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峰
新時代背景下,口語表達能力成為衡量人才質量的要素之一,口語表達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他們的人際交流效果。初中階段是學生各項能力發(fā)展的黃金階段,但農村初中生因為生活環(huán)境的局限性,接受規(guī)范化口語鍛煉的機會較少,再加上一些個人主觀因素,導致很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薄弱。語文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語用能力的載體,其基本目標是讓學生合理運用書面語和口語完成交際活動或其他活動。為了更好地發(fā)展初中生的綜合能力,必須在語文教學中采取有效策略,注重農村初中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科學實施教學活動。
一、初中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原則
(一)系統(tǒng)性
語文課程教學須建立在聽說讀寫四個模塊的系統(tǒng)教學上,將各個獨立的模塊相互融合,建立相輔相成的教學體系,使其互相作用,對學生實施全方位的培養(yǎng)。一般來講,傾聽是獲取語言表達方法與技巧的途徑,閱讀是積累語言知識并學習語言規(guī)范表達的途徑,寫作是進行書面語言表達的途徑,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直接關系著口語表達的質量。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必須堅持聽說讀寫系統(tǒng)教學的原則,從不同范疇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通過積累廣泛的經驗學會運用語言文字精準表達。
(二)實踐性
口語表達本身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廣泛的實踐活動可以實現(xiàn)學習技巧、積累經驗、增強信心、提升能力等目的,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體現(xiàn)個體的語言能力,否則便是紙上談兵,缺乏實效性。同時,通過實踐活動可以進行思維訓練與表達訓練,讓學生邏輯更清晰,語言表達也勢必會準確、流暢,口語表達訓練效果才會更加理想。
二、農村初中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必要性
(一)順應新課標要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在總目標中提出“學會傾聽與表達,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贬槍ζ摺拍昙壵Z文課程“表達與交流”模塊提出“學習文明得體地交流,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注意表情和語氣,根據(jù)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增強感染力和說服力?!睆倪@些要求來看,培養(yǎng)農村初中生口語表達能力順應新課標要求,且應在教學實踐中嚴格落實。
(二)彰顯教材教育價值
口語交際是初中語文課程的構成部分,課文閱讀、名著導讀及綜合性學習都是語文教材的重要內容,這些資源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主要載體。教師根據(jù)語文課程目標,利用教材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素材,面向不同年級學生實施不同層次的語言訓練,指導他們進行閱讀、討論、交流、采訪、講述、積累等學習活動,持續(xù)提高初中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充分彰顯了語文教材的教育價值。
(三)發(fā)展學生綜合能力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各項素質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通過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從“會說話”做起,發(fā)展個人邏輯思維,勇敢表達個人想法,文明規(guī)范地與人交流,更好地適應人際交流需要與自我發(fā)展需要。同時,農村初中生缺乏規(guī)范的語言環(huán)境,方言對其語言表達產生了很大影響,通過針對性地培養(yǎng)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敢于與人交流,克服自身交流恐懼,獲得更好的自我展示機會,更易于發(fā)展個人綜合能力。
三、農村初中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創(chuàng)設語境,引導學生敢于表達
筆者通過日常觀察與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農村初中生在口語表達方面存在認識不準確、不敢開口說的現(xiàn)象。部分學生并未認識到口語表達與語文學習的必然聯(lián)系,也未認識到口語表達能力對個人綜合素質的影響,再加上農村學生的語言環(huán)境復雜,有些學生因為發(fā)音不準確、口語化嚴重、自信心不足等因素,在語文課堂上不敢開口說,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必須要突破的首要問題。針對此問題教師可以嘗試從端正學生態(tài)度入手,借助生活中的人際交流和口語表達案例啟發(fā)學生認清口語表達的重要性,使其端正態(tài)度參與語言學習和訓練活動。例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精彩的演講、辯論、采訪視頻,通過真實的視聽刺激使其主動認識到口語表達的重要性,感受好的口語表達所展示的人格魅力,從中樹立學習榜樣,以主動的態(tài)度參與語文課堂學習。
同時,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語境,激活學生的口語表達動機,重點關注一些自信心不足且口語表達問題突出的學生,使其在聆聽與表達中接受正確引導,在生活化語境中參與口語交際,逐漸做到敢于開口、主動表達。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講述了魯迅先生的童年趣事,很多學生也有類似經歷,為了喚醒學生的口語表達意識,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趣事,想想自己當時的心情與感受。在課堂上設置五分鐘分享時間,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的童年趣事,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想,鼓勵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勇敢站起來分享自己的故事。通過多維互動在課堂上營造出熱鬧的氛圍,利用生活化的語境讓全體學生參與其中,使其情感與教師的情感產生共鳴,在豐富的情感投入中完成口語表達,幫助一些學生克服害羞心理或恐懼心理。
(二)優(yōu)化形式,促使學生樂于表達
學生敢于開口是口語表達能力提升的第一步,真正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還須優(yōu)化教學形式,遵循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原則,通過興趣培養(yǎng)、說寫結合與多元訓練促使學生樂于表達。
1.豐富課堂活動,提升學生興趣。
學生的口語表達意愿容易受到課堂氛圍的影響,倘若課堂氛圍活潑、有趣,學生更容易受到感染與熏陶,參與口語表達的意愿也更為強烈。因此,教師要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既可以利用音樂、故事、笑話來活躍課堂氛圍,又可以組織問答互動、情景劇表演、微演講、角色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豐富的課堂活動中感受語言的樂趣,提高興趣,暢所欲言,積極表達。
例如,《愚公移山》一文為文言文,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本文的深刻內涵,提升學習興趣,課堂上可組織學生先用自己的話翻譯課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故事復述,再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演繹故事,各個小組可在尊重原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在對話中表現(xiàn)出不同角色的語氣、情感,以展演的形式講述“愚公移山”的故事。通過角色對話表明愚公的決心,展現(xiàn)故事內核,表演結束后邀請各組針對此故事談談想法,通過趣味學習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2.重視課外實踐,豐富表達經驗。
課堂時間是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訓練的黃金時間,而課外實踐也是提升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應重視課外實踐的組織與開展,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外化于行,真正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初中生的知識經驗相對充足,且競爭意識較強,教師可利用其認知特征與心理特征組織課外實踐,考查學生的知識儲備、邏輯能力以及表達、應變能力。一方面,組織主題演講,從教材或課外選擇恰當?shù)闹黝},要求學生自行撰寫演講稿,演講需邏輯清晰、表達流暢,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演講活動,設置豐厚的獎品,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另一方面,組織辯論活動,辯論話題要貼合學生興趣,引導其賽前收集資料、賽中批駁觀點、賽后總結反思,如此既可豐富農村學生的課后生活,又能很好地鍛煉其口語表達能力。
例如,在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教學中,教師可圍繞單元活動任務舉辦演講比賽,建議學生自行觀看演講視頻,關注演講者的語氣、語調、中重音、節(jié)奏、短句,注意演講者的表情、站位及手勢。然后以“夢想”“環(huán)?!薄伴喿x”“競選”等作為演講主題,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選擇同一演講題目的學生組成小組,先在小組內進行選拔賽,每組選出一到兩名學生參加班級演講。演講時必須嚴格遵循演講要求,通過恰當?shù)恼Z言、節(jié)奏和語氣打動人、感染人,使演講活動開展得有意義、有效果。在此班級演講活動中,學生自選話題來參與活動,從中可以學習規(guī)范的演講技巧,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與表現(xiàn)力,在積累經驗的同時提高個人演講能力。
3.加強說寫結合,鍛煉表達能力。
說與寫都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條件,只是兩種語言表達的形式不同,教師在注重口語訓練的同時,還應加強書面表達訓練,引導學生先說后寫,寫后再說,說寫結合,在綜合訓練中鍛煉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外化。此外,針對說與寫的過程和結果及時反思,在反思中發(fā)現(xiàn)問題,為下次口語表達積累經驗,促使學生持續(xù)進步。
例如,學習《小石潭記》一文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對課文整體理解后,組織學生將閱讀時的所感所想表達出來,師生之間互動交流。課后要求學生寫讀后感,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述自己感觸較深的語句或段落,或對原本加以概括,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與表述,聯(lián)系自己的閱讀經驗準確地表達閱讀感想,也可結合生活中的類似經歷適當延伸,保證讀后感真實且豐富。教師批閱學生的讀后感后,要求他們根據(jù)評語再次對自己寫的小作文完整反思,總結優(yōu)缺點。如此便建立一個說(打開思路)——寫(規(guī)范表達)——再說(改進提升)的學習流程,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
(三)強化積累,豐富語言表達層次
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必須以豐富的語言儲備為基石,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言可表,通過語言的有效積累實現(xiàn)合理運用的目的。因此,提高農村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須強化語言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積累習慣,引導他們將自己接觸到的、感興趣的語言信息借助合適的方式記錄下來,并能常常溫習,細細品讀。語言積累應廣泛化,課內語言文字、課外拓展信息及表達技巧等都是語言積累的內容,學生可在課內外閱讀中選擇并摘錄優(yōu)秀的名詞佳句,同步做好語言文字賞析,從中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之美,進而廣泛積累,內化于心。同時,有目的地拓展一些成語典故、名人格言等課外語言知識,基于課內學習需要向外延伸有價值的社會信息,針對性學習語言的表達技巧,自主搜集、合理運用,有效豐富語言表達層次,為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夯實基礎。
例如,學習《沁園春·雪》一文時,課前要求學生搜集“沁園春”詞牌名相關信息,了解這首詞的寫作背景;課后背誦課文并查閱古今中外描寫“雪”的詩詞文章,摘錄自己覺得優(yōu)美的內容,在摘錄本上標記出處,說明摘錄緣由,并在課堂上展示交流,為口語表達和寫作積累素材,拓展文學視野。學習《春》一文時,要求學生對課文中運用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句子分類朗讀,在朗讀中理解不同修辭手法的妙用,加深對句子的理解,并將喜歡的句子摘錄出來,小組內交流分享喜歡的原因,課后展開仿寫練習,通過讀寫結合來掌握語言表達技巧,將相關語言知識內化吸收,并且有深度、有層次地進行口語表達。
(四)思維訓練,增強口語表達邏輯
口語表達能力是學生思維能力的外化體現(xiàn),好的表達能力必然有好的邏輯思維作為支撐,而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必須強化思維訓練,通過思維發(fā)展促進語言能力發(fā)展。首先,培養(yǎng)學生思維習慣。教師可通過有目的地提問,啟發(fā)學生去思考,使其在思考中提取關鍵信息,準確組織語言,有條理地回答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提問應循序漸進地進行,在恰當?shù)臅r機提出問題,突出問題的啟發(fā)性,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深度開發(fā)。其次,加強思維訓練,利用口語交際、寫作、綜合性學習、辯論、評價等活動從不同角度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針對每次學習活動嚴格要求,對口語表達薄弱的學生可適當放寬要求,讓學生做到有邏輯、有條理地表達,并理解口語表達的邏輯關系。
例如,在綜合性學習“少年正是讀書時”教學中,按照教學要求須組織講述讀書故事、交流讀書體會、好書推介、說讀書名言等活動,教師可利用此機會進行思維訓練,要求學生遵循相應語言表達形式,用簡潔的語言講述自己閱讀的內容和感想。其中,讀書故事講述環(huán)節(jié),表達形式為“-書籍,講述了-,結果-”;交流讀書體會環(huán)節(jié),表達形式“閱讀-書時,我感受到-”;好書推介環(huán)節(jié),表達形式為“我推薦閱讀-書籍,原因是-”;說讀書名言環(huán)節(jié),表達形式為“我喜歡的名言是-,作者是-”。通過規(guī)范引導,讓學生在邏輯化的表達形式中自由發(fā)揮,凝練閱讀內容,表達真實情感,內容較多時可以分層、分點進行說明,達成思維訓練的目的。
(五)積極評價,確??谡Z表達實效
在語文教學中,及時地、積極地評價有助于明確教學成果,增強學生的表達信心。針對農村初中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實施評價應以激勵為主,尊重學生在口語表達方面的缺陷,放大學生在口語表達中的優(yōu)點,采取鼓勵、贊美、獎勵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被認可,使其體會到滿足與喜悅。例如,在口語交際活動中,教師可從語言組織、語調語氣、語言運用等方面切入評價視角,明確指出學生好的地方,鼓勵他們繼續(xù)努力,學生接收到積極信號便會產生滿足感,后續(xù)的口語表達效果會持續(xù)提高。同時,教師要客觀看待學生在口語表達中的差異,采取分層評價的方法,面向不同水平的學生設置不同目標與不同要求,體現(xiàn)出評價的差異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進步。再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采取自評或互評的方式,運用恰當?shù)恼Z言總結自己或他人的口語表達結果,基于實事求是的原則指出優(yōu)點或不足,從中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結語
口語表達能力不但關乎語文教學成果,而且影響著個人發(fā)展水平。農村初中生因為環(huán)境約束與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口語表達本身存在各種問題。語文教師應認清現(xiàn)狀,重視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采取有效措施,實施積極評價,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興趣、傾聽能力、表達能力、語言儲備及邏輯思維,使其口語表達能力獲得真正的提升。
注:本文系2022年寧波市教研課題“農村初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項目編號:LX202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