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玉
單元整體教學為語文教學尋找到明確的邏輯出發(fā)點,從課程標準中的學科素養(yǎng)和學習內容出發(fā),明確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梳理出學科核心知識,為達成核心知識的掌握設計貫穿單元的學習任務群,用一條線串聯(lián)學習情景、知識內容、活動評價、真實任務,將學生的內在能力素養(yǎng)、精神氣質與思維方式找到具體落地的抓手,進而轉化為具體成果的多元評價,讓教學有來處,更有去處,讓學生為真實而學,在真實中學,實現(xiàn)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筆者結合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作業(yè)設計為例談談看法。
一、提取“核心知識”,明確單元整體教學的學習目標
單元整體教學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核心知識”是指在一個學科領域中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學科內容,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要跳出知識點的慣性思維,考察各知識點的本質聯(lián)系,從而把核心知識提取出來。
本單元以“家國情懷”為主題,以“通過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嘗試運用動作、語言、神態(tài),來表現(xiàn)人物的內心”為單元語文要素,本單元題材中的人物品質(特點),充分體現(xiàn)了“立德樹人”的編寫理念,融入單元語文要素,學的、悟的、寫的都能“文道統(tǒng)一”。在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對于本單元語文要素已有學習,對比兩個單元的語文要素,發(fā)現(xiàn)本單元的增長點由“心情”走進“內心”,四年級指向人的喜怒哀樂,五年級延伸為人物的感情、心理活動、精神品質等變化,可見學生的能力發(fā)展訓練是逐級上升的。
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時,我們首先要明確預期的學習結果,基于預期結果的目標設計需將宏觀思維和微觀思維相結合。宏觀思維指“向上”的思考,即立足于“家國情懷”來構想單元目標,明確可以持續(xù)發(fā)展的內核目標。微觀思維是指“向下”的思維,即考慮單元目標的落實問題,包含核心知識“人物內心的表達方法”綜合性的高階目標、知能目標,能統(tǒng)攝知識和技能,需考慮知能序列、單元組塊等之間的關聯(lián)。為此,本單元的學習目標為:“能將人物在瞬間的外在表現(xiàn),借助人物描寫、轉換敘述視角、日常對比的表現(xiàn)反差等方法,用文字呈現(xiàn)他的內心活動,實現(xiàn)讀與寫,學用結合,知道寫人記事文章的人物真切可感,將情感交織的情景寫具體,從多角度描繪人物的表現(xiàn),反映人物的內心,讓其形象更加豐滿。”
二、轉化“驅動問題”,建構育人為本的學習任務群
為了扎扎實實落實單元語文要素所指向的育人目標,本單元的驅動性問題是“尋找我的人生榜樣”。在進行學習任務群設計時思考:學生現(xiàn)在哪里?想將學生帶向哪里?怎樣將學生帶向那里?如何確定學生已經到達了那里?為此,單元整體教學時,設計相關學習任務群:
1.聽聽革命先輩的心聲
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初讀單元內容,提出學習任務。梳理內容框架,搭建多元支架,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繪制故事圖譜,連篇閱讀,尋找榜樣的品質。
2.譜寫革命先輩的樂章
閱讀資料,走進愛國故事,借背景資料,明詩人、偉人的家國情懷。拓人物資料,感人生意義,分析言行,歸納人物內心的表達方法,誦讀言行,贊信念之志。比較異同,悟革命品質,讀寫遷移,發(fā)布一本《我班童星情緒譜》佳作集。
3.傳承革命先輩的精神
舉辦一場愛國詩會,朗讀詩文,查找資源,領會家國責任。閱讀一本紅色書籍,聯(lián)結革命軍人群像,閱讀、查找、講述革命軍人的故事。尋找一位人生榜樣,選擇英雄,交流理想,書寫成長誓言。參觀一個革命歷史展覽館,拍攝記錄,制作場館導游解讀圖。
三、設計“多元量規(guī)”,搭建過程性評價的成長記錄
單元整體教學最關鍵的主體就是學習成果發(fā)布與評價反饋,學習任務群是為實現(xiàn)核心知識學習而設計的、能夠統(tǒng)領這個單元的表現(xiàn)性任務。它的“核心”意義體現(xiàn)在能夠貫穿整個單元學習,讓單元的各個內容緊密連接在一起。立足“雙減”的指引,作業(yè)的目的不只是鞏固紙質,也不只是評價手段,它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思維方法,讓學生從真實任務出發(fā),在真實情境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習能力。在推進單元整體教學中,緊扣“核心知識”,通過“學習任務群”的語文實踐活動來習得,最后通過革命故事的閱讀之旅——閱讀小報、圖譜、連環(huán)畫,我會讀寫人記事文章——發(fā)布《我班童星情緒譜》佳作集、講述革命軍人的傳奇故事,我會用人物內心的表現(xiàn)方法——《我的人生榜樣》佳作集等學習成果,檢驗學生學習成效。
1.素養(yǎng)本位的任務設計
我們從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結合語文的特點,以社會需要、學生發(fā)展以及學科知識為依據(jù),培養(yǎng)學生語言、思維、審美等能力。結合教材的知識能力系列,在革命先輩的故事情境中引入恰當?shù)摹⒂袑嶋H意義的問題“尋找我的人生榜樣”,學生如同再一次走進書中,通過發(fā)現(xiàn)、整合與思辨完成學習任務,在虛擬的情境中完成真實的學習任務,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又潛移默化地落實了愛國主義教育。如第一個學習任務群以“聽聽革命先輩的心聲”進入單元學習中,立足單元特點,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搭建多元支架推進,體現(xiàn)學生喚醒、還原、梳理、查找、表達、交流的實踐過程:
(1)舊文喚醒,尋找足跡?!耙晕膶W藝術特有的形式,銘記一段不容忘卻的歷史。”是革命傳統(tǒng)題材類作品的特點,課文中滲透著“國家”“民族”“時代”等元素,聚焦“小我”弘揚“大我”,借助故事在欣賞言語內容美、形式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火熱的戰(zhàn)爭中讀懂革命先輩的操守與無畏,體會他們異于常人的“意”和“志”,借助一組邊塞詩、一組革命者介紹(根據(jù)學過的課文)串起以往的學習,用舊知喚醒新知,觸發(fā)學生在閱讀體驗中不斷積累升華。
(2)圖表導讀,概括提煉。革命傳統(tǒng)題材類多為寫人記事類,其中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個性鮮明,借助表格引導學生提取信息,發(fā)現(xiàn)表達方法,將歷史事件和人物形象鏈接在一起,搭設認知“橋梁”,為感悟人物的“豪言壯行”鋪墊引路。
(3)繪制圖譜,讀進內心。如何引導學生關注品讀感悟,處理好語言文字訓練目標和思想教育目標的關系,處理好課內資源的落實與延展?通過自選課文一篇,繪制連壞畫,以圖為“徑”讀懂情節(jié),以圖為“境”讀懂人物的內心,拉近學生對偉人博大情懷、偉大品格的認知,使“語文素養(yǎng)”與“精神情感”同步增長。
2.深度學習的方法導航
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結合本單元的習作,如何實現(xiàn)方法的遷移與運用?以“尋找我的人生榜樣”為主題,在第二個“譜寫革命先輩的樂章”的學習任務群中,鏈接教材資源,查找補充史料,引領學生置身于當時時代去感知、理解、融合,推動課文理解和感悟;拓展教材外部資源,閱讀《鐵血將軍楊靖宇》《彭德懷三撕畫像》等,觀看《覺醒時代》《時代英雄楷?!返扔耙曌髌?,形成聯(lián)動閱讀,結構化閱讀,體驗不同形式文本帶領的浸潤與思考。在第三個“傳承革命先輩的精神”學習任務群中,通過“四個一”的聽說讀寫訓練,實現(xiàn)文道統(tǒng)一,學用結合,有“知”的輸入,又有“行”的輸出,達到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知行合一。
3.學習成果的進階測評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需要考慮未來人才的核心素養(yǎng),所學知識能否遷移到真實問題的解決能力等。為此,在對本單元整體學習任務群進行評價設計時,關鍵在于設置真實性問題情境,以 “尋找我的人生榜樣”為驅動,重點是了解并嘗試運用“人物內心的表達方法”,對于這一核心知識,課后習題、交流平臺都有涉及,為此,設計如下量表,通過三級水平的標準導航實現(xiàn)多層次評價,鼓勵向著更高的目標主動發(fā)展,通過學習成果發(fā)布等實現(xiàn)多載體評價,通過自評、小組評、師評等推進多主體評價,實現(xiàn)整個單元學習的過程性評價記錄。
(1)可測的問題解決。在完整的情境中學習,需要學生思維的參與,需要提取、整合不同的信息和知識,也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分析、理解、辨別、提取、質疑、判斷、整合等多種能力同時參與。
(2)可見的學習成果。根據(jù)語文實踐活動的三個層次閱讀鑒賞、梳理探究、表達交流,設計可見的學習成果也可分為三類:設計制作、應用閱讀、文學創(chuàng)作。
(3)可信的評價對象。通過一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就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學習經歷,并形成經驗,通過評價,使學生在單元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調整學習策略,以此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基于單元整體教學進行作業(yè)設計,從一篇文章、一個人物,到一種文章,一群人物,圍繞人文主題和單元要素,制定學習任務群,設計評價工具,既凸顯了教材立體化、多維化的編排體系,又釋放了革命題材文本的內生價值,真正實現(xiàn)語文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