和小女孩的父親約定,永遠也不要讓女孩知道這件事。
對于身處困境、需要幫助的人,尤其是孩子,我們的關(guān)愛要格外地小心。他們的心是脆弱的,同時又是矛盾的。他們渴望得到關(guān)愛,但他們又不愿意接受比別的孩子更特殊的愛。在他們敏感的心中,任何的與眾不同,那怕是一點點特殊的優(yōu)惠和照顧,都會被他們誤解成是一種憐憫,一種可憐,甚至是一種施舍,并感覺在人前抬不起頭來。這不但不能給他們帶來一點幸福和溫暖,反而會讓他們產(chǎn)生更大的自卑,給他們要強自尊的心靈造成更大的傷害與扭曲。我們可能還要收獲事與愿違、完全相反的結(jié)果。
面對深陷貧困而又自卑的孩子們,我們在奉獻更多的關(guān)懷和愛心之時,還需要開動一下腦筋,講究一點智慧,注意一下方式方法,從而使我們的關(guān)愛,不露一點痕跡地傳遞給他們。像春雨,滋潤萬物而無聲,像母愛,無處不在卻無痕。讓這些貧困的孩子,能夠同其他孩子一樣自然地成長。
8
我當班主任的班級在5樓。學校規(guī)定,班主任的辦公室必須設在教室旁邊,便于班級管理,我的辦公室自然就在5樓了。卻沒有電梯。
每日早晨7點前,必須趕到5樓的教室,看學生早讀。孩子們仿佛在等我,我不到場,他們的讀書聲就很小,我進教室后,書聲一下子就大了起來。早讀課下,去食堂吃早餐,或者去校門口的阿慧面館,吃碗大腸面或青菜肉絲面。有時不想爬樓,就讓同事順便拎兩個包子上來,就算對付了。兩節(jié)課下,有課間操,到操場看學生做操。我自己不做操,只是站在一旁看。有我到場,孩子們的隊伍會排得更直些,動作也會更齊些。我若偷懶或有事不去,情況會大不一樣。領導時常提醒我們,工作再忙,看操還是要去的。
下午要趕在上課前進班,看看有無學生遲到。一天中,數(shù)下午遲到的學生最多。有的父母在叫醒午睡的孩子后,便外出忙事了,殊不知醒在床上的孩子,迷迷糊糊又睡著了。電話打過去,還不敢發(fā)火,左叮嚀右囑咐,車騎慢點,路上注意安全。下午兩節(jié)課下,再到操場看一遍學生做操。放學后,趕緊回家,妻子已經(jīng)將飯菜端上了桌。匆忙地吃過,又得趕回教室,陪學生上晚自習。有時實在來不及,就在學校食堂胡亂吃點。等到7點,與值晚班老師交接后,才可下班。若是輪到自己值晚班,則要堅持到十點半后才能回家。
每天光是從1樓爬上5樓,前前后后就有六七趟。除非雨天。下雨天會停做廣播操,就可以少爬一兩次。大家會因此感到很開心,好像占到了便宜。辦公室女同事說,自從做了班主任,就蠻盼望下雨的。只要下雨,就可以待在辦公室里,不用下樓看操了。
除了自己的班,我還兼教另外3個班,教室分布在不同的樓層,上課下課,來來回回,上上下下,又要爬樓多次。課多時,就多爬,課少時,就少爬,每天次數(shù)不同。另外,到校門口取快遞包裹,到文印室印制試卷,到圖書館借閱資料,或被臨時通知開會,都少不了爬上爬下。
手機計步器的數(shù)字,多為爬樓時攢下的。樓爬多了,自然就不想再走路。家離學校很近,步行只需5分鐘,但我從來不步行。妻子勸過我好多回,說走著去,有益身體健康,還可增加計步器上的數(shù)字。我斷然拒絕,不予采納。我一直堅持騎車上班。有自行車時,就騎自行車,買了電動車后,就不再騎自行車了。
相比1樓,在5樓辦公要爬更多的樓層,付出更多的體力,既不算工作量,也不增加工資,便羨慕起1樓來。期盼著來年輪到1樓辦公。
9
田老師是我的大學同窗兼舍友,極富文學才華,大學期間就發(fā)表了許多文學作品,是全校公認的才子。他的理想是當一名作家,畢業(yè)分配時很想留在城里的文化部門工作,好專業(yè)從事自己喜愛的文學創(chuàng)作。然而天不遂人愿,最終他還是回到家鄉(xiāng),當了一名鄉(xiāng)村教師。畢業(yè)分手的時候,他的情緒很低落,我們都去勸他:一帆風順成就不了一名偉大作家的。
再一次與田老師相見,是在20年后的同學聚會上。令大家都感到意外的是,他并沒有成為才華橫溢的作家,而是成為了誨人不倦的國內(nèi)知名的教育專家。田老師遞給我的名片上醒目地印著:全國勞模、教育專家、特級教師……頭戴無數(shù)耀眼的光環(huán)。
“為何放棄了當初的文學夢想,一心一意地當起了老師?” 我懷揣疑慮地問他。
田老師沉默良久。
“還記得達爾文嗎?還記得馬德拉群島科格倫海島上的無翅昆蟲嗎?”田老師問我。
沒等我回答,田老師就接著說道,達爾文來到馬德拉群島的科格倫海島上考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島上的昆蟲要么生有巨型翅膀,能在天空中飛翔;要么完全沒有翅膀,只能在地面上爬行。但前者數(shù)量極其稀少,偶爾才得一見;而后者則是數(shù)量極多,島上遍地皆是。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截然相反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呢?生有中等翅膀的昆蟲藏到哪里去了,為什么完全見不到呢?無翅的何其多、巨翅的又何其少呢?”田老師又對我連連發(fā)問。
原來科格倫海島上的氣候條件十分惡劣,長年臺風、颶風不斷。在這種環(huán)境中,只有極少數(shù)長有巨型翅膀的昆蟲,才能夠迎風飛翔,艱難地存活下來;而那些生有中等翅膀的昆蟲,在飛行時則極易被強大的海風吹落進大海,被海水淹沒而遭淘汰。相反,那些退化了翅膀、放棄了飛翔、一心一意在地面上匍匐爬行的種類,反而得到了生存機會,臺風颶風奈何它們不得,它們成為了進化的成功者,競爭的勝利者,最終也成了海島的主宰者。
科格倫海島上的無翅爬蟲昭示我們,如果你沒有超人的天賦,上天沒有贈予你巨型翅膀,那就應該拒絕那方蔚藍色天空帶來的誘惑,去做一只無翅的爬蟲,心甘情愿地匍匐于地面,心無旁騖地去干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樣可以開拓出一片完全屬于自己的領地和疆土,一片完全可以媲美于那方蔚藍色天空的領地和疆土呀。
文學雖是田老師的最愛,但他也深知要想在全職層面上獲得巨大成功,則絕非易事。很多天資聰穎的人不遺余力、全力以赴地去做,尚都不能夠成功,何況他認為才華平平的自己只能在工作之余,勤奮地進行業(yè)余寫作。當他確定將教師作為自己的本職工作和終身職業(yè)之后,專注于教學的選擇,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如果當初一心二用,魚和熊掌都想兼得,可能現(xiàn)在不但本職工作平平,文學創(chuàng)作充其量也只能達到業(yè)余水平的高級階段,就像馬德拉群島科格倫海島上的那些長有中等翅膀的昆蟲,不甘心在地上爬行,想飛又沒有強大的翅膀,最終免不了被歲月的潮水無情地湮滅。
我深有感觸,我們既然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那就喜歡自己做的事吧!丟掉一切好高騖遠的幻想,做一只腳踏實地的人,像科格倫海島上的無翅爬蟲,努力地去做好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本職工作,一樣會獲得巨大的成功,我們和教育行業(yè)有著神奇的緣分,也從中獲得了難忘的陪伴和體驗,這也是我想盡情抒寫這些文字細節(jié)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