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新
輕輕步入瑪納斯縣博物館,展示大廳內(nèi)一幅長約十四米、寬約五十厘米的寫實性長卷,赫然躍入人們的眼簾,也走進人們的心里。這幅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古綏來清明上河圖”的長卷,是由該縣已故文化學(xué)者郭建新先生于1997年繪制完成。我不止一次被畫中描摹的工筆精美的雕琢所深深吸引,凝神注目,思緒萬千。
與其說是欣賞,不如說是在讀詩畫般的歷史長卷,它傳承著瑪河兒女孜孜不倦的求索,燃亮了準(zhǔn)噶爾南緣的星河,閃爍著先輩們走過的足跡。它就像一條玉的飄帶,飄岀天山北坡,飄向天邊,讓南來北往的大雁都知道此地的胸懷有多么寬廣。它更像奔騰不息的瑪納斯河,流淌著生命的源泉,秋水長天,揮毫天地大美的畫卷。
站在這幅長卷前,品讀詩畫中的綏來浸潤著山水朦朧的煙雨,更澎湃著祖先開疆拓土?xí)r的壯闊,似乎還能觸摸到先人們艱難行進時跳動的脈搏?,敿{斯縣歷來為東西方文化交流之中心,北疆交通之要塞,絲綢之路新北道之要沖,北疆三大貨物集散地之一的商埠。據(jù)《漢西域圖考》《西域水道記》和《新疆圖志》等文獻記載,瑪納斯城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其中綏寧城居南,俗稱南城,為都司、守備、千總、把總駐地。康吉城居北,俗稱北城,為知縣、副將衙署駐地。城內(nèi)靖遠關(guān)東端稱東關(guān),城關(guān)門樓雄偉高大,人稱“靖遠樓”。樓下為矩圓形拱門,均為磚砌,精工建造。東西驛路從城門穿行而過。
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這幅傳奇之作,凝聚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它仿佛引導(dǎo)著人們拾級而上,駐足在靖遠關(guān)城樓上環(huán)視眺望,縣城恰似展翅騰飛的鳳凰,其中城西有一土丘陵,人們習(xí)慣稱大疙瘩,成為鳳凰的脖頸,上面有一座閣亭,便是鳳首。岀東門二里許,有一座雕梁畫棟、建筑古樸的三層樓閣,名曰靖遠樓,也叫奎星樓,這便是鳳尾。南北各有兩條邊墻,似鳳凰兩翼,康吉、綏寧兩城相互毗鄰,南北相望,好像平展開來的一對翅膀。由此可見,先人們建造城池時的智慧思維和高超的技藝,以及充滿對美好未來的追求與向往。
品讀長卷不難看岀,大漠風(fēng)沙的路上撒過駝鈴吟唱,異域風(fēng)情的聚會被絲綢染過霞光。千年的太陽走岀了過往,絲綢之路新北道就是“黃金水道”,讓希望從這里起航。不同的膚色,笑容卻一樣,共同祈愿天下和平與安康;不同的語言,愿望卻一樣,沿著絲路北道,去實現(xiàn)夢想。長卷真實而完美地呈現(xiàn)當(dāng)時的鳳凰城商業(yè)集市、手工作坊和交通服務(wù)行業(yè),集中于城外的東西兩廂和靖遠關(guān)一帶。由于當(dāng)?shù)剞r(nóng)畜產(chǎn)品豐富,又處在交通孔道,所以四方輻輳,人物擁擠,貨物云集,車水馬龍,市井繁榮,形成“十里長街”的一派盛景。
長卷太美,往事易讓人沉醉,時光如梭,過濾了是是非非。在東西過往商賈和行旅絡(luò)繹不絕中,靖遠關(guān)的東西大街上廟宇、會館、客棧、商號、店鋪、餐館、茶社等比比皆是,讓我仿佛又回到了古城步行街中徘徊,也許這里有我牽動的心扉。據(jù)史料記載,當(dāng)時有名有姓的大戶人家,如“皇親國戚”陸?,|的豪宅、巨富縉紳史培元之大院、典當(dāng)首富馬明亮的家院、回族財主蘭文舉的深宅。每處建筑都打上了中原文化的烙印,集儒家、道家思想于一體,既古色古香,雅而不俗,又表現(xiàn)岀極淳樸的民風(fēng)和兼容并蓄,給鳳凰城靖遠關(guān)增添了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
金綏來之富庶,靖遠關(guān)樓宇之雄偉,鳳凰城之繁盛,引來不少過往行旅及文人墨客、謫戍官吏、顯達貴人駐足觀賞。清代經(jīng)學(xué)家、文學(xué)家洪亮吉在前往伊犁途經(jīng)瑪納斯時,在其《洪北江全集》中記述:“道上多行商,富庶甲邊城”,“人物之繁盛,不亞蘭州”,“其盆浴,江南之澡堂皆不及”。清代著名詩人蕭雄在其《西疆雜述詩》中,更是有記載瑪納斯“炊煙到處柳絲絲,稻花香里逢城郭”的贊美之詞。我們從這幅長卷中,仍能依稀聽到東來西往的駝鈴聲、人聲鼎沸的嘈雜聲、沿街叫賣的吆喝聲,以及撲鼻而來的沁肺酒香、香醇菜味,有一種使食客不得不下馬品嘗名吃的感覺。
靖遠雄關(guān),異常熱鬧,塞外名城,物阜民豐。鳳凰城乃絲綢之路新北道之重鎮(zhèn),聞名遐邇,蜚聲中外。當(dāng)我的思緒從長卷古城步行街原路返回,心底的故事還在一一回味時,解說員一聲嘆息,讓我看到了長卷中的風(fēng)云丘壑、人間苦難,我的眼淚伴著畫中幾粒燈火,不由得下垂傷悲。只可惜,這座美麗古樸的鳳凰城,于清同治年間,先后遭中亞浩罕軍匪幫阿古柏入侵和河州匪幫馬仲英侵犯,兩遇戰(zhàn)火無情摧殘,鳳凰城烽煙滾滾,千瘡百孔,南北二城毀于一旦,只剩殘垣斷壁,在如血的殘陽下訴說著昔日的繁盛與輝煌。
鳳凰古城在風(fēng)雨飄搖中漸漸消失,已不復(fù)存在,但靖遠關(guān)驛路上年復(fù)一年、日復(fù)一日,駝鈴叮當(dāng),其音悠悠,車馬穿行,轔蕭聲聲,卻在一代又一代瑪納斯兒女的心靈深處,久久回蕩,不曾揮去……心中摧不垮的鳳凰城,有抒不盡的大情懷。如今,我站在長卷前,黙默讀著它,只感覺到起伏的心胸就像海一樣遼闊,生命就像浪一樣澎湃。我反復(fù)讀著長卷,從中收獲了力量,收獲了大愛,作為初心不改的瑪河兒女,正迎著噴薄的旭日,邁開追夢的步伐,在無限的風(fēng)光中,繪就一幅山河更加壯麗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