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秀洪
那鄰面齲是如何形成的呢?在我們的牙齒鄰面,尤其是接觸點以下的部位是菌斑的滯留區(qū),研究表明,刷牙只能去除牙齒表面70%左右的細菌,而剩下的細菌都藏在我們的牙齒縫隙中,這就如同家中的衛(wèi)生死角一般長期不容易清潔到,導(dǎo)致菌斑滯留,久而久之就形成鄰面齲。由此可見,正確有效地刷牙并配合使用牙線和牙縫刷等口腔輔助清潔工具,才是預(yù)防鄰面齲的有效方法。巴氏刷牙法是目前推薦的一種常用且有效的刷牙方法,可根據(jù)自己口腔條件來選擇適合的牙刷。巴氏刷牙法是將牙刷與牙長軸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上頜牙向上,下頜牙向下),按從牙齦刷至牙交界區(qū)的順序,使刷毛一部分進入齦溝,一部分鋪于齦緣上,并盡可能伸入鄰間隙內(nèi),用輕柔的壓力,使刷毛在原位做前后方向短距離的水平顫動約10次左右。顫動時牙刷移動僅約1mm,每次刷2~3個牙。在將牙刷移到下一組牙時,注意重疊放置。前牙舌腭側(cè)如牙弓狹窄可將牙刷垂直,壓刷毛進入齦溝及鄰間隙約45°角,對著牙長軸作短顫動。頜面的刷牙動作是將刷毛緊壓頜面,使毛端深入點隙,作前后牙方向的顫動。
一般主張每天早晚各刷牙1次,也可午飯后增加1次,每次刷牙時間保證3~5分鐘。刷牙力度要輕柔,過度用力刷牙會對暴露的牙根造成刺激,也可能會刺激牙齦。牙刷用完以后甩干水分,放置在通風(fēng)易干燥處,如果牙刷一直處在濕潤狀態(tài),它將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牙刷刷毛如果失去其正常的彈性或使用3個月建議更換牙刷。牙線是用尼龍線、絲線或滌綸線制成的用來清潔牙齒鄰面的一種有效潔牙工具,有助于對牙刷不能達到的鄰面間隙及牙齦乳頭處的清潔。那每天什么時候使用牙線呢?餐后或是睡前都應(yīng)該用,尤其是在睡前刷牙的時候一定要記得使用牙線。具體方法為:首先清潔雙手,取一段長約15~20cm的牙線,兩端并攏打結(jié),形成一個線圈;然后用食指和拇指將線圈繃緊,兩指間相距1.0~1.5cm,將此段牙線輕輕從頜面通過兩牙之間的接觸點;如接觸點較緊不易通過時,可做頰、舌向拉鋸式動作,即可通過。將牙線緊貼一側(cè)牙面的頸部,并呈C形包繞牙面,使牙線與牙面接觸面積較大,牙線貼緊牙面后,進入齦緣以下,自齦溝向頜面方向移動,刮擦牙面上的菌斑,每個鄰面重復(fù)3~4次,隨即將牙線包繞牙間隙的另一側(cè)牙面,重復(fù)刮擦牙面的菌斑。將牙線從鄰間隙取出后,放入其他鄰牙的間隙中,重復(fù)清除牙菌斑。按順序?qū)⑷谘例X的鄰面菌斑徹底清除后,以清水漱口,以漱凈被“刮下”的菌斑。
牙縫刷又稱牙間刷、齒間刷,包括刷頭和刷柄兩部份,牙縫刷的刷頭呈錐形或圓柱形,直徑從0.5mm到3.5mm不等,可以根據(jù)牙縫的大小選擇不同的直徑。牙縫刷的具體用法為:用拇指與食指、中指握住牙縫刷刷柄,類似于握筆的姿勢從牙外側(cè)放入牙縫中,刷毛輕輕壓住兩牙的牙齦,來回摩擦十余下,刷出牙縫中的食物殘渣、軟垢、菌斑。內(nèi)側(cè)再刷一遍效果會更好。牙縫刷使用完畢后用流水清洗干凈,放在通風(fēng)干燥處。使用時注意,若齦乳頭無退縮、插入困難時,不宜勉強進入,以免損傷牙齦。
此外,我們在做好口腔清潔的同時還應(yīng)定期口腔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