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西慶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由于學生知識水平有限以及安全意識不強,很容易產生風險,所以,在初中化學實驗中培養(yǎng)和樹立學生的安全意識,不僅能有效保障學生的安全,更有利于實驗的高效完成。初中化學教師要熟悉安全教育的內容,將初中化學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告訴學生,教會學生在面對實驗風險時該如何應對。防范和應對實驗安全風險,不僅是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一種體現,同時也是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更是現代初中化學教育的一項重要教學目標。
一、初中化學教學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中的危險有害因素
近年來,化學實驗風險事故時有發(fā)生,化學實驗帶有很強的安全風險,如果操作不規(guī)范,便很有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的出現。由于初中生心智還不成熟,因此更需要教師在做化學實驗時給予更多的關注。筆者通過學習、調研以及結合自己日常的化學實驗教學實踐,認為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易導致安全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違反操作規(guī)定
違反操作規(guī)定是化學實驗中學生甚至是教師都可能會犯的一種錯誤。例如,在點燃氫氣的化學實驗中,首先要檢驗氫氣的純度,但是有不少學生都忽視了這個步驟。當氫氣中混有空氣時點燃,很有可能發(fā)生爆炸。再比如,我們在做加熱制取氧氣實驗時,制取完氣體后,規(guī)范的操作步驟應是先取出導管,再撤下酒精燈,而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忘記了這個順序。如果操作步驟錯誤,先撤走酒精燈,然后再在水中取出導管的話,就會導致水倒吸入導管,進而導致玻璃儀器炸裂。
2.藥品取用過量
化學實驗中,有一些化學反應是十分劇烈的,但是如果實驗中的藥劑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是不會發(fā)生危險的,而如果超出了限定的藥劑量,劇烈的化學反應所帶來的危險是比較大的。以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為例,這個實驗要求以學生分組實驗的形式來做。由于實驗反應劇烈且稀鹽酸具有腐蝕性,如果稀鹽酸過量,在氣流的作用下會把一部分稀鹽酸吹出,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因此藥品用量必須適度。
3.藥品中混入雜質
在做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實驗時,如果錯把木炭粉當成二氧化錳,然后將氯酸鉀和木炭粉混合在一起加熱,就會導致爆炸,嚴重的話會釀成爆炸事故。所以我們在做化學實驗時,一定要認清各種化學試劑和藥品,一旦不細心把化學藥品弄混,就可能導致爆炸等化學反應事故。再比如做甲烷燃燒的實驗時,一定要首先保證甲烷氣體的純度,如果甲烷氣體中摻雜過多的空氣,那么當點燃這樣的氣體時,就會導致爆炸的發(fā)生。
4.使用標簽脫落未經鑒定的試劑
由于保存時間較長,一些化學試劑的標簽可能會出現脫落的情況,又由于化學試劑種類較多,有很多化學試劑外觀上相似,因此即便是經常接觸化學試劑的專家、學者、教師,有時也很難分辨。所以在碰到這些標簽脫落的化學試劑時,一定要首先確定這些試劑究竟是什么,然后再拿它們去做實驗,避免出現一些未知的安全事故。
5.實驗室空氣不流通
在做一些有毒氣體參與的反應實驗時,教師應尤其注意室內空氣的流通。如做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時,實驗室內的空氣如果不流通,危害往往相當嚴重。教師在做此類有毒氣體的實驗時,必須要保證室內空氣流通,應打開換氣扇或通風櫥,安全措施要到位,否則一旦發(fā)生氣體中毒的情況,后果將不堪設想。
二、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滲透?;钒踩逃牟呗?/p>
教育最好的途徑便是培養(yǎng)學生對教育內容的興趣,初中化學安全教育也不例外。教師在日常的實驗教學中,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實驗安全教育的興趣,讓他們去主動探索、學習如何更好、更安全地做化學實驗,使化學實驗安全教育深入學生的心中。
1.創(chuàng)設情境,做好安全教育的課堂導入
初中化學課堂中,教師經常會講到實驗安全教育的內容,但是在課堂學習中,我們發(fā)現很多學生對實驗安全教育的內容關注度很低,究其原因是學生普遍認為這種安全事故離自己很遠,基本不會碰到,這種想當然的思想往往是導致化學事故發(fā)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從思想上改變化學實驗安全教育事不關己的觀念,教師要以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案例來教育學生,用這些案例的視頻、圖片、現場采訪等真實情景,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如果自己在做化學實驗時粗心大意,那么實驗安全事故就極有可能發(fā)生在自己身上。
2.精心編排教材實驗,進行危化品實驗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
教師在常規(guī)實驗教學中,要做好安全教育的引導,但是一些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內容和方法過于陳舊,導致學生在學習這類實驗教學內容時興趣不高,這就需要對這些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以魯教版的初中化學教材為例,在講授白磷和紅磷燃燒的實驗時,依然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放在銅片上加熱的方式,這種實驗方式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操作起來很復雜,而且安全隱患很大。除此之外,白磷在銅片上燃燒的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的白煙,這對于室內實驗來說,污染很大。為了更好地將白磷和紅磷燃燒的實驗呈現在學生面前,同時也能有效地提高實驗的安全性,筆者對這個燃燒實驗進行了改革和創(chuàng)新。改進后的實驗,采用的是熱水加熱的方式,同時將白磷和紅磷分別放在兩個試管中加熱,這樣白磷在加熱過程中燃燒生成的白煙就會直接被套在試管上的氣球收集起來。實驗結束之后,筆者把沒有燃燒完的白磷和熱水都倒進了事先裝有濾紙的大燒杯里,此時白磷遇熱迅速燃燒,大燒杯里著火了,由于事先已準備好濕抹布和沙子,火被很快撲滅。
實驗結束后,筆者讓學生思考將氣球套在裝有白磷和紅磷試管上的原因,白磷和熱水為什么在大燒杯里會燃燒,如果我們在做完實驗后,任意地將白磷和熱水丟棄,將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等問題。讓學生思考實驗中種種現象的原因,從而更好地引導他們思考化學實驗問題,激發(fā)他們對化學實驗的興趣和熱情,更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化學實驗安全意識。
3.通過互動教學,提高學生對?;钒踩逃膮⑴c熱情
互動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合作學習的一種形式,此時教師和學生之間更像是一種合作型的關系?;咏虒W的模式有利于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他們與同學合作、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的學習精神和工作精神。例如在滅火實驗的教學中,針對蠟燭燃燒的滅火方法,教師不必先講授標準的方法,可以先讓學生分組討論,根據掌握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積累,各抒己見。同時,要求各小組學生通過討論共同推薦一種最佳的滅火方式,然后將各小組總結討論出來的方式進行匯總,最后看看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方式與教材中科學規(guī)范的方式是否一致。在這種互動型的教學中,學生學習和討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超出了筆者的預料,小組討論和總結出來的方式竟然有十幾種之多,最后由筆者來講授教材中經過反復研究論證的最佳蠟燭燃燒滅火方式。雖然最終的教學內容沒變,但是通過這種互動型的教學討論,學生在集體討論、各抒己見又團結互助的過程中,學習到的內容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引導學生理性客觀看待社會重大事件,辯證看待?;?/p>
在檢驗酸的化學性質的實驗中,酸和活潑金屬反應能生成氫氣,例如酸和鈉反應就能生成氫氣。課堂中有學生就發(fā)出這樣的疑問:能不能采取酸和鈉反應的方式來制取氫氣?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引申,就可以從不一樣的視角來思考天津“8·12”化學品爆炸事故。首先,該事故發(fā)生的直接原因是倉庫中儲存了大量的金屬鈉,那么金屬鈉在工業(yè)上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其次,這次事故,暴露出來天津港瑞海公司在危險化學品的倉儲管理中存在的明顯漏洞是什么?最后,爆炸事故發(fā)生后,第一時間趕往現場救援的消防隊采取噴水的方式來滅火,這種對待危險化學品尤其是金屬鈉的救火方式是否科學?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金屬鈉的化學屬性,筆者還向學生演示了“鈉珠戲水”的實驗。取一小塊金屬鈉放在裝有水的燒杯中,可以看到鈉在水里劇烈反應,迅速旋轉,同時還生成氣體和發(fā)出火光。這時再向學生展示天津“8·12”化學品爆炸事故現場的圖片,讓他們觀察,現場的火光是不是與“鈉珠戲水”產生的火光很像。通過這個實驗和講解,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危險化學品的保存和消防救援都需要科學正確的方式,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化學事故愈演愈烈,我們才能更好地控制好危險化學品,讓它們?yōu)槿祟愒旄!?/p>
5.合理處置學生實驗偶發(fā)事故,提高學生對?;肥鹿实膽兡芰?/p>
化學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往往是突發(fā)性的,一個實驗步驟操作不當,就有可能會導致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初中生心智發(fā)展還未成熟,在實驗室操作時出現將酒精燈碰灑、遇到著火驚慌失措不知如何處理等情況很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應當一味地批評,嚴厲的批評有時會挫傷乃至抹殺學生參與化學實驗的興趣和積極性。遇到化學實驗突發(fā)事故,教師要教會學生今后如何去避免,并能親身示范學生在碰到這些實驗安全事故時,該如何科學有效地處理。這種教育引導方式會更有利于學生化學實驗知識和能力的進步與提升,也更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對化學實驗的興趣。
三、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化學教師要將實驗安全教育正確地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危險化學品的性質、正確存儲方式和使用方法,培養(yǎng)和樹立他們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意識?;瘜W實驗安全教育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融入,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要找準切入點,讓學生通過化學實驗安全教育,提升他們在化學實驗中實際操作的技能和水平。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qū)龍居鎮(zhèn)中心學校)
責任編輯:莊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