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姑娘李媛媛上大學時就對非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畢業(yè)后,她成為一名“非遺經紀人”。在她的工作室墻上,掛著一塊玻璃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關于下一次展覽的展陳設計、物料以及她對展覽核心元素的理解;大辦公桌上,隨處可見與非遺相關的寶貝:或是一條金鑲玉的手釧,或是汝瓷鎮(zhèn)紙;她常常飛往各地觀看各種藝術展,接洽非遺傳承人……李媛媛說:“有時候我更像翻譯官,幫助非遺傳承人樹立品牌意識,跨界嫁接一切可能,把非遺中包含的文化、故事、審美翻譯給民眾和消費者,傳播非遺的美?!?/p>
初心,亦是野心
2007年,李媛媛在中國傳媒大學媒體創(chuàng)意專業(yè)讀大三,為了創(chuàng)作畢業(yè)設計的作品,她回到家鄉(xiāng)西安。畢業(yè)作品的要求是通過短片記錄家鄉(xiāng)的一種現象或事件。
她在西安城里邊走邊觀察,鬼使神差轉進了鼓樓后面的都城隍廟。一群人身著華麗的服飾在那里演奏,她感到很好奇,就走過去問:“你們演奏的是什么音樂?我從來沒聽過。”其中一位老先生告訴她:“這是西安鼓樂,自唐朝傳下來的,是中國的交響樂?!?/p>
李媛媛覺得挺有意思,就架起相機把這一幕拍下來?;厝ズ?,她查閱資料,才知道這種古時在城隍廟內演奏的民間樂種,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從曲目、譜式、結構、樂器及演奏形式,都記錄著西安歷史的變遷。后來,她的本科畢業(yè)作品便是用影像記錄西安鼓樂的傳承與發(fā)展。
沒想到,這件作品令李媛媛的成長軌跡迎來轉折。原本她打算繼續(xù)在母校攻讀新聞碩士學位,因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興趣,她心底燃起新想法,叩開了中國藝術研究院非遺保護專業(yè)的大門。
2012年從中國藝術研究院畢業(yè)后,李媛媛在中央電視臺做過文化欄目,在《文化月刊》《世界遺產地理》等刊物策劃過一系列關于非遺的選題。她希望通過媒體,讓更多人了解非遺。那時,她已經開始關注非遺產業(yè)化的現狀。在她看來,根據市場規(guī)律對現存非遺進行產業(yè)化開發(fā),是科學、有效地保護非遺的更好方式。
2016年,李媛媛決定離開媒體,注冊自己的公司,希望通過一些文化項目,親自探索非遺的產業(yè)化。恰逢“互聯(lián)網﹢”大潮來臨,有不少朋友找到李媛媛,希望借助她的非遺專業(yè)知識做非遺電商。經過深思熟慮并和朋友們反復商討,李媛媛否定了非遺電商的想法。電商要求商品可以大規(guī)模復制,只有把產量搞上去,才能帶來利潤。而非遺產品講究的是“慢工出細活兒”,規(guī)?;@然無法實現。
但這點挫折根本沒有對她造成影響,因為她的初心沒變。初心,亦是野心,讓非遺站在世界舞臺中央的野心。
與“傳二代”一起創(chuàng)業(yè)
與非遺傳承人的頻繁接觸,讓李媛媛認識了不少傳承人的孩子,她將其稱為“傳二代”。這些“傳二代”不僅受到藝術的熏陶,還接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絕大多數人都有留學經歷。受到家族影響,“傳二代”身上肩負著將非遺傳承下去的使命,加之他們在國外汲取了一些先進的理念,希望能夠學以致用,振興家族產業(yè)。李媛媛與他們一拍即合,成立了“傳PLUS”工作室。這是一個非遺項目平臺,非遺傳承人的子女及后輩組成品牌聯(lián)盟,互相扶持,共享知識產權,并通過展覽的方式向外輸出,搭建從文化傳播到文化消費的產業(yè)鏈條。李媛媛因此多了兩個新身份:“非遺經紀人”、策展人。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背鲎蕴諟Y明的《桃花源記》,這也是李媛媛非遺策展的靈感來源。在2019年北京設計博覽會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李媛媛與10位非遺傳承人聯(lián)合策劃的沉浸式非遺展“仿佛若有光”作為重點項目被推出。李媛媛選取十項非遺項目:北京玉雕、南通藍印花布技藝、曲陽石雕、德化白瓷、漆器髹飾等,并采用沉浸式多媒體展示方式,取義“輪回圓滿”,希望自己與“傳二代”共同努力,促進非遺傳承“生生不息”。這是一個光影沉浸空間,展覽面積雖然只有36平方米,但觀眾從入展開始,抬頭望天,低頭看地,每一個細節(jié)都能看到非遺的身影。
李媛媛的靈感一發(fā)不可收拾,在之后的四年里,她先后策劃了近30場非遺展:“宮廷新造辦”“一夢到姑蘇”“風·雅·頌”“流淌在生活”“無界之境”……這些展覽,既是具有當代藝術手法的沉浸式非遺展,也是進行非遺展售的商業(yè)空間。李媛媛說:“我們選擇通過沉浸式非遺展覽的方式為切入點,讓更多的人能夠直接感知非遺。在展覽上,除了價格高達幾百萬元的展品外,其余展品均可觸摸、感受,也可出售,既是一場展覽,又是一種概念商店。”
在“無問西東”非遺展中,李媛媛團隊與日本國寶級設計大師喜多俊之合作,推出了深受觀眾們喜愛的汝瓷咖啡杯。“汝瓷”技藝中,有一道工序為冰裂開片,需要用茶來滋養(yǎng),李媛媛將此進行概念轉化,提出了用咖啡來滋養(yǎng),拓寬非遺材料的使用性。不只是汝瓷,還有法國設計師THOMS.V著迷的中國金鑲玉技藝。THOMS.V以仙鶴為原型,用中國傳統(tǒng)的馬蹄戒形設計出愛情主題“鶴鳴指尖”對戒,把“鉆石恒久遠”轉化為“金玉良緣”;還將圣誕節(jié)轉化為有中國意趣的飾品:用中國傳統(tǒng)的纏枝雪花紋,加以金鑲玉技藝,打造出既有西方風格又包含中國意趣的耳釘首飾。
品牌聯(lián)名跨界、線上線下聯(lián)動、非遺大展,李媛媛策劃的每一步都在為非遺走向大眾鋪路。她說:“消費就是最好的保護。在場景中消費,在消費中保護,在保護中設計轉化,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p>
進階“非遺翻譯官”
從策展主題到展陳布置,李媛媛走的是“網紅打卡”路線。她笑稱:“我的展覽在專業(yè)策展人眼里就會顯得特別不專業(yè),但沒關系,我辦的是給公眾看的展覽,不是給專業(yè)人士看的。我們的展出都不用展覽光,只用舞臺光,所以拍出來的照片適合發(fā)社交平臺,無需修圖,也能讓觀看者自發(fā)地進行傳播?!?/p>
大多數走進來的人,是完全不了解非遺的,或是排斥非遺的,但他們覺得“這里很美”,在其中游走,突然發(fā)現,“噢!這就是非遺?。空姘簦 边@種體驗,大概就像李媛媛給展覽起的名字——仿佛若有光、走進桃花源、一夢到姑蘇,繼而體驗到中國人的風、雅、頌,而且這些美好的事物是流淌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的,它可以穿越古今,無問西東,是無界之境。
她策劃的這些非遺展覽很快就形成IP?,F在,李媛媛已經開始和各地非遺保護部門開展合作,向成都國際非遺節(jié)、魔都創(chuàng)意節(jié)、北京藝術博覽會、南京紫金獎非遺美學展、博鰲國際旅游獎等項目輸出展覽IP。上海、深圳、山東等一些大型商場也向她拋出繡球。很多時候,她是以“一日一城”的節(jié)奏在路上狂奔。
2022年,李媛媛與騰訊出品的電競游戲《延禧攻略》跨界合作,將游戲人物的皮膚、道具等進行非遺設計,讓古老的文化進入電競領域,成為最時尚的潮流。在李媛媛看來,非遺其實是最時尚的文化,并不是什么老舊的故事或無人問津的老工藝。
作為一名“非遺經紀人”,李媛媛認為,從事這個行業(yè),除了必備的非遺學術素養(yǎng)外,還應該具備美學、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傳播學、心理學、材料學、建筑學等各學科的知識儲備。“非遺經紀人”也是“非遺翻譯官”,單憑“老故事”是很難打動年輕人的,李媛媛說:“非遺是活態(tài)流變的,需要我們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讓非遺‘說’出背后的故事,讓經典再次煥發(fā)生機?!?/p>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