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曉梅
(平原縣第一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山東 德州 253100)
人體肋骨左右對稱,共有12對,與胸椎和胸骨相連組成胸廓,以保護胸部臟器。肋骨骨折是常見的胸部創(chuàng)傷,約占40%~60%,多由直接或間接暴力導致[1-2]。多發(fā)性肋骨骨折是指存在多根肋骨骨折,以胸部劇烈疼痛、咳嗽、深呼吸時加重及常有連枷胸、嚴重肺挫傷、胸壁反常呼吸等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并可繼發(fā)循環(huán)功能紊亂、呼吸功能障礙等,若救治不及時可導致休克,嚴重者死亡,因此早期診治多發(fā)性肋骨骨折具有重要意義。DR技術是臨床常見的影像學診斷工具,具有成像迅速、圖像清晰度和對比度高、有利于醫(yī)生診斷、能夠進行多種圖像后處理、便于貯存和傳輸、為醫(yī)院遠程會診提供了較大的便利等特點[3-4]。本文選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平原縣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經(jīng)手術或病理診斷確診的多發(fā)性肋骨骨折患者76例為研究對象,觀察DR技術診斷的有效性,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平原縣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經(jīng)手術或病理診斷確診的多發(fā)性肋骨骨折患者76 例,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齡19~49歲,平均年齡(36.06±5.45)歲;體質量指數(shù)17.8~26.9 kg/m2,平均(22.23±2.10)kg/m2;骨折原因:交通傷、高處墜落、鈍物打擊或撞擊、擠壓傷分別40、22、8及6例;單側骨折56例,雙側骨折20例;主要骨折部位在第5 ~9 根肋骨處48例,第3~4根肋骨處19例,其他處9例。
患者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經(jīng)手術或病理診斷為多發(fā)性肋骨骨折,患者表現(xiàn)為胸痛、胸悶、咳嗽、深呼吸疼痛等;②年齡≥18歲,性別不限;③生命體征平穩(wěn);④認知良好,基本溝通交流無障礙。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患者;② 存在X線檢查禁忌證;③既往有肋骨骨折史或手術史;④ 外傷史不明顯;⑤已進行手術治療者。
DR檢查:儀器為美國GE公司DR攝像系統(tǒng),設置參數(shù)管電壓、管電流分別為63 kV、500 mAs,進行胸部前后位以及側位片攝影,正片位攝影患者取平臥位或站位,中心線:對準第4胸椎,然后囑患者深吸氣屏氣下曝光。
計算機X線攝影檢查:儀器為日本柯尼卡公司的MODEL190 CR機。檢查體位為肋骨斜位及胸部正位。檢查時患者保持站立位或臥位,若有膈下肋骨骨折,X 線無法清晰地觀察到骨折部位,需要多體位檢查。
圖像處理方法:所有圖像由三位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師采取雙盲法評閱,最終結果以三人意見統(tǒng)一為準,若有意見不合采取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
①觀察76例患者骨折情況,觀察骨折位置并計算占比。②圖像質量:比較DR和計算機X線攝影圖像質量,其中甲級片為位置正確、影像密度相當,基礎灰霧度值:D≤0、影像層次分明、無技術操作缺陷、權重評分 ≥99分;乙級片按照甲級片標準,權重評分 ≥80,<99分,但不影響臨床診斷;丙級片為權重評分≥60,<80分,有較多缺陷,但尚且能診斷;丁級片為權重評分<60分,缺陷較多,圖像質量差,影響診斷。③根據(jù)DR和計算機X線攝影檢查結果,比較診斷準確率以及誤診率。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Z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手術或病理診斷結果顯示76例患者共有177處骨折,其中第1~3肋骨折有29處(16.38%),第4~10肋有123處(69.49%),第11~12肋有25處(14.12%)。腋段骨折、前肋骨折以及后肋骨折分別是97處(54.80%)、31處(17.51%)以及49處(27.68%)。
DR檢查圖像質量優(yōu)于計算機X線攝影,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計算機X線攝影和DR攝影圖像質量比較[n(%)]
DR技術檢查有65例(85.53%)確診、11例(14.47%)漏診;計算機X線攝影技術檢查有59例(77.63%)確診、17例(22.37%)漏診;計算機X線攝影與DR檢查確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法對多發(fā)性肋骨骨折的診斷效果比較[n(%)]
多發(fā)性肋骨骨折多由車禍、高處墜落傷等引起。從解剖學來看,人體第1~3根肋骨較短。并且有肩胛骨以及鎖骨保護,發(fā)生骨折的概率較??;第4~7根骨折較長且固定,容易發(fā)生骨折;第8和9根肋骨依托第7 根肋骨間接胸骨相連,構成肋弓,雖然較長,但彈性較大,不容易發(fā)生骨折[5-6];第11和12肋骨前緣游離,能夠避免暴力作用,也不容易出現(xiàn)折斷。本研究中76例患者骨折位置主要集中在第4~10肋,與上述研究基本一致。患者骨折后常會出現(xiàn)胸部劇烈疼痛、呼吸急促、連枷胸等癥狀,連枷胸是多發(fā)性肋骨骨折的一種特殊類型,骨折后局部胸壁失去支撐而軟化,以致局部浮動胸壁,出現(xiàn)反常呼吸運動等,影響了呼吸循環(huán)功能,嚴重威脅生命[7]。有報道顯示,30%的肋骨骨折合并連枷胸,死亡率達17%,倘若合并其他臟器損傷,死亡率高達40%[8-9]。因此需要盡早治療,以改善患者預后。但盡早治療以及時有效的臨床診斷為前提,準確的臨床診斷能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信息。
本文觀察DR攝影技術在多發(fā)性肋骨骨折中的診斷效果。結果顯示,DR攝影檢查圖像質量優(yōu)于計算機X 線攝影檢查(P<0.05),與余青松[10]研究一致。DR技術的原理是當X線通過人體后,不同組織對X線的吸收率不同,骨組織吸收率較低,其次是軟組織結構、脂肪以及含氣組織所產生的影像表現(xiàn)也不同,從而一張圖像上出現(xiàn)不同影像,出現(xiàn)對比度的變化[11]。與傳統(tǒng)的計算機X線攝影相比,DR攝影在成像速度以及圖像質量方面更具優(yōu)勢,不僅圖像質量和層次更為清晰和豐富,在圖像后處理上更是實現(xiàn)了真正的數(shù)字化,能夠為臨床診斷提供良好基礎,同時有利于遠程會診。另外,DR攝影可以在不影響圖像質量的情況下,降低輻射劑量。相關研究顯示[12-13],DR攝影在曝光條件上投照劑量比傳統(tǒng)X線攝影設備少50%以上,對人體更安全。將其應用于多發(fā)性肋骨骨折的診斷中,可以清楚地顯示骨性結構損傷情況,骨折位置、數(shù)量,一些細微的骨折也能較好地顯示出來。同時操作簡便,費用低,尤其是適合經(jīng)濟困難患者的輔助診斷。另外,DR攝影技術作為X線直接轉換技術,有效避免了光學散射導致的圖像失真問題,杜絕了偽影的產生,有效提高了臨床診斷準確率,加之該系統(tǒng)探測器使用年限較長,具備較高分辨率以及低噪聲率,圖像質量更高[14-15]。采用DR進行胸部檢查可以獲取肋骨、肺部、胸壁相關軟組織等影像,并按照患者體型或病情情況做出相應的處理,從而獲取最佳圖像質量。通過一次曝光就能獲得清晰的骨骼影像,利用豎屏顯示器觀察圖像,不管是骨小梁的具體間隙還是走向均可輕易觀察到,為一些微小的骨折診斷提供了有效依據(jù)。田洪蕊等[16]通過比較DR與計算機X線攝影的圖像效果以及診斷情況,發(fā)現(xiàn)前者甲級片明顯多于后者,診斷符合率也高于普通X線攝影。這是因為計算機X線攝影主要利用X線的穿透、熒光效應和化學作用進行診斷,但熒光會出現(xiàn)光的散射和漫射,導致信息影像出現(xiàn)畸變,進而出現(xiàn)灰物和失真情況,影響了圖像質量。但DR攝影包括準備、曝光、完成、圖像處理、儲存等一系列處理,可以在5 s左右快速顯示出圖像,圖像顯示速度更快,分辨率和靈敏度更高,故而圖像質量更佳,臨床誤診率更低。此外,其還具有PACS功能,可以將患者的拍攝成片保存,便于臨床診斷和日后復查比較,并為后續(xù)的治療提供一些幫助。
盡管DR技術較傳統(tǒng)的計算機X線攝影檢查已經(jīng)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仍然存在不足,如對于肺部一些間質性病變診斷存在困難:對于肥胖患者縱隔周邊存在較為明顯的肋骨重疊問題,導致圖像清晰度不佳;對腋下、肋軟骨等部位的部分非規(guī)則性、隱匿性等骨折的成像顯示也不太清晰。孫寶森[17]研究認為DR技術在拍攝過程中容易受到光照、患者體位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影響了診斷準確率。本次研究顯示,DR和計算機X線攝影檢查確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張璕[18]研究有差異,可能與樣本量較小有關,今后還需深入探討。
綜上所述,多發(fā)性肋骨骨折應用DR技術診斷具有一定優(yōu)勢,其圖像質量優(yōu)于計算機X線攝影檢查,值得在臨床實踐和推廣。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尚未探究兩種方法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等,今后研究還需進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