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加偉
幼兒園是幼兒接受教育的開始,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園共育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意義重大。隨著教育現代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發(fā)揮了傳統教育手段無法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兒教育工作中應該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在家園共育中的作用。信息技術不僅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便捷,也拉近了家園之間溝通的距離,從而讓家園共育的效果得到提升?;诖?,我們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讓家園共育走進新時代。
一、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家園共育平臺
教育是廣義的,是學校、家庭乃至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然而,年輕的幼兒家長們往往忙于自己的工作,與老師的交流溝通比較少。眾所周知,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加強園家之間的交流溝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信息時代,人們的交際渠道變得十分通暢。幼兒園利用信息手段建立一個交流網站,為家園共育提供信息交往的平臺,讓家長與幼兒園之間能夠及時地交流溝通。例如,在開展“自制體育器械”這個活動時,教師需要請家長收集一些廢舊物品,于是在網上請求他們幫助。這樣,家長就和孩子們一起在家收集廢舊物品,在第一時間送到了幼兒園,讓我們的活動順利地開展。同時,家長們對孩子的受教育情況通過這一平臺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老師們進行及時回復,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網絡不僅解決了時間問題,讓彼此都能夠利用零散時間來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進行交流,節(jié)省了家長的時間,增進了家園的溝通頻率。每個年級與班級都可以自建一個交流平臺,把各班級的教育教學活動內容通過平臺供家長與老師瀏覽,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解決。溝通平臺有多種渠道,如QQ群、微信群等。老師與家長還可以以抖音的方式上傳視頻進行交流,讓彼此更加清晰地了解孩子在園中的表現。如通過微信群把幼兒當天的作業(yè)通知到每個家長,這樣方便家長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作業(yè)輔導。
二、巧搭展示平臺,創(chuàng)新家園共育模式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具有方便快捷的優(yōu)勢,為家園共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徹底改變了傳統落后的教育教學方式。我們知道,家長最重視的是對孩子能力的培養(yǎng)與素質的提升。這就需要教師把孩子在園中的各種表現告知家長,特別是孩子們的各種優(yōu)秀方面盡可能及時地告知家長。通過搭建信息交流平臺,把孩子的表現發(fā)到微信群、QQ群上,讓家長看到孩子在園中的突出表現,使家長們有一種幸福感與成就感。于此同時,也可以讓其他家長及時發(fā)現自己孩子存在的不足,促使家長們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中如何借鑒成功教育的經驗。找到了與別人孩子存在的差距,就會不斷地改進教育方法,從而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在這樣的教育平臺上,教師要抓住機會提出中肯的建議,引導家長如何改進教育方法,并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與家長及時溝通,努力達成教育的共識。實踐證明,只有家園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促進孩子的進步,從而達到共同發(fā)展的目的。而信息技術給我們提供了家園共育的平臺,也開啟了線上線下一體化教育的新模式,需要我們不斷的嘗試,大膽的實踐。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平臺的建構為家園合作開辟了新途徑,優(yōu)化了教師與家長交流的手段。同時,在與家長的互動中讓教師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幫助。
三、整合信息技術,充分發(fā)揮家長優(yōu)勢
信息技術的交互功能是十分強大的,是傳統教育教學手段無法實現的。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把書本中的知識轉換成幼兒易于接受的形式,以便于讓孩子接受。同時,利用信息技術與家長共享教學內容,從而實現家園共育的目的。例如,在大班開展“消防專題”時,請消防員的家長把平時消防訓練的視頻傳到微信群里,讓孩子們了解消防科普知識。這樣,家長們的優(yōu)勢就被充分地發(fā)揮出來了,從而有利于家園共育這一目標的實現。通過信息技術教育平臺,讓老師向家長群發(fā)一個短信,家長們可以立即收到學校近期的動態(tài),或者臨時通知需要做什么等。也可以通過微信等方式與家長聯系,把幼兒在園中表現告知家長,讓家長們在繁忙的工作中及時了解孩子在園中的表現。其次,家長們也可以通過手機短信或微信等與老師交流,發(fā)表自己對教育孩子的看法。多與家長交流可以讓教師捕捉到更多教育素材,也多了有針對性的教育契機,從而對孩子的情況了解得更多。信息技術作為幼兒園與家長間充分聯系的紐帶,有效地彌補了傳統交流方式的不足,讓那些年級大、文化程度低而不會使用電腦的家長們也能充分地參與到幼兒園管理工作中來,從而為實現家園共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創(chuàng)設線下載體,實現家園間有效互動
幼兒教育家陳鶴琴認為,家園共育不僅是一種育兒手段,更是培養(yǎng)孩子人文意識的開始。傳統的家園共育方式固然有效,但費時費力。信息技術的使用,尤其是線下載體的出現,可以實現家園之間的有效互動,是傳統家園共育手段無法比擬的。如通過創(chuàng)設線下載體,確定一個家長門感興趣的話題,通過線下來引導家長進行交流討論。如剛入園孩子的家長都不了解自己孩子的智力、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等,他們重智輕德。此時,我們不妨通過線下討論“如何開發(fā)孩子智力”這個話題。通過線下交流討論等形式,讓家長們及時地了解啟發(fā)智力的正確方法。實踐證明,創(chuàng)設線下載體可以讓家園共育形成互動為特色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家長們掌握育兒方法。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開展家園共育。如請當交警的家長在平臺上談談交通安全知識,介紹未成年孩子如何等紅燈過馬路,教會孩子各種交通標志等。隨著信息技術在家園共育中的廣泛應用,幼兒園與家長們的溝通方式打破了傳統的家訪模式。甚至家長會、教學開放日等線下活動也變得更加方便,這都為家園合作交流提供了資源。所以,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應極探索現代信息技術在促進家園共育中的作用,努力打造新型家園共育網絡模式。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家園間的有效互動,從而達到提高育人質量的目的。
五、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戶外實踐活動
現代教育注重教育教學中的實踐活動,認為通過實踐活動的教育能提升孩子的綜合素養(yǎng)。而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戶外實踐活動,能讓家長及時了孩子的行蹤,進而實現家園共育。如某幼兒的家長自己就是一位攝影愛好者,教師在戶外活動中記錄下幼兒在活動的精彩片段,然后發(fā)布在微信群中供家長們共享。不少家長都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就會及時指導孩子,教育孩子。正是因為信息技術發(fā)揮的作用,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戶外活動中的表現。同時,也可以讓家長記錄自己家庭開展戶外活動時的情況,及時傳到平臺上讓家園共享。有些家長對戶外活動的關注度與支持度很大,認為戶外活動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益。也有的家長對戶外活動不太認同,擔心孩子在出現不良情況。所以,幼兒園在組織戶外實踐活動時要精心地組織。同時,應該及時拍攝活動過程。既拍攝孩子們的精彩瞬間,也要把孩子在活動中涉及安全或不良情形記錄下來,再借助微信群等發(fā)布出來,讓所有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們在戶外活動中的情況,及時幫助孩子糾正不良言行。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優(yōu)化了家園間交流方式,讓老師與家長的交流變得更加暢通,實現了雙方的互動。在雙方的互動中讓教師獲得許多寶貴的育人經驗,為開展工作提供了支持。所以,在以后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時及時地征求家長意見與建議,并調整主題實踐活動。家長的參與熱情更高了,班級活動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從而真正地促進了家園共育。
六、線上線下引導,提高家園共育效果
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幼兒園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建立教育教學資源庫,讓所有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園各種規(guī)章制度、活動內容等。為了讓家長有更多的家教內容,可以把當今最先進的教育理念通過網絡資源實現共享。家園共育促進了幼兒的健康成長,而通過線上與線下的引導更是在疫情環(huán)境下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在開展線上線下共育活動中我們都應該以信息技術為媒介關注幼兒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信息化育人方法。首先,要找準家園溝通的切入點,來不斷增強家園共育效果。其次,要利用好線上這個平臺進行交流。例如,在疫情期間通過線上線下及時評價孩子的表現。如表現乖的孩子,家長在沒有老師反饋的情況下容易產生擔心情緒。此時,教師不妨通過家長微信群,或者通過QQ平臺與家長交流,讓家長知道老師一直在關注自己的孩子。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家長微信群,也有微信朋友圈、QQ群等,教師利用線上線下引導,給家長及時反映情況有利于提高共育效果。如今天的某某小朋友自己穿衣服了嗎?今天某某小朋友吃飯正常嗎?……把孩子們在園中上課、吃飯、活動等情況拍成照片上傳到平臺上,讓家長及時了解到幼兒在園中的情況,從而及時督促孩子的行為,為實現實現家園共育提供了可能。
七、構建線上平臺,拓寬家園溝通渠道
把信息技術應用于家園共育中,為家園共育搭建立體化的溝通橋梁,有效調動了教師和家長的熱情,從而實現家園共育的目的。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整合,為家園共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因此,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家園共育中的作用需要家長與老師的共同努力。隨著教育現代化步伐的加快,網絡資源拓寬了家園共育的渠道。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構建線上教育平臺,通過網站、QQ群、微信群等線上平臺,讓家園溝通變得更加通暢。我們知道,線上平臺具有同步性與異步性等諸多特點,為家園間的順暢溝通提供便捷。所以,幼兒園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建立QQ群與微信群等,實現家園間的信息互動。群聊功能具有強大、靈活、快捷等諸多功能,讓家園間的交流更加快捷。這樣,能夠及時地反饋雙方的意見。與此同時,幼兒園還可以利用這樣的平臺對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充分地交流討論,及時分享成功的育兒經驗。不僅如此,還可以通過“群空間”這個功能建立相冊,及時的把孩子在園中吃飯、活動、睡覺等情形傳到群相冊中,讓家長們及時了解自己孩子在園中的情況,從而讓家長放心。實踐證明,建立線上共育平臺打破了傳統落后的共育方式,有效的拓寬了家園共育的平臺。因此,我們應該努力掌握信息技術,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教育模式,確保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
八、優(yōu)化信息技術,實現家園合作共贏
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推進了家園共育活動。如在指導孩子學習方法上,教師可以把圖文并茂的教案傳到資源庫里便于家長了解,同時利用QQ群、微信群等,與老師及時地交流、分享。資源庫中有各類童話故事、各類繪畫作品、手工活動等內容,為家長提供教育內容。為了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教師可以根據家長自身的特長,通過網絡開展家長助教、家長體驗等活動。如請當交警的家長進行交通安全知識教育,請當醫(yī)生的家長開展健康知識普及,請當技術員的家長普及科學技術等,再把這些內容上傳到資源庫中。這樣,家長們也會認同自己的教育作用。在幼兒園,孩子們吃飯往往成為老師煩心的問題,因為現在很多孩子有挑食的習慣,還有的孩子不愿意自己吃,因為在家里有大人喂。這就需要及時了解家長,經過微信了解個別家長才得知,原來孩子在家中就有壞習慣的。每次吃飯都是家長喂,他們往往用零食或者玩具來威逼利誘,否則就就不能按時吃飯。通過與家長的及時溝通,家長們決定不再喂他們,而是教育他們學會自己吃。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開啟了當今家園共育新模式。家園共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幼兒教育工作者不斷地探索與創(chuàng)新。實踐證明,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家園共育提供了廣闊的資源,在家園共育過程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優(yōu)化信息技術在家園共育中的作用,并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古桑街道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