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夢
品讀名家名篇,我們的心靈能夠受到啟迪,思路能夠得以開闊,課文給了我們寫作的最好典范。汪曾祺筆下明亮豐滿的昆明的雨使人動情,莫懷戚筆下散步的溫馨滋潤心靈,魯迅筆下平橋村的小伙伴是心底最美的溫暖……一個個動人的畫面、一句句精當的點評、一處處細膩的描寫構成了這些名篇不可或缺的點睛之筆。
梁代張僧繇(yáo)在金陵安樂寺墻壁上畫了四條龍,他故意不點眼睛,說如果點上,龍就會飛走了。有一個人執(zhí)意要他給龍點上眼睛。誰知,他剛給兩條龍點上眼睛,剎那間,電閃雷鳴,墻破壁穿,兩條龍乘云上天。
后人借這個“畫龍點睛”的故事來比喻文章在關鍵地方加上一兩句重要的話,內容就更為生動,意義就更為深刻。所以,我們在寫文章時,必須在關鍵的地方用上幾句警語點明要旨,使文章的內容更加精辟有力,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點明全文中心,使讀者一目了然,便于掌握中心,抓住重點,提高閱讀效率
王君同學寫了一篇題為《買作業(yè)本》的習作。買作業(yè)本,對學生來說是件極為常見的小事,但王君同學的習作,卻寫得與眾不同。小作者為了買一個物美價廉的作業(yè)本,問了一家又一家小商店,最后終于以便宜五毛錢的價格買到了稱心如意的作業(yè)本,并用省下的五毛錢買了一根冰棍犒勞自己。接下來她寫道:“回到教室,吃著剛買的一根冰棍,涼在心里,甜在心里。這次,我不但買回了一個物美價廉的作業(yè)本,而且買到了一個道理——貨比三家不吃虧!”
2.使中心突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如一篇題為《生日蠟燭》的作文,寫了這么一件事:停電后,好多戶人家都一片漆黑。鄰居小敏急得哭了,因為她的家庭作業(yè)沒完成。我摸到了自己珍藏的生日蠟燭,讓鄰居小敏在燭光下完成了作業(yè)。文章寫得真實感人,在結尾處,小作者又寫了這么精彩的一筆:“這還用謝?記得爸爸送我生日蠟燭的時候曾講過,蠟燭最可貴的精神就是照亮別人,自己卻悄然消失。我用爸爸送我的生日蠟燭完成了一項更有意義的任務,不是很有意義嗎?”這個結尾就是畫龍點睛,讓人看到了更深一層的思想。
3.升華主題,有時著墨不多的幾個詞句,就能使讀者豁然開朗,使文章思想內涵得到進一步升華
又如,有一名同學寫過一篇題為《帶路》的習作。文章主要寫了這樣一件事:雨中,“我”為盲人帶路。途中“我”攙扶盲人繞過一塊絆腳石,而盲人卻又讓“我”搬去這塊絆腳石,還說:“把它搬去了,別人走路就方便多了?!甭犆と诉@么一說,“我”深有感觸。文章結尾處寫道:“在生活上,我是他的帶路人;然而,在人生道路上,他是我的帶路人?!秉c睛之筆,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點睛之筆要自然貼切,語言要精當,最重要的是要耐人尋味。
總之,要點好這一筆,一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對敘述的事物有比較深刻的理解;二是積累詞語,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點睛”點在哪?
1.開宗明義,篇首點。如《挖薺菜》一文開頭:“我對薺菜,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總領全文,點出題目。
2.卒章顯志,結尾點。既能讓讀者充分地、準確地把握中心思想,同時在結構上收束全文。如馮驥才的《珍珠鳥》。
3.蘊涵深沉,含蓄點。如《七根火柴》的末句:“他用顫抖的手指打開了那個黨證,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遞到指導員的手中……”這個結尾很容易引起人們去回味七根火柴的不平常的來歷。
4.貌似重復,強調點?!栋讞疃Y贊》反復五次點題:“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5.前后呼應,首尾點。既突出中心,又使結構嚴謹。如臧克家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