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動畫和戲曲的造型設計理念既有相通之處也存在差異。在中國動畫電影《天書奇譚》中,戲曲造型元素的運用讓該片的藝術風格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戲曲造型藝術中的臉譜可以作為象征動畫角色類型的圖形符號,《天書奇譚》在運用戲曲造型元素時,對其進行重塑,根據(jù)動畫的制作技術和表現(xiàn)形式對戲曲裝飾性元素進行取舍,同時也讓造型設計迎合角色的表演特點。
關鍵詞:動畫電影;戲曲造型;天書奇譚
《天書奇譚》是由上海美術制片廠于1983年攝制完成的動畫電影,其中運用了大量的戲曲造型元素。2021年11月5日,《天書奇譚》的4K紀念版登陸全國院線,在大銀幕的播放模式下彰顯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天書奇譚》的劇本改編自《平妖傳》,講述了記載著法術的天書以及袁公和蛋生一起對抗三個狐妖的故事。這種志怪故事為依據(jù)的劇作模式與其中融入戲曲造型元素的創(chuàng)作手段相得益彰,共同鑄就了《天書奇譚》所具有的中國奇幻類動畫電影的特色。
動畫和戲曲的造型設計理念既有相通之處,也存在差異。動畫的視覺表現(xiàn)載體依托于創(chuàng)作者可以自由塑造的圖像,因此,動畫的視覺特征具有高度的虛擬性。戲曲藝術受“歌舞化”表演手段的影響,更側重于“揭示對象的內在意蘊”[1]。由此可見,動畫與戲曲的創(chuàng)作重點都不是對現(xiàn)實的摹仿,而是用抽象化、藝術化的方式來塑造對象?!镀窖齻鳌分泄夤株戨x的志異故事讓《天書奇譚》在劇本層面就具有強烈的虛擬性,用動畫電影的形式呈現(xiàn)有利于通過塑造高度假定的視覺效果來表現(xiàn)奇幻的時空,而融入戲曲造型元素的創(chuàng)作手段能進一步強化該片的特色。
縱觀中國動畫電影的發(fā)展歷程,許多影片的造型設計都融入了戲曲元素。早在由上海美術制片廠于1956年推出的《驕傲的將軍》里,戲曲臉譜藝術就被運用在角色的造型中,而后戲曲藝術始終為中國動畫電影彰顯民族風格提供著重要的創(chuàng)作素材。由于動畫和戲曲存在差異性,如果將戲曲造型元素全盤照搬,會弱化動畫藝術的審美特征。因此,中國動畫電影在運用戲曲造型元素時會進行適當?shù)恼{整。《天書奇譚》是中國動畫電影中運用戲曲造型元素較多的一部影片,其中精妙的造型設計也讓動畫和戲曲的美感珠聯(lián)璧合,本文將圍繞動畫和戲曲的相關概念來探究戲曲造型元素在該片中的運用。
一、戲曲臉譜對角色類型的象征意義
戲曲臉譜是戲曲造型藝術中的面部化妝手段,包含戲曲人物的造型系統(tǒng),具有程式性。戲曲臉譜的圖案、構圖、顏色等方式都是基于中國文化而形成的一套約定俗成的創(chuàng)作手段,將畫面構成元素按照臉譜設計的章法組織成能夠表現(xiàn)人物設定的圖式。隨著戲曲藝術的發(fā)展,戲曲臉譜逐漸形成了清晰的功能,相同或者同類型的戲曲人物在臉譜設計上常用程式化的圖像語言來象征所對應的角色類型?;趹蚯樧V的特征與功能,在設計動畫角色的造型時結合戲曲臉譜的元素可以對角色的類型產生象征意義。
中國傳統(tǒng)藝術之間是相互影響的,戲曲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之一,而戲曲臉譜是戲曲造型藝術中需要運用繪畫藝術的部分,所以戲曲臉譜的繪制有著中國繪畫的藝術特征。中國繪畫藝術重視“意象”和“造型規(guī)律的把握”,力求傳達創(chuàng)作對象的內在神韻而不是對具體外形的再現(xiàn)[2]。戲曲臉譜對于角色形象的象征意義不在于突出角色寫實的外貌,而是通過寫意的形狀、構圖和顏色等繪畫元素將角色的內在特性外化于表面的符號信息。
在戲曲臉譜的圖案元素方面,融入能夠標志人物類型的圖案是戲曲臉譜具有象征性的成因之一。戲曲臉譜中的圖案有的是外在形象的象征,如神怪類戲曲人物的臉譜設計思路通常包含將他們原形的整體造型或者局部特征進行圖案化設計后勾畫于臉譜上;也有的是內在形象的象征,如將自然界的事物勾畫于臉譜上來代表戲曲人物的特質,包拯的臉譜在額頭上繪制月牙形的圖案就是典型的例子?!短鞎孀T》中的袁公和蛋生的額頭上也有月牙形的圖案,“月”的意象依舊能讓觀眾聯(lián)想到二人心如朗月的性格特點。袁公和蛋生都是心懷眾生、懲惡揚善的正面形象,與戲曲中包拯正義、無私的典型形象相仿。
在戲曲臉譜的譜式方面,狐女和阿拐在化為人形后,面部底色為白色,面頰為粉色,整臉具有俊扮的特征;縣太爺?shù)哪槻恐行挠幸粋€白色的塊面,是丑角的構圖形式。俊扮可以塑造出狐女和阿拐區(qū)別于狐母的年輕形象;丑角對應縣太爺奸詐、貪婪的內在性格,同時也讓縣太爺?shù)男蜗笤鎏砹嘶纳省蚯樧V的譜式是從畫面構圖的角度來分類的。中國繪畫的構圖藝術是以“意境的創(chuàng)造”為最終目的,表達對客觀物象的感悟[3]。戲曲臉譜的譜式也與中國繪畫的構圖在風格特點上相仿,用具有裝飾意味的平面布局來描繪人物整體的氣質而并非對角色面部進行具象的刻畫。例如《白蛇:緣起》以及《白蛇2:青蛇劫起》中的寶青坊主和《天書奇譚》中的狐女雖然都是年輕女性狐妖形象,但是造型設計思路卻大相徑庭。寶青坊主的頭部設計僅放大了眼睛、縮小了鼻子和嘴巴,五官和臉型大體上依舊偏向寫實風格。狐女在人形狀態(tài)下的臉型則進行了幾何化的變形處理,近似于上寬下窄的倒三角形,與狐貍的臉型相似,面容則直接用戲曲俊扮化妝來表現(xiàn),利用俊扮藝術的構圖特點來塑造狐女年輕女性的面容形象,寥寥幾筆表現(xiàn)出角色魅惑的特征。
在戲曲臉譜的譜色方面,《天書奇譚》中有諸多角色的面部顏色以白色為主,其中的狐母和府尹有著白臉所代表的典型性格。戲曲臉譜中的不同顏色對戲曲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有不同的隱喻作用,白臉常用來表示陰險、奸詐、多疑等性格。狐母盜取天書,在人間用詭計危害百姓,體現(xiàn)出狡詐的性格類型;府尹的眼珠時常飄忽不定,把計謀藏在心里,體現(xiàn)出該角色心機深沉。戲曲臉譜的設色受中國繪畫設色觀念的影響,不拘泥于再現(xiàn)物象自然形態(tài)的色彩,而是以一種哲學的思維通過中國文化對于色彩情感的認知來表達意蘊。白色在臉譜設色中具有消極的象征意義,在西方文化中卻對于人物的品質具有純潔、高貴、正派等積極的象征意義,《天書奇譚》中對白臉的運用是在色彩設計層面體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此外,西方動畫電影雖然也常通過顏色來象征角色的品質,但通常情況下體現(xiàn)的是形而下的創(chuàng)作思維。例如在迪士尼的動畫電影《白雪公主》中,皇后的造型設計通過以黑色為主的服裝來象征她的邪惡,而白雪公主的名字中融入的白色象征著她的純潔、善良。以《天書奇譚》為例的中國動畫電影用戲曲臉譜的譜色作為角色的膚色則超越了常規(guī),是中國藝術所特有的形而上的創(chuàng)作思維,重視的是意蘊的表達。
可以看出,戲曲臉譜適用于角色形象鮮明的動畫作品?!短鞎孀T》中的角色形象各異,但是每個形象又是一個類型群體的代表。從角色造型對角色形象影響的角度來看,角色的造型設計應當用相同的造型元素來表示不同角色所共有的性質,而這些元素的構成形式以及對其他細節(jié)元素的運用則可以表示角色的個性。戲曲臉譜對影片中角色類型的劃分作用依托于譜式、譜色以及具有象征意義的圖案,對角色個性的塑造依托于具體細節(jié)設計上的差異。較為突出的是同樣為白臉的狐母和小和尚的形象對比。狐母的眼眶用黑色勾出了外眼角尖銳且向上的輪廓,小和尚則是整張臉涂成白色。雖然二者都有著奸猾的共性性格,但是狐母的形象側重展現(xiàn)為狡猾狠辣,而小和尚的形象側重展現(xiàn)為傻氣詼諧。
二、戲曲裝飾性元素的取舍
戲曲造型藝術具有較強的裝飾性,而動畫造型追求的是簡潔的設計。雖然在動畫創(chuàng)作中運用戲曲造型藝術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戲曲造型的裝飾性優(yōu)化動畫電影的美術設計,但是應當保持動畫造型簡練、概括的整體效果,需要對其中裝飾性的元素進行取舍。
裝飾性元素的作用不僅讓造型復雜化,創(chuàng)作者還應當根據(jù)造型的需求讓裝飾性元素呈現(xiàn)出疏密對比的視覺效果,從而表現(xiàn)出造型的特征?!疤釤挕笔茄b飾造型的一種手段,需要“剔除非本質的東西,突出有特征、有性格的部分”[4]。在動畫的造型設計中可以選擇性地舍去戲曲裝飾性元素的細節(jié),突出重點?!短鞎孀T》作為一部二維動畫電影,在制作過程中需要以每一幀的畫面為單位,利用視覺暫留現(xiàn)象的原理將這些靜態(tài)的畫面連續(xù)播放,形成運動的視覺效果。二維動畫的美術設計對戲曲中的裝飾性元素是平面化的處理方式,運用簡潔的造型設計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平面動畫的制作效率,還能突出角色的形體動作。同時,《天書奇譚》的題材具有奇幻色彩,而奇幻色彩是抽象的,如果在造型設計上過多保留戲曲造型中的裝飾性元素會讓美術設計偏向寫實,與該片的題材特點相悖。
《天書奇譚》中的眾多角色雖然有戲曲人物造型的特征,但是對其中裝飾性的元素進行了簡化處理。以影片中的縣太爺這個角色為例,他的面部設計簡化了戲曲臉譜中丑臉上的裝飾性元素,主要通過以一個白色的塊面來代表丑臉的形式。在戲曲服裝的運用方面,縣太爺?shù)姆b款式類似于戲曲中的官衣,官衣上的補子通常有復雜的紋樣,而縣太爺服裝上的補子是由幾何圖案構成,既有一定的裝飾性也形成了造型的簡約感。
類似于《天書奇譚》這樣將戲曲人物造型的裝飾性弱化后運用到動畫角色的造型中的中國動畫電影不在少數(shù)。在上海美術制片廠于1956年制作完成的《驕傲的將軍》中,將軍的造型用雙眼周圍的藍色色塊和兩頰的紅色色塊來構成戲曲臉譜的特征,塑造出草莽英雄的形象;食客的造型用面部中心的白色色塊和兩頰的紅色色塊來構成丑臉的特征,體現(xiàn)其阿諛奉承的性格特點。
在《驕傲的將軍》之后,許多中國動畫電影都在造型設計上運用了戲曲元素,由于不同類型的動畫在制作技術和表現(xiàn)形式上存在差異,戲曲裝飾性元素的取舍方式也不盡相同。其中,二維動畫的造型設計思路普遍與《天書奇譚》的創(chuàng)作思路類似,主要保留裝飾性元素的整體輪廓,對元素之內的紋理和圖案進行簡化處理,降低戲曲元素本身的裝飾力度。
《天書奇譚》屬于二維手繪動畫,鏡頭畫面展現(xiàn)的是平面化的美術設計,這樣的風格在角色的造型設計上尤為明顯?!短鞎孀T》的角色造型是在單線構成的輪廓中涂上均勻的色塊,線條沒有粗細變化,同一種顏色沒有明暗變化。這樣的美術設計注重畫面的構圖,因而影片中的戲曲裝飾性元素大多集中在角色的面部和服裝的紋樣中,整體的畫面形成了疏密對比、虛實相生的平衡狀態(tài)。同樣屬于二維手繪動畫的《大鬧天宮》的美術設計與《天書奇譚》類似,因而在戲曲裝飾性元素的運用上也是對元素整體輪廓之內的細節(jié)進行刪減,在《大鬧天宮》的主人公孫悟空的造型設計上就體現(xiàn)明顯。孫悟空的面部雖然是由簡練的色塊組成,但依舊保留了戲曲臉譜的整體特征。
三維動畫的造型設計思路普遍是對具有裝飾性的戲曲元素在數(shù)量上進行刪減。在三維計算機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孫悟空只有少量鏡頭中表現(xiàn)頭上所戴的翎子,這是戲曲盔頭的附件,而孫悟空在影片中出鏡率最高的造型是襤褸的黃色上衣搭配藍色的褲子,并沒有明顯的戲曲元素。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與制作技術和表現(xiàn)形式有一定的關系,二維手繪動畫是平面化的視覺設計,以點、線、面以及色彩的搭配來表現(xiàn)造型;三維計算機動畫是立體化的視覺設計,側重展現(xiàn)造型的光影和材質。
三、動畫造型戲曲化對表演的影響
動畫和戲曲同為敘事藝術,需要通過演員的表演完成。表演的方式和效果受造型設計的影響,取決于造型設計的藝術的類型、創(chuàng)作的技術和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構想。
戲曲的表演是通過真人演員在舞臺上的演出來完成,而動畫的角色、景物和道具等造型內容始終需要依托于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塑造,是虛擬的表演載體。因此,戲曲的表演直接受現(xiàn)實因素的制約。戲曲的演員雖然掌握戲曲表演的四功五法,但是始終受到身體素質和動作空間的限制。對于一些在舞臺上不易表現(xiàn)的情節(jié),戲曲的表演方式通常是程式的、寫意的,戲曲演員所表演的身段功法需要與演員的造型相對應,再結合舞臺布景和具有象征意義的戲曲道具來完成。動畫的表演則具有靈活性,易于呈現(xiàn)超越現(xiàn)實的表演內容。
敘事藝術的演員是在心理層面向觀眾傳遞情感的生命形式,具有支撐故事脈絡、推動故事發(fā)展的功能。動畫創(chuàng)作即使融入了戲曲造型的元素,也不必完全遵循戲曲的表演程式,而應當以能夠最大程度地表現(xiàn)角色的生命力為目的。除了場景和道具的造型對表演的輔助作用之外,角色自身的造型可以從視覺感知層面讓角色具有表演的能力。擔任《天書奇譚》美術設計的柯明先生在創(chuàng)作生涯中對中國的民間藝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力求將不同藝術語言的特征統(tǒng)一在作品中,從而讓作品的內形式和外形式包含多層次的藝術美感[5]。影片中的角色造型也因為柯明先生的創(chuàng)作風格汲取了多元化的造型模式,從而呈現(xiàn)出與戲曲藝術不完全相同的表演形式。
一方面,影片中的角色造型在臉型和五官的外形方面大多呈現(xiàn)出幾何圖形的趨勢。動畫角色的造型設計通常以幾何形體為基礎,利用基本幾何形狀在視覺上帶給人們的心理暗示來表現(xiàn)角色的形象特點[6]。這樣設計角色造型的手法與戲曲中的臉譜繪制有異曲同工之處,對角色的形象塑造起到了互補的作用,從角色的外在造型層面影響著角色表演帶給觀眾的感受,進而詮釋角色的內在特性。例如,三個狐貍精的造型雖然都運用了戲曲臉譜,但是狐母和狐女臉型輪廓具有三角形的趨勢,五官也比較尖銳,而阿拐的臉型和五官以柔和的圓形為主。如果僅從戲曲臉譜的運用來看,白臉能夠象征狐母的性格特征,而狐女和阿拐的俊扮形象并不具有這種功能,臉型和五官幾何化的處理方式可以對角色的形象特點起到補充的作用,也讓他們的表情動作貼合各自的性格特點。狐女的吊梢眼和狐母的三角眼在思考詭計時會靈活地轉動眼珠,具有攻擊性的面部造型與細膩的表情動作結合起來,生動地表現(xiàn)出她們的狡猾;阿拐圓形的臉型、雙眼和嘴巴配上他張著嘴巴、雙眼呆滯的表情讓他憨傻的性格從外貌上展現(xiàn)了出來。
另一方面,影片中的角色服裝設計與角色運動規(guī)律相協(xié)調。例如,狐女和縣太爺?shù)闹饕煨退┑姆b是貼合角色的體態(tài)設計的,舍去了戲曲服裝中寬大的袖子,這樣的服裝設計讓角色的形體動作更加貼合角色的形象。狐女所穿的裙裝的袖子緊貼手臂,通過肢體的動作來表現(xiàn)柔美的姿態(tài);縣太爺所穿的官衣的袖子為細長的管狀,與其細長的身形相呼應。同時,縣太爺頭上的帽翅和服裝袖口末端的水袖是戲曲演員塑造角色的重要表演道具,在影片中隨著縣太爺?shù)膭幼骱颓榫w變化而運動,相較于戲曲表演中的帽翅功和水袖功又多了一份動畫表演特有的彈性和張力,使得縣太爺?shù)谋硌莞淤N合他滑稽的形象。
四、結語
《天書奇譚》是動畫發(fā)展歷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戲曲造型元素的運用提高了《天書奇譚》的藝術水準,讓角色的表演形式更加生動。該片的造型設計將動畫與戲曲的藝術特征巧妙結合,由表及里地彰顯出中國動畫電影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路應昆.戲曲藝術論[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41.
[2]王小暉.中國繪畫與意象[J].美術研究,2001(3):82-83.
[3]韓瑋.中國畫構圖藝術[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2:44-46.
[4]劉靜宜,薛艷.裝飾畫技法要點答問[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3:23.
[5]馬克.柯明畫展的啟示[J].美術雜志,1983(4):17-18,25.
[6]陳賢浩.動畫角色設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46.
作者簡介:何露雪,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戲劇與影視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