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軒
我那短暫又絢爛的大學生活就要過去了呀!
初 見
我迎來了大學生涯的最后一個春天。
站在食堂前的臺階上,我看見融融日光穿過早櫻花花叢,陽光的碎片打在花叢下或駐足、或散步的學生們身上,春光好像把所有人重新連接在一起。
季節(jié)是有序的,花是有靈性的。每一年春訊,都是櫻花、山桃花帶來的。玉蘭花苞微微張開,花瓣潔白,暮色四合的時候,有黑夜飛行的懸浮感,開不敗的永生永世感,其實它的花期只有七天,就像稍縱即逝的青春。
“每年的春天都是嶄新的,不管你活上多少年,也不會看見兩個一模一樣的春天。”我不記得在哪里讀過這樣的句子。失去的沒有辦法再重來一遍,因為相聚太短暫,整個春天都值得我們珍惜。
已過去四分之一的2023年,剩下的日子,到了寫論文、準備畢業(yè)的時候了,我的大學生活即將畫上句號。我在寫論文致謝時總是反復修改,其實這個瞬間在我心里幻想過無數(shù)次,可是不管用怎么樣的語句去表達,我都不滿意。
我打算坐下來,平靜地整理一下我的四年。突然發(fā)現(xiàn)時間好長,有好多事都已經模糊在記憶里了。四年里,我有無數(shù)新的經歷,體驗過各種美好,日子過得不算驚艷,但也不斷突破。曾經以為這樣的日子還有很多很多,時光總是不能倒敘,當告別到來的時候,我尚未做好揮手的準備。我想用零碎的文字記錄我的大學時光,留存一切發(fā)生之事。
還記得一家人送我去大學報到的場景。2019年8月23日,第一次踏入西安這個陌生的城市,我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著古城的雄偉。我們走過鐘樓,穿過一個又一個地下通道,走向鼓樓。城市如巨大迷宮,有人高樓飲宴,有人市井謀生,有人行色匆匆,有人不疾不徐。古城墻下的街巷內,多少傳奇故事曾經在此發(fā)酵或隱匿。這是我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走進異鄉(xiāng)的心緒,大學生活意味著我第一次獨自奔波到外地求索,努力建立起與陌生城市互動的感受。
炎熱潮濕的夏末,我開始了軍訓生活。每天六點半的起床時間是我這個新疆人不能適應的。還好我的同學們都是從全國各地過來的,我們一起適應著不同地區(qū)、不同生活習慣的日子。
大學期間第一個假期——中秋節(jié),我和舍友們都將在西安過第一個離開家的團圓節(jié)日。我們約著一起去市區(qū)逛街。第一次從學校出行,六個女孩茫然激動,也沒什么目的地,不論誰提議都熱烈響應。我們一起坐公交轉地鐵2號線從韋曲南站坐到小寨站,在西安最大的賽格商城開啟一天的行程,第一次探索校園之外更幅員遼闊的城市空間。
第一次喝喜茶這個風靡一時的奶茶品牌。拿到手的一刻,我立馬拍照分享給家人和朋友,像幼兒園的小朋友獲得了班上第一朵小紅花一樣炫耀著。我們走馬觀花地經過昂貴的化妝品專柜和品牌服裝,餓了就在附近吃韓國料理,那是唯一不用排隊的飯店,味道并不出色。我們一直好奇地聊著彼此的喜好,天黑前結束了第一次全宿舍集體行動。此后,每次放假前夕,我們都會找一天一起去聚餐,持續(xù)了四年。
到了年末,進入緊張的期末考試,終于放假回家了。在短暫體驗過一個學期大學生活后,誰也沒想到疫情打亂了這一切,開學時大多數(shù)同學沒能返校,被拋入漫長的網課和暫停返校的拉扯中。
滯留在家的我,盼望正常而恣意的校園時光的回歸。
見 習
我喜歡攝影并且想好好學習。我加入學校全媒體中心的宣傳和品牌建設辦公室,作為見習生跟隨拍攝和宣傳工作。開培訓會的時候,我被學姐三言兩語“騙”到了文編組,開始了我此后的主要工作——編輯和排版公眾號推文。剛開始帶我的學長專業(yè)水平很高但很兇,我有點怵。后來接觸多了,才知道他只是要求很嚴格,只要虛心學習,他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并且他組織能力很強,每次學校的大型活動,都是他帶領我們沖在最前,堅守在最后,活動圖文信息第一時間發(fā)稿。
我的校園生活變得特別忙碌,上課之外的時間都被工作填滿。我要跟著去現(xiàn)場拍攝,又要排版每周的公眾號推文,這種忙碌的日子讓我特別滿足。我學習了很多實用的新媒體專業(yè)知識,把每天上課的理論知識化為實踐,獲得了比同屆學生更多的工作經驗。在學長帶領下,大家都很團結,辦公室的氛圍輕松愉快。南二208辦公室像是我們的秘密根據(jù)地,我們在這里度過了多少個周末啊!我聊的都是攝影技術和設備、每天學校里的新聞和熱點,試圖把它們變成選題發(fā)布,對每一篇文稿、每一幅圖片、每一個視頻都精細對待。
很難形容在全媒體中心工作的感受,我在這里找到一種踏實的歸屬感。它像堅實后盾一樣站在我的身后,默默支撐著我。我的想法、我的質疑、我天馬行空的建議都可以被認可、被支持、被鼓勵。我的成績并不算優(yōu)秀,但是老師和學姐學長一遍一遍肯定我的能力,學弟學妹一直信任我的決策,同屆的伙伴一直支持我的創(chuàng)意,讓我獲得無比的自信,那是一種失而復得的自信。我感恩每一個寬容的胸懷,感激自己的意愿被尊重、被理解,我甚至感激我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這對于我來說非常難得。
收 獲
我曾在初中階段對自己陷入一種深深的質疑,那是來自當時班主任的偏見打壓,覺得自己做不好任何事情,包括好好學習和未來的生活,這種影響一直持續(xù)到高中,我的成績也是起伏不定。我一度以為自己不會擁有意氣風發(fā)的青春,對自己的成績、身材、性格都極度不自信,深深陷入自我內耗中。
人是有自省能力的,是可以成長進步的。大學這四年,我不再買顏色深重的衣服把軀體掩蓋起來,而是大膽挑選各種適合自己身材的衣服,和我的身材、我的素顏和解;不再忍受別人的嘲笑和指點,用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堅強和自信;不再害怕與陌生人接觸,積極參加學校各類活動,去不同的地方欣賞不同的風景,一如既往讀書和看電影,試圖努力走出精神內耗。
作家余華在談論精神內耗時說過:“精神內耗一方面可能是一種消極的,人好像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但其實他也是一種積極的情緒,他不內耗的話,他連尋找出口的動力都沒有了……我們要是從一個積極的角度來談論的話,精神內耗不是件壞事;要是從個體來說,不能把它變成一個社會現(xiàn)象;要是成為每一個個體來說的話,不可能沒有內耗的時候,內耗其實就是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一點,在這種情況下他才會內耗。”
第一次知道原來這不是自己的問題,我完全可以活得伸展啊,原來小說里那種肆意的青春這么美好啊。我終于走出了自我懷疑的泥沼,我接納了自己,并且明白了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當你開始真正懂得自己,才開始不在乎是否有人懂你。我感覺好像自己能聽到更多聲音了,窗外不再是刺耳嘈雜的噪音,更多的是清晨的鳥鳴;走在街道上不只是尖銳的汽車鳴笛聲,還有透過耳機的樹葉摩挲的聲音;飯后散步不再有煩悶不安,而是安靜緩慢的腳步聲。這些被忽略的生活細節(jié)都能一一感受到了。
我的改變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朋友。偶然有一天,在南京上大學的發(fā)小告訴我,因為我,她不會再對自己臉上的小雀斑介懷,接受了容貌上的不完美。我很高興我身邊的人都能與自己和解,面對最真實的自己,擁抱最美好的自己。
電影《本杰明巴頓奇事》中,本杰明曾留給她女兒一段話:“我希望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我希望你能見識到令你驚奇的事物,我希望你能體驗從未有過的情感,我希望你為你自己的人生感到驕傲……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還沒有做到,我希望你有勇氣從頭再來?!笨吹竭@里,我的淚水肆意流淌,我覺得那也是我父母的期待。上了大學后,和父母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有時候免不了覺得失落。他們因我難過與喜悅,他們要承受我的萎靡,送我離開家,偷偷地抹去淚水。當然我內心的愿望是將來能夠與他們匯合,成為努力工作、認真生活的同行人。
旅 游
除了在學校上課的日子,旅游也是構成我整個大學生活的重要部分。2019年的“十一”假期我和初中同學相聚在南京,我去看了人生中第一場音樂節(jié),去了第一個拒絕動物表演的紅山動物園,打卡了南京市內最大的寵物園。2020年1月中旬寒假,我前往福州跟隨媽媽參加一家雜志社組織的古村復興采訪活動,結束后游覽了著名的三坊七巷。2020年的“十一”假期,我和高中同學一起到重慶游玩三天。每天都在下雨,我們打著一把快要散架的透明傘,走在重慶魔幻的8D街道中,新奇而開心。
最難忘的是2020年的11月,辦公室的實習生們組團開啟了八天的青甘大環(huán)線之行。一行六個人,坐四個小時高鐵從西安北到西寧站,自駕從西寧市區(qū)出發(fā),青海湖、茶卡鹽湖、U型公路、大柴旦翡翠湖、鳴沙山月牙泉、莫高窟、嘉峪關、張掖七彩丹霞,滿滿七天。還記得暖氣熱到流汗的西寧民宿,看到茶卡鹽湖和翡翠湖的興奮和驚喜,在小柴旦趕上的日落,在景區(qū)踩雷難吃的食物和瑟瑟發(fā)抖冷到不行的酒店,在鳴沙山看日出的感動,在敦煌自己做火鍋,在張掖拍星軌……沙漠、落日、晚霞、殘月、星空,此生可能就浪漫這么一次。我們格外激動,車外的風景和歡笑我至今還記得,一切那么清晰明亮,那是逃離固有生活的叛逆,那是自我救贖的解脫,那是擺脫框架的自由。在行走的路上,在“虛度”的光陰里,壯美的風景從來都不是眼睛與相機的旁白,那些瞬間的故事和延伸的意義,才是攝影和旅行表達的核心。
2021年的“五一”假期,和在徐州學醫(yī)的初中同學一拍即合,去上海看了我人生第一場演唱會。2022年的暑假,我被疫情阻隔退掉回家的機票,先是去了成都和樂山,又去了昆明和大理。最后二十天回到西安投奔在校外招生的老師協(xié)助工作,并且學會了變著花樣做飯,也算是練就了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
參加電影節(jié)是我大學生活中值得銘記的部分,先后以媒體人身份參加了第五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第六屆first青年電影展。我看見了一種完全不同的人生,電影既是信仰也是生活,追尋電影的人是那么的鮮活。他們優(yōu)秀,有自我的見解和追求,他們堅持,哪怕一直默默無聞。疫情給中國電影行業(yè)一記重創(chuàng),可我在電影節(jié)卻看到無數(shù)仍投身在中國電影行業(yè)的青年電影人一腔熱血,帶著希望仍熱愛著電影。
可能是出生在離海邊最遠的地方的緣故,我一直對大海有著不一樣的執(zhí)念。2023年2月,開學前夕,我們三個一起長大的女孩相約去了一直心心念念的海南。在海口的最后一個夜晚,我們站在海邊看著煙花在天空綻放,在民宿泳池邊聊到的那些對未來莫名的擔心和站在選擇十字路口的壓力。我把村上春樹《1Q84》中“不必太糾結于當下,也不必太憂慮未來。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人生沒有無用的經歷,只要我們一直向前走,天總會亮的。”這段話送給同齡的我們。那一刻,感覺世間的美好,就是眼前的樣子。我也相信,連接我們未來的,一定比海邊升騰的花火更長久。
在那些無法遠行,短暫又空閑的節(jié)假日,我都是和同班同學一起度過的。我們在清明節(jié)一起去青龍寺看櫻花;在端午節(jié)訂一間民宿,坐在一起玩著桌牌游戲,吃著外賣粽子;在中秋節(jié)交換學校分發(fā)的不同口味的月餅。這些本應該和家人團聚的節(jié)日,因為相互陪伴才不會顯得那么清寂。
實 習
2022年9月,結束了短暫的兩周校內最后的課程。實習期開始了,大家陸續(xù)開始走出學校,實習、考研、考公、秋招、求職。大家都在為走出校園做準備。每個人的臉上開始出現(xiàn)愁容,聊天的話題也從八卦閑談變成了未來的規(guī)劃。2022年我國高校畢業(yè)生首次突破1000萬,刷新歷史記錄。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工作網絡視頻會議,2023屆高校畢業(yè)生規(guī)模預計將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有經濟學家分析2023年的經濟狀況是“高預期,低復蘇?!薄皩O悟空找工作都要打3000個電話”成為一句滑稽又辛酸的流行語,寒意可能才剛剛開始。畢業(yè)之后去哪?考研、考公、求職的路上都很擁擠,還要和超過百萬的回國留學生、雙減和互聯(lián)網大廠結構性優(yōu)化下來的種種人才競爭,堪比蜀道難。
我在九月初就開始投簡歷,幾個想去的新媒體平臺都沒有消息。到了中旬,就在我有些焦慮的時候,北京的《三聯(lián)生活周刊》新媒體部發(fā)來了面試通知,我憑借之前在學校全媒體中心積累的實操通過了面試,簽下了為期半年的實習合同。遺憾的是因為疫情,我只能先在學校遠程跟進項目。宿舍還有三個人在復習考研,每天宿舍都是安靜的,只有一個個鬧鐘嘀嗒作響。貼在宿舍門上的條約規(guī)定了每天吃飯和說話的時間,我們的交流也只有每晚在洗漱的時候簡短而沉重。再也沒人在飯后問我:“傍晚去操場散步嗎?”再也沒有老師在周末清晨六點發(fā)來語音:“小軒軒,起床掙錢啦!”
有一天下午,正在復習的舍友突然跑出去,樓道傳來嚎啕哭聲。五樓宿舍因為很多人都離校,很清靜,偶爾傳來腳步聲。門外的動靜嚇到了我們,我站在門內沉默,對面舍友默寫單詞的手也停了下來。她回來的時候眼角還掛著淚珠,手里攥著紙。我們輕聲地問:“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她說:“就是覺得自己考不上,壓力有點大?!蔽覀兊陌参亢凸膭钇鸩坏绞裁醋饔茫總€人心中都清楚知道自己面臨的處境,這樣類似的崩潰瞬間發(fā)生在每一個考研、奔走面試的同學身上。我們面對報考人數(shù)的上漲和各大學校的縮招,內心的焦慮被無限放大,每個人都艱難地支撐著、努力著。
最后一個寒假到來了,每天都能在食堂見面的人,因為實習都兩三個月沒見了。在市區(qū)里實習的同學相約聚餐,飯桌上大家問候的話語都變成了:你找的哪家公司?待遇怎么樣?要留在西安嗎?有回家鄉(xiāng)的打算嗎?我們很有默契地不提馬上面臨離別的傷感,更關心彼此的處境。
有天下午我去市區(qū),路過一家幼兒園,正好是接孩子的高峰期。有的孩子在小攤前哭鬧著要玩具和零食,有的家長拽著孩子走開,有的家長順著孩子挑挑揀揀。我突然想起來,我三四歲的時候,偶爾也有這樣的時候,而我媽媽一次都沒有因為我的眼淚而滿足過我的要求。她沒有哄我也沒給我講任何道理,小孩子也聽不懂道理。后來我離家之后的第一個生日,媽媽給我寫過一封信,說她不是舍不得花錢,也不是擔心我長蛀牙,只是不能慣著我,讓我認為哭泣可以換來想要的東西。她不能讓我長大后有一絲一毫在眼淚中乞討的可能,哪怕以愛的名義。
當然,現(xiàn)在我明白了,自食其力是長大成人的第一步。
模糊的大學生活一點點被奔忙和焦灼磨掉,僅剩的幾個月時光又充斥了完成畢業(yè)論文、實習、找工作、考研失敗等等一系列讓人頭大的事情。過去三年兵荒馬亂,其中有多少難言的辛酸呀!仿佛在真空中度過了兩年半,忽然要開始認識整個世界并努力求得一席之地。
告 別
高中時我看過一部《一起同過窗》的校園劇,那是構成我大學生活全部想象的影視作品。那時我還不懂為什么這部劇原名叫做《我的大學流水賬》,當我現(xiàn)在重溫這部曾經最愛的劇時,我好像明白了點什么。主人公路橋川在第一季結尾有一段自白:“我是一個很喪的人,時至今日我仍然這么認為。我討厭承擔,害怕壓力,但我并不覺得羞愧,因為這個世界本就沒有天生勇敢的人,而人們會在什么時候選擇勇敢呢?對我而言,今天?!蔽抑郎鐣U惡,面對前路我也是不勇敢的。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人們在追求什么?太急切地想要標準答案,想要速成的博學,想要突然的暴富,想要快速上升的工作,想要一戀愛就遇到對的人,想要閃著金光的人生。在這四年里,我來到一個陌生之地,遇到了一群求學的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擁有不同的性格與經歷。我能想象的是,在這群人中,有人也許會相愛,也許會分開,有人也許會有成功,也許會有挫敗,也許舍友會紅著眼爭吵,也許大家分別后再也不見。我仍然祝愿我的同學們踏入社會以后,但愿每個人的事業(yè)能支撐起對這個世界的熱愛。
我的未來不會是一路坦途,但是我已經調整心態(tài),對于接下來的漫長時光,和開學第一天不同,我竟然有些期待。里爾克在《給青年詩人的信》中寫道:“好好地忍耐,不要沮喪,如果春天要來,大地會使它一點一點地完成?!笔堑模挥锰?,時間會給每一人答案。這人生呀,終究也不只是那一段旅程,每個人最終只能走向自己的路。
遺憾嗎?我想是遺憾的,我沒有談過校園戀愛;我也因為“意志軟弱”沒能“英雄般”挺過高度內卷而放棄了考研;還有好多沒有實現(xiàn)的愿望和沒有見識的世面。但是我還是慶幸和珍惜經歷的一切,我像是做了一個美好悠長的夢,夢醒了整理行李再出發(fā)。
我想起小時候總是急切地盼望長大,那時候哪里知道,孩子不在乎時光流逝,以為歲月是無窮無盡的。童年之所以令人懷念,是因為我們在童年曾經一度擁有永恒。上小學時老師讓寫日記,我的日記極幼稚,只是寫些今天吃了什么好東西之類。我仿佛本能地意識到甜美滋味容易消逝,于是想用文字把它留住。從大三開始,我用文字留住了許多滋味:友愛、情誼、孤獨、歡樂、迷?!?/p>
而現(xiàn)在,我的青春是在我明白自己必將畢業(yè)的那一天開始倒計時的。我多么希望世上真有一面永恒的鏡子,映照著被時間劫走的一切珍寶,包括我的大學。我貪戀相遇的時光,不舍現(xiàn)在僅剩的六十天校園時光,可我清楚,再也沒有期待的開學了。我們要匯入人生海洋,開啟新的征程。是時候說再見了。
用怎么樣的話語才能不掉眼淚地告別呢?我想是:山水有來路,早晚復相逢。
太陽已經走完爬坡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