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紅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中有著重要意義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是最基本的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能力的提升與文本內容中的字詞段落、主旨立意以及作者感情有所互動。在互動中,學生又能潛移默化地感受到漢語的語言之美與其深厚多彩的文化內涵。盡管這一教學實踐活動具有重要意義,但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還是遇到了挑戰(zhàn)和局限。本文將就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現狀展開高效閱讀教學的可行策略探究。
閱讀本身就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它可以使學生的思想跨越不同的領域,充分利用個人的分析能力,甚至可以通過閱讀紙上的文字來擴大想象力。其次,閱讀并非單一的行為,它可以影響語文學習的其他方面,例如,教師幫助學生整理和總結其在閱讀中學到的技巧,使其靈活運用在寫作和溝通技巧方面,最終目的還是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最后,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打開眼界、打開思想,更是打開胸懷,在過程中接受不同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總結出個人不同的觀點與看法。同時,學生可以在閱讀中探索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探索中學會尊重與共存。
一、淺析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1. 時間空間雙局限,數量種類較稀少
閱讀教學進入小學高年級的語文課堂之后,往往會遇到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教師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性隨著高年級教學任務難度的加大而降低,閱讀教學在課堂中的地位越來越低。面臨著時間與空間上的兩個局限。前者意味著留給閱讀教學的時間較少,往往草草了事不能用充足的時間為學生打造閱讀環(huán)境。后者意味著閱讀教學的空間在時間減少的情況下也被壓縮,學生對課本內容的閱讀尚且不足,更不要提課外拓展內容。第二,閱讀教學中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直接導致閱讀素材數量和種類的減少。學生沒有機會接觸到更多更新的閱讀素材,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反復學習課本內容且沒有機會閱讀,更沒有機會體會其中的語言美感和意境。這種教學方法可能在短期內能夠收獲成績,但從長期來看對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是一種打擊,對其語文能力的提高更有著無法忽視的影響。
2. 缺乏引導和監(jiān)督,缺少合理閱讀評價
部分教師在小學高年級更注重其他方面的語文教學和訓練,從而輕視閱讀教學。但是這種平衡的缺乏很容易使學生在培養(yǎng)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重要階段喪失部分閱讀訓練的機會。一方面教師對于閱讀教學缺乏引導和監(jiān)督,全靠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來支撐個人的閱讀訓練,容易造成學生的偷懶、“劃水”等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教師提供了豐富的閱讀素材,也無法使素材發(fā)揮其應有的效力,反而使學生無法感知到閱讀的重要性,輕視其在個人學習和成長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主動權的下放意味著教師無法實時有效地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這種失控意味著評價在閱讀教學中的缺失,即使學生認真進行了閱讀,但很容易因為缺少合理的評價而降低閱讀的積極性。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的評價,不是指正向積極的評價,而是合理且適時的反饋,讓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在閱讀中的收獲和不足。
二、探究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走向高效化的對策
1. 鞏固閱讀方法,擴大閱讀領域
學生在小學低年級學到的從朗讀到默讀再到精讀的三步走方法,在小學高年級的閱讀中也會時常用到。它幫助學生反復訓練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加深其對書面語言的印象。教師還可以用這一閱讀方法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用閱讀觸摸文字中的溫度和紋理,學生的語感也會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有所加強。在良好閱讀方法的鞏固下,教師還需要適當地為學生擴大閱讀的范圍,鼓勵其接觸更多類型的閱讀素材、文學作品,盡可能多地感知文字之美。
比如,在進行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草原》一課的教學時,這種篇幅較長,文字具有節(jié)奏感的文章,就是一個很好的可以讓學生鞏固閱讀方法的機會。在大聲朗讀、默讀和精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加深對文中知識點的理解,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了解更多草原風光和民風民俗。至于對景色描寫的賞析和對惜別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精讀課文,或通過布置其他有關草原或風景的課外閱讀來實現。課外內容應遵循多樣化和個性化的要求,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布置。教師的具體操作可以是列出一張書單,提供更多選擇,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和勇于創(chuàng)新。這也是將課外閱讀作為新的參考,讓學生在閱讀時可以開拓思維,了解更多文化、事件和人物。
2. 設計多樣活動,提供合理反饋
教師可以設計多種多樣的課內和課外閱讀活動,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吸引其注意力,帶動整個班級甚至家長一起參與,借閱讀來打開通往語文新世界的大門。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對一切未知都具有較強探索精神的階段,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心理,組織讀書會、心得交流會和讀書后記手抄報等多種活動來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盡量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理解能力、學習能力、領悟方向和個人體會的不同,正是這種不同才能讓教師看到學生的不同個性和能力,從而進行更高效的監(jiān)督與引導。
比如,在進行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藏戲》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延伸這篇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特征文章的廣度,同時在學生交換意見的過程中挖掘這一內容和主題的深度。比如,教師采用讀書會形式,在班級分組后以一名學生閱讀課文,一名學生提煉總結的方式訓練其總結分析的能力。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和家長一起動手,按照文本內容將文字用其他藝術形式進行具象化展示,如繪畫、動手制作面具??傊處熜枰诮虒W過程中盡量使閱讀變得多維且多元,脫離呆板的同時增加趣味性,并注重對學生的成果反饋,鼓勵他們大膽說出自己對內容的理解和認識。通過這些活動的展開和合作的進行,學生既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自己的閱讀熱情和閱讀興趣,有利于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全面的發(fā)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高年級的閱讀教學面臨著一些比較常見的問題,針對這一現狀,教師需要先從提高自身能力做起,正視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總框架下的重要作用,再進行個人認知和教學手段的調整。本文建議主要通過閱讀方法、閱讀領域、閱讀活動和閱讀反饋四個方面提升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果,并最終通過閱讀教學的高效化構建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