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 要]朗讀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課后習題對學生提出了具體的朗讀要求。教師要以此為參照,深入研究教材文本,明確朗讀訓練的梯度,讓每一個學段的學生都能在朗讀教學中收獲知識的增長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朗讀教學;課后習題;分角色朗讀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07-0066-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重視朗讀教學,對每一學段都提出了具體的朗讀要求。朗讀在閱讀教學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相較之前的版本,統(tǒng)編語文教材對朗讀的要求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該如何領會編者的編寫意圖,選擇恰當?shù)睦首x策略,提高學生的朗讀素養(yǎng)呢? 這就需要教師認真研究教材,借助課后習題中具體的朗讀要求,分梯度、按學段探索朗讀教學的策略。
一、以表建系,明確朗讀訓練的梯度
統(tǒng)編語文教材有不少的課后習題提出了具體的朗讀要求,這是教師開展朗讀教學的“信號燈”。筆者梳理了一年級至六年級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課后習題的朗讀要求,挑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內(nèi)容(見表1)。
認真觀察、對比此表,可以發(fā)現(xiàn),統(tǒng)編語文教材對學生的朗讀要求主要有: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好長句子、讀出恰當?shù)恼Z氣、讀好對話、邊讀邊想象畫面等。這些能力要求是逐漸提升、呈螺旋上升的。這指明了朗讀訓練應該是循序漸進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對朗讀教學的目標,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從學生的朗讀實際出發(fā),找到學生朗讀的生長點,明確朗讀訓練的層次、梯度,從而系統(tǒng)地指導學生開展朗讀訓練。筆者以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對話朗讀、分角色朗讀的教學為例,分別探討第一、第二、第三學段的朗讀教學策略。
二、逐層擊破,聚焦朗讀訓練的重心
(一)第一學段:挖掘資源,提高朗讀的有效度
讀好對話是第一學段朗讀教學的重難點。第一學段學生在朗讀對話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聲音拉長,不能讀好長句的停頓,不能讀出人物說話的語氣等。機械化的朗讀訓練會讓學生失去朗讀興趣。針對第一學段學生年齡小、好動、愛模仿等特點,教師要挖掘可用資源,采取形式多樣的朗讀訓練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1.通過師生合作,提高朗讀效率
朗讀教學時,筆者采用由扶到放的策略,先范讀一部分內(nèi)容,請學生說說教師是怎么讀的,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朗讀的特點;然后讓學生模仿著讀,鼓勵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加上手勢、表情;接著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比賽,如師生比賽讀、同桌合作讀、男女生賽讀等,調(diào)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在多樣化的朗讀形式的引導下,學生仿佛變成了一個個小書童,搖頭晃腦大聲讀,沉浸在朗讀的世界里。
2.借助精美插圖,降低朗讀難度
統(tǒng)編語文教材選編了不少童話作為課文,這類課文一般篇幅較長,朗讀難度較大。童話體裁的課文往往配有精美的插圖,教師可以借助插圖,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邊看圖邊想象故事情節(jié),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例如,二年級上冊《狐假虎威》這篇課文有兩幅插圖,與故事內(nèi)容相對應。教學時,學生通過觀察插圖中狐貍和老虎的外貌、動作、神情等,很容易就能理解“扯著嗓子”“一愣”“蒙住了”“威風”等詞語的含義。在理解詞語含義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指導,就能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引入趣味游戲,體驗朗讀樂趣
二年級下冊《小馬過河》的課后習題要求“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恰當?shù)恼Z氣”。教學時,筆者引入“配音員”游戲:“‘小小故事會欄目組想招募配音員,為這個有趣的故事配音。你們愿意參加嗎?”得到學生的熱烈反饋后,筆者順勢提出對配音員的要求:“一要聲音響亮,大膽自信;二要思考角色的性格特點,揣摩這個角色說話的語氣?!痹趯W生配音時,筆者請其他學生做評委,評價配音的學生讀得怎么樣,要求點評時要用上“我表揚……”“我建議……”“我提醒……”“我補充……”等句式。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順利地掌握了朗讀技巧,提升了朗讀能力。
(二)第二學段:想象畫面,豐富朗讀的情感
第二學段的大部分學生能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但在朗讀情感方面仍需加強。在三、四年級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課后習題中多次出現(xiàn)“想象畫面”的朗讀要求。如何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呢?筆者認為要引導學生關注對話的提示語和標點符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心情,才能更好地讀出人物說話的語氣。
1.關注標點,讀準語氣
郭沫若有言:“標點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時還在其上。言文而無標點,在現(xiàn)今是等于人而無眉目。”可見,標點符號是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話中的標點符號也是文本人物的心情符號,蘊藏著作者豐富的情感。第二學段的部分學生還不具備這樣的敏感度。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朗讀時重視文中的標點符號,通過標點符號挖掘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例如,三年級上冊《灰雀》中有大量的對話內(nèi)容,課后習題要求“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語氣”。筆者先讓學生分別畫出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并圈出其中的標點符號。很多學生關注到了對話中有問號、省略號和感嘆號等。不同的標點符號隱含著不同的語氣,如“沒……我沒看見”體現(xiàn)了男孩說話吞吞吐吐,有些心虛;“一定會飛回來的!”體現(xiàn)了男孩的堅定。接著,筆者利用多媒體同時出示三個問句,引導學生對比問句中的不同情感:“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此問句要讀出列寧尋找灰雀時的擔心、著急的語氣;“會飛回來?”這一句要讀出列寧的半信半疑的口氣;“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要讀出列寧的友好、寬容。通過自由練讀、同桌合作讀、男女生分角色讀等形式,學生感受到了文中人物復雜的心情變化,讀出了前后語氣的差異。
2.標注提示,加深體會
在教學《灰雀》時,筆者讓學生在對話文本旁標注提示語。通過標注提示語,學生在朗讀時能充分感受到列寧和小男孩的心情變化。筆者還通過增減提示語進行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內(nèi)心想法,互相評議,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朗讀,讀出恰當?shù)恼Z氣,讓課堂教學更具靈動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崩首x教學也是如此。教學完《灰雀》后,筆者讓學生對比其他課文中對話文本的標點符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同樣的標點符號在不同文本中所表達的情感是不一樣的,提示學生在朗讀課文時,要關注文本中的標點符號和提示語,走進文本的語境中,與文本產(chǎn)生共情。這樣的朗讀才是細膩的、有溫度的。
(三)第三學段:品析詞句,感悟朗讀的深度
第三學段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如何讓他們更上一層樓,能聲情并茂地進行朗讀呢?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活動,根據(jù)文本的語言特點,引導學生去品味分析、想象補白、比較歸納,感悟文本的核心價值,開展有深度的朗讀訓練。
1.緊扣關鍵詞,體會朗讀之美
六年級下冊《臘八粥》一文中的對話內(nèi)容豐富,語言獨具特色,人物活潑而富有個性,是訓練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的好素材。這篇文章的課后習題要求“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八兒的饞樣兒”。筆者緊扣關鍵詞,引導學生朗讀“媽,媽,要到什么時候才……”“要到夜里!”“那我餓了!”“餓了,也得到太陽落下時才準吃”等句子。筆者先讓學生與同桌進行分角色朗讀,體會句中省略號的用法:媽媽直接打斷了八兒的話,因為八兒已經(jīng)問過很多次了。然后進行師生分角色朗讀。朗讀時,筆者故意漏掉一個“媽”字和一個“那”字。在對比朗讀中,學生體會到少了這兩個字,就不能體現(xiàn)出八兒焦急、迫不及待的心情,更不能感受到八兒耍賴、撒嬌時的淘氣、可愛模樣。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準確找到能體現(xiàn)人物形象的關鍵詞句,讓朗讀不浮于表面,幫助學生感受人物語言的魅力,體會朗讀之美。
2.利用情節(jié)補白,優(yōu)化朗讀教學
《臘八粥》中“分臘八粥”部分的人物對話十分很有趣。筆者抓住對話中的省略號,讓學生進行情節(jié)補白訓練,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模仿句式,接著往下說。
生1:要不然我吃五碗,你就吃一碗。
師:是呀,八兒說得對。
生2:要不然我吃四碗,你就吃兩碗。
師:是呀,八兒說得對。
生3:要不然我吃四碗半,你就吃一碗半。
師:是呀,八兒說得對。
生4:要不然我吃五碗半,你就吃半碗。
師:還讓他吃啊?八兒的肚子都要撐破啦!
在笑聲中,學生深入體會到了八兒貪吃、天真可愛、童真童趣的人物形象。教師抓住對話中的標點進行補白,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3.品味特色語言,盡顯朗讀張力
六年級上冊《橋》的人物對話也很有特點,以短句居多。課后習題的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好短句”。在教學中,筆者出示句子:“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讓學生自由朗讀,談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學生發(fā)現(xiàn)老漢的話都很短,用了三個感嘆號。此時,筆者再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這三句話如此短?”學生結合上下文發(fā)現(xiàn),在那樣緊急的情況下,容不下一句多余的話。學生在理解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反復朗讀,反復品味,讀出老漢的鎮(zhèn)定自若、堅定果敢、冷靜果斷的性格特征。
4.對比閱讀,把握朗讀的感情基調(diào)
朗讀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以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有感情地讀好人物的對話。如《橋》這篇課文中老漢與兒子的對話十分值得品讀。筆者讓學生對比“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边@兩句話中“吼”的不同。學生抓住“沖上前”“揪出”“兇得像只豹子”等詞句,體會到老漢的生氣、憤怒;又從“推”一字中感受到老漢對兒子的關心、擔心。筆者同時出示這兩句話,配上音樂,讓學生進行對比朗讀。這樣使學生感同身受,讀出了老漢的情感變化。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之法。教師要認真研讀每篇課文,找到最佳的朗讀教學內(nèi)容和朗讀指導策略,讓學生愛上朗讀、享受朗讀,讓朗讀成為課堂上最美的風景線!
(責編 韋於坊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