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璐瑤
以減負增效為目標去改善小學語文教學,對于擴展教學內容和形式極具益處。這不僅能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和品質,同時也有助于形成全新的語文教學模式,推動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以及增強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修養(yǎng)。本文闡述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減負增效的重要性,對現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同時也提出了一系列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以達到減負增效目標的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和新課改內容不斷深入落實,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與形式都亟待豐富,以構建全面科學化、多維度、新穎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帶來素質化且現代化的語文學習體驗,最終達成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因此,針對“雙減”政策的實質,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以達到減負增效的目標,將有利于基于清晰的教學目標引領,鼓勵教師在具體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主動改變教學思維,改善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作用,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重視學生學習差異的處理,突出語文教學內容的生活性與聯(lián)系性,從而全方位減輕學生的語文學習壓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與質量,最終落實小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減負增效的意義
(一)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減負增效的重要性進行分析,我們發(fā)現,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不僅有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也符合“雙減”政策的宗旨。因此,為了推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朝著減負增效的方向發(fā)展,教師需要重新審視和調整他們的語文教學策略,一方面可以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更新,優(yōu)化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體驗,從以往的應試教育轉變?yōu)閷W生的語文興趣學習,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另一方面,有利于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掌握理論基礎知識與應用實踐能力,學習具體的學習方法與技能,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將以往的“要我學”轉變?yōu)槿缃竦摹拔乙獙W”,在心理層面上減輕學生被人追趕、被人推著走的學習壓力。
其次,減負增效的落實有利于減輕學生的校內作業(yè)負擔,幫助學生在生理上減輕具體的實質壓力,一方面既可以將課余時間還給學生,促使學生基于興趣引領完成語文學習拓展或其他學科的興趣展開,利用寶貴的課余時間發(fā)展自己,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學生正常的睡眠與休息時間,增強小學生的身體素質,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提升實際語文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將有助于全面提升語文教學效果。首先,為了實現減負的目標,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實際課堂教學時,會致力于處理學生學習任務量的問題,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精細劃分學習任務,幫助學生把總的學習目標拆解成若干具體的小目標,這樣就能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
其次,為了實現增效的目標,小學語文教師一方面需要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范圍,深入挖掘語文學習的深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品質和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豐富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形式,以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語文學習動力,培育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根據興趣主動進行語文學習,最終提升語文教學效果和質量。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在現行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忽視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問題是比較普遍的。學生在這種課堂環(huán)境中往往被忽視,教師將課程設計作為單向傳授,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設計適合學生的具體學習任務,并且容易使任務量過大,導致學生無法關注自身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最終影響教學效果。此外,更嚴重的是,這種模式容易導致學習任務量同質化,阻礙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和興趣培養(yǎng),無法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與發(fā)展需要,最終影響教學效果。
另一方面,如果教師不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就無法有效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熱情,導致學生無法主動地參與學習,而是陷入了被動學習的境地。這種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動力下降,甚至出現逃課和早退等行為。
(二)忽視教學內容的聯(lián)系拓展
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現狀還可以發(fā)現,部分教師忽視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聯(lián)系與拓展。一些與生活、歷史、科學相關的語文知識點需要聯(lián)系其他學科或生活完成具體的教學,以幫助學生拓展學習廣度,發(fā)掘學習深度,但是部分教師卻不能意識到其重要性,導致知識點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最終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例如,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性格特征,其并不能深層次理解語文閱讀文本或語文文化知識,教師應聯(lián)系學生熟悉的生活或感興趣的話題完成具體的教學,但是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并沒有貫徹落實,最終導致語文教學內容單一與刻板。
(三)忽視了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不足,這會使得教學模式僵化,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會妨礙學生思維的發(fā)展,無法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例如,在教授古詩詞的過程中,如果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朗讀和解釋方式,可能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理解深度。反之,通過引入多媒體教學工具、提供相關歷史背景的視頻和其他形式的視聽資料,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共鳴,從而培養(yǎng)他們多元化的認知方式,提高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效果。同時,教師應組織實施情境教學、案例教學等活動,通過真實的情境、典型的案例來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批判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
(四)忽視教學評價的應用
教學評價是整體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現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通常會忽視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導致教師無法掌握全面、真實的學生學習情況,難以有針對性、靈活地調整教學策略,學生也無法透過教學評價而獲得科學精準的學習指導,產生迷茫的學習心態(tài),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從而影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難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以及轉變教師的教學思路,最終影響整體的語文教學效果。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減負增效的優(yōu)化策略
(一)優(yōu)化備課環(huán)節(jié),把握教學時機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備課環(huán)節(jié)往往被忽視,因此為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目標的達成,教師可以優(yōu)化備課環(huán)節(jié),在備課階段便準確地把握教學時機,基于減負增效目標的引領優(yōu)化整體教學策略,可以有一個良好的教學開端,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全方位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落實減負增效目標,提高實際的語文教學效率。
例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五四制二年級下冊《寓言兩則》教學中,教師應在備課階段關注該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契合應用。如選擇故事教學法,將具體的寓言故事轉變?yōu)閷W生喜聞樂見的口語化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通過生活化、趣味化的故事語言掌握故事內容,針對合理的故事講述節(jié)點設計有趣的問題,準確把握教學的節(jié)奏與時機。然后基于學生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深入探討寓言故事中的詞匯運用,以提升學生的文本解讀和分析能力,同時增加他們的詞匯積累,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抽象思維到形象思維的過渡。
(二)拓展教學內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
分析語文教學內容可以發(fā)現,其中涵蓋大量與生活相關的知識點。因此,為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目標的達成,教師可以積極拓展語文教學內容,充分聯(lián)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引導學生從生活視角去理解復雜和抽象的語文知識點,來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學習新知識的壓力。例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五四制二年級下冊《寓言兩則》教學中,在完成閱讀學習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哲理小故事或閱讀課外書,尋找相關的寓言故事,在語文課堂上進行講述,從而增強語文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拓展語文學習內容,開闊學生的語文認知視野。
(三)更新教學手段,豐富學生體驗
隨著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到來,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利于促進語文教學的現代化發(fā)展與科學化提升。因此,為了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減輕學生負擔并提升效率,教師可以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以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并降低他們的學習壓力。例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五四制二年級下冊《寓言兩則》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中搜尋契合的故事講述視頻或微課視頻,使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動畫與寓言故事人物的聲音交流完成感官上的豐富體驗,產生情感共鳴,明確故事主旨,從而透過故事表象而深入理解故事蘊含的哲理。
(四)關注學生興趣,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身為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注意到學生的興趣和偏好,并致力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應該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尊重他們的個性和需求,讓學生在積極地參與和互動中獲得知識的享受,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意愿,使他們變成自主學習者。例如,針對介紹一種事物的習作教學,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選擇,如對喜歡小動物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其觀看《地球脈動》等節(jié)目,讓其自主選擇一種動物完成介紹;對喜歡機器人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其關注我國機器人技術的發(fā)展而完成介紹;對喜愛美食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引導其從飲食的表象發(fā)掘飲食文化,從而幫助學生基于興趣引領完成高效的語文學習,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五)關注學生差異,落實分層教學
由于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不同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學習差異。因此,為了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減負增效目標,教師應重視學生間的實際差異,實施分層次教學,以推動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說明文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差異分配個性化的寫作任務。如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出一個寫作方向而讓其自由發(fā)揮;對平均水平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其具體的寫作大綱,引導其從大綱中領悟自身的寫作風格與習慣,從而完成說明文習作知識的內化;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開啟一對一輔導,引導其圍繞大綱逐步理解每一個段落的具體內容,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六)優(yōu)化教學評價,突出教學引導
教學評價是實際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為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目標的達成,教師要關注教學評價的應用,優(yōu)化教學評價,突出教學評價的引導性、激勵性等積極作用。比如,教師可以用古詩詞優(yōu)化教學評價語言,對學生抽絲剝繭的閱讀理解,用“柳暗花明又一村”形容學生百轉千回的理解過程,從而增強語文教學評價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接受程度,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的激勵作用。教師還可以轉換教學評價主體,增加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多樣化評價項目,幫助教師從多角度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使學生沉浸在評價的思維發(fā)展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評價體驗,突出教學評價的育人功能。
四、結語
針對小學生語文薄弱和減負增效的需求,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確立他們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建立科學的教學管理和評價體系,以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通過對學生的學習差異的關注和分層教學的實施,優(yōu)化教學評價并強調教學指導,從而真正幫助學生降低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率,最終落實主動學習和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