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子窈
關鍵詞:關愛自我;控制感;高中生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3)17-0030-03
【活動理念】
在中學階段,很多學生都會遭遇自我認知的問題、人際交往的問題、生命意義的問題……這些問題90%源于一個信念——“我還不夠好”??傁胫蛲饨缱C明什么,來彰顯我存在的意義。他們分不清什么是我可以控制的,什么是我沒辦法控制的,從而感到束縛和無力,慢慢地變得不自信。
美國管理學大師史蒂夫·柯維提出“掌控圈”的概念,它可以幫助我們評估我們生活中哪些是可以完全控制的事情,以及哪些是我們應該放棄或給予更少關注的事情。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內在能量,讓他們知道自己已經“足夠好”,幫助他們找回控制的主動權,接納那些無法控制的事情。本課運用積極心理學和成長型思維理念,引導學生建立起“我已經足夠好了”的自信心,以積極樂觀、全然自主的心態(tài)來應對學習和生活。
【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引導學生認識“人生掌控圈”,意識到什么事情是可以控制的,什么是無法控制的。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制作“我已經足夠好了”手冊,感恩自己,接納自己,迎接成長,珍惜自己的價值。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認同自己,接納自己,相信自己足夠好。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生建立“我已經足夠好了”的觀念,不受制于任何外界的標準,而是內心對自我的認可。
難點:區(qū)分可控和不可控,知道如何處理那些我可以控制和無法控制的事情。
【活動準備】
“人生控制圈”學案紙、白紙、筆。
【活動對象】
高中生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入
師:同學們好,歡迎來到心理課堂。今天我們請幾位同學來演繹PPT上的兩個小故事,一位負責旁白,一位負責扮演小白或然然。
故事1:小白的父母離婚了,他傷心地想:“如果我表現(xiàn)得再好一點,他們就不會分開了?!?/p>
故事2:青春期的然然長了痘痘,她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人說話都低著頭,“我太丑了,大家都會笑話我的?!?/p>
師:同學們的表演都非常精彩,看完了這兩個表演,我想問大家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小白和然然因為什么覺得自己“不夠好”?
生:小白是因為父母離婚,然然是因為長痘痘。
師:下面問大家第二個問題:他們的“不夠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嗎?
生:不能。
師:第三個問題:在生活中還有什么是我們不能控制的“不夠好”?
生:親人去世;和同學的關系變差了;有同學在背后說我的壞話。
師:這些事情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煩惱,那么這些事情是我們能控制的嗎?
生:不能。
設計意圖:在引入階段,采用情景表演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兩個小故事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引發(fā)他們的共鳴。三個問題層層深入,引出“不夠好”和“能否控制”兩個關鍵詞。
二、活動一:我的人生掌控圈
師: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因為這些無法控制的事情覺得自己不夠好。現(xiàn)在,我們看學案紙上的31條,根據(jù)你的理解,把序號填到“我可以掌控的”和“我無法掌控的”兩個圓圈中。(見圖1)
師:老師來公布結果。關于這可控的14條和不可控的17條,我有幾個問題想讓大家思考。
師:第一個問題,在“我可以掌控的”中,你感觸最深的是哪個?為什么?用筆把它圈出來。
生1:我感觸最深的是“我的作息”,我的作息非常紊亂,經常三四點起來做作業(yè)。
師:你想為你作息混亂這件事情做些什么?
生1:我還是想端正我的心態(tài),畢竟晚睡后第二天精神不好,不能仗著自己年輕經常熬夜。我決定每天早睡一點,逐漸做到作息正常。
生2:我選的是“我對負面事件的看法”,當你面對一些讓你生氣的事件,如果鉆牛角尖,心情會越來越糟糕。
師:鉆牛角尖能夠解決你的問題嗎?
生2:不能。情況甚至會越來越糟。
師:你有過成功解決問題的經驗嗎?
生2:有時候我換一個角度,內心先平靜下來再去做事,反而能夠解決問題。
師總結:想要繼續(xù)成長,我們就需要把精力和專注力放在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對于可以控制的事,我們要全力以赴,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行動。
師:接著問第二個問題,在“我無法掌控的”中,你感觸最深的是哪個?為什么感觸最深?用筆把它圈出來。
生3:我感觸最深的是“親人的離去”,因為最近我親眼看見我侄女去世了,站在旁邊,感受那種無能為力的感覺,特別無助。
師:那你現(xiàn)在可以放下了嗎?
生3: 還不能。
師:我們不能控制親人的離去,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對他們的關愛。也許死亡這件事就是要告訴我們好好珍惜眼前的人。
生4:我感觸最深的是“家人的性格”,我父母是那種要求非常高的家長,所以我沒有童年,一直在學各種樂器和技能。
師:那你現(xiàn)在可以放下了嗎?
生4:可以,因為他們的要求也是對我的愛。雖然有時候我也會覺得很累,很束縛,但也正是因為他們才有了現(xiàn)在的我。
師總結:人只能做能力范圍內的事,知道這些事情沒有辦法控制,也許我們就可以慢慢放下了。對不可控的事,順其自然。同時,學會將一些無法掌控的事轉化為可以控制的事。接納和轉化是應對不可控制的事情的關鍵詞,過去的,不留念;未來的,不執(zhí)念。專注于現(xiàn)在,專注于當下。
設計意圖:通過對“我可以控制的”和“我不可以控制的”進行分類,明確哪些可控,哪些不可控。啟發(fā)學生思考并認識到,對于我們可以控制的事情,要全力以赴,積極行動;而對于無法控制的事,應順其自然,試著接納和轉化。
三、活動二:制作“我已經足夠好了”手冊
師:真正的控制感源于對自己的掌控,這其實是自我提升的一個過程,而這種狀態(tài)的核心就是對自我的接納、認可和尊重。今天,我邀請你一起制作一個給自己的禮物。將這張白紙折成同樣大小的8個長方形,沿著中間的虛線剪開,注意不要將兩邊剪斷。然后像動圖顯示的這樣折起來,你就可以得到一本小冊子。折完后,在封面寫上“我已經足夠好了”及你的名字。
(1)感謝我自己
在手冊的第一面,我們來表達對自己的感謝。我們常常被告知要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感謝朋友,卻常常忘了我們也要學會感謝自己?,F(xiàn)在讓我們閉上眼睛,跟隨音樂和老師的指導語,一起回憶那些值得我們感謝自己的事。
“我來到這個世界已經15年,5475天。我呼吸了157680000次,心臟跳動了788400000次,感謝自己這么努力地活著。感謝自己不需要多么宏大的理由,也不需要做出什么成就。一些非常微小的事就夠了,我的心臟在努力地跳動,我的肺在用力地呼吸,活著這件事本身就足以值得我們感謝自己。你還有什么想要感謝自己的事嗎?請睜開眼睛,把它寫到這本小冊子上。”
(2)接納我自己
在手冊的第二面,我們畫一個代表自己的圓,在圓里面用5~10個詞來描述自己。我們不可避免地活在金字塔形的社會屬性之下,但我們可以建立基于自己感受的標準。一個圓不會比另一個圓更圓?!拔乙呀涀銐蚝昧恕本捅硎窘邮芪业囊磺?,不需要任何條件。
(3)我還可以成長
在手冊的第三面,在“我可以控制的”中找出三條自己還可以提升的方面,和同桌討論我該如何做到這些我可以控制的事情。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過給自己的。足夠好≠傲慢≠擺爛,我還在不停地成長,我身上充滿了變好的可能性。
設計意圖:通過制作“我已經足夠好了”小冊子,通過冥想、內省、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我已經足夠好了”的意識,增強自信心,學會自我關愛。三頁分別代表:感謝自己,感謝自己不需要多么大的成就,一些非常微小的事情都是我們感謝自己的理由;接納自己,不管是光鮮的還是黯淡的,都無條件地接納;迎接成長,時刻相信自己有成長的能力,并且不斷地向前走。
四、分享展示與總結
師:這本手冊,你最想給大家分享的是哪一頁?
生1:我最想分享的是第三頁——我還可以成長。我選的是——我的努力程度,因為我想要成為一名著名的rapper(說唱歌手)。還有如何關愛自己,因為我有點缺愛。還有我的形象,減肥也是高中階段我想做的事。
生2:我最想分享的是第一頁,感謝我自己。我感謝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感謝自己來到父母身邊,感謝自己活了這么久,還那么開心。
生3:我想分享的是第二頁。我覺得我是個開朗的人,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耿耿于懷。雖然我身材有些豐滿,但我接納這樣的自己。
師總結:今天我們制作了“我已經足夠好了”手冊,但這只是一個開始,這本手冊還可以繼續(xù)更新下去。在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中,表達對自己的感謝,接納自己的全部,思考自己還可以有哪些成長,并將它們記錄到這本手冊中。這本手冊就是“足夠好”的見證。當“不夠好”的聲音充斥在你的腦海中時,你就可以運用這本小冊子的方法,感謝自己,接納自己,迎接成長。
設計意圖:交流感悟,深化體驗。教師總結本堂課,延續(xù)課堂的影響力,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繼續(xù)踐行在課上學習到的方法,樹立自信心。
【活動感悟】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增強,容易出現(xiàn)“假想觀眾”“個人神話”等現(xiàn)象,從而引發(fā)人際交往能力差、自我意識過低、完美主義等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源之一就是缺乏自信和關愛自我的能力,容易糾結于那些不能控制的事情,而對能控制的事情卻缺乏動力。所以,本節(jié)課以積極心理學和成長型思維理念為指導,引導學生處理覺得自己不夠好的問題。通過故事引入,引發(fā)學生的共鳴。以“控制圈”理論設計活動,引導學生接受、轉化不能控制的,改變可以控制的。通過制作“我已經足夠好了”手冊幫助學生認識、接納自己,以積極成長的心態(tài)看待自己。同時為學生留下對課堂內容思考和延展的空間,加強課堂和日后生活的心理聯(lián)結。
編輯/張國憲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