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蓮
摘 要:《蒙古秘史》原文已丟失,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是用漢字音寫的版本,是研究漢字音譯學(xué)和古代北方民族語言的珍貴資料。本文分析了《蒙古秘史》記載的漢字音譯詞根“阿剌”以及“阿剌篩”(今“阿拉善”),并結(jié)合漢字音寫音讀規(guī)律,研究了“阿剌篩”“阿剌黑”“賀蘭”之區(qū)別。
關(guān)鍵詞:《蒙古秘史》;漢字音譯;“阿剌”;“阿剌篩”
中圖分類號:H136.5?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3)05-0064-03
“阿拉善”之詞根是“阿刺”,即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最早以“阿剌篩”{1}的形式出現(xiàn)在《蒙古秘史》。《蒙古秘史》成書于13—14世紀(jì),作者佚名,維吾爾體原文已丟失。目前流傳的是用漢字音譯形式記載的版本?!睹晒琶厥贰酚涊d,1226年秋,成吉思汗率兵攻打西夏,與西夏阿沙甘布在“阿剌篩”交戰(zhàn),阿沙甘布戰(zhàn)敗。西夏國建立以后,“阿剌篩”屬西夏,元朝時隸屬甘肅行中書省。明末從青海移來的和碩特部落居住于此。阿拉善(“阿剌篩”)額魯特旗便出自額魯特蒙古和碩特部。明末清初,和碩特為準(zhǔn)噶爾部所迫,鄂齊爾圖率部遷至甘肅甘州邊外游牧。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按內(nèi)蒙古49旗之例,編阿拉善和碩特旗為特別旗,隸屬清朝理蕃院管轄。對于“阿剌篩”之解釋,目前有以下幾種說法:古代部落名稱;“不純的顏色(花紋)”;“賀蘭山”;“野馬”等等。本文就此對“阿剌篩”之音譯詞匯有關(guān)內(nèi)容進行簡要分析。
一、“阿剌篩”之不同的解釋
(一)“部落”“姓氏”之說
《蒙古秘史》出現(xiàn)的“阿剌篩”即今“阿拉善”,對此學(xué)界無爭議,但對該詞詞義卻存在不同的解釋。有的學(xué)者認為,匈奴族一個名叫“呼蘭”的部落在“阿剌篩”游牧,“賀蘭山”因此而得名,“阿剌篩”詞源是匈奴語,與“賀蘭山”的發(fā)音同源?!端鍟さ乩碇尽酚涊d:“靈武縣轄六縣,……有賀蘭山?!痹诖酥暗男倥泻粞?、郎、蘇布三部,呼延部和郎部雜居統(tǒng)稱為“呼蘭部落”。這三個部落都曾在賀蘭山地區(qū)游牧,匈奴人把自己活動范圍內(nèi)的山叫作“呼蘭山”,這也是“賀蘭山”一詞的最早由來。據(jù)此,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賀蘭”來自匈奴語,“賀蘭山”由部落名稱而來。
古代北方民族中,部落、姓氏同名的情況比較常見。“賀蘭”是古代北方鮮卑族姓氏。西魏賜大臣裴文舉姓賀蘭,東魏武定年間賜大臣蘇綽之弟蘇樁姓賀蘭,北周賜大臣梁臺姓賀蘭,其子孫后裔皆襲之,稱“賀蘭氏”?!睹晒琶厥贰烦霈F(xiàn)的第一個“阿剌篩”之旁譯是“賀蘭山名”,{2}但匈奴語“h(k)e lan”之地(古代北方民族語言中有“h”和“k”交換運用的情況),不只在“阿剌篩”。公元386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以賀蘭部為首的諸部支持下在牛川大會諸部,即位為代王,公元393年平定并州,改國號為魏。拓跋珪的母親是賀蘭部之女,其幼年隨母親避難于賀蘭部,又被賀蘭部推而為王,建立北魏。他對賀蘭山感情深厚,所以當(dāng)他平定并州,將此地賜予他的外祖父家恩主賀蘭部。在賀蘭部入居此地后,人們便習(xí)慣地將此地稱“h(k)elan”,稱此地之山為“h(k)elan”山,后被漢族文人寫成了“岢嵐”。
(二)“駁”“花紋”之說
部分學(xué)者認為“阿剌篩”之突厥語意為“駿馬”,賀蘭山形如身上有條紋的駁馬,賀蘭山因此而得名,“阿剌篩”是“賀蘭山”的音轉(zhuǎn)?!渡胶=?jīng)》曾提道:“宋中之山……有獸,壯如馬,身白尾黑,有角,虎牙虎爪,聲如鼓。其名曰駁,能吃虎豹,故能守兵?!薄墩f文》記載:“駁,馬色不純也?!薄段倪x·赭·白馬賦》注:“紅白雜毛曰駁?!薄榜g”為紅白雜毛的野獸,與蒙古語的“阿剌黑”(“花紋”)有一定聯(lián)系,“阿剌黑”與“阿剌篩”讀音相近。因而,有些學(xué)者認為“阿剌篩”表示“阿剌黑”(意為“花紋”)或“駁馬”(蒙古語“h?蘅lan”)?!鞍⒗啤焙汀百R蘭山”源自蒙古語也是有可能的。還有“哈剌沙爾”為“賀蘭山”之對音,蒙古語“阿拉善”為漢語“賀蘭山”之音轉(zhuǎn)之說法。據(jù)《圣武記》載:“賀蘭山厄魯特者,俗稱阿拉山蒙古也,阿拉山即賀蘭山,亦名阿拉善山,是語音之轉(zhuǎn),地在河套以西。”河套之西乃賀蘭山陰地,當(dāng)?shù)厝酥^“阿拉善”。所以不能排除“賀蘭”源自蒙古語或其他北方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可能。
二、“阿剌篩”(阿拉善)之新的解釋
有學(xué)者一直把“阿剌篩”(“阿拉善”)和“賀蘭山”關(guān)聯(lián)起來?!睹晒琶厥贰分谐霈F(xiàn)的第一個“阿剌篩”之旁譯為“賀蘭山名”,蒙古語“k?諧lan”為“淡黃色的,黃褐色的”,女真語為“k?諧lan”,維吾爾語、突厥語是“k?諧la—k?諧lan”。{3}蒙古語中的“k?諧lan”(“黃褐色”“野馬”)和“賀蘭山”的“賀蘭”讀音基本相同,“賀蘭”和蒙古語“k?諧lan”,都表示“花紋”的意思。但筆者認為“阿剌篩”“阿剌黑”以及“賀蘭山”是有區(qū)別的,不是一個概念。雖然不能否定某些地區(qū)以北方民族語言命名的現(xiàn)象,但“賀蘭”之漢字音譯不一定是“阿剌篩”?!百R蘭”與“阿剌篩”的讀音完全不同,用漢字音讀民族語言文字的時候,一般都能分清“賀”和“阿”的區(qū)別。
“阿剌篩”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蒙古秘史》,共有4處?!睹晒琶厥贰穥4}記載:“必(我)不侖(有的)阿剌篩(賀蘭山名)嫩禿黑圖(營盤的)帖兒蔑(撒帳)格兒禿(房的)驖蔑延(駱駝)阿赤阿禿備由(有的)阿剌篩(山名)勺裏周(指著)那都兒(我)亦列惕坤(來)?!薄俺杉迹ㄌ妫┖虾保ɑ实郏┌⒇莺Y(山名)勺裏周(指著)古兒抽(到了)……阿沙敢不(人名)宜荅魯周(勝著),阿剌篩(山名)迭額列(上)豁兒豁剌兀勒周(殺害)。”{5}
第一次出現(xiàn)的“阿剌篩”之旁譯為“賀蘭山名”,第二次出現(xiàn)的“阿剌篩”之旁譯為“山名”,{6}少了“賀蘭”兩個字。第三個和第四個“阿剌篩”之旁譯沒有“賀蘭”,只有“山名”兩個字。那么“阿剌篩”(“阿拉善”)是否等于“賀蘭山”?“賀蘭山”是不是表示“賀蘭山脈”?“阿剌篩”是否屬于賀蘭山脈的一座山?
據(jù)《蒙古秘史》記載,成吉思汗征討了“‘阿剌篩為故鄉(xiāng)的(回族百姓)”。第一個“阿剌篩”之旁譯標(biāo)注為“賀蘭山名”,突出表達的是“賀蘭山山脈”一帶的“阿剌篩”附近的回族百姓。賀蘭山脈南北長220公里,東西寬20~40公里,對于回族百姓來說,“賀蘭山”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第二個“阿剌篩”表示“本著‘阿剌篩找我們來”,第三個表示“成吉思汗到了‘阿剌篩,與阿沙敢不(人名)打仗”,第四個表示“打敗阿沙敢不(人名),將他殺于阿剌篩(山名)……”。除了第一個“阿剌篩”旁譯是“賀蘭山名”之外,其他三個只有“山名”的旁譯,沒寫“賀蘭”。從以上四個“阿剌篩”可以了解到,“阿剌篩”不一定是綿延幾百公里的“賀蘭山脈”,還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山名,即賀蘭山脈的一座山,名為“阿剌篩”。筆者認為《蒙古秘史》中出現(xiàn)的旁譯“山名”指的是賀蘭山脈的一座山名,而不是整個賀蘭山脈。《蒙古秘史》漢字音譯中,有“山名”“地名”“河名”這樣的旁譯,如“不峏罕 合勒敦”的旁譯“山名”。{7}但第一次出現(xiàn)的“阿剌篩”的旁譯不僅是“山名”,還有定義“賀蘭”二字。《蒙古秘史》中很少有這樣的例子,這也是《蒙古秘史》漢譯的深奧之處。
部分學(xué)者認為“阿拉善”為蒙古語“alag”(色彩斑斕)之意。雖然“阿拉善”的漢字音譯讀音與“alag”相近,但與蒙古語的讀音有很大區(qū)別。根據(jù)《蒙古秘史》漢字音譯規(guī)律,蒙古語“alag”的漢字音譯不會附帶“篩(或‘善‘山)”再造字,“阿剌黑(或‘克)”的音寫符合音寫法,混淆“善(或‘山)”和“黑(或‘克)”的可能性不大?!睹晒琶厥贰分小盎y、色彩斑斕”的漢字音譯為“阿剌黑”,“阿剌篩”專門表示山名,二者之間的區(qū)別明顯。如果“阿剌篩”是蒙古語“alag”的轉(zhuǎn)音的話,為什么《蒙古秘史》不統(tǒng)一用“阿剌篩”或“阿剌黑”,而是特意把“阿剌篩”旁譯為“山名”,“阿剌黑”旁譯為“花紋”呢?筆者認為,這兩個詞匯表示不同詞義,所以在《蒙古秘史》中才用不同的漢字分別音譯。如果“阿剌篩”與“阿剌黑”是近義詞的話,“阿剌黑”的造字法是“阿剌黑+”,那么應(yīng)該是“阿剌黑篩”,不是“阿剌篩”。在《蒙古秘史》中,“阿剌”之漢字音譯附加“黑+”詞綴,形成16個不同的詞(見表1)。表1中表示山名的名詞僅有5個,其他的都表示動詞。從表中可看出,“阿剌篩”與“阿剌黑”為詞根的“阿剌黑赤兀惕”“阿剌黑赤兀惕”“阿剌黑赤惕”“阿剌黑赤”的關(guān)系不大。
據(jù)《蒙古秘史》記載,與“阿剌篩”讀音相近的還有“阿剌沙思”:“帖堆(那邊)阿勒壇(金)罕泥(皇帝)木忽惕合周(窮絕),薛兀薛(小廝)捏列(名字)斡克抽(與),阿勒壇(金)蒙昆(銀)阿勒塔臺(金有的)合兒禿(紋有的)阿兀喇孫(段疋)塔巴兒(財務(wù))阿剌沙思(?)薛兀薛昔(小廝)阿訥(他的)倒兀黑周(掠奪)。”{8}
“阿剌篩”和“阿剌沙思”均由“ala?蘩a”+“i/s”組成,可見二者在讀音上有一定聯(lián)系。據(jù)《蒙古秘史》語句特點,前后出現(xiàn)的兩個字往往搭配運用,發(fā)揮互相補助作用。如前面出現(xiàn)的字是“金”(阿勒壇),那后面一般會出現(xiàn)“銀”(蒙昆)。通過分析“阿剌沙思”的前后字,可以推測其含義?!鞍⒇萆乘肌焙汀鞍⒇莺Y”讀音相近,且擁有同一個詞根,所以也有可能表示同一個或相近的含義。如果能推測出“阿剌沙思”的詞義,那也能間接判斷出“阿剌篩”的詞義?!鞍⒇萆乘肌迸c“薛兀薛昔”前后出現(xiàn),“薛兀薛昔”的旁譯是“小廝”,多指男性,指的是未成年的男性仆從,也指兒子、男孩?!把ωQξ簟钡拿晒耪Z音譯是“sa?諧xa?蘩s”,詞綴是“sa?諧xa”,表示“禮物、勒索,打獵、打仗或買賣中得到的甜頭(占便宜的東西)”。{9}所以“阿剌沙思”與“未成年的男性仆從、男孩”“禮物、勒索”有一定的前后搭配關(guān)系?!鞍⒇萆乘肌钡呐宰g為一種馬,據(jù)《蒙古秘史》的漢字音譯規(guī)律,馬的音寫應(yīng)該是“阿黑”開頭。《蒙古秘史》中出現(xiàn)的“阿剌黑”也有“花紋”之意,“阿剌篩”與“阿剌黑”讀音相近,所以許多學(xué)者認為“阿剌篩”也表示“花紋”或“野馬”。突厥語中“駿馬”為“ala?蘩a”,女真語中也為“ala?蘩an”,{10}與《蒙古秘史》記載的“阿剌篩”(后來的“阿拉善”)讀音相同?!鞍⒇莺Y”“阿剌沙思”“阿剌黑”的詞綴都是“阿剌(al)”,中古蒙古語中有“al? m?蘅ri”為“花馬,斑馬”{11}的解釋。所以“阿剌(al)”表示“花紋”,“阿剌篩”“阿剌沙思”“阿剌黑”也都與表示顏色的“花紋”有關(guān)系,但不一定表示同一個意思。
通過《蒙古秘史》漢字音譯詞匯的統(tǒng)計分析,根據(jù)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結(jié)論,即“阿剌篩”與“阿剌黑”“賀蘭山”有明顯區(qū)別,表示的不是同一個含義。
注 釋:
{1}{2}{5}{6}{7}{8}巴雅爾譯.蒙古秘史[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1343,1343,1345,1343,1, 1388-1389.
{3}{9}{10}斯欽朝克圖.蒙古語詞根詞典[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1125,1438,93.
{4}因《蒙古秘史》是繁體漢字音譯流傳下來的,所以本文中引用《蒙古秘史》文字部分均保留了原文字體.
{11}哈斯額爾敦主編.穆卡迪馬特·阿勒—阿達布蒙古語詞典[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20:5.
(責(zé)任編輯 曹彩霞)
Abstract: The original text of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 has been lost, but now it has been handed down in phonetic form, making it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the study of transliter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ancient languages of the northern peopl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oot of the transliterated word "Ala" and "Alashi" recorded in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lashi", "Alahi" and "Hela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ules of pronunciation, writing and pronunciatio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Keywords: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 Transliter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la"; "Ala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