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木
南華山,是一座被人低估的山。
“一座青山抱古城,一灣沱水繞城過?!蹦先A山呈月牙狀環(huán)抱古城,是鳳凰的父親山,與鳳凰的母親河沱江相依相偎。鳳凰古八景,五景皆在南華山:東嶺迎暉、南華疊翠、奇峰挺秀、山寺晨鐘、蘭徑樵歌。南華疊翠,為八景之冠。
南華山有大小峰巒45座,溝澗壑谷72條,山泉水井21處,天坑、溶洞多處。其前身是南華山國有林場,1992年經(jīng)林業(yè)部批準建立國家森林公園。這里有水杉、銀杏等珍貴樹種,有油茶、楠竹等經(jīng)濟林木,有靈芝、人參等名貴藥材,還有山貓、野兔、松鼠嬉戲于山石之間,長尾雉、相思鳥、貓頭鷹騰躍于松柏之上。南華山是植物的天堂,動物的樂園。
在當?shù)亓鱾鞯恼f法中,這生機盎然之景乃是受到南華仙翁的福澤,是他灑下凈水,讓瘴氣蔓延的山谷云開霧散,重新煥發(fā)生機。當?shù)厝藶楸硎靖屑?,將山取名為南華。
南華山是鳳凰古城的天然屏障。山腳大門由四根珍貴的小葉楠木建成,中間兩根楠木高10.5米,另兩根則高8米多。山門上有藝術(shù)大師黃永玉先生撰寫的對聯(lián):“久慕名山,提酒攜琴,何妨登臨選勝;相濡以沫,泥涂曳尾,不若相忘江湖?!弊x罷,心法自然的意境油然而生。
南華山最具特色的是神鳳文化景區(qū),這也是國內(nèi)首個鳳凰文化全體驗景區(qū)。十余處景點串聯(lián)起中華幾千年的鳳凰文化,一路拾級而上,如登神境。
“雙龍來治水,五馬來朝陽。鳳凰會百鳥,金盆擺中央。誰能擁得此地在,又出將軍又出王?!贝肆鋼?jù)說為明朝一位云游天下的風水先生所作,刻于高低錯落的六根楠木之上,謂曰鳳凰六句陣。這位風水先生曾觀鳳凰之天象風水,作人杰地靈之論斷。鳳凰確也人才輩出,民國內(nèi)閣總理熊希齡、文學巨匠沈從文、藝術(shù)大師黃永玉都是鳳凰人。
景區(qū)中的鳳凰臺,是俯覽古城勝景的絕佳之地。從這里望去,邊城石街、玉氏山房、沱江跳巖、跨江虹橋、萬名塔等各處景致盡收眼底。神鳳殿是神鳳文化景區(qū)的核心圣地,殿臺中央尊奉中華古鳳神祇,莊嚴神圣,供游人觀瞻祭拜,以弘其和美祥瑞,見者安寧。
南華山,還浸染著紅色革命基因。復(fù)漢流血義士冢,位于公園內(nèi)的雷燒坡。1911年10月27日,唐世鈞等人率臘爾山、長坪、龍?zhí)兜鹊孛纭h、土家族義士數(shù)千人,響應(yīng)辛亥革命號召,進襲鳳凰縣城。由于攻城時間提前,內(nèi)應(yīng)聯(lián)系不上,加之清軍加強部署,起義軍攻城失利,陣亡和被捕殺者170人。后來,唐世鈞及軍民將分葬于雷燒坡、金家園、豹子灣的72具烈士遺骸合葬于雷燒坡,“封樹成一大冢”。冢前碑刻上書:“烈士英魂浩魄,蔚起青蔥,上與日月爭光,雖死猶生也!”
山上的“紅軍洞”也記錄著一段革命故事。1935年1月11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十軍團北上抗日先遣隊在皖南幾經(jīng)轉(zhuǎn)戰(zhàn),進入開化。13日凌晨,先遣隊經(jīng)霞光村,從桃花塢、瓦里坑登上南華山。方志敏曾在一洞內(nèi)休息,此洞因此得名“紅軍洞”。
山腳下的程家村村口有5棵大樹,高大粗壯,枝繁葉茂,村民稱之為“五將聚會”“感情樹”,一直不讓人劈樹剔梢,更不準砍伐。
近旁還有一棵高25米、直徑1米的“五星樹”。當年紅軍部隊經(jīng)過時,村民們曾砍下這棵樹的樹枝給傷員做拐杖。村民深信,紅旗一定會插遍全中國,中國革命一定會取得勝利。
勤勞淳樸的村民們世代守護著這來之不易的安穩(wěn)和希望,沉默敦厚的南華山則世代守護著這方土地和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