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批判性思維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實踐路徑

      2023-06-29 09:19:57朱磊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6期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文言文高中語文

      朱磊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文言文 批判性思維

      《管子》有云:“事者,生于慮,成于務?!彼季S和行動是決定個體行為的兩個關鍵因素。其中,思維的批判性給予了個體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修正觀點的能力,它決定了個體的思想深度。在目前高中的教育教學當中,引入批判性思維方式,對于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就語文學科而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將“思維發(fā)展與提升”“語言建構與應用”“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語文學科的四項核心素養(yǎng)列出。《課程標準》還明確強調了思維的批判屬性:“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通過語言運用,獲得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促進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chuàng)性等思維品質的提升。”在實際的語文教學當中,文言文教學由于文本本身理解難度大,同時內容豐富,思想深邃復雜,一直是被老師、學生視作難點。本文擬站在批判性思維的視角下,分析高中文言文教學、研學中的實踐路徑和教學意義。

      一、批判性思維在高中文言文教學當中的具體特征

      批判性思維是指對他人或自己的觀點、做法或思維過程進行評價、質疑、矯正,并通過分析、比較、綜合等途徑達到對事物本質更為準確和全面認識的思維活動。批判性思維作為高階思維的一種,被確立為當代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設置18個任務群,“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是第6個必修任務群,旨在提升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據(jù)統(tǒng)計,2019年出版的高中語文教材中,共有三個單元指向“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分別是必修上冊第六單元,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及第八單元,總共包含文言文共11篇。高中階段對于文言文學習的目標已不停留在簡單的實詞掌握和理解,更要求在厘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深入文本,知人論世、還原歷史現(xiàn)場,梳理文本所蘊含的深刻歷史意義,并指出其歷史局限性??梢哉f,相比初中的文本,高中文言閱讀難度更大,理解層次要求更深,也就更需要具體、有效的思維工具的指導。而如何在實際的文言文教學中,落實以上對思維方式的鍛煉,特別是對思辨性、批判性的培養(yǎng),是困擾諸多一線教師的難題。下文中將結合高中文言文教學的特點,詳細論述批判性思維的幾大特征:

      (一)主觀靈活性

      以批判性思維方式開展高中文言文教學,符合高中文言文教學的學情,并與高中語文教學目標保持一致。根據(jù)《課程標準》,在“梳理所學作品中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識,注意古今語言的異同”之外,還要做到能夠“體會其精神內涵、審美追求和文化價值”,高中文言文文本的篇幅較大、內容種類豐富。通過對實詞的梳理、文本的翻譯,我們可以解決文本內容“是什么”的問題,在這之后,要進一步將課堂引導到對文本當中“為什么”和“怎么樣”等問題的討論,就需要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調動、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的思考。以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的文言文教學為例。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文本主要選自先秦兩漢時期的史傳敘事散文和諸子說理散文。這些文章具有明顯的哲學性、思辨性、邏輯性特征,也為當下視角賦予了非常廣闊的闡釋空間。因此,本單元是批判性思維融入文言文教學的理想材料。比如對《鴻門宴》“樊噲闖帳”一節(jié)的理解和學習,樊噲在帳前侃侃而談,為主公劉邦的行為開脫,其語言有理有據(jù),振振有詞,但是這段話的語言內容與樊噲在《史記》當中的整體形象之間存在差異。教師可以抓住這個細節(jié)差異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從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表達各自的看法:既可以就此判斷此處體現(xiàn)的是樊噲粗中有細,有勇有謀;也可以對文本情節(jié)進行合理補充,推論樊噲是在“闖帳”前,經(jīng)過張良點撥,于是說出此番言論,幫助劉邦化解鴻門之危。這樣,從一個小的細節(jié)中,樊噲的勇猛,和張良的智謀更加深入學生內心。思辨活動的設置,鍛煉學生突破文本敘事,推理、補充文章邏輯的思維能力。

      對于所有文言文文本來說,可供闡釋的角度和內容都是豐富多元的。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如讀者反應批評理論所言:“特定讀者的反應為這個讀者構成了一部文本的意義和美學品質,是讀者自己的‘期待視野與這些期待在受到文本自身特征的‘挑戰(zhàn)時所得到證實、落空、否定或是重新闡釋的共同產物?!边@種文本向多元闡釋空間敞開的后果就是課堂教學的難度提升。但是,另一方面來看,對哈姆雷特的理解不論多么新奇,也不可能將哈姆雷特等同于李爾王,因為對二者的解讀來自于不同的文本——對于同一文本的解讀雖然因人而異,但都是基于同一文本邏輯,因此把握住文本的底層邏輯就能把握住課堂。將這一思維移置到語文的“教一學”關系中,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只是給出對文本標準化的解讀思路,而是應該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調動學生思維,鼓勵學生主動表達對于文本的主觀看法。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發(fā)揮批判性思維評價、質疑、矯正自己或他人觀點的優(yōu)勢能力,修正、完善學生自己的看法。在師生之間表達、討論的過程中,鍛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目標,最終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二)過程導向性

      《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群6“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強調:“發(fā)展實證、推理、批判與發(fā)現(xiàn)的能力,增強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認清事物的本質,辨別是非、善惡、美丑,提高理性思維水平?!苯處熢谂行运季S的應用當中,應當要淡化學生對文本既有結論接受的結果,而是重視學生思維形成、發(fā)展和落實到語言、表達實踐的過程,最終具備成熟、完善的批判性思維方式。最終達到本任務群的學習目標:“力求立論正確,語言準確,論據(jù)恰當,講究邏輯?!备鶕?jù)課標要求以及具體學情來看,文言文教學的最終目標不應當只停留在文本字畫含義的梳理,古漢語實詞、虛詞的識記和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掌握,而是站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以更高的歷史文化視角對文本進行分析、評價、綜合,達到對文本的全面、深刻領悟。正如西方哲學家羅素所言:“對哲學而言,重要的不是給出的答案,而是提出的問題?!币詺v來晦澀難懂的李商隱的《錦瑟》作例,其文本主旨一直是學術界多年爭論的熱點議題,無論是政治隱喻說、詠物說、悼亡說、自傷說、愛情說等,我們其實都能在文本當中找到合情合理的邏輯脈絡。在高中語文教學的背景下,同時考慮到高中生的整體知識水平,探究《錦瑟》主旨究竟意指何為,無異于水中撈月,既不符合學情,同時也不符合學理規(guī)范。但是這并不代表探究的過程是毫無意義的:將詩歌當中的“錦瑟”“年華”“珠”“淚”等意象建立起合理的邏輯聯(lián)系,并根據(jù)合作討論、正反辯論等方式得出一個符合邏輯的結果。這個過程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升,無疑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培養(yǎng)和鍛煉批判性思維方式的過程就遠比得到結論、記住答案的結果重要。同時,從學生實際應試的思路上講,批判性思維在考試當中也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無論是實用類文本的閱讀理解,還是講求邏輯思辨的議論文寫作,其中都體現(xiàn)著對批判性思維的運用。

      (三)綜合探究性

      古語有云:“學成于思,思源于疑?!迸行运季S教學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出綜合性的要求:發(fā)現(xiàn)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出和解答問題的能力、積極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態(tài)度。在這三個要求當中,“提出并分析問題”無疑是最重要,同時難度是最高的。正如海森堡所說:“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于解決了問題的大半。”因為目的是指導、連貫思維的最直接要素,問題的提出就為接下來的思維過程指明了方向。如此特點就要求在語文學習當中養(yǎng)成綜合調度自身思維能力的意識和習慣。具體來說,在高中的文言文課文篇目當中,大致可以將課文劃分為注重思想邏輯的論述類、說理類文本和強調描寫敘事的抒情類、記敘類文本,還有部分篇目將二者結合,對教學和學習有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批判性思維要求的是知識、技能、思維三方面的統(tǒng)一??梢哉f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思維能力方面的直接體現(xiàn)。這種思維的綜合也與高中語文教材選篇領域廣、層次深、角度多樣的特點相一致。

      在文本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調動學習思維的綜合性,把書“讀厚”,達到舉一反三、連類引譬的效果。這種綜合性主要體現(xiàn)于兩個方向:首先是知識性的綜合:高中文言文篇目文體類別豐富,理解難度增加。這就要求學生有更強的基礎知識遷移的能力,因為只有在理解了文章的基礎上,我們才可能實現(xiàn)第二個向度,即“思維的綜合”:所謂“思維的綜合”,就不是簡單地對實詞含義、詞性變動等基本知識的綜合,而是在理解文意基礎上,對寫作手法、藝術特色的舉一反三。在蘇洵《六國論》文本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一連串的設問,將《六國論》與《阿房宮賦》的異同呈現(xiàn)出來。比如“同為借古諷今的史論文,兩個文本在哪些方面有不同之處?這樣的不同之處對作者的議論、抒情和寫作意圖的表達,產生了怎么樣的效果”,在循循善誘的引導和學生的集體討論當中,讓受教者在更開闊的視野上,理解蘇洵、杜牧二人情感上的相同點,明晰二人表達上各自的特色,和因文體不同帶來的寫作手法和最終藝術特色上的特點。

      二、批判性思維融入實際教學的合理性及意義

      傳統(tǒng)的教育注重知識點的傳播而非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是簡單機械的繼承性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強調了對知識的記憶,忽略了知識的來源與進一步的發(fā)展,雖然過去也一直提倡知識點的應用,但也是側重應試應用,不針對實際解決問題。這就導致學生普遍缺乏質疑精神,唯書、唯上風氣普遍。解決這種盲從的趨勢,正是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旨歸。鍛煉和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對建構高中生的思維、思想體系,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將批判性思維方式帶入到教師的備課、研學過程當中,不僅與課標要求一致,也符合高中生的思維水平,對于高中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同樣具有重要價值。下面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詳述其意義。

      (一)符合課標要求,促進學科素養(yǎng)提升

      文言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研習”中指出:“本任務群是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研習的基礎上,選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組成專題進行深入研討,旨在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心、責任感?!蓖ㄟ^課內文言文的學習,增進學生對中國古典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認知,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從而培養(yǎng)當代青年的中國文化自信,有利于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最終實現(xiàn)。為此,對于古漢語文本的教學和學習,就不應該只停留在應試層面的字詞梳理、文本死記硬背,而是應該運用批判性的思維工具,在教學、學習的實踐過程中,加入教師批判性的引導以及受教者融入批判性、思辨性的反饋和討論。從而對文言文文本的寫作邏輯、藝術特色和文化背景進行時代性、工性、藝術性的評判。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四個方面的內容,強調培養(yǎng)理性思維。思維的鍛煉和提升本身就與傳統(tǒng)的繼承性教育相矛盾:它更要求學生主動、自覺地進行自主學習。批判性的思維對于高中生大有裨益:就近而言,批判性思維幫助高中生清晰理解文本內容、分析文本主題、評判文本價值和地位;長遠而論,具有相對完善的批判性思維,能使日后在面對更具思維難度的問題與情境時,冷靜分析處理,找到最佳策略。可見,無論是當下還是未來,批判性思維都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思維能力素養(yǎng),這不僅符合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也與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要求一致。因此,一線教師在開展實際的語文教學時,應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提出問題的意識,并鼓勵學生自主查證,嚴格推理,以促進思維素養(yǎng)和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符合受教群體思維水平,促進學生心智發(fā)展

      高中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接受能力已不同于初中階段,這與學生的心智發(fā)展水平相匹配。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也應當順應受教者的心智發(fā)展水平,將知識的學習由任務導向,轉向興趣導向或者專業(yè)導向。以往在教學思維方式領域的相關論著,多側重于闡述各種先進的教學思維方式所具有的自身優(yōu)勢,忽略了實際學情。教學工作始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師引導,啟發(fā)、教育學生。因此受教者自身的思維能力與心智水平是否能夠接受并最終掌握使用批判性的思維方式,也是衡量將批判性思維融入教學實踐做法合理性的一道標尺。

      高中階段是高中生生理、心理發(fā)展成熟的關鍵時期。每個學生最基本的思維框架已經(jīng)搭建起來,但其中的漏洞、欠缺和不成熟還需要進行系統(tǒng)性的點撥,以建構起更成熟、系統(tǒng)的思維習慣。如前文所述,批判性思維所具有的靈活性、導向性、綜合性都對處于高中階段的青少年發(fā)展心智有正面的導向性意義。

      批判性思維與青少年心智進一步發(fā)展的要求相契合。高中生處于個人心智走向健全的關鍵時期,深度且成體系化的學習就是要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開展知識體系的建構,可以這樣說,對于高中生,重要的不僅僅是“學會”,關鍵是要“會學”。在這樣的學習階段下,“授人以魚”遠不如“授人以漁”,方式方法的改變,往往帶來的是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高速發(fā)展。

      (三)多方面建構思維體系,培養(yǎng)主動質疑的精神

      在理查德·保羅等著的《批判性思維工具》一書中,對批判性思維做了一個不同以往的定義:“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對思維方式進行思考的藝術。該藝術能夠優(yōu)化我們的思維方式?!迸行运季S促使我們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統(tǒng)籌、梳理實際的知識,從而進一步帶動對知識框架的系統(tǒng)性建構??档略凇都兇饫硇耘小分姓f:“思維無感性則空,直觀無概念則盲?!闭撌龅木褪撬季S和現(xiàn)實感性二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補充的關系。對于高中生來說,接觸過的文言文文本在數(shù)量和質量上都已經(jīng)達到了一定水平,但是對內容、特點各異的文本仍然缺乏統(tǒng)籌和聯(lián)系的能力,逐漸形成了無論在文本淺層閱讀還是深度學習的過程中都保持孤立、扁平、無主觀判斷的狀況。另一個方面,思維方式?jīng)Q定著人的行為方式,對應到高中生,思維方式?jīng)Q定著其認知、學習的方式。因此批判性思維融入教學,首先帶來的是對學生思維方式的改變,進一步就是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具體言之,首先,是批判性閱讀能力的提升。批判性的閱讀強調綜合的能力。古典文言在文體特征鮮明,不同文體之間差異明顯。從單一文本的閱讀,到兩篇再到多篇文本之間的對讀,并能從中對不同文體差異有明確認知,鮮明體會作者寫作特色。

      其次是對寫作能力的提升。語文的學習并不止于對文本的閱讀和分析,更要深入到具體的寫作實踐當中。思維方式?jīng)Q定著行為方式,思維決定態(tài)度、立場和是非判斷的標準,如果思維方式不現(xiàn)實,那么寫作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會因此大打折扣。就語文學科的試卷安排來看,寫作占到了整個卷面將近一半的分數(shù),足見寫作與文本閱讀、分析一樣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課程標準的要求看,《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18個任務群當中有10個任務群在“學習目標與內容”當中對寫作能力提出了要求。試舉一例,在學習任務群8“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研習”的學習目標與內容中:“閱讀作品應寫出內容提要和閱讀感受。選擇一部(篇)作品,從一個或多個角度討論分析,撰寫評論?!痹趯诺湮膶W文本分析基礎上落實成文的過程,對思維的邏輯性和嚴密性有更高的要求,而高要求就意味著前期需要進行更加全面、邏輯的學習和思考。

      三、批判性思維指導下高中文言文教學的實踐路徑

      當前高中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已有基礎,但是缺乏興趣,導致后勁不足。古漢語文本有悖于現(xiàn)代漢語的閱讀習慣,導致閱讀和理解難度提升,學生疲于應付文言文練習和考試,又忽略了古典文本的文學美和內涵美。這種負向強化進一步降低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其次,教師教法相對單一。筆者認為,文言文的教學應當分為兩步走:首先是疏通文意,其次是理解思想內涵;在此基礎上有余力者,旁征博引,融會貫通,從差異中總結出作者、文體等特色,達到搭建知識體系的目的。然而當下諸多教師,棄博大精深的文本內涵不顧,只鉆營于實詞的記背。實有本末倒置之害。導致學生沒有自主思考,大膽質疑的能力和精神。最后,課堂模式趨于扁平化,師生互動較少,對學生缺乏引導。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略,一味地機械灌輸。學生的成績,而非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成為了教學的最終目標。這些問題都阻礙了高中生能力和思維的健康發(fā)展??梢娡苿优行运季S融入課堂勢在必行。針對以上問題,在具體的文言文教學實踐當中,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將文本講授與批判性思維結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建構知識體系,最終促進素養(yǎng)提高。

      (一)扎實素養(yǎng),融會貫通:將批判性思維融入專業(yè)素養(yǎng)

      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是學生思維的指路人。教學思維方式對課堂實踐的積極影響一直是教師和相關學者所關注的重點領域。想要將批判性思維貫穿于實際教學當中,就需要教師首先提升自己的思維水平。從紛繁復雜的文學表達、技巧修辭當中抽絲剝繭,清晰呈出文本底層邏輯和表面結構之間的聯(lián)系與差異。往往許多老師在教學當中,因為對文章分析不到位,理解不透徹,為了避免知識性錯誤,就將大量的時間放在字句梳理上。如此“本末倒置”的教學帶來的問題雖然并不會在最終的紙面成績上反映出來,但是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喪失對文言文理解的興趣,進一步放棄了對思維的鍛煉。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樣機械的教學方式,對老師也有百害而無一利,不僅基本教學素養(yǎng)得不到鍛煉,老師還會逐漸被異化成為應試的機器,就更不要談思維水平的提高了。因此,不論對學生的學習、成長,還是教師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教學思維方式都具有深刻而積極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深刻地闡明了物質的內在規(guī)律: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思維方式上的轉變,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將批判性思維融入到實際教學,首先要求教師本身具有較高的學科素養(yǎng)和專業(yè)視野,才能游刃有余地應對豐富、多元的文言文文本。中國古典文化博大精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一篇文言文都是五千年文化遺產的縮影。要將這些文本當中所包蘊的文學文化價值闡釋出來,并非易事。教師自身水平不足,準備不充分,都會影響到課堂的效果,使課堂顯得枯燥無味。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扎實的學科素養(yǎng)才是教師的基本功,也只有基本功足夠扎實,才能夠做到游刃有余,從而有更多的時間提升思維水平,轉變思維方式。

      在足夠扎實的教師素養(yǎng)加持下,我們就應該更多地思考教學的策略和思維方式。在多種教學設計當中因地制宜,對比取優(yōu),選擇最適合學情和實際文本的教學設計。也如成龍老師所說:“研究語文科的教學邏輯,就是從‘為什么的角度不斷地追問?!弊穯柕倪^程就是不斷思考的過程,在不斷反思和追問的過程中,短期看,提升了課堂的思維品質,帶動受教者在課堂上持續(xù)鍛煉思維能力;長久來看,促進了教師批判性思維的提升。

      (二)連類引譬,群文比較:提升課堂思維水平

      通常情況下,解釋文本作品就是要通過分析、釋義和評注來說明作品的語言含義。對于文本的闡釋又因時代、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的差異而歷時性和共時性的不同。西方闡釋學學者漢斯·喬治·伽達默爾指出:“藝術作品其實是在它成為改變經(jīng)驗者的經(jīng)驗中才獲得它真正的存在?!辟み_默爾強調,文本的理解是在不同讀者“視域融合”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更新的。不同時代的解讀為單一文本帶來極大的豐富性。如在談到陶淵明的詩歌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歷代評價各異的原因,探尋不同時代的文學風氣對文章品評的影響,以歷時性的多元評價打破一元論的客觀標準,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敢于質疑,表達自己對陶淵明詩歌的看法,達到讓學生敢于質疑,主動思考,自信表達的目的。如《師說》《勸學》兩篇文章的對讀,可以讓學生理解到不同的論證方式所發(fā)揮的論說效果,二者相互結合,也更好地闡釋了讀書、學習、思考對于古代學者的重要意義。這不僅是文本間的結合,也是文化之間的結合。如此,課堂的內容變得更豐富,學生的興趣就會被帶動;課堂的思維活動增加,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會被激發(fā)出來,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

      就教師層面而言,這種豐富性和發(fā)散性帶來的是教學當中師生互動的不確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師掌握教學主題脈絡的難度。在此,帶有批判性思維的備課、教學方式賦予了教師抓住教學重點,發(fā)散思維。文章結構是作者思想、情感表達的基本框架。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抓住文本行文邏輯,就能夠把握住文章的主體脈絡,以此將長篇、復雜的文言文文本中的思想、文化價值條分縷析地呈現(xiàn)在受教者面前,使受教者能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和審美價值,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但是,這種課堂的靈活性不代表可以無邊界地對文本進行展開。教學過程中仍然要以配合學情、達到教學目標為最終旨歸。語文課堂不應好大喜功,不應一味拔高。因此,教師應該時刻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認識到一堂優(yōu)秀的語文課,教師端的設計和規(guī)劃固然重要,但最終仍是以學生的接受效果為評判標準的。縱使征引得再多,解讀得再精妙,講臺下學生卻茫然不知所以,那么這個課終究還是失敗的。

      (三)立足時代,走出文本:對文言文進行批判性解讀。

      文學經(jīng)典的誕生離不開文本所處的時代。以其在藝術、思想等方面的超越性而流芳百世。這些經(jīng)典作品當中的優(yōu)秀精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但是,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學習,不應該教條,更不應該盲目。同時,許多文本在思想內涵上呈現(xiàn)出復雜性、多異性,也就是說,它們并不是完全沒有教育意義,但是又不是可以通篇借鑒。筆者認為,這樣的文本對高中生來說才是最具有價值的文本,畢竟在客觀世界當中,是非也不是涇渭分明,因此區(qū)分判斷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古為今用。”這一直是我們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方法指導。在是非價值判斷尚未健全成熟的高中階段,“如何判斷”相比“得出判斷”就顯得重要得多。前者注重的是思維過程,后者側重于思維的結果。高中生思路的清晰正確就需要教師的指引和教導.才能以更科學、更高效的方式發(fā)展。對別人提出的問題進行評估和修正,這也是批判性思維所賦予日常思維的要求和能力。在教學設計當中,教師在文本的思想內容上設置問題或討論人物,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時間,對文本的復雜內涵進行區(qū)分、判斷。在《孔雀東南飛》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就可以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焦、劉二人始終沒有正面反抗”來探尋《孔雀東南飛》中思想的局限性和封建婚配對于人性自由的壓制。以批判性思維帶動學生的價值觀、是非觀的發(fā)展成熟??梢?,文言文是培養(yǎng)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維度,特別是對讀、思、寫能力的鍛煉。對文言文的學習促進了學生對于民族文化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優(yōu)秀的古代典籍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對其進行深入鉆研,有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6月在四川考察時強調的:“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們要敬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將批判性思維融入文言文的教學,不僅是課標的要求,應試的要求,同時也是學生成長,文化傳承的要求。

      四、結語

      誠如維特根斯坦所言:“人類生活的核心是思考。”縱觀中國語文教育的發(fā)展史,無論是一線教師還是學術研究者,都在強調思維在教育當中的重要意義。當今社會正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環(huán)境中,搜索引擎在給查詢信息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信息過剩、謠言散布等情況。面對良莠不齊的媒體和內容,具有提煉關鍵信息、把握中心概念、修正問題的能力成為了最具競爭力的思維技能。將批判性思維方式帶入到教學實踐,引導受教者最終鍛煉并形成批判性的思維,對于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科素養(yǎng)、思維能力等都具有深刻的積極意義。道阻且長,行之將至。在強調思維和能力的教學大環(huán)境下,批判性思維的重要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受教者,同時也體現(xiàn)在施教者身上。

      猜你喜歡
      批判性思維文言文高中語文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小題精練(二) 文言文翻譯
      小題精練(一) 文言文翻譯
      談高中語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肅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論批判性思維與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在美國高校英語課堂中的體現(xiàn)
      東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26:27
      將批判性思維融入英語專業(yè)閱讀課程的教與學
      批判性思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培養(yǎng)及應用
      初中文言文的“教”與“學”
      學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中學語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
      梅河口市| 通化县| 通渭县| 和林格尔县| 象山县| 志丹县| 高邮市| 镇雄县| 嵊州市| 浪卡子县| 卢氏县| 隆德县| 曲沃县| 新郑市| 上饶县| 台南市| 涟水县| 田阳县| 定陶县| 高邮市| 渭南市| 特克斯县| 涞源县| 赣榆县| 叙永县| 拉孜县| 堆龙德庆县| 房产| 海淀区| 藁城市| 文安县| 交城县| 英吉沙县| 柞水县| 都匀市| 永顺县| 航空| 西宁市| 双桥区| 万年县| 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