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剛
【摘? 要】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tǒng)稱,地理知識的學習能夠給人們帶來全新認知,讓人們了解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感受地理變化給生活帶來的不同,感受不同地方的人文氣息,感受地球上的自然變化等,在地理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地圖的教學尤為重要,中國地圖分為政區(qū)地圖、地形圖、自然地理地圖、人文地理地圖、衛(wèi)星影像地圖等類型,學習好地理知識和地圖知識不僅能夠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掌握中國的地理和地貌,也有助于人們展開發(fā)展方向的決策和規(guī)劃。作為一名高中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的地圖技能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地圖技能;新課標背景
古人有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句話絕不是空穴來風。從古至今,人們都認為學習需要廣泛展開,需要重點學習地理的相關知識。地圖是地理中的重點內容之一,主要是通過形象的圖形表示中國和和世界的地理位置。發(fā)展至今,地圖不僅表達地理位置,還會涉及政治決策、戰(zhàn)略決策等不同內容。地圖能夠將零散的、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圖形,把地圖事物歸納圖片中進行綜合歸納,以條理清晰的方式展現(xiàn)地理知識的客觀性與規(guī)律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同時在生活中具有較高的實踐性與應用價值。為此,在高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展開地理知識的教學,在地理中融入地圖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全面了解地圖知識點以及地圖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感受地理文化,了解地理中蘊含的人文知識。新課標背景下,教育部對新時代的教學要求不斷提升,希望教師能夠借助多樣化的方式豐富日常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不一樣的學習感受,讓學生可以全面融入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積極的學習,在地圖中掌握地理知識,鞏固自己的地理思想,進而達到高中階段的教學要求。為此,作為一名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師,本人將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展開地理知識的教學,并進行以下論述。
一、結合思維導圖,培養(yǎng)地圖思維
知識是一種復雜涉及多樣化的內容,教師在對學生展開地理教學時,不能僅針對每一章節(jié)的內容展開詳細的講解,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將零散的地理知識組合在一起,以整體的思路展開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將知識點靈活運動在一起。思維導圖是一種具有綜合教學效果的教學方式,通過圖形和線條將知識點串聯(lián)在一起,給學生帶來生動的知識引導。不僅可以應用在新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還可以應用在復習與鞏固的環(huán)節(jié),為此,教師在展開地理知識中的地圖知識點時,需要結合思維導圖的教學思想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點,引導學生不斷的思考與成長,在歸納與總結的過程中牢牢把握教學重點,逐漸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如教師在進行《鄉(xiāng)村和城鎮(zhèn)》科目的教學時,本節(jié)課需要讓學生掌握鄉(xiāng)村和城市的內部空間結構,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呈現(xiàn)學生所處城市的空間結構布局圖,讓學生結合具體的圖示分析鄉(xiāng)村和城市交通以及建筑布局,加深學生的自我認知,學會分析辨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接下來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等級城市的特點,引導學生自主分析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讓學生推測出城市化進程的發(fā)展特點,了解不同城市發(fā)展的優(yōu)勢和不足,接下來組織學生開展問題研究,讓學生分析從市中心到郊區(qū)選擇在哪里居住,并且結合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原因分析和總結,提高學生的知識概括能力。結合不同城市的融合分析,讓學生明白什么地理位置對應的城市形狀是什么,具有怎樣的氣候特點、土地特點等,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將圖形與文字結合在一起,展開豐富的教學內容,潛移默化地提升地理的教學效果,強化學生的地圖學習意識,讓學生具備圖與形相結合的意識,進而達到新時代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目標。
二、借助故事教學,幫助理解地圖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功底,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大致了解,教師若一直采用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可能會給學生帶來單一的教學感受,這樣并不能很好地對學生進行知識教學,會逐漸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為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以學生能夠接受且喜愛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教學。故事教學法是一種生動的教學模式,可以借助故事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抽象難懂的知識點,對學生而言是一種較好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通過故事講解的方式展開地圖知識的教學和引導,引入文化元素構建學生的意識,讓學生將生活、地理地貌等元素相結合,以綜合的思想進行文化的教育。
比如,教師在講解地理知識中《大氣的運動》的知識點時,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尋找一些相關的故事展開教學。要讓學生了解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的地理原理,呈現(xiàn)出冷熱不均變化圖,讓學生結合圖示進行分析,可以結合具體的案例故事組織學生形成清晰的認識,讓學生在探討過程中深入理解這一地理原理知識。接下來可以借助氣壓帶和風帶的知識講解,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天氣系統(tǒng),織織學生學會課堂知識的研究,并且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分析全球氣候的變化情況,提升學生地理知識的學習效率。每一個地方都具有當地的特色,為什么在中國地區(qū)云南的昆明四季如春,但是在云南西雙版納卻常年溫度較高?為什么南方地區(qū)有梅雨天氣?為什么東北的冬天可以看到冰雕景色等,這些特殊且具有魅力的天氣氣候是學生需要認真學習的內容。通過故事的教學能夠很好地將地理位置和地圖內容與氣候知識結合在一起,綜合展開教學內容,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學習體驗感,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內容,強化地理記憶?;蛘呓處熆梢越Y合多媒體視頻教學的方式引入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視頻了解氣候,學習氣候知識,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真程度,并在視頻中結合地圖內容展開綜合性的動態(tài)視圖教學,讓學生了解氣候的變化過程,更加明確教學主題內容,通過視頻展示地圖的方式介紹當地的氣候變化,能夠較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和趣味性,學生也可以集中注意力進行知識的思考與探索,積極配合教師進行學習,逐漸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挖掘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在課下時間自己展開知識的學習與探索。
三、滲透讀圖技巧,引導觀察地圖
對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學生雖然對地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扎實,教師需要結合綜合性的教學幫助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教給學生如何讀圖、如何用圖。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展開教學,引用讀圖和學圖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觀察地圖、記憶地圖,糾正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明白地圖冊并不是擺設,而是學生的工具書,學生能在地圖上找到一些習題的答案和解題的思路,提升學生的看圖意識。
如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看圖意識,正所謂地理不讀圖,越學越糊涂,學生需要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展開地理地圖的學習,讓學生多看多思考,在實際的調查數據中可以顯示,學生大腦在儲存知識時,大多數是通過視覺和聽覺獲得的,而地圖是與視覺緊密相連的教學材料,教師在授課時,需要指導學生使用地圖,將地圖和課本都展開學習,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提問的方式引入教學主題,并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問題的答案,盡量減少學生在課本文字中尋找答案。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讓學生使用地理知識解答問題,同時還可以將地理知識學活,將地理的地理位置、周圍的地貌環(huán)境、經緯度、形狀、水系、城市等展開綜合的教學,將文字轉變?yōu)閳D形進行生動的教學,并讓學生組織語言進行解答,既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通過這種教學方法還可以幫助學生熟悉地圖、熟悉地理知識,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想學習習慣,讓學生能夠在習題訓練和高考中抓住一切細節(jié),解決習題內容。
四、借助討論交流,學會分析地圖
地理在高中的教學中屬于文科內容,但是卻具備一定的理科思維,在針對地理展開教學時,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也需要給學生提供辨別與思考的機會。為此教師在展開地理中的地圖教學時,需要引入分析和交流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夠通過地理地圖理解習題內容,讓地圖變?yōu)閷W生解題的 ,以繪畫、交流和學習的方式展開全面的教學指導,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如教師在展開《產業(yè)區(qū)位因素》知識點的教學后,需要讓學生進行知識點的復習,并進行相關的習題訓練,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通過種植業(yè)的農業(yè)類型圖以及畜牧業(yè)的農業(yè)類型圖進行對比,了解農業(yè)區(qū)位因素變化,并且讓學生明確工業(yè)區(qū)位因素變化的情況,促進學生實現(xiàn)兩者的分析,讓學生找出不同的特點,從而可以分析以農業(yè)為主的農業(yè)地域類型的主要特征,以及以畜牧業(yè)為主的農業(yè)地域類型的主要特點,總結工業(yè)區(qū)位變化的原因,讓學生形成清晰的對比認識,提高學生的地理識圖能力,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到地圖中的不同標志,引導學生學會課堂知識的深入研究,提升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促使學生地理識圖敏感度得以提高。教師需要將其整體化,將容易混淆的知識點細致化,掌握季風水田農業(yè)和商品谷物農業(yè)兩種農業(yè)的生產地域類型特點,對不同地域類型背后的自然、社會和經濟的原因進行分析。為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舉一些地理的習題內容的例子,讓學生進行解題,并在小組中進行分析交流,學生必須結合地圖展開分析和解答。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會將注意力從文字上走出,分一些注意力到圖片上,觀察地理位置對種植業(yè)的影響,并將其列入解題的環(huán)節(jié)中,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在習題的訓練中,學生能夠以圖釋文,同時借助圖解答習題,涉及一些氣候相關的復雜內容時,通過地圖結合繪畫進行綜合分析,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解答地理題目。最后教師在展開題目教學時,需要先進行分析,分析文字和地圖,給學生提供一些分析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地理知識解題的環(huán)節(jié)中,逐漸提升地理知識解答的效果,提高學生的高中地理成績。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理知識是現(xiàn)代教學的一部分,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生活信息,也是現(xiàn)代環(huán)保和地質管理重點提倡的教學內容,在地理地圖的教學中,學生可以在不同的地圖中收獲不同的知識和能力,讓學生對現(xiàn)在的城市分布、農業(yè)、氣候等都有較好的認知,理解自然與環(huán)境的內容。地圖是人們生活中較為常見且重要的教學內容,學生需要學好地圖內容,以全面的認知解決生活中和高考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上述方式的實施能夠較好地提升地圖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借鑒使用。
【參考文獻】
[1]宋同芳.探討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與改進策略[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5):146-149.
[2]李玉杰,陳迎春.高中地理教學中有關地圖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21(33):59-60.
[3]葛松松.高中開展地理地圖綜合實踐活動的策略研究[D].佳木斯:佳木斯大學,2021.
[4]何龍鳳.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策略[C].中小幼教師新時期第二屆“教育教學與創(chuàng)新研究”論壇論文集(二),2022: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