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瑚
人物小檔案
姓名:李俊宏
學校:山東省臨沭縣第三初級中學
年齡:14歲
興趣愛好:拼搭積木、發(fā)明制作
最敬佩的人:袁隆平
最喜歡看的書:《三體》
最喜歡看的電影:《西虹市首富》
最喜歡做的事:動手做發(fā)明
最自豪的事:多次參加科技創(chuàng)新類比賽,并獲得獎項。
座右銘:不求做得最好,但求做得更好。
個人作品:智能輸液提醒裝置、快遞分揀消毒裝置
曾獲榮譽:第20屆山東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創(chuàng)意比賽初中組三等獎,2020—2021賽季ROBOBOOM機器人大賽濟南站創(chuàng)意賽高級組銀牌、標準直線循線競速賽銅牌,第36屆臨沂市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第36屆山東省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2022年入選首屆“臨沂市青少年創(chuàng)客人才”。
暢想未來的科技與生活:我覺得未來的世界是美好的: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車,既可以飛上天,又可以在軌道上行駛,去往任何想去的地方。每家每戶都擁有數(shù)個智能機器人,它們幫忙完成日?,嵤拢屔钭兊酶虞p松愉快。
一句話介紹自己:一名立志成為工程師的小創(chuàng)客,一名熱衷于探索物理世界的化學科代表。
時間會回答成長,成長會回答夢想。3年時間,除了從一名小學生成長為一名初中生,李俊宏還從一位積木拼搭愛好者成長為一名青少年創(chuàng)客,擁有智能輸液提醒裝置、快遞分揀消毒裝置等作品,多次參加科技創(chuàng)新類比賽,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的夢想也越來越清晰:成為一名工程師,做更多發(fā)明,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一起來看看,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身份轉(zhuǎn)換的。
記者:第一次接觸科技創(chuàng)新是在什么時候?
李俊宏:第一次接觸科技創(chuàng)新是剛上初中時,我看到一個由學生設計制作的遠程澆花灌溉系統(tǒng),通過手機操作就可以澆花。我第一次認識到,通過軟件編程與實物設計可以將想法變成現(xiàn)實,擁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作品。這改變了我對編程的看法,讓我躍躍欲試。
記者:你是怎樣愛上積木拼搭的?
李俊宏:讀幼兒園時,我就非常喜歡動手做一些小手工。上小學時,初次接觸樂高積木,我就對它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剛開始是按照說明書拼搭,后來我就自由發(fā)揮,拼出自己想要的模型。為此,我家還專門騰出一個房間,用來展示我的積木作品。每到假期,我就沉浸在拼搭世界中,有時候連吃飯都忘記了。
記者:在所有的作品中,你最喜歡哪一個?
李俊宏:我最喜歡的作品是智能輸液提醒裝置,這是我第一次從零開始,設計制作一個完整的作品。我體會到了動手的快樂,感受到了和隊友一起并肩作戰(zhàn)的力量。
記者:請詳細說說這個作品的設計、制作過程。
李俊宏:小時候打吊針時,因為沒有及時拔針,出現(xiàn)了回血、手背鼓包的現(xiàn)象。有什么辦法能及時提醒護士呢?我從彈簧測力計中獲得靈感,準備設計智能輸液提醒裝置:吊瓶掛在彈簧下方的吊鉤上,當?shù)跗垦b滿藥水時,彈簧被拉到最長,吊鉤處于最低端,這時輸液提醒開關(guān)為關(guān)閉狀態(tài);隨著藥水緩慢流出,彈簧慢慢縮短,吊鉤上升,藥水流完時剛好將電路連通,護士臺的報警裝置就會響起。
有了想法后,我和隊友就到各個地方搜羅零件,去藥店買藥水瓶,去五金店買彈簧、不銹鋼管、PVC板材等。找齊零件后,我們開始動手制作:鉆孔,上螺絲,用膠槍固定……完成作品后,我們非常有成就感,這個作品比以前所有的積木作品都更具創(chuàng)新性、實用性。
記者:在發(fā)明創(chuàng)新過程中,你有什么收獲?
李俊宏:科學試驗不可能一次成功,創(chuàng)新作品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在將想法變成現(xiàn)實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難,經(jīng)歷了很多次失敗,但是我沒有放棄,而是耐心地改進作品。在制作智能輸液提醒裝置時,編程存在的誤差導致報警裝置不能及時響起,我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程序、調(diào)試裝置,修改了20多次才達到理想的效果。
記者:你多次參加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李俊宏:第一次參賽給我?guī)砹梭@喜。當時是參加市賽,我既激動又期待,連緊張都忘記了,經(jīng)歷了作品展示、評委答辯環(huán)節(jié),智能輸液提醒裝置獲得了一等獎,出乎我們的意料。
第二次參賽,我留下了遺憾。智能輸液提醒裝置作為一等獎獲獎作品,成功晉級了省賽。這次我信心滿滿,然而,在答辯環(huán)節(jié),評委問道:“如果彈簧靈敏度不夠怎么辦?”面對這個未曾設想的問題,我頭腦一片空白,一句話也答不上來。因為我的臨場應變能力不足,最后只獲得了三等獎。
記者:你覺得比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俊宏:參賽作品都很優(yōu)秀,所以比賽更重要的是對人的考驗。我的兩個作品都是和同學合作完成的,在參賽過程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團隊精神。每次參賽前,我和隊友都會進行多次排練。在賽場上,我們合理分工,合作十分默契。另外,表達能力也很重要。只有清晰、完整地表達,才能讓大家更好地了解作品。
記者:初中課程你最喜歡哪一門?為什么?
李俊宏:我最喜歡物理。生活中很多神奇的現(xiàn)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識來解釋。
記者:如果讓你推薦一本科普書,你會推薦哪一本?為什么?
李俊宏:我推薦《十萬個為什么》。很早之前,我就有了這本書,但那時候太小,只是偶爾翻閱一下。我上初中后,對世界產(chǎn)生了好奇,再次打開這本書,就被里面的知識吸引了,一看就停不下來。這本書的知識很全面,解答了我的很多疑惑。
記者:你希望未來成為什么樣的人?
李俊宏:相比發(fā)明家、科學家,我更想成為一名工程師,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除了智能輸液提醒裝置、快遞分揀消毒裝置,我最近又有了新任務。
我所在的小區(qū)頻繁出現(xiàn)電梯故障,經(jīng)常發(fā)生轎廂掉落這種意外。我上網(wǎng)搜索電梯事故的相關(guān)報道,經(jīng)過反復思考,終于有了一個想法:在電梯轎廂外部加裝電磁感應裝置,當電梯發(fā)生墜落事故時,利用電磁感應把轎廂牢牢吸住,避免危險發(fā)生。這個想法得到了指導老師的認可,我已經(jīng)做出了幾個模型,目前正在改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