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庭標
團無錫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牢牢把握重要戰(zhàn)略窗口期,緊緊抓住“雙減”契機,聚焦社會化這一主題,堅定不移向社會領域進軍。
一、增強改革的使命感,優(yōu)化社會化工作頂層設計
團無錫市委、市少工委將構建少先隊社會化工作體系作為一項長期性、系統(tǒng)性、戰(zhàn)略性的強基工程來抓,作為少先隊改革的重點攻堅任務。
市少工委堅持黨建帶團隊隊建,研制出臺《無錫市校外少先隊工作指引》,以紅領巾學院建設為載體,吸收市少工委委員單位、骨干中小學少工委,組建校外少先隊工作專業(yè)委員會,探索“雙減”背景下校外少先隊建設路徑、運行方式、工作機制。
二、增強少先隊組織存在感,織密校外少先隊組織網(wǎng)
市少工委將社區(qū)作為“主戰(zhàn)場”,同時打造青少年宮“橋頭堡”、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大本營”和非公企業(yè)、校外培訓機構“加油站”。
按照“鎮(zhèn)(街道)建少工委、村(社區(qū))建大隊、生活區(qū)(小區(qū))建中隊、村民組(樓宇)建小隊”的組織建設原則,織密四級校外少先隊組織網(wǎng)。召開市級團(教)屬青少年宮少代會暨成立少工委示范活動,帶動各級團(教)屬青少年宮建立隊組織。每場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活動都要求以少先隊的名義開展,體現(xiàn)“有組織的實踐活動”這一少先隊教育形式。此外,指導非公企業(yè)、校外培訓機構成立少工委,讓少先隊員在假期向校外報到有渠道。
三、增強少先隊員歸屬感,豐富少先隊校外實踐陣地
市少工委堅持“左右聯(lián)動”,也堅持“內(nèi)外并舉”,讓少先隊員既有家門口小而美的去處,也有城市里大而新的陣地可以去活動。
市少工委主動與市文明辦、市檔案史志館、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等8 家單位對接,建立協(xié)同開放機制,將各自所屬的各類場館、陣地資源向少先隊開放,發(fā)布了涵蓋紅色教育、勞動教育、科技教育等七大類165 家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吧傧汝犞Αp減六報到行動”的創(chuàng)新舉措取得較好效果。
四、增強少先隊員幸福感,構建校外少先隊實踐體系
在校外少先隊實踐體系的構建上,市少工委的工作思路是:倡導自主預約,提升活躍度;推出專屬定制,提升黏合度;實行社會招募,提升參與度。
各中小學向市少工委提出活動需求,由市少工委協(xié)助匹配、協(xié)調(diào)合適的校外少先隊組織、實踐教育營地,開展定制化的特色活動?!凹t領巾夢工場”研學實踐營和“紅領巾之家”項目以不同招募方式實施。一種按照聯(lián)動一體化、營員招募化、活動系列化、形式多樣化的要求,每月組織開展1 期特色活動;另一種鼓勵全市各級少先隊組織自主預約,帶領少先隊員在節(jié)假日時間前往,開展以參觀隊室、舉行隊會、榜樣邀約等為主要內(nèi)容的輪值活動,面向社會展示。
五、增強輔導員身份認同感,打造校外輔導員人才庫
市少工委在推動校外輔導員來源多元化的同時,也尤為重視校外輔導員培養(yǎng)的專業(yè)化。
全市共聘任校外輔導員8135 名,實現(xiàn)平均每個大隊聘任校外輔導員3 名,每2 個中隊聘任校外輔導員1名。此外,市少工委還遴選一批校外輔導員組建了無錫市少先隊校外輔導員人才庫,成立無錫市少先隊校外輔導員總隊,作為少先隊工作的智囊團和后援團,納入團教兩家的少先隊輔導員培訓計劃。
六、增強少先隊工作責任感,完善校外工作體制機制
市少工委在建立校內(nèi)校外協(xié)同機制、健全激勵表彰機制、建立資源籌措機制上對少先隊社會化工作機制進行完善。
具體做法有:推動中小學輔導員擔任屬地或周邊社區(qū)、青少年宮的校外輔導員;指導各級青少年宮打造特色品牌項目,送師資、送課程、送服務上門;增設校外實踐紅領巾獎章“小葵花章”,專門設立校外少先隊輔導員“梅花獎”“護花獎”等榮譽等。
此外,市少工委與慈善基金組織合作設立專項基金,把目光投向困境少年兒童、新市民子女、雙職工子女、新業(yè)態(tài)新就業(yè)群體子女,想方設法為他們參加社會實踐、接受社會教育、開闊社會視野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讓少年兒童成長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