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菲
2022年版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蓖跎形南壬凇对囌撜Z文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中提出:“語文與其他課程的區(qū)別在于,其他課程學的是言語內(nèi)容,即教材‘說了什么,而語文課不僅要學習言語的內(nèi)容,還要學習言語的形式,即教材是‘怎么說的。”在小學寫作教學中,修辭手法的學習是基礎的學習內(nèi)容,教師應當充分遵循新課程標準,借助多元化教學手段,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工具性、人文性、綜合性及實踐性等特點,讓學生在寫作教學中熟練應用修辭手法,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教師應當充分明確語文特點,革新教學觀念,提供符合學生需求的寫作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熟練學習、掌握修辭手法,提升寫作水平。在傳統(tǒng)寫作教學中,教師多采用固化模式教學,學生缺乏對修辭手法的理解,自然難以熟練應用修辭手法,導致寫作能力較弱,寫出的文章脫離實際、缺少內(nèi)涵。通過研究小學寫作教學中的修辭手法應用,可以幫助教師結合課程中文章本意、融入生活元素,借助輔助手段開展實踐教學,并利用現(xiàn)代化方法、教學技術,提升寫作教學水平,將修辭手法更加直觀、詳細地展現(xiàn)給學生,加深學生對修辭手法的體會,從而在寫作中熟練應用修辭手法,提升寫作水平。
一、結合文章本意,引導學生仿寫
小學中常用的修辭手法,主要有比喻、擬人、夸張、排比,以及反問、設問、引用等多種方法,雖然寫作手法看似復雜、數(shù)量較多,但是學習起來大同小異,只需要加深學生的理解,增強學生感受,讓學生了解修辭手法的深刻含義,再為學生提供適當?shù)腻憻挋C會,就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提高寫作水平。并且,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同時教授多種修辭手法,例如在文章中,比喻與擬人手法就經(jīng)常一起出現(xiàn),尤其是青少年文學讀物中,為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滿足青少年的好奇心,還會借助夸張的修辭手法,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不僅能夠產(chǎn)生深刻的感受,還可以引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讓學生感受文章的生動,有效提升語文素養(yǎng),提高寫作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
例如,學習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文具的家》時,教師可以通過結合文章意思,開展修辭手法教學。如引導學生大聲朗讀“鉛筆,只用了一次……橡皮,只擦了一回……”,然后提問“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知道了貝貝是個丟三落四、粗心大意、不愛惜文具的小朋友?!彪S后引導學生朗讀,“媽媽說‘貝貝,你有一個家,每天放學后……也有自己的家呀?!彪S后提問:“貝貝的媽媽把鉛筆、橡皮比喻成了什么,才讓貝貝產(chǎn)生了與文具相同的感受呢?”學生回答:“貝貝媽媽將文具比喻成了和貝貝一樣的小朋友!”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為了加深學生對修辭手法的理解和感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大聲并用夸張的語氣朗讀“你怎么天天丟東西呢”,隨后引導學生聯(lián)想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xiàn):“你們的爸爸媽媽有沒有說過同樣的話?但是你們真的是天天丟東西嗎?”學生會產(chǎn)生自己生活的聯(lián)想,并回答:“我并不是天天丟東西,只是偶爾丟東西。”隨后教師提問:“那為什么文章寫貝貝媽媽說貝貝‘天天丟東西?這種說法是不是有些夸張了?現(xiàn)實中并不是這樣的,對嗎?”學生會產(chǎn)生感同身受并贊同的感覺,隨后教師開展教育:“同學們,我們這堂課的收獲真是太大了,同時掌握了比喻、擬人、夸張的寫作手法,現(xiàn)在動一動你們的小手,一起來描述一件生活中的事吧?!蓖ㄟ^教師的教學,學生可以掌握多種修辭手法,并在經(jīng)過鍛煉后,掌握修辭手法的應用方式,以此達到提升寫作水平的目的。
二、融入生活元素,結合需求練習
生活是寫作的重要參照內(nèi)容,文學創(chuàng)作不能脫離生活,學生的學習也不能脫離生活。小學生的語文基礎薄弱,雖然掌握了大量的詞匯,并具備一定的寫作基礎,但是如果過于脫離生活,就會導致文章天馬行空,不利于學生未來寫作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想要讓學生有效地掌握修辭手法,并提高應用能力,就要在寫作中融入生活元素,加深學生的生活體驗,并適當?shù)亟Y合學生需求開展寫作練習,鍛煉學生圍繞實際生活表達感受的能力。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課程的內(nèi)容較為抽象,可以為學生留下遐想的空間,教師只需要借助課文內(nèi)容,并適當引導,融入真實的生活元素,就能讓學生產(chǎn)生真實的生活感受,并借助文章的結構、內(nèi)容,引導學生練習,學習文章中的修辭手法,提升寫作水平。
例如,二年級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用的主要修辭手法是排比,真實、感人,文字押韻,句式和諧,可以為學生學習修辭手法創(chuàng)造良好的參考條件。為了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真實的雷鋒,課程開始時教師可以組織“雷鋒叔叔知多少”故事會,并學唱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以此激發(fā)學生興趣。隨后利用多媒體出示雷鋒畫像,并講述關于雷鋒的小故事,激發(fā)學生對雷鋒的崇敬之情。隨后引導學生大聲朗讀文中句子并提問:“雷鋒叔叔離開我們很多年了,我們要去哪里尋找他?”并用這樣的句式來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我不僅在小溪旁、小路邊找到了雷鋒叔叔,我還在……看到了雷鋒叔叔的身影?!崩斫饫卒h是一個時時處處關心人、幫助人的好榜樣,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找到押韻的佳句,讀出詩歌中的韻味,并讀出呼喚的語氣與回憶雷鋒光輝事跡的深情,以此感悟文章對雷鋒高尚品格的贊美之情。隨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的雷鋒,“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雷鋒?探討一下你們身邊的雷鋒,或說一說自己的雷鋒事跡吧?!睂W生會在活動中舉例說出自己和所見到生活中的雷鋒事跡。隨后引導學生品鑒文章的句子,并進行仿寫,如“沿著寬闊的稻田,尋找袁隆平的足跡,袁隆平爺爺,你在哪里”,讓學生聯(lián)想生活中造福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人物進行仿寫。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不僅能夠產(chǎn)生語文知識與生活關聯(lián)的思想,還能得到練習的機會,通過模仿文章掌握修辭手法,并提升寫作水平。
三、輔助實踐教學,靈活運用知識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要認識到對學生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作用,寫作是結合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寫作技巧、語文素養(yǎng)等多種形式為一體的綜合性活動,在語文教學中不可替代。教師在講解修辭手法時,不能只依靠固化的傳授方法,而應當輔助學生學習,讓他們逐漸掌握應用技巧。首先,教師要將比喻修辭手法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加強學習效果。其次,教師應當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實際應用鍛煉,加深學生對修辭手法的了解,以靈活應用修辭知識。
例如,三年級上冊《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運用了擬人、比喻、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學生在閱讀后會產(chǎn)生極為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后,根據(jù)故事預測接下來的情節(jié),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修辭手法,并靈活應用在實踐中。教學初,教師可以出示一張老屋的掛圖,然后引導學生說出中描寫老屋的詞匯、成語,如搖搖欲墜,然后找出描寫老屋快要倒下的詞句,如“一百多歲了、門板破了、準備往旁邊倒去”等,引導學生找出老屋不倒的原因,并提問“作者在描寫老屋時,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你從哪里看出來?老屋不倒的原因有哪些?”在學生思考答案時,就能明確文章所用的修辭手法,并感受文章中的語境、語意,教師緊接著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改寫文章中的句子。如出示老屋的圖片,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并評價老屋,接著寫:這是一個( )的老屋。因為課文最后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并引導學生:“老屋不斷地幫助小動物們,估計他不會倒了吧?你能猜一猜老屋最后的結局并仿寫下來嗎?”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與輔助,讓學生通過實踐來靈活地應用修辭手法寫作,從而提升文章的可讀性。
四、借助現(xiàn)代方法,深化掌握程度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圖片、視頻、音頻等方法,把寫作教學知識直觀地展現(xiàn)給學生,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而逐步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四年級上冊《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選自安徒生童話,語言充滿童趣,優(yōu)美生動,每個豌豆都有自己的志向,想要飛到世界中,但最后只有一粒豌豆在窗子的青苔里生長、發(fā)芽,并為一位生病的小女孩帶來了歡樂和生機。課文中不僅應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教育意義更加深遠。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文章中的句子、詞匯,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設身處地的感受,從而加深印象。首先,教師播放豆子的圖片,然后播放不同豆子的結果,如兩個豆子被鴿子吃了、一個豆子掉進水溝膨脹起來。然后引導學生用文章的修辭手法,為豆子描寫另一種結局,或讓學生描寫生病小女孩與豆子的結局。如“文章最后的結局雖然很有趣,但是結局有些悲傷,你說我們能不能為小豌豆編寫一個美好的結局嗎?比如它們最后相遇了,并且一起幸福地生活,等等?!蓖ㄟ^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產(chǎn)生真情實感,并根據(jù)文章的修辭手法為豌豆改寫一個結局。
五、運用教學技術,發(fā)揮教學特色
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教學知識轉變?yōu)槎绦〉陌仉y點知識的視頻,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從而幫助學生掌握修辭手法。運用這種方法,既不受學生學習時間的限制,也不受學習空間的限制,可以促進學生更有效地掌握學習內(nèi)容,體會語文學習的有趣及獨特。
例如,五年級下冊《自相矛盾》是一個古代寓言故事,是我國獨有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教師可以在課前錄制一篇關于矛盾典故的視頻,視頻內(nèi)容可以是動畫形式,也可以是講述形式,讓學生了解故事內(nèi)容后,產(chǎn)生聯(lián)想。隨后在課堂中為學生講解課文所用的修辭手法。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面臨更加艱巨的挑戰(zhàn),既要關注學生寫作技巧的掌握程度,也要注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更需要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要加強與課文的聯(lián)系,通過結合文章本意、融入生活元素、輔助實踐教學,以及運用現(xiàn)代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掌握修辭手法,提升寫作能力,從而為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語文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