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韓程偉
“多次曝光”常用于在圖片中添加某一個景物或形像,并通過某種合成方式或表現(xiàn)技巧,使之與圖像中的原有影像元素進行組合,從而生成新的視覺效果或主題內(nèi)涵。這種由形式上的改觀從而演變到主題表達上的深入或異化,往往需要形象思維的創(chuàng)意造型和主題表達上的提煉深化互為融合而成。但有時這一技巧的運用,也可以使畫面的形象塑造與瞬間表述更為完善與理想,如圖1地鐵站大廳的畫面中,行人位置的抓取和環(huán)境簡潔的表現(xiàn)都十分理想,但實際拍攝中,在大廳理想位置上抓拍行人比較容易(圖2),但要拍到大廳中無人行走的畫面卻比較難(圖2、圖3都有不完整入鏡的行人),尤其是理想位置上有人,而周邊無人的情景是難之又難。筆者采用了多幅拍攝,后期模擬多次曝光與圖層疊加方式,并采取局部擦除技巧,將圖2、圖3兩張照片合成圖1的效果,輕松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圖1 效果圖
圖2 素材1
圖3 素材2
用iPhone11手機,設置成連拍模式,并將其固定在三腳架上,取好景,等待大廳中有人進入畫面,走到理想位置時開始按住快門,連續(xù)拍攝,直至電梯上的人被輸送出畫面后再松開快門鈕,停止拍攝,獲得前景電梯上無人物的畫面。從中選第一幅(圖2)和最后一幅(圖3)作合成的素材;
1、點擊“圖片合成器”蘋果版APP(也有安卓版),打開初始界面(圖4紅√),選點“經(jīng)典合成”操作項(圖5紅√);進入選圖合成頁(圖6),下方有兩個圖片添加框“+相冊”,左側為合成時的底圖,右側是頂層圖,也稱為前景圖。
圖4
圖5
圖6
2、點擊圖6的左側框,打開相冊(圖7),選擇圖3作為底圖。頁面返回,左側選片框顯示圖3,再點擊右側選片框“+相冊”(圖8);
圖7
圖8
3、從相冊中選點圖2后返回合成頁,右側選片框顯示圖2,點中間“編輯”圖標(圖9紅√);
圖9
4、進入“編輯”操作頁,點下部右側的“前景調(diào)整”圖標(圖10紅√),打開“前景調(diào)整”操作頁,選點“橡皮擦”工具(圖11紅√);
圖10
圖11
5、進入“橡皮擦”設置頁,選點底部工具欄第1個圖標“擦除筆刷”(圖12紅√),若該圖標顏色已經(jīng)變藍,則可直接點擊最右側“筆刷調(diào)整”圖標(圖12紅圈),繼而打開筆刷調(diào)整頁;按圖13所示,將底部筆刷大小調(diào)整滑塊向左拖至30%左右,擦除密度仍保留100%;然后點擊滑塊控件左側的返回鍵“<”(圖14黃圈),返回“橡皮擦”操作頁;再次觀察“擦除筆刷”是否呈藍色(圖14紅線),然后點“筆刷形狀”工具(圖14紅√);
圖12
圖13
圖14
6、打開“筆刷形狀”選擇頁,點“柔邊筆刷”工具(圖15紅圈),然后點擊“返回”工具“<”;
圖15
7、返回“橡皮擦”操作頁面后,對畫面中電梯上的人物進行擦除。鼠標左鍵移入人物位置后,點按涂移,預覽圖中出現(xiàn)一個紅色區(qū)域,區(qū)域內(nèi)前景圖片中的人物被擦去,露出底層圖片中的電梯部分,預覽圖左上角會出現(xiàn)一個小方框,清晰地顯示筆刷移動時的具體位置(圖16);
圖16
8、電梯人物擦除后,將圖片放大,仔細檢查畫面上是否還有缺失或多余的部分。發(fā)現(xiàn)中央柱子與樓層結合位置,有半個人影(圖17紅圈),橡皮擦移至該部位將其擦除,范圍可以稍大些,露出底層圖片干凈的部位即可(圖18),完成后點擊畫面左上角的“<”圖標返回;
圖18
9、返回“前景調(diào)整”頁后繼續(xù)點返回鍵返回編輯操作頁(圖19),點頁面右上角的“保存”鈕保存圖片,頁面還顯示多個分享傳輸圖標以及“繼續(xù)合成”和“回到首頁”操作選項,可以根據(jù)需要選擇。本例制作已完成,點擊“回到首頁”(圖20)。關閉APP后打開相冊,可以看到效果圖。
圖19
圖20