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永通,張 蘭
(沙洋縣植物保護站,湖北 荊門 448200)
草地貪夜蛾是2019年首次入侵我國的重大遷飛性農業(yè)害蟲,具有寄主植物范圍廣、遷飛距離遠、繁衍速度快、為害重等特點,嚴重威脅我國農業(yè)安全生產[1-2]。沙洋縣常年玉米種植面積4 500 hm2,2021年6月21日在李市鎮(zhèn)劉巷村首見草地貪夜蛾幼蟲,防控形勢嚴峻。2020年沙洋縣防治草地貪夜蛾主要選用6%阿維·氯苯酰懸浮劑、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4%蟲螨腈懸浮劑等常規(guī)化學農藥,由于持效期短,防治效果一般,而加大使用劑量雖然能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但容易增加抗藥性、且造成環(huán)境污染。已有相關研究表明,將化學農藥與生物農藥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聯(lián)用可以解決防治草地貪夜蛾持效期短的問題,同時又能減少化學農藥用量[3-6]。因此,本文研究了化學農藥阿維·氯苯酰減量與生物農藥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聯(lián)用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效果,以期兼顧農藥的速效性和持效期。
試驗地點在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馬良鎮(zhèn)童沙村。田間作物為夏玉米,品種為奧玉青貯5102,2021年5月28日播種。試驗地土壤肥力中等偏上,排灌便利。前插作物為小麥。各試驗區(qū)農事操作一致。
6%阿維·氯苯酰懸浮劑,先正達南通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以下簡稱阿維·氯苯酰;80億孢子/mL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懸浮劑,重慶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以下簡稱綠僵菌。
試驗共設置4個藥劑處理和1個空白對照共5個處理(具體見表1),采用大區(qū)試驗,不設重復。
施藥時間為2021年7月13日,玉米處于拔節(jié)期(7~8葉)。施藥當天多云、平均氣溫30.5 ℃,最高氣溫35 ℃。
藥液配制方法如下:阿維·氯苯酰和綠僵菌使用前均充分搖勻,然后兩種藥劑分別開蓋加水混勻進行初次稀釋,隨后將稀釋后的藥液根據(jù)需要進行第2次稀釋;接下來開始混勻兩種稀釋后的藥劑,先加阿維·氯苯酰的二次稀釋液,后加入綠僵菌的二次稀釋液,最后加入飛防助劑,攪拌均勻即可[7]。
施藥器械為大疆T 30無人機,作業(yè)飛行速度5 m/s,飛行高度3.5 m,載液量30 L。飛防用水量1 L/667 m2。
7月13日調查施藥前草地貪夜蛾的幼蟲基數(shù),藥后3 d、7 d、14 d調查殘留活蟲數(shù),共調查4次。采用雙對角線取樣法,每處理取樣5點,每點調查15株危害株,記錄每株玉米的活蟲數(shù)[8]。
藥效計算公式:
蟲口減退率(%)=(藥前基數(shù)-藥后活蟲數(shù))/藥前基數(shù)×100
防治效果(%)=(藥劑處理區(qū)蟲口減退率-空白對照蟲口減退率)/(1-空白對照蟲口減退率)×100
試驗期間,未發(fā)現(xiàn)藥劑處理對玉米生長產生藥害現(xiàn)象和其他不良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含阿維·氯苯酰的處理防效明顯高于單獨用綠僵菌處理,即阿維·氯苯酰的速殺性優(yōu)于綠僵菌(表2)。藥后3 d,處理1防治效果為18.91%;處理2防治效果為40.97%;處理3防治效果為42.32%;處理4防治效果為64.58%。
表2 不同處理對草地貪夜蛾的田間防效
藥后14 d綠僵菌+阿維·氯苯酰減量處理的防效與單獨使用阿維·氯苯酰不減量處理的防效差距不大,而使用了綠僵菌的處理防效持續(xù)增加(表2)。藥后7 d、14 d,處理1防治效果分別為53.91%、74.44%;處理2防治效果分別為59.93%、79.76%;處理3防治效果為64.68%、79.18%;處理4防治效果為80.38%、79.76%。
田間試驗表明,生物農藥綠僵菌對草地貪夜蛾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速效性不如化學農藥阿維·氯苯酰。當田間草地貪夜蛾蟲量較大時不推薦使用綠僵菌進行單獨防治。
藥后14 d綠僵菌+阿維·氯苯酰減量的兩個處理對草地貪夜蛾防治效果接近,而使用了生物農藥綠僵菌的處理防效持續(xù)增加。阿維·氯苯酰減量與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聯(lián)合使用,既能發(fā)揮化學農藥見效快的特點,又能體現(xiàn)出生物農藥持效期長、綠色安全、對環(huán)境友好的優(yōu)勢。考慮到成本問題,再綜合本試驗結果,推薦使用綠僵菌30 mL/667 m2+阿維·氯苯酰30 mL/667 m2來進行草地貪夜蛾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