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莉
摘 要:初中英語教學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全面培養(yǎng),雖然促進了學生文化知識、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意識的有效提升,但是就目前初中英語實踐教學的現(xiàn)狀而言,很多初中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過度注重文化知識傳授,忽略對文章整體結構內涵意義進行分析的問題,最終導致初中學生出現(xiàn)了英語運用能力不足的問題。對此,初中英語教師應該以新課程改革為依托,合理應用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拓展初中學生的學習思維,幫助學生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閱讀思維能力,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本文主要對主題意義探究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主題意義;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張麗莉(1983.11-),女,甘肅敦煌人,敦煌市第二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
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英語課堂教學的限制,滿足了教材內容變化的要求,順應了教育發(fā)展的需求,推動了初中英語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有效提升。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主要是以相應學習理論為基礎開展英語教學活動,不僅體現(xiàn)了初中英語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特點,而且滿足了時代發(fā)展對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改革提出的要求,激發(fā)了初中生的英語知識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確保了初中英語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設計原則
(一)目的性原則
為了凸顯初中英語教材的單元主題特色,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嚴格按照新課改的要求,采取設置單元功能模塊的方式,構建完整的英語語言學習材料載體,才能在日常教學中緊緊圍繞單元主題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語言基礎知識與技能學習水平的有效提升,為學生完整英語閱讀體系的構建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時,應該注重主題意義探究的重要性,以真實教學情境為基礎,緊緊圍繞教材設置問題,引導和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語篇思維體系,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主題內容與知識緊密銜接在一起,增強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整合的意識,調動學生主動開展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獲得內容豐富的新知識,提高初中生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二)遞進性原則
層次性是英語文本主題意義探究的關鍵所在,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時,應該充分發(fā)揮文本在閱讀教學中的導向性作用,嚴格按照遞進性原則和要求,避免因為單一文本主題意義挖掘過程中出現(xiàn)主題語境承載內容寬度有限等問題,影響學生英語閱讀技能的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牢牢抓住主題內容、信息以及視角的豐富性特點,逐層提煉具有借鑒和應用價值的主題信息,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升華和拓展,才能在確保主題內容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相互融合的前提下,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認知沖突,要求學生在認真思考和分析的過程中,沉淀和積累英語文本閱讀知識。
(三)整合性原則
整合性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該教學方法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要求教師緊緊圍繞主題情境編排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才能實現(xiàn)將主題、內容、活動有機整合在一起,提高初中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的效果,確保初中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課堂教學缺乏主題閱讀的有效指導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影響較深,很多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活動時,仍然以單一固化的英語教學模式為主,忽略了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主題內涵和意義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因為缺乏對特定主題意義的研究,影響了學生英語知識的學習效果。主題閱讀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該教學方法的應用雖然促進了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但實際上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時,出現(xiàn)了主題意義認知不深和探究意識不足等問題,不僅不利于初中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效果,而且對初中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制約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英語閱讀課堂中學生情感體驗不足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度注重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忽略了英語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滲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意義,影響了學生英語教學中情感體驗能力的提升,導致學生無法深刻理解和認識文本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內涵,制約了學生英語文本閱讀有效性的提升。另外, 大多數(shù)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主題閱讀教學活動時,設計的英語主題教學內容出現(xiàn)了主題意義探究深度不足的問題,導致學生在學習和理解英語知識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無法獲得真實情感體驗的情況,制約了學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主題意義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一)確定語篇主題意義
初中英語教材中不僅每個單元或模塊都有固定的主題,而且各個單元是由內容存在關聯(lián)性和互補性的語篇組合在一起的,這種組合方式體現(xiàn)了單元主題的概念和特點。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緊緊圍繞各個單元板塊的主題,采取層層遞進的教學方式,才能保證單元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將各個單元板塊主題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才能在明確單元主題與教學目標的前提下,豐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內容。比如, “My favourite school subject”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我最喜愛的學科”,該單元的主題語境“人與自我”,將“生活與學習”主題群中的“學校的學習生活”等內容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單元主題。本單元以“My favourite school subject”為主題,該單元主題共涉及六個語篇。再加上本單元不僅采用了大量對話型語篇,而且將電子郵件、日記、短文等整合在一起,構成了多模態(tài)語篇。所以,英語教師應該以教學目標為基礎,梳理和分析教材內容,設計單元主題探究主線:要求學生在簡單介紹自己喜歡的課程的基礎上,掌握詢問時間的句式和現(xiàn)在完成時等知識。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正確學科觀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科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積極解決問題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主動探究英語知識的能力和水平。
(二)理解語篇特點
1.分析語篇類型。《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學生在接觸和學習不同類型語篇的過程中熟悉現(xiàn)實生活中常見的語篇形式,準確把握不同類型的語篇結構、文體特征與表達方式,對于初中學生理解和掌握語篇意義能力的提升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目前,初中英語教學中常見的語篇類型一共有:(1)對話、訪談;(2)記敘文;(3)說明文;(4)應用文;(5)新聞報道;(6)其他語篇類型等幾種。
2.分析語篇結構。語篇中段與段之間的關系以及語篇各部分與語篇主題之間的關系,都是構成語篇宏觀組織結構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活動時,應該嚴格按照語言使用者的交流需求選擇最佳的語篇類型、設計科學合理的語篇結果歐、規(guī)劃語篇組織成分,才能達到準確表達語篇主題意義的目的。根據(jù)初中英語主題閱讀教學的特點,英語課程教學中常用的英語語篇結構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問題解決型(Problem-solving Pattern),這種語篇模式主要是在描述某一現(xiàn)象或情景的基礎上,揭示學生在英語主題閱讀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2)演繹型(General-specific Pattern)。這種語篇結構模式主要有概括陳述、具體陳述、總結陳述等幾部分構成。(3)主張 - 反主張型(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所謂主張與反主張語篇結構,指的是作者假設或提出大多數(shù)人認可的觀點或主張,然后再利用相應的證據(jù),澄清說明自己提出的主張或觀點。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活動時,應該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語篇的主題意義,以教材、課文為基礎,開展英語主題閱讀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英語閱讀思維,確保英語課程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Read the text freely, then give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on the screen: Who is talking at the front of the class? What season is Kim talking about? How is the temperature is in this season? What does Kim often wear? How many bags do they pick the apples? ”,要求教師緊緊圍繞課文內容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并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地思考問題,尋找問題的答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效果。教師根據(jù)閱讀文本設計問題,不僅有助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而且有助于學生深度挖掘文本中蘊含的深刻內涵,保證了初中英語主題閱讀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比如,學生在閱讀課文時發(fā)現(xiàn)教材Culture Tip 模塊中關于“pie”的介紹,然后向教師提出“What is pie?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eating habits? ”等問題。而教師則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向學生詳細講解中國與外國飲食文化方面存在的差異,通過對課外內容的適當拓展,實現(xiàn)了將課文閱讀向文化差異教學方向延伸的目的,提高了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3.分析語篇寫作順序。事情發(fā)展或說明事物主要包括了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以及邏輯順序等幾方面內容。初中英語教師應該根據(jù)英語主題閱讀教學內容的要求,引導學生在主題閱讀開始前,根據(jù)語篇順序厘清文章脈絡,從而確保學生在快速抓住語篇內容內部邏輯關系的基礎上,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題意義。比如,師在進行冀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3“School life”和Lesson 16“We are with you!”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教師應該嚴格按照課堂教學的要求,鼓勵和啟發(fā)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然后要求學生按照課文中的插圖和內容總結 Jason Glen 在開學第一天與家人遭受意外后,接受教師和同學們幫助的故事,并提取出課文中出現(xiàn)的“many students brought clothes and food from their homes”等重要語言知識。最后再根據(jù)主題閱讀教學的要求,指導學生圍繞自己提取的語句開展仿寫訓練活動,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幫助他人時獲得的經(jīng)驗,利用“brought sth from... to...”造句。隨著學生語句仿寫能力的不斷提高,教師應該及時為學生設計主題創(chuàng)作活動,要求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將自己想到的幫助貧困兒童的方法記錄下來,確保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目標順利實現(xiàn)。
(三)升華語篇的主題意義
初中英語語篇的深層含義實際上就是作者或說話人想要表達的意圖、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取向。初中英語教師在英語主題閱讀教學中,應該將深度挖掘語篇深層含義作為首要目標,引導學生在理解不同類型語篇深層含義的基礎上,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圖和態(tài)度,才能確保初中英語單元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首先,圍繞語篇中的議論和抒情語句厘清作者的寫作意圖。一般情況下,敘事類文章往往在敘述完一件事或幾件事后,還會出現(xiàn)一些議論、抒情的語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情感。這些議論或抒情語句不但明確了文章的主旨,而且達到了升華文本主題的目的。學生在閱讀語篇時,必須牢牢抓住此類語句,從而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題意義。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Don't Fight!”一文進行語篇分析時,應該鼓勵學生根據(jù)主題閱讀的內容,分別扮演文本中的 Brain、Danny、Jenny、Steven 等角色,以便于學生將語篇對話完整地演繹出來。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但通過自己的自主思考加深了語篇內容的理解和認識,而且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水平也隨之提高。其次,文本中出現(xiàn)的表示轉折的關聯(lián)詞能夠將作者的真實想法準確反映出來。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主題閱讀教學活動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將英語語篇緊密銜接在一起,確保主題閱讀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而關聯(lián)詞作為最常見的銜接手段之一,不僅能夠將作者的寫作意圖準確表達出來,而且為學生學習和理解語篇內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提高了初中英語主題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教學中主題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應該將學生自主探究和語言學習能力的提升作為首要目標。嚴格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探索初中英語主題閱讀教學的方法,加強學生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藝術、思維品質等各方面的培養(yǎng),明確初中英語主題閱讀教學的方向,緊緊圍繞語篇設計有助于學生理解英語文本主題內涵的內容,提高初中英語主題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林蓉.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以Unit 5 Topic 2 Section D為例[J].英語教師,2022(16):104-107.
[2]王菲菲.主題意義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分析[J].中學生英語,2022(28):21-22.
[3]郭春梅.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J].求知導刊,2022(17):50-52.
[4]鄭裕玲.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行動研究[D].廣州大學,2022.
[5]葉淑珍.主題意義視角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困境及策略[J].天津教育,2022(1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