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無懼,是一個人最好的生命狀態(tài),但抵達那種境界真的不容易。
憂、懼,是人常見的情緒??謶?,已面臨某種“危險”情境了——那種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時的擔驚受怕,人人都體驗過。
我的職業(yè)是教師,日常教學中,小小的“恐懼”總是時不時浮上來。從教30年的我,每當走向教室那一刻,心底會隱隱生出一絲絲恐懼:擔憂自己的設計不夠精彩,恐懼學生掌握不了知識要點,擔心自己發(fā)揮不好,無法上好一堂精彩的課……
也正是這種時常存在的小恐懼、小擔憂,才提醒我一直不敢放松自己——備課時深鉆細研、精益求精。這樣做的結果是,一年年取得好成績,一步步走上了省級骨干教師之路。
人生之途,大大小小的恐懼一直陪伴著我們。小時候,學騎自行車,我們疑惑并恐懼那一前一后的兩只輪子能否保持平衡;在人多的場合講話、發(fā)表意見,我們緊張、擔心自己講不好,會出丑;找工作時,面對一次又一次的面試,我們充滿了躊躇與恐懼;工作中,我們一次次恐懼給某個陌生人打電話……
我們透過克服恐懼而學到了新技能,獲得了好結果,從而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美國年營收超一億美元的企業(yè)家葛蘭特·卡爾登在他的著作《選擇不做普通人》中提出,一個人要成長、要成功,就要學會去做令自己恐懼的事情??謶质菍ふ页晒χ返姆较騼x,向著恐懼走,克服它,你就會獲得成長與進步,成為更成功的自己。
舒適的環(huán)境中肯定不存在恐懼?!笆孢m”“安全感”令人愜意的同時,也讓人陶醉自滿,而自滿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極大阻力。因此,離開“舒適區(qū)”常常被定義為成功的開始。
任何行業(yè),都有走向成功巔峰的人,也有中途落寞離場的人。失敗者常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毫無敬畏之心,高估自己,狂妄自大,終致大意失荊州。
據說,程派青衣張火丁在圈內大火后,向好友坦陳:演了20年的戲,依舊改不了上場前那種難以自控的緊張與恐懼。為了過濾這種情緒,每當晚上有演出,她會在早上9點準時練習跑圓場。候場時她就更緊張了。她會提前3個小時乘地鐵到場默戲,此時,任何人都不能找她閑聊。
可能正是這種恐懼與緊張,讓她如有戲魂附身。劇評人朱秀亮稱:“看到這個能把刷手機的人的注意力都抓回來的出場,你會覺得,張火丁的那些焦慮、那些出場前像個新手般的緊張,都是她魅力的一部分?!?/p>
是的,恐懼不全是負面的。在恐懼與安然、明晰與幽暗之間,存在一個廣闊地帶,“懸而未決,是它的命根子,它以此更新”(里爾克語)。那里可以容我們將一些可遷移、可生發(fā)之物存放,裝滿了嶄新的可能性。
真正的勇敢,并非什么都不怕、一點兒都不怕,而是帶著恐懼的打磨,步步前行,走向勝利。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西米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