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晗 張錦濤
某辦公大樓因建筑功能改變,需對原框剪結構進行改造。改造后部分區(qū)域的荷載成倍增加,由此造成原結構部分鋼筋混凝土框架柱、框架梁、次梁及樓面板承載力不足,需要進行加固設計。以該工程為背景,探討了鋼筋混凝土構件加固的常用方法及適用條件,可為加固設計人員提供參考。
改造; 荷載增加; 構件加固
TU746.3 A
[定稿日期]2022-05-09
[作者簡介]陳晗(1994—),男,本科,助理工程師,從事結構鑒定及加固設計工作。
為滿足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的需要,會對原有房屋進行維修改造。在改造過程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因荷載增加而造成部分結構構件承載力不足的問題。應根據(jù)項目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適用性、經(jīng)濟性、可靠性,確定最優(yōu)的加固方案。
1 工程概況
某辦公樓位于四川省綿陽市,為一棟地上5層地下1層的框架-剪力墻結構房屋,基礎為柱下梁板式筏基,第一層結構平面布置圖見圖1。該房屋于2006年開工,2007年主體結構竣工?,F(xiàn)某單位擬將第一層進行改造,改造后作為機房等功能使用。
該房屋安全等級為二級,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設計基本風壓為0.3 kN/mm2,工程建筑場地類別為II類,場地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050g。改造后建筑能功能及荷載見表1。由此可以看出,本工程涉及的改造范圍不大,但部分區(qū)域荷載增加較多,因此在技術可靠、安全適用、經(jīng)濟合理、確保質量的前提下選取適當?shù)募庸谭椒ㄊ窃O計的重難點。
2 結構加固計算
采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PKPM系列軟件建立空間結構模型,進行空間結構計算與分析,模型簡圖見圖2。根據(jù)計算結果得出結論:擬改造區(qū)域的地基基礎承載力滿足規(guī)范要求;房屋結構總體參數(shù)(位移比、質量比、剛度比及周期比等)滿足規(guī)范要求;剪力墻承載力滿足規(guī)范要求;部分鋼筋混凝土柱、梁及板承載力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
3 結構加固設計
3.1 框架柱加固設計
根據(jù)空間模型計算結果,考慮安全適用、經(jīng)濟合理及現(xiàn)場施工的要求,當混凝土柱縱向配筋不足但相差較小或水平方向配筋不足時,采用外包型鋼的方式進行加固。當混凝土柱軸壓比超限或縱向及水平向配筋均不足時,采用增大截面的方式進行加固設計(圖3)。
3.2 框架梁及次梁加固
根據(jù)空間模型計算結果,考慮安全適用、經(jīng)濟合理及現(xiàn)場施工的要求,因該項目主梁受彎承載力、加密區(qū)箍筋配筋不滿足要求且相差較大時,采用增大截面的方式進行加固設計。部分次梁的梁頂或梁底配筋不足,采用粘貼纖維復合材和直接剪切型錨栓鋼板加固法進行加固設計。項目采用的直接剪切型錨栓鋼板加固法與傳統(tǒng)的粘貼鋼板加固法相比,能實現(xiàn)錨栓與鋼板在縱向受力方向上的無間隙安裝,從受力開始即實現(xiàn)協(xié)同工作,最大限度利用材料承載能力,提高構件剛度,限值裂縫發(fā)展;同時也徹底消除粘貼鋼板加固固有的剝離風險,打破對承載力提高幅度的限值(圖4)。
3.3 樓面板加固
根據(jù)空間模型計算結果,該項目部分區(qū)域原有樓面板承載力不滿足要求,且相差較大,常用的粘貼鋼板或纖維復合材等加固法將不適用??紤]到原有樓面板為雙層雙向配筋及層高限制等因素,采用增設支點加固法對樓面板進行加固。具體措施為在1層新增HN400×200×8×13的鋼梁,鋼梁與原結構連接見圖5。
4 結束語
(1)針對房屋結構實際出現(xiàn)的問題,應綜合考慮加固方案的適用性、經(jīng)濟性、可靠性等,確定最優(yōu)的加固方案。
(2)本文針對綿陽某房屋構件承載力不足問題,使用了增大截面法、包鋼法、粘貼纖維復合材法、直接剪切型錨栓鋼板法及增設支點法對其進行加固,既解決了問題,又有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本文的研究工作,對類似的結構加固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1] 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guī)范:GB50367-2013[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3.
[2] 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2.
[3] 馬建偉,郝會芬.北京出版社辦公樓加固改造結構設計[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4,40(5):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