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閱讀文本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題。
上池州李使君①書
◎〔唐〕杜 牧
仆與足下齒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達堅明,心正而氣和,飾以溫慎,故處世顯明無罪悔。(仆)在京城間,家事人事,終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懷以自曉,自然不敢以輩流間期足下也。
去歲乞假,自江、漢間歸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為義,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為不繆②,私自喜賀,足下果不負天所付與、仆所期向,二者所以為喜且自賀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雖能為學,亦無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時,真可惜也。向者所謂俊達堅明,心正而氣和,飾以溫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無為吏之苦,此時之可惜也。仆以為天資足下有異日名聲,跡業(yè)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為不幸,何者?以其書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傳,乃鄭玄③輩為注解之罪?!逼陀^其所解釋,明白完具,雖圣人復生,必挈置數(shù)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輩解釋不足為師,要得圣人復生,如周公、夫子親授微旨,然后為學。是則圣人不生,終不為學;假使圣人復生,即亦隨而猾之矣。此則不學之徒,好出大言,欺亂常人耳。自漢已降,其有國者成敗廢興,事業(yè)蹤跡,一二億萬,青黃白黑,據(jù)實空有,皆可圖畫,考其來由,裁其短長,十得四五,足以應當時之務矣。不似古人窮天鑿玄,躡于無蹤,算于忽微,然后能為學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此乃隨所見聞,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問萍實④,對曰:“吾往年聞童謠而知之。”此乃以童子為師耳。參之于上古,復酌于見聞,乃能為圣人也。諸葛孔明曰:“諸公讀書,乃欲為博士耳。”此乃蓋滯于所見,不知適變,名為腐儒,亦學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來,以至今日,其所見聞名公才人之所論討,典刑制度,征伐叛亂,考其當時,參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為一家事業(yè)矣。但隨見隨忘,隨聞隨廢,輕目重耳之過,此亦學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與之性,萬萬與仆相遠。仆自知頑滯不能苦心為學假使能學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懇懇欲成足下之美異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無過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學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選自《樊川文集》,有刪節(jié))
〔注〕①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時任池州刺史。②繆:通“謬”。③鄭玄:字康成,東漢人,師從馬融,遍注五經(jīng),為古文經(jīng)學大家。④萍實:南方池澤中常生蓬草的果實。
1.對下列句子中黑體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自然不敢以輩流間期足下也(期:期待)
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傳 (微:精深微妙)
D.參之于上古 (參:檢驗)
2.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仆自知頑滯不能苦心為學假使能學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懇懇欲成足下之美異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無過失而已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仆以為天資足下有異日名聲,跡業(yè)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譯:
(2)仆觀其所解釋,明白完具,雖圣人復生,必挈置數(shù)子坐于游、夏之位。
譯:
閱讀文本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題。
答韞芳六弟
◎〔清〕龔未齋①
接來字,以百畝之產(chǎn),入不敷出,將來有凍餓之憂,欲來保陽學幕。吾弟所慮甚明,而所謀甚拙也。丈夫生有四方之志,本不應該終身牖下。至所謂幕者,乃家無負郭之田,而有兄弟之養(yǎng),讀書無成,困窮立至,不得已而以幕救貧也。
然吾鄉(xiāng)之業(yè)于斯者,不啻萬家,其能溫飽者幾何?且幕而貧,尚不失幕之本來面目;若幕而富,則其人必不可問,而其禍亦必旋踵。是幕也者,不特無名之可成,無利之可圖,并欲免禍而亦所不能也。
況幕之一道,千人學幕,成者不過百人;百人就幕,入幕者不過數(shù)十人。緣幕雖較于讀書為易,然亦須胸有經(jīng)濟,通達時務,庶筆有文藻,肆應不窮,記誦難忘,舉一隅而三反。更須天生美才,善于應酬,妙于言論。若無此三者,斷不超群軼倫,到處逢迎,不過借曹邱②之榆揚,時運之偶合,庸庸碌碌,終其身而已。幕至于庸,則窮亦不可救。至于就幕,則又有甚難者。一省只此百十余館,而待聘者倍焉,此中夤緣③以勢,結納以利,捷足者先登,下井者投石,人情叵測,世路崎嶇,蓋有不可勝言。而學不足以服人,品不足以信人,雖居賓朋之列,無殊門客之容,其中委曲周旋,病于夏畦之苦,更有不可以言喻。此學幕就幕之大概情形也。
吾弟年已及壯,自問其才能學幕否耶?略乎能不能之間,而冒昧以從事,如果窮極無聊,出于勢之所不得已,姑不具論;若有產(chǎn)可守,而愿棄之為僥幸之圖,田園托之親友,家務委之女流,十年不返,一信聊通,百兩未來,千金已去,得不償失,后侮何追,曾有何逼而必欲出此?不過以百畝之產(chǎn),所獲甚微,未能錦衣玉食,呼奴使婢耳。不知生無豪杰之才,又無富貴之命,享先人之余澤,以菜飯布衣終老,亦人生不易得之境矣。世上浮華,眼前快樂,惟讓有福者受之。
兄二十歲而孤,無半畝之產(chǎn),而有二百金之券。慈母在堂,兩妹未嫁,不得不為西秦之行。迨年已三十,蒙伯父分金,買得薄田二十余畝,八口之家,未能仰事俯畜,又不得不作燕趙之游。二十余年,傭值已逾萬金,皆隨手散去,不特一貧如故,并將薄田亦盡出售,而春屬寄住他鄉(xiāng),欲歸不得,然則幕果可以救窮否耶?殷鑒不遠,吾弟蜀不熟思之?
惟望守其所當守,而不必為其所不可為。此札語語真情,言言確論,不異剖心刺血而書者,幸時時省鑒,當善法守之,暮鼓晨鐘,則現(xiàn)在之薄產(chǎn)可留,將來之饑寒可免也。
(選自《雪鴻軒尺牘詳注》,有刪節(jié))
〔注〕①龔未齋,浙江紹興人,擔任地方官吏的幕僚多年,著有書信集《雪鴻軒尺牘》。②曹邱,薦引之人。③夤緣:攀附。
1.下列句子中對黑體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不應該終身牖下(牖:家)
B.乃家無負郭之田(負:背負)
C.然亦須胸有經(jīng)濟(經(jīng)濟:治理的才能)
D.迨年已三十(迨:等到)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為尺牘,尺牘也叫“尺素”,是古代的信札,作者在這封家信中現(xiàn)身說法,文辭懇切自然又不失莊重雅麗,情感真摯,說理透徹。
B.作者認為六弟學幕的打算很不明智,因為學幕是家境窮困或“讀書無成”之人不得已的做法,不大可能讓人富貴,甚至可能帶來災禍。
C.幕僚行業(yè)存在攀附權貴、以利結交、落井下石等黑暗現(xiàn)象,作者做幕僚的傭值雖過萬卻仍舊一貧如故,以致他對從幕一事深惡痛疾。
D.文章交代作者從“不應該終身牖下”到“惟讓有福者受之”的轉變,流露出他由志存四方轉向甘于菜飯布衣的心跡和富貴命定的思想。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然吾鄉(xiāng)之業(yè)于斯者,不啻萬家,其能溫飽者幾何?
譯:
(2)然則幕果可以救窮否耶?殷鑒不遠,吾弟蜀不熟思之?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