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婷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課程目標”中對第二學段習作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寫清楚”“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的錯誤的詞句,課內(nèi)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p>
據(jù)觀察,許多教師雖深知習作的重要性,但其習作教學并不高效。教師們不遺余力地從多個方面教授學生如何來習作,課件做了幾十頁,可是很多學生還是不知如何下筆,完全達不到“寫清楚”的要求。教師們花費了很大力氣,卻并沒有在習作教學中收到理想的效果,這不僅增加了學生學習習作的畏難情緒,而且也打擊了教師們習作教學的積極性。
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積極性和習作能力?根據(jù)習作教學現(xiàn)狀的不足之處,我進行了一些反思和實踐,發(fā)現(xiàn)以下策略對提高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和習作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一、指導與評價成雙翼
“新課標”在“課程理念”板塊提出要“注重評價主題的多元與互動,以及多種評價方式的綜合運用?!苯處熯\用多種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非常重要。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們既要重視課堂習作方法的指導,又要重視對學生習作過程與結(jié)果的的反饋。
比如,在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猜猜他是誰”習作教學中,我既重視對學生的習作進行了詳細的指導,同時又重視對學生的習作過程與結(jié)果進行及時有針對性地評價。在課堂習作指導中,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充分討論,拓寬學生的思路。在過程評價與反饋中,我們最后總結(jié)出可以從“外貌、性格、愛好、品質(zhì)”等方面來介紹寫作對象。然后我又引導學生制作自己習作的思維導圖,把自己的習作思路具體化,選擇要寫的對象和切入點,并舉出表現(xiàn)特點的實例。思維導圖的方法也極大提高了學生興趣,同時幫助學生厘清習作思路。在“范文引路”中,為了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拉近學生與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字,我寫了一篇“猜猜他是誰”的下水文。下水文里的“他”是同學們的英語教師,我寫了同學們熟知的英語教師的外貌、性格、愛好,還用學生們熟知的實例來細化教師的性格和愛好。當我出示范文時,學生們驚喜萬分,熱情高漲,異口同聲猜出了“他”是誰。學生受到教師的感染,清楚了如何選擇切入口來寫人,怎樣抓典型事例來凸顯特點,從而把習作方法遷移到對自己朋友的描寫中。
同學們的習作完成后,我當堂及時進行習作評價。首先,我出示了具有代表性的兩份學生作品,請同學們共評,學生自由發(fā)言,圈點精彩之處,指出不足并讓學生現(xiàn)場幫助修改。在這種評價中,學生再一次學習了習作方法,也學習了鑒別與修改習作的方法。全班共評“范例”結(jié)束后,我又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互讀互評,大家小組內(nèi)互相評價習作,肯定優(yōu)秀之處并提出修改建議。然后,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一步修改完善,謄抄在作品紙上,張貼在教室的班級“閱讀園地”,讓同學們課后觀閱,讀一讀、猜一猜,并向作者提出自己的建議。最后,學生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建議第二次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把自己的終極版作品提交給教師批改,教師再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與反饋,盡量面批“一對一”反饋。習作反饋是二次習作指導,這種習后指導是更加具體化和個性化的,也是真正能提升學生習作能力的方法。
像這樣,既重視課堂的習作指導,又重視習作后的及時反饋,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把看起來復雜困難的習作學習變得具體化、可操作化,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興趣。
二、口頭與書面兩手抓
“作文教學實踐證明,‘說有助于‘寫,經(jīng)常性的口語訓練能鍛煉學生選材、構(gòu)思、語言表達等能力?!比昙壍恼Z文課堂教學中,既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書面習作能力,也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在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后面都會有一些仿寫或者仿說的內(nèi)容,這是訓練學生習作能力的好素材,教師們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資源。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預測”主題課文時,我就特別重視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讓他們大膽預測故事走向和結(jié)局。首先,我讓同學們先小組內(nèi)分享自己的預測,學生在討論中打開思路,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然后,小組內(nèi)再推選出最有趣的預測內(nèi)容在全班分享,并請同學評價。最后,大家把自己的預測內(nèi)容以片段仿寫的形式寫在習作本上。這樣,課堂教學中既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關聯(lián),又把口頭表達與書面寫作相結(jié)合,從而起到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作用。
三、“循環(huán)日記”助力習作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學習了寫日記,為了讓學生能堅持寫日記,我想了一個辦法——讓學生分組來寫循環(huán)日記。為此,我創(chuàng)作了《班級循環(huán)日記本》,上面設有作者姓名、家長評語欄和教師評語欄。循環(huán)日記的寫作方式是:每十人為一組,組內(nèi)漂流寫日記。每人寫一天,十天集結(jié)成一本。后面的同學可以看到前面同學寫的日記,我會有意安排習作能力強的同學先寫。等一本日記寫完后,《班級循環(huán)日記本》就會被放置在班級的畫報架上進行全班漂流借閱。學生們通過課后閱讀《班級循環(huán)日記本》,推選出最棒的日記進行課前朗讀分享,分享者和書寫者都會獲得教師的“悅讀幣”。這種方式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生活、記錄生活的好習慣,還為每單元的主題習作積累了素材。在快樂的循環(huán)日記書寫中,學生的習作能力不知不覺得到提高。
四、閱讀夯基,以讀促寫
梁啟超曾說:“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要指導學生作文,首先應教會其如何讀書?!比~圣陶曾把閱讀與寫作比喻為“吸收”和“傾吐”的關系。的確,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非常關鍵。
這里的閱讀不僅指課堂上的課文閱讀,更多的是指學生的課外閱讀。在班級課外閱讀中,我使用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充實圖書角的圖書,進行班級閱讀積分制,發(fā)放“悅讀幣”;設置班級畫報欄,促進學生讀書讀報;引導學生做圖書推薦卡,班級內(nèi)部互相分享閱讀新得......在閱讀教學中我使用“1+X”的閱讀模式,“1”是教師課堂精講課文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X”是讓學生讀類似的文章或書籍。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童話”主題課文時,我就推薦學生去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和葉圣陶的《稻草人》等童話書。學生通過廣泛的閱讀,對童話的感知更加深刻,這為第三單元“編寫童話”的習作奠定了基礎,學生在習作中靈感如泉,噴涌而出。同時,我還嘗試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記錄,比如:引導學生做讀書筆記,摘抄一些有新鮮感的句子,積累一些優(yōu)美的詞句,也可以寫一寫自己的閱讀感受。大量閱讀,大量積累,以讀促寫,為學生習作夯實基礎,從而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
結(jié)語
在習作教學中,尤其是在三年級的習作初始階段,教師們一定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去繁就簡,化難為易,讓學生對習作感興趣。在習作指導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習作過程和習作后要及時進行評價反饋,注重口頭表達和書面習作的有效結(jié)合。同時,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大量積累,讀寫結(jié)合、以讀促寫。另外,教師也要采取多種趣味方法,不拘形式讓學生多練筆,自由快樂地記錄生活見聞,表達真情實感。
目前,通過具體實踐,我們班學生的習作積極性和習作水平有了比較明顯的提升。實踐證明,在習作教學中,只有堅持以生為本,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