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北宋宰相趙普有一句名言:“半部《論語》治天下。”《儒吏》中記:“趙普,一代勛臣也,東征西討,無不如意,求其所學,自《論語》之外無余業(yè)?!壁w普平生所學的書籍,除了《論語》之外,就沒有別的了,對于一個宰相而言,這學識似乎太單薄了一些,但趙普卻很自信地說:“《論語》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宋史》記:“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既薨,家人發(fā)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壁w普早年學習和熟悉的是“吏事”,即如何當官做事,而“寡學術”,即學術一直是他的弱項,當了宰相之后,因為工作需要,也為了臉面好看,宋太祖趙匡胤就經常勸他讀書,他卻總是推一推動一動,并沒太當回事。到了“晚年”才“手不釋卷”,去世以后,家人發(fā)現他反復讀來讀去的居然就是一部《論語》。
平心而論,趙普這輩子雖讀書不多,但點子不少;學識不廣,但很管用;雖不擅長談論學問,卻長于縱橫捭闔,是個很接地氣也很有能耐的宰相,北宋早年的那些重大決策幾乎都出自他手。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是他的主意;清除隱患,杯酒釋兵權,是他的點子;削奪藩鎮(zhèn),實行更戍法,是他的策劃。不夸張地說,北宋的早期繁榮他至少有一半貢獻。
趙普官至極品,而且還能功成身退,其實踐可以給后人很多啟發(fā)。就說讀書這事吧,書不一定讀太多,關鍵是要讀經典,抓根本,一本頂一萬本。而且還要讀懂、讀通、讀精、讀明白。趙普雖居文官之首,手下有很多飽讀詩書的大儒,每日在他面前賣弄,但他卻沒有為了面子去爭博覽群書的虛名,就是扎扎實實地把儒家的經典《論語》鉆研透了,得其真諦,舉一反三,把人人都讀過的常識性書籍變成了自己的精神與學識寶庫。
《雪夜訪普圖》,此圖描寫宋太祖趙匡胤雪夜訪趙普的歷史故事
再一點是趙普善于理論聯系實際,有的放矢,學以致用。世界上各種各樣的理論書籍浩如煙海,數不勝數,有些看似高深,實則沒用。宋朝共有137個宰相,比趙普理論水平高的不少,但干事都比不上趙普,貢獻都不如他大。這不是說讀書知理不重要,而是說能活用書本知識,善于用理論指導實踐的意義更大。趙普一生就讀半本書,但他卻能把握好最基本的道理,知道怎么做人做事,做人有里有面,做事有條有理。相反,那些書讀萬卷夸夸其談、把各種道理講得頭頭是道、指導人們這樣做那樣做的理論家,可能只有些對人說教瞎吹的本事。
趙普“半本書主義”的短板是讀書少,長板是辦事能力強,由于他的長板特別長,也就彌補了其短板的缺陷,故而“東征西討,無不如意”。不過,趙普的“半本書主義”也不可照搬照抄,他的成功你未必能復制,因為他天分極高,智商超群,有極強的辦事能力,還神出鬼沒,能出奇制勝,遠非常人所及。若沒他那兩把刷子,還是老老實實多讀書吧?!皶凶杂悬S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之類的說法,固然有些俗,但也算是經驗之談,有一些可以借鑒。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